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考试题讲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24
第六章感觉本章任务•解释人们身体和大脑如何对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刺激——视觉、声音等——产生感觉的。
•你将会了解体验不同维度的能力是如何掌握和发展的;•你将会发现那些早已习以为常的感觉所涉及的错综复杂的机制。
一、名词解释:感觉,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常数,费希纳定律,感觉适应,暗适应,光适应,感觉后效,后像,正后像,负后像,临界闪光融合频率,闪光融合,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觉,振动觉,温度觉,痛觉,动觉,平衡觉,内脏觉,机体觉。
1、感觉(sensation)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来源:外部感觉:接受机体外的刺激,觉知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的刺激,觉知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有肌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
临床上分四类:特殊感觉,视、听、味、嗅、前庭感觉体表感觉,触压觉、温觉、冷觉、痛觉深部感觉,肌肉、肌腱、关节等感觉及深部痛觉和深部压觉内脏感觉刺激(stimulus)是进入感觉器官并使其产生反应的物理能量。
2、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3、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刚刚能察觉到的最小物理刺激量。
绝对阈限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4、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是刚刚能察觉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阈限是指为探测出两个刺激间差异所需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因此也叫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JND)其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初始强度。
5、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伯率。
普通心理学-王淑合老师一、名词解释(共5个名词20分,每个4分)1、绝对感觉阈限答: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理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2、知觉的恒常性答:知觉恒常性是指,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
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3、记忆答: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智力答:智力是指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5、动力定型答:动力定型是指人长期生活、劳动、反复重演某种活动、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的巩固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
二、填空(共10个空,每空2分)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3、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4、注意的基本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续学习与记忆有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叫前摄抑制。
6、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7、在一种动物身上能建立起条件反射,这种动物就有了心理。
从生物进化角度,从出现了神经系统的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8、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三、简答题:(共5道题40分,每题8分)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影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一、名词解释:3分/题1、反射,2、错觉,3、模式识别,4、图形掩蔽,5、暗适应,6、发散思维,7、心境与应激,8、诱因理论,9、素质,10、特质二、简答题:5分/题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3、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4、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5、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简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三、论述题:10分/题1、试评述有关颜色知觉的理论。
2、试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3、试述坎农—巴德学说。
4、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2001年一、填空题:1分/题1、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及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效度即指_____。
2、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特瑞斯曼与布罗德班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不同看法在于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6、定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功能固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10、粘液质气质类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经类型相对应。
二、判断题:1分/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过程。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变的。
4、乔姆斯基认为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5、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6、遇到紧急情况不盲目冲动,沉着冷静的情感体验是理智感。
14年第一学期普心期中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操作性定义
2.暗适应
3.诱导运动
4.图示
5.REM睡眠
二、简答
1.材料题,关于相关性与因果性的辨析
2.半球功能一侧化的被试和例子
3.口误对认知过程的研究的作用
4.工作记忆包括哪些,功能是什么
5.错觉和幻觉的异同点
三、论述
1.颜色知觉理论,及其行为和生理依据
2.深度知觉的双眼和单眼线索
3.三种启动法概述及举例
4.两种学习作用概述及举例
声明:此资源由本人收集整理于网络,只用于交流学习,请勿用作它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普心考试提纲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2、辨析题(4题,每题4分,共16分)3、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4、简述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5、分析论述题(2题,第1题8分,第2题16分,共24分)二、考试主要内容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心理现象?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3、心理学为什么是科学?二、个体意识与无意识(结合第五章意识复习)1、什么是意识?2、意识有哪些特征?(觉知性、能动性、概括性、目的性(预见性) 、局限性(受感官特性制约、容量、历史文化)?3、意识与注意的关系?4、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三、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什么是心理过程?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内容?四、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中间学科。
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定义、优缺点)六、心理学的父亲和母亲(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七、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上网查资料完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影响)第三章感觉一、感觉概述1、什么是感觉?2、感觉的作用有哪些?(感觉剥夺)3、什么是感觉编码?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关系(理解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阈限与差别感受性、韦伯定律)二、视觉1、可见光谱的范围?不同波长对应的颜色是什么?2、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区别?3、什么是侧抑制?4、理解视觉的三大物理特性(强度、波长、纯度)与心理特性(明度、色调、饱和度)?5、视觉中的空间因素有哪些?(视觉对比、马赫带、视敏度)6、视觉中的时间因素有哪些?(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三、听觉1、人耳可听范围?人耳最敏感的声音范围?2、理解听觉的三大物理特性(振幅、频率、纯度)与心理特性(音响、音高、音色)?3、简述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肤觉的形式、意义?痛觉的意义?嗅觉和味觉的理解?内部感觉的三种形式的理解?)第四章: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概念及特点?2、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二、知觉的特性1、理解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并能说明每种特性的影响因素?2、举例理解知觉定势与知觉适应?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2、大小知觉(影响大小知觉的因素?)3、什么是双眼视差,怎样理解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4、听空间知觉的方位定向的三种形式(时间差、强度差、位相差)四、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1、理解生活中有哪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现象?2、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3、似动现象主要形式有哪些?五、错觉1、什么是错觉?2、人为什么会有错觉?3、如何正确认识和克服错觉?第三四章思考题: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五章:意识和注意一、注意1、什么是注意,有哪些特点?2、注意的功能有哪些?3、注意的四大特征(选择性—选择性注意、分配性—分配性注意、持续性—持续性注意、广度性(范围))?4、注意种类中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的概念及测量方法?第五章思考题: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2007年4月“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认知过程←→意志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特性、意义及本质的反映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队友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2)动物心理发展历程: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知觉阶段(动物演化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段(动物进化到灵长类)。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时心理的源泉,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心里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心理学家认为,动物演化只有到了能对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单细胞动物:直接接触后产生“运动反应”(无心理现象)动物(低至环节动物):产生“条件反射”(有了心理现象)只有人类有真正的思维,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萌芽。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心理学的由来:他坚持灵魂是先验的永恒理念,灵魂不灭,可以转世。
灵魂分为智慧、勇敢、情欲三部分。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者。
1874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生理学纲要》,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意义(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2.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中间学科);心理学中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心理学是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的统一。
9道题的心理普查
亲爱的同学你好,现在进行的是新学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测验分为两大部分,共9道选择题。
这个测验是调查你的心情和感受的,不是测验智力和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无关,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按照你平时所想的如实回答。
1.你夜里睡觉时,是否总想着明天的功课?
是,否
2.老师在向全班提问时,你是否会觉得是在提问自己而感到不安?
是,否
3.你是否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
是,否
4.你考试成绩不好时,心里是否感到不快。
是,否
5.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提心吊胆。
是,否
6.考试时,当你想不起来原先掌握的知识时,你是否会感到焦虑?
是,否
7.你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是否总是放心不下。
是,否
8.你是否一遇到考试,就担心会考坏。
是,否
9.你是否希望考试能顺利通过?
是,否。
普心考试题第一套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5分)1.思维的特性包括: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2.根据解题者具有相关知识多少来划分,物理学家解决物理问题对他们来说是语义丰富的问题。
3.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4.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5.语言的特征包括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6.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均、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7.人格的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调控,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人格成为一个整体。
二、选择题1.()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A.人格B.意志C.情绪D.注意2.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奋发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里所说的就是人格的()性。
A.独特B.统合C.功能D.稳定3.以下哪个不属于人格类型理论()A.单一类型理论B.多元类型理论C.矛盾类型理论D.对立类型理论4.在言语理解中,()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A.音位B.语素C.音色D.词汇5.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也就是说()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呈现出一个“u”字形关系 B 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效率C,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动机水平6.根据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论,当活动中包括的一般因素较多时,()A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高 B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低C各种作业成绩之间相对独立 D各种成绩之间取决于特殊因素,而与一般因素无关7.“高分低能”说明()A.知识与能力无关B.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的成绩C.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D.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8.情绪的四维理论是()提出的。
A.施洛伯格B.冯特(三)C.伊扎德D.普拉切克9.下列哪一个不是表象的特征()A.直观性B.虚拟性C.可操作性D.概括性10.问题解决的策略中,解决汉诺塔问题利用的是()A.算法B.手段目的分析法C.逆向搜索法D.爬山法多选1.创造性包括哪些心理成分()A.想象B.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C.远距离联想能力D.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2.下面关于晶体智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不依赖于文化知识,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B.它在发展到人的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C.它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D.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E.它依赖于流体智力3.能力的发展受()条件的影响A.遗传B.环境和教育C.实践活动D.人的主观能动性E.机遇4.在语言的中枢机制中,若威尔尼克区遭到损伤,则会出现以下哪种症状()A.说话常省略冠词、连词等,说话困难B.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语音C.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丧失了做出正确匹配的能力D.说话语言流畅,发音清晰,理解语义的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5.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A.适应功能B.动机功能C.组织功能D.信号功能三、判断题1.概念和词密不可分,所以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错)2.决策的好坏会间接影响到行动的效果。
(错)3.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或改造人的气质特征。
(对)4.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首先提出了智商的概念。
(对)5.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
.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6.20世纪中叶,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对)8.自我决定理论(德西)是由班杜拉(自我功效)提出的。
(错)9.坎农—巴德学说又称丘脑学说,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围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系统的丘脑(詹姆斯-兰格理论是外周理论)。
(对)10.情绪的外周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
(对)四、名词解释1.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地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3.自我调控系统是人各系统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4.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它的发展和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5.价值观指的是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五、简答题1.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其产生基础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自我效能感其产生基础是个体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2.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2、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联系:情感依赖与情绪,情绪以来与情感。
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时可以相互通用3.能力与知识,技能有什么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不等于知识技能,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行动系统。
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也是知识技能的结果。
它们之间见相互促进能相互转化。
4. 现代气质学说的四种典型气质类型是什么?并说出与之相对的神经活动过程。
胆汁质:强、不平衡;多血质:强、平衡、灵活;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抑郁质:弱六、论述题1.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给出你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早期童年经验(5)学校教育因素(6)自然物理因素2.影响问题解决的8个因素。
(1)策略因素(2)知识因素(3)无关信息的影响(4)问题表征的方式(5)定势(6)功能固着(7)动机与情绪(8)人际关系3.第二套一、填空题:1)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_____问题解决_和_决策_____等活动中。
2)表象的特征有直观性、_概括性_____、和_可操作性_____。
3)语言具有创造性、_结构性_____、意义性、_指代性_____和社会性与个体性。
4)动机具有___激活___、指向、维持和___调整___功能。
5)在情绪状态中,较典型的有___心境___、应激和激情三种。
其中在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_意识狭窄_____现象。
6)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量表名为_____比奈-西蒙__智力量表。
7)人格具有独特性、___稳定性___、_综合性_、功能性等本质特征。
8)人格的结构包括__气质_、性格和__自我调控_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人格成为一个整体。
二.选择题。
1. 单选(1)下面哪一个不是表象的特征?()A.间接性B.概括性C.直观性D.可操作性(2)演绎推理不包括()A.三段论推理B.线性推理C.逻辑推理D.条件推理(3)属于语言的结构是()音位语素词句子A.词语B.音素C.词D.语句(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中,人的需要共有五个等级构成,下面哪个不属于这个理论?()A.安全需要B.社会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5)学习动机有四个方面,下面选项不属于学习动机的是()A.知识价值观 B.学习兴趣 C.成就归因 D.成就动机(6)情绪的功能不包含()A.动机功能B.言语功能C.适应功能D.组织功能(7)下面哪些选项是情绪的纬度理论()A.四维理论B.认知理论C.早期理论D.动机分化理论(8)下面哪个理论与能力结构的新理论有关?()A.独立因素论B.群因素论C.多元智力理论D.二因素论(9)能力的性别差异不包含()A.数学能力B.言语能力C.空间能力D.思维能力(10)下面不是人格成因的因素的是()A.生物遗传因素B.心理因素C.家庭环境因素D.自然物理因素2. 多选(1)人格的特征有哪些()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2)能力的种类有以下哪些()A.模仿能力B.社会能力C.社交能力D.操作能力(3)下面哪些选项不是情绪的种类()A.积极情绪B.感觉表情C.基本情绪D.姿态表情(4)动机理论包含()A.本能理论B.驱力理论C.唤醒理论D.诱因理论(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A.定势B.人际关系C.动机D.情绪三.判断题。
1.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2.多远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3.语素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4.威尔尼克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5.性格并无好坏之分。
()6.传统的智力理论一般都强调先天遗传因素。
()7.智商在75以下者为智力落后。
()8.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
()9.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
()10.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叫生长需要。
()四.名词解释1.概念2.价值观3.气质4.认知能力5.流体能力五.简答题。
1.请简述自然需要的特点。
2. 情绪有哪些功能?3.社会性动机有哪些?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概念概念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的总称。
2.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3.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4.认知能力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5.流体能力(即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六.论述题。
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气质和性格的区别。
2.现代气质学说的四种典型气质类型是什么?结合实际探谈自身应属于哪种气质类型?第三套一、填空题1)表象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即___伦理___和_概括性_____。
2)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_推理_____。
3)道德感有三个水平,即__直觉____的道德感、想象的道德感和___伦理___的道德感。
4)良好意志品质的特性有___自觉性___、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5)动机的产生有两个条件,内部条件是__需要____,外部条件是___刺激___。
6)智力的核心成分是_思维力_____,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是创造力。
7)卡特尔发现一般智力因素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即流体智力和__晶体智力____。
8)人的需要从起源不同可分为__自然需要 ____与_社会需要_____,从指向的对象(或内容)不同可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9)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___定势___。
10)典型的气质类型主要有粘液质、__胆汁质____、多血质和__抑郁质____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