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28.51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语文知识点最全总结一、文字教育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甲骨文的意义和特点3.汉字的基本构造和结构4.汉字的字形和字音5.汉字的识读、书写和运用二、词语运用1.词语的构成和分类2.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3.词性和词义的理解及运用4.词语的联想和联络5.词语的衍生和派生6.词语的识别、辨析和修改三、句子的理解和运用1.句子的结构和要素2.句子的种类和特点3.句子的语法功能和语序4.句子的连接成分和连接方式5.句子的转述、变换和组成6.句子的理解、运用和改写7.句子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8.句子的审美效果和文学作用四、篇章阅读和鉴赏1.文段的主旨和段落的结构2.文章的体裁和文体特点3.情节的推理和转折4.人物的塑造和形象描写5.语言的生动和感染力6.文章的语境和文化意义五、作文能力的培养1.字词的积累和运用2.句型的变化和巧妙搭配3.表达方式的多样和灵活4.结构的合理和条理清晰5.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提升6.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7.文章的规范和审美效果六、阅读能力的培养1.解读阅读提示和阅读题目2.掌握关键词和关键句3.提炼主旨和理清逻辑关系4.分析推理和概括归纳5.和理解文化背景和时空背景6.预测推断和评析作品价值七、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的培养1.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流畅2.语速和语音的节奏感3.语言规范和文明礼貌4.语言表达的清晰和连贯5.内容的生动和有趣性6.口头语和修饰性词语的运用八、语言常识和语言规范1.语言文字的演变和变异2.语言的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3.语言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4.语言的错误表达和问题解决5.语言规范和语法准确6.语言的文明修养和平等尊重以上是小学语文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性总结。
小学语文学科内容非常广泛,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全面掌握。
希望这个总结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基础,它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是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韵母是汉语拼音中的元音。
声调是汉语拼音中的音高变化,用来区别不同的汉字。
二、汉字书写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汉字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环节。
汉字书写要求规范、工整、美观,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结构。
三、词语词语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表达单位,它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
词语的学习包括词语的意思、用法和搭配等。
四、句子句子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语组成,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
句子的学习包括句子的结构、成分和用法等。
五、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六、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作者、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史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文学常识有助于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能力。
七、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观点和见解的过程。
写作能力的培养包括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写作实践等方面。
八、阅读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
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技巧、阅读方法和阅读实践等方面。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基础,它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是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韵母是汉语拼音中的元音。
声调是汉语拼音中的音高变化,用来区别不同的汉字。
二、汉字书写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汉字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环节。
汉字书写要求规范、工整、美观,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结构。
三、词语词语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表达单位,它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
词语的学习包括词语的意思、用法和搭配等。
四、句子句子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语组成,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
句子的学习包括句子的结构、成分和用法等。
五、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六、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作者、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史等方面的知识。
小学生语文知识大全小学生语文知识大全一、词语辨析1. 同音异义词:例如:画(绘画)和画(看)。
2. 同音同义词:例如:家(户所在)和家(家庭)。
3. 同音异形词:例如:吗(疑问词)和马(动物名)。
4. 同义词:例如:快乐-愉快。
二、字词使用1. 词义猜测: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2. 词语运用技巧:例如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副词可以修饰动词等。
三、作文写作1. 作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2. 作文写作技巧:例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等。
四、诗词鉴赏1. 诗的基本特点:例如韵律、格律等。
2. 必背古诗词:例如《李白集》、《百家姓》等。
五、阅读理解1. 阅读材料的理解: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写总结等。
2. 推理与判断:通过阅读材料,推理出结论或进行判断。
六、语法知识1. 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词语的搭配:例如动词和宾语的搭配。
3. 语序:主谓宾语的语序等。
七、修辞手法1. 比喻:用某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事物。
2. 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
八、语文常识1. 成语故事:例如:卧薪尝胆的故事。
2. 语言规范:不使用方言,遵循语法规则等。
3. 名人名言:例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九、篇章结构1. 篇章衔接词:例如所以、而等。
2. 篇章段落:包括引言、论述、总结等。
十、写作技巧1. 概括主题:将一段文字的主旨内容提炼出来。
2. 归纳总结:通过观察细节来得出结论。
以上是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大致概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至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一至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概述一、汉语拼音1. 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识和正确发音。
2. 拼音的组合规则,如连读、变调。
3. 通过拼音辅助认字和学习普通话。
二、汉字1. 基本笔画的认识和书写。
2. 常用汉字的识记与书写。
3. 汉字的基本构造,如单一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
4. 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三、词语1. 词语的意义、用法和词性。
2. 词语的构成,如合成词、派生词。
3. 近义词、反义词的识别与应用。
4. 成语的学习与运用。
四、句子1. 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2. 句子的类型,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3. 句子的结构,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4. 句子的时态、语态、语气。
五、阅读理解1. 文章的主旨大意。
2. 段落的结构和层次。
3. 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4. 推理判断和信息筛选。
六、写作1. 写作的基本要素,如选材、构思、组织。
2. 写作的基本类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3.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开头、发展、转折、结尾。
4.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和得体性。
七、古诗文1. 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律。
2. 古诗文的鉴赏,如意象、修辞、韵律。
3. 重要古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八、语言运用1. 日常交际用语的正确使用。
2. 公共场合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
3. 语言的创新与表达,如修辞手法的运用。
九、文化常识1. 传统文化知识,如节日、习俗、历史故事。
2. 汉字文化圈的相关知识。
3. 基本的文化礼仪和行为规范。
十、综合实践1. 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2. 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3. 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
以上是一至六年级语文知识点的概述,每个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练习来巩固和深化。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知识点全总结总结一、字音及拼写1. 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是一种音形结合的文字,每个汉字的结构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主要包括:声旁、义旁、形旁、形声字等。
2. 汉字的音节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或多个音节,音节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的,汉字的音节有开合之分。
3. 汉字的拼写规则汉字的拼写规则主要包括声母和韵母的搭配,声母有鼻音和非鼻音之分,鼻音一般与备选韵母搭配,非鼻音一般与所有韵母搭配。
4. 基本汉字的拼音学会认读和书写基本汉字以及使用注音符号标注汉字读音,增强学生的汉语基本字词意识和拼音意识。
5. 字音的变化了解汉字的音义变化规律,掌握一些常见字音的规律变化,能正确读写一些形近、音近字。
6. 多音字和同音字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和词义,并正确使用;掌握同音字不同意义的词语,并能正确应用。
二、词语运用1. 词的构成单字词:由单个字构成的词语。
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构成的词语。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构成,但没有一个可以单独起词义的语言单位。
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意味深长,形象生动,广泛应用,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
2. 词的意义掌握常用词语的基本词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理解和应用它们。
3. 词语辨析懂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正确理解和应用多义词和近义词。
4. 词语搭配学会用词语造句,能根据语境准确运用汉字词语,丰富为书写和表达的词汇资源。
三、句子基本结构1. 主谓结构理解句子的核心成分主语和谓语的意义,掌握主、谓语对的类别。
2. 并列句及复合句了解并学会使用并列句及复合句,并能正确连接及变换句子。
3. 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及宾语的概念和归类。
主、谓、宾构成正常句子的基本成分,明确宾语的多种类型。
4. 句子成分的内部变化从句分为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理解句子成分的内部变化,并能正确使用。
四、阅读能力1.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应用阅读材料的能力。
2. 阅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尊重和珍视语言文字、文化表现形式的感情、激发学生文学鉴赏兴趣与审美体验。
小学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字词与词语1.字的构造:偏旁部首、笔画、字形、读音。
2.声、韵、母、韵脚、拼音、偏正结构、并列结构。
3.同音字、多音字、疑难字。
4.词语的构成:形容词、动词、副词、名词、介词、代词、连词、量词、数词。
5.合成词、派生词、简化词。
二、句子1.句子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句子的分类:陈述句、问句、感叹句、祈使句、描写句、对话句。
3.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独立主格结构、左右结构、倒装句。
4.句子的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
三、篇章1.段落与篇章:开头、承接、过渡、结尾。
2.文章的分类: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3.文章的组织结构:总分结构、并列结构、递进结构、对比结构、因果结构、时间顺序结构。
4.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等。
四、阅读1.阅读的基本方法:泛读、精读、略读、查读、审读。
2.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
3.根据语境推断词义、句意。
4.正确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
五、作文1.作文形式: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2.作文的主题、段落的组织、句子的紧凑和连贯。
3.作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等。
4.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符号规范、结构完整。
六、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使句子更具色彩和形象。
2.夸张:对事物的其中一方面做出夸大的描写,以突出感情色彩或言语效果。
3.拟人:将非生命事物人格化,给其赋予人的思维、语言和行为。
4.排比:对同类词汇进行相近的叠加,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5.反问:实际上不需要回答的问句,通过反问表达一种赞同或者反对的意味。
6.对比:通过两个相对立的词语或短语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反差和差异性。
7.插叙:在叙事文中,用一段插叙来交待过去或将来的事情,更好地关联整个文章。
小学语文全部的知识点总结一、字词句篇1. 字的认读:认读汉字,包括常见的基本汉字和生词。
学会使用拼音及部首方法认读生词。
了解几种书写体字形。
2. 字的造词:认识部首、偏旁,了解构词法与偏旁部首的意义。
3. 字的造句: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际用语,学会用熟词生造句。
4. 词的分类:认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等,并能正确认识、使用。
5. 词的运用:学会用正确的词语排列成语言文字。
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了解词语有音、义、形三种功能。
6. 词的辨别:学会辨别词语的音、形和义的差异。
学会用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7. 句的分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了解并遵守句子结构的基本语法规律。
8. 句的衔接:认识标点符号,学会掌握正确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二、阅读篇1. 字的识记:车卡转儿,磁帖淋眠。
学会利用字形、拼音、词语于句子记忆汉字。
2. 阅读的技能:认识有关阅读的一些基本技巧。
如快速阅读、分段阅读等。
3. 阅读的理解:读懂一些简单的篇章、小说,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大意。
4. 阅读练习:在阅读中提高阅读速度与表达能力。
5. 识记写:学会认识一些常见的词汇。
6. 默写:巧记方法,需要大量词语素材。
7. 朗读:学会规范地用正确的语音读出小文章,篇章。
8. 识写炼:帮助学生提高识写汉字的速度。
三、语法篇1. 名词的分类:学会辨别人、地、物、时间、数量、处所等名词。
2. 名词的数:学会辨别单、复数名词,并学会变换。
3. 形容词、数词:学会认识形容词的性、数、法。
数词的顺序等。
4. 动词:辨别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了解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5. 代词、副词:辨别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等,了解副词的作用。
6. 语法规则:学会正确地运用语法规则,使语言表达准确。
7. 语法运用:从题材、内容、角度等方面理解学文的基本含义,能明确语言的基本功用。
8. 听说表:学会用规范的语音吐字,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小学语文的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字音和字形1. 汉字的基本结构汉字是汉语的基本文字,它包括笔划、偏旁部首和部首等基本结构。
① 笔划: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笔画的书写顺序要正确,笔画的粗细、长短要合理。
② 偏旁部首:汉字的组成部分有偏旁部首和部首,它们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2. 声母和韵母拼音是一种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声母和韵母。
声母是汉字发音的第一个音节,韵母是声母之后的部分。
二、词语的构成1. 词语的组成词语是用来表示事物和反映思想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包括单音词、双音词和多音词等。
词的构成包括词根和词缀,词缀分为前缀和后缀。
2. 词语的分类词语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虚词包括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等。
三、句子的成分1. 句子的基本要素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它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构成。
主语是句子的中心,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宾语说明主谓之间动作的对象。
2. 句子的构成句子有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等三种基本构成形式。
简单句是由一个主谓结构组成的句子,而并列句和复合句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组成。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用来美化语言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和夸张等。
五、文学常识1. 传统文学传统文学包括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古典文学指的是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和《司马迁》的作品等。
现代文学是指经过文学改革的当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鲁迅文集》等。
2. 常用文体常用文体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等,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诗歌是以韵律和节奏组织词语的文学作品,小说是以叙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
六、阅读理解1. 阅读的基本技能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它有识字、理解、鉴赏和应用等基本技能。
2. 阅读的方法阅读应该采取逐字逐句、略读和复述等方法,做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广泛应用。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知识要点汇总一、字词知识:1.词的组成:词由词根、前缀、后缀组成,可以是单字词、多字词、词组等。
2.词义辨析:掌握常见的近义词、反义词,能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
3.字音字形:掌握字音和字形的基本规律,正确理解和拼写单词。
二、语法知识:1.句子成分:了解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各类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特点。
2.成分互换:理解句子成分的语序和功能关系。
3.主谓一致:掌握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时态等方面的一致关系。
4.动宾关系:理解动词和宾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5.词性活用:认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的特点和用法。
三、阅读理解:1.字词理解: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2.理解推断:根据事实、细节推断出隐含的意思。
3.课文感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发表个人观点。
4.文体辨析:辨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四、写作能力:1.材料组织:按照时间、空间、逻辑关系等方式组织材料,明确中心思想。
2.语言表达:用正确的词汇和句式表达意思,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4.段落结构:掌握段落的开头、主体、结尾,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五、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增加表达的形象感和艺术效果。
2.夸张:过分夸大事物的特征,以突出其中一种感受或意义。
3.对比:通过相似或相反的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引起读者的共鸣。
4.排比:用相同的句式、语气表达多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句,使句子更加有力、辞章更加丰满。
六、诗歌鉴赏:1.形象感受:通过鉴赏诗歌中的优美形象,提高审美的能力。
2.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3.意境表达: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意境,领悟诗歌的内涵和思想。
4.诗歌解读:通过解读诗歌的字句和形式,理解诗人的用意和艺术追求。
七、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增加表达的形象感和艺术效果。
语文必备小学语文知识点归纳一、汉字知识点1.汉字的构造:汉字由部首、偏旁部首和字根组成。
2.汉字的笔画:汉字按照笔画的顺序和次数组成。
3.汉字的字形:汉字不同部分的形状和结构。
4.汉字的基本字义:汉字的基本意思。
5.汉字的多音字和多义字:一个汉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6.汉字的繁简体:中文书写中有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形式。
二、词语知识点1.词语的构造:词语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
2.词语的词性:词语的分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3.词语的词义:词语的基本意思。
4.词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意思相同或相反的词语。
5.词语的派生词和合成词:从一个词语中派生出来的新词语或由两个以上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
6.词语的惯用搭配:词语常和其他词语一起使用。
7.词语的近义词和远义词:意思接近或相距较远的词语。
三、句子知识点1.句子的组成:句子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主要成分构成。
2.句子的种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
3.句子的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和复杂句等。
4.句子的成分:主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等。
5.句子的语序:主谓宾语的基本语序,以及特殊语序的运用。
6.句子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
四、修辞手法知识点1.比喻:通过比较来形象地描述事物。
2.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效果。
3.排比:连续使用相同句式或结构,增强语言的力度和感染力。
4.反义:用相反的词语或意义来表达。
5.修辞: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修饰和表达。
6.记叙:叙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7.描写:详细地描述事物的外貌和内在特点。
8.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来表达观点和情感。
五、语法知识点1.名词:表示人、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词语。
2.动词: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
3.形容词:描述名词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词语。
4.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词语。
5.代词:代替名词的词语,如人称代词、反身代词等。
6.语气:表示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
7.连词:连接句子、词语和词组的词语。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集锦
一、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
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
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
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
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语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
(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
“愉快”→“高兴”→“快活” 词的意义上辨析词义的范围不同:“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3、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
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四、语句
1、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复句: (1) 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 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扩句、缩句和合并句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第二,改变人称。
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4)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7)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
修改病句技巧:(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
例如“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
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突出印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
五、标点符号
1、点号(7种):句号“。
”;问号“?”;感叹句“!”;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2、标号(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间隔号· ;专名号——
3、位置:点号放在右下角,占一个字的位置,不放在另一行开头;标号“前不置尾,后不在开头”;省略号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不能分两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