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第七章共3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72 MB
- 文档页数: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第七章本帖被自考人设置为精华(2008-11-29)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1、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建国方案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其建国方案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
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
(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
这段历史主要是从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国民党为发动内战的准备时期,也是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和制止内战而不懈努力的时期;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时期;1947年6月至1949年9月,是国民党防守、人民解放军反攻时期。
主要讲四个问题:一是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二是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三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四是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一)美、苏的对华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倚恃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集中力量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积极向全球扩张。
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美苏的对华政策,给中国政局以巨大影响。
美国政府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有效地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把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视为实现其目的的一大障碍,采取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
在日本宣布投降后,指令侵华日军等待国民党政府前来接收,而不得向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投降。
它以贷款、物资援助及提供服务等名义,继续给国民党政府以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又以遣送日本战俘、帮助国民党政府接收沦陷区等名义,派大批美国海军陆战队进驻中国的一些港口和大城市,以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同时出动大量飞机和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和接收人员到各地。
美国政府的种种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综合国力不如美国。
为了集中力量与美国在欧洲抗衡,它在亚洲实行既阻止美国势力扩张,又与美国达成某种妥协,同时尽可能扩展自己势力政策。
在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领导人利用美国急于要求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的心理,以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为交换条件,谋求在东北取得不冻的军事港口、贸易港口和铁路交通等优越的权益。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1考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传统的欧洲中心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逐步形成了两个阵营的对立。
(3)这一格局对战后中国有重大影响:这一格局下,美国确立扶蒋反共政策。
(战后初期,主要体现为力促国民党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
当此手段不成,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2考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渴望国内和平、民主、团结。
(2)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这就使得中国仍面临两种不同命运和不同前途的尖锐斗争。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综合运用)(论述)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从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尚德机构学术中心主讲老师:程真真关键词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关键词辛亥革命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2、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3、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
A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和平谈判B谈和目的不能实现时,帮助国民党打败中共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高涨2、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代表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已经证实行不通)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
第三种建国方案的内容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