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0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1、教学内容分析:《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4课,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非常感兴趣,但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容易偏激,不够客观。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
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西安事变经过的报道,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4)通过辩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的探究、小组合作、辩论探讨,培养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难忘九一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认识其历史作用。
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各地都能听见鸣响警报的声音,这是在告戒人们国耻不能忘,向我们诉说着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堂主题──难忘九一八二、新课学习(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教师:“九月十八日”,是中国人的国耻日。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日本帝国主义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关于“九一八事变”,我想,同学们应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教师: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学生:1931年9月18日教师:具体地点发生在哪里?学生:沈阳柳条湖教师:日本以什么借口侵略我国?学生: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军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教师:目侵略我国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教师:侵略我国的经过是怎样的?学生:日军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教师: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怎样?学生: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亡教师:九一八事变有什么影响?学生: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日本在我国所犯下的罪行及华北的地图。
教师: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学生:日本大陆政策内容: 吞并台湾-吞并朝鲜-吞并中国东北和蒙古-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称霸世界。
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学生: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日本,日本政府急于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以摆脱危机。
《难忘九一八》的教学设计一、分析教材,定位学习目标《难忘九一八》一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上承新民主主义的兴起,下启人民解放战争,而本课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第一部分即局部抗战的阶段。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讲述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
2、能分析归纳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歌曲的使用,使学生能正确利用各种视听资料来辅助自己新知的学习。
2、通过“如何处置蒋介石”的讨论来使学生学会透过表面现象,综合分析归纳、表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能继承发扬。
2、认识日本帝国主义本性,树立为人类的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3、认识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分析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这些知识都是本课重要的历史史实,关系到后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准确掌握。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会使学生具备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八年级学生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
他们的思维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偏激性,而此知识需要学生根据当时情况进行全面透彻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所以确定为难点。
三、生本结合,选择教学方法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储备,从影视及文学作品中对于抗日战争也有了一些了解。
而且加之他们的年龄段对战争感兴趣,又有热情与激情,所以,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这些特征,我采用情境模拟、现场采访、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四、依“法”而行,准备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五、实施设计,展开教学(一)、播放歌曲,设疑导入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也唱出了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晅滨中学曹艳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引导教学准备《松花江上》歌曲、《西安事变》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听后想想:这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懑。
九一八事变这一国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没齿难忘。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 14课“难忘九一八”。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预习时,请认真捕捉有效地历史信息: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原因(背景)等。
)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完成“导学案”的“独立试航”。
——然后请一个同学在全班交流答案。
关于初中初二历史精选优质说课稿一:《难忘九一八》一、导入题目:《难忘九一八》。
导入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影响,让学生关注历史的发展和未来。
方式:通过引述一些历史人物、事件、背景的细节,引导学生进入到时空背景,激发学生读史、爱史、好史的兴趣。
二、知识体系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有震动和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它不仅直接催生了抗日战争,而且对当代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九一八事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通过讲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全面、透彻、深入地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三、基本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包括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际上兴起法西斯主义的威胁、苏联对中日北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支持。
2. 九一八事变的起因九一八事变的起因主要有以下三个:① 日本帝国主义野心狂热,占领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洲国。
② 中国内部政治动荡不安,民族和政治矛盾尖锐,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不断升级。
③ 日本侵华利益逐渐受到美国和苏联等国的限制和打压,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市场和权益,采取了强行扩张的政策。
3.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直接催生了抗日战争的爆发,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民族热情。
② 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是世界战争的开端之一,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③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影响,日本通过侵略中国的伎俩,获得了延续了一段时间的时间和空间,但也最终导致了其在世界战争中的失败和灭亡。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讲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关系,并结合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历史细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和机制。
同时重点讲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2. 分组讨论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在讲解完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之后,向学生发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证据。
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一、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结果;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在东北三省犯下的战争罪行;2、知道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目的和意义。
3、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政策的第一步,通过介绍日本的侵略罪行、东北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
4、通过介绍西安事变,感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爱国责任感,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概况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及其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难忘九一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该歌曲主要传唱于哪一地区,表达了当地人民怎样的感情,创作背景是什么?【讲授】难忘九一八一、兄弟阋墙合作探究九一八事变爆发原因(师生互动、点拨释疑)材料一:“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材料二:1929年,日本卷入经济危机之中。
出口总额下降了76.5%,进口总额下降了71.7%。
大批企业破产,银行纷纷倒闭,工业生产大幅下降……整个日本经济一片混乱。
经济危机带来了政治危机,日本政局动荡不安,法西斯乘机崛起,推动着当局实施战争政策,走上侵华道路,以摆脱经济危机。
材料三:目前(1931年)中国内部“纷争不已”,国共两党军事斗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对满洲问题恐难作出强力反应”。
提问:阅读以上三段材料,思考九一八事变是不是偶然发生的,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二)教师展示九一八事变形势示意图,学生阅读教材第70页小字部分,进行角色扮演:一生扮演河本末守中尉,四个学生扮演日军,一生扮演通报日军偷袭的东北军,一生扮演张学良,五个学生扮演东北军。
教师提问: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十几万东北大军为何按兵不动,日本轻而易举占据东北大好河山?(三)教师提供史料,学生总结不抵抗政策实施缘由及其影响。
材料一:“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蒋介石材料二: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请同学们看一段MTV,谁能告诉大家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一首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渴望。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历史。
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近代史前期,日本曾经发动或参与过哪两次侵华战争?生: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师:自近代以来,日本始终没有停止侵略中国的战争。
1931年,趁蒋介石正全力“剿共”之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事变——九一八事变,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篇章。
(一)第一篇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课件出示)师: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纪录片(播放视频)师:视频看完了,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准备两分钟,来抢答问题,(出示图表,)生:抢答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简单经过和结果。
师: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主席蒋介石采取什么政策呢?请看一段资料(出示资料)生:读后回答:不抵抗。
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一、课程标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侵华的主要事件:九一八事变,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日本侵华主要事件的学习,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3.收集抗日战争相关历史资料,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中国人民决不屈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与反抗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知道永远牢记血的历史教训,学会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显示: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70年前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教师:同学们知道70年前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翻开那一页历史,重温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6的历史。
PPT显示:《义勇军进行曲》图文影视资料(同时师生齐唱国歌)。
教学设想: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教师:你感受最深的歌词是哪一句?为什么?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肯定,点题引入。
PPT显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华北事变爆发,北平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第一篇章:自主学习,把握基础知识1.1931年的9月18日夜,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______________ ,攻占沈阳城。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______”。
2.1936年12月12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在西安临潼华清池举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 _____________的主张。
第18课难忘九一八教案第18课难忘九一八教案一、课程标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地图、音像等,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爱憎分明;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
三、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四、学法指导: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
课文三个子目内容紧密联系,围绕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展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中国人们开始了局部抗战;民族的怒吼反映了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了;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发动的,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原因(补充)2、经过:时间年9月18日,借口: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炸毁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污蔑中国军队搞破坏,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
这一历史事件称为。
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采取了政策,导致的沦陷。
3、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原因:不抵抗的恶果4、影响二、民族的怒吼(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背景:1933年,日本侵犯,国民政府。
1935年,迫使与签订,中国驻军随后在五省策划,妄图。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表现:一二九运动:(时间)在爆发一二九运动,口号:3、影响:三、西安事变、背景:(补充中国面临的两种前途;原因;目的)2、经过: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和发动“兵谏”,扣押了,并通电全国,要求,。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沦亡;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时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感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的史实和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理解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了解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幻灯片:九一八国耻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这是一块国耻碑,它是为不忘“九一八事变”而立的,它时时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大规模侵略中国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最悲壮最惨烈的岁月。
(展示课题)二、新授【九一八事变】师:“九一八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的问题,观看音像资料,合作解决。
(展示幻灯片:1.时间、经过、结果2. 九一八事变是偶然性事件吗?说说你的理由。
3.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他的这种政策产生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呢?)生:略师:由于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
不久又在长春导演了一幕丑剧。
(展示幻灯片抢答)1932年,日本策划在长春成立了______,以 _____为“执政”。
东北成为日本的_______。
师: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人民沦为日寇铁蹄下的亡国奴,白山黑水为之含悲。
你听东北人民在呜咽,东北人民在呐喊!(展示幻灯片:请欣赏歌曲《松花江上》)想一想这首歌表达了东北人民怎样的心情?说一说这首歌唱遍大江南北的原因?生:略师: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震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于是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框题,合作解决老师给你准备的问题。
【西安事变】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的问题,观看音像资料,合作解决。
(展示幻灯片:1.西安事变的原因。
2.观看音像资料,说说西安事变的经过。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变:1、利用时事新闻导入本目。
引用材料:辽沈晚报讯(9月18日)沈阳市以后在每年的9月18日晚10时20分,全市鸣响警报14响,沈阳电视台、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将中断正常节目,电视、广播分别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画面及警报声。
全市所有寻呼台这一时刻在汉字寻呼机上发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汉字信息。
届时,全市行驶车辆也将停车鸣笛三分钟。
导入新课:(通过上述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而认识“九一八事变”。
)展示课题。
①为什么沈阳市决定在每年的“9月18号”鸣响警报14响?历史上的这一天发生过什么事件?②“九一八事变”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事件?③日本发动的这场“九一八事变”是偶然的吗?它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2、掌握“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态度——蒋介石提出“不抵抗政策”。
能够认识“不抵抗政策”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
出示材料,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的态度、政策。
并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政策出台?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后中央处理。
”引自‘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讨论:①通过这段材料可以知道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什么政策?②为什么会采取不抵抗政策?③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什么后果?3、掌握“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扩张。
出示:《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让学生认识: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4、了解东三省沦亡后,东北人民的反抗。
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由此中国局部战争开始;简单了解一二九运动;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自学点拨训练提高”教学方式,并且穿插讲授、归纳法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史实,树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通过对西安事变发生及其和平解决的了解,学习张、杨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他们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是本课的重点(2)难点:中日民族矛盾与西安事变发生及和平解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到“九一八”,沈阳上空总会响起长长的警报声,那凄厉的警报声仿佛在提醒每个炎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85年前在沈阳所发生的一幕。
历史上的9月18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岁月,走进那段令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难忘九一八。
(二)、讲授新课:1、九一八事变:(1)播放视频《九一八事变》。
师:回顾历史后,我们在依循着课本上的内容,结合自学提纲进入“自学点拨学历史”过程。
展示自学提纲:(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简单的经过、结果。
(3)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4)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呢?学生自学。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及时点拨。
第2题点拨:此事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真正目的是侵略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对第3题的点拨:重点突出九一八事变中由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通过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及相关图片展示,使学生感受东北人民失去家乡的痛苦和对日寇的痛恨,树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八年级上册第14 课难忘九一八 -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本课课件【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经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叙述,培育学生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经过商讨东北快速灭亡的原由,培育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经过议论中国共产党为何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剖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剖析、研究。
2.让学生充足利用网络,收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网络互动,并擅长正确运用网络工具。
3.让学生利用本地资源发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
利用政史互融的特色,拉近历史,回首历史,展望将来;学会运用正确目光审察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堕入严重危机,抗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进而激倡始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挡”政策的义愤,建立和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经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目标,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育学生主动研究历史的意识。
【教课要点】要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突出要点:利用多媒体、视频再现历史,让学生感觉到历史的真切性,从中获得有关知识,并依据知识的联贯性剖析两次事变的内在联系与必定性;利用东北学生的乡土资源,充足调换他们的热忱与兴趣,使他们融于家乡、融于历史、融于国家的命运,并以此产生共识。
【教课难点】难点:剖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打破难点:在突出要点时,剖析两次事变的内在联系,能够得出西安事变的有时性与必定性,而它的这两种特征,必定会有两种结果,指引学生合作,利用手中的资料,选用实用资料进行概括、整理、进而得出结论。
【资源网站】。
纪念918班会课程教学设计
一、班会背景
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特举办九一八主题班会。
二、班会目的
1. 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独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班会准备
1. 老师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学生自行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 准备好朗诵材料和歌曲。
四、班会流程
1. 开场白:老师介绍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及意义,强调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2. 学生朗诵:选取一段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诗歌或散文,由学生朗诵,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受。
3. 图片展示:老师展示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
4.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九一八事变的看法和感受,老师点评和引导。
5. 歌曲演唱:选取一首有关爱国的歌曲,由学生演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6. 总结:老师总结班会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五、班会效果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及意义,认识到了国家独立的重要性,培养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了爱国热情,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16课难忘九一八教案第16课难忘九一八【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讨论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结合本课内容,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教法、学法】:【新课导入】:【自学指导】一、九一八事变时间:2、地点:简单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二、西安事变背景:占领东北后,日军进一步侵略_______,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中共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爱国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蒋介石拒不接受_______________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
目的:时间:事变发生后,中共的态度如何?结果:和平解决的意义:二次备二次备【思维拓展】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主张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说说这是为什么?【当堂训练】同步训练【学后心得】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第16课难忘九一八【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讨论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结合本课内容,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自学指导】一、九一八事变时间:2、地点:3、简单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