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一物理下学期重点知识点梳理1.高一物理下学期重点知识点梳理篇一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力的性质:物质性(必有施/手力物体),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同:等大,反向,共线异: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时性(产生、变化、小时),异体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质。
平衡力不具备同时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质可不同。
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状态无关。
二力的产生和消失同时,无先后之分。
二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分别产生作用效果。
2.高一物理下学期重点知识点梳理篇二力的等效和替代力的图示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
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P583.高一物理下学期重点知识点梳理篇三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
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
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点下学期是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阶段,本篇文章将介绍高一物理下学期的一些重点知识和相关应用。
一、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运动的描述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其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快慢和运动轨迹。
加速度则描述了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2.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与某个角度抛出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过程。
可以通过分解速度成水平和垂直分量来分析物体的轨迹和运动特征。
3. 牛顿定律和力的分析牛顿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其中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第二定律则解释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即物体的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第三定律则说明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和压强1.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在同一点作用时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力的几何性质进行分析。
相反地,也可以根据物体所受的合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2. 压强的概念与应用压强是指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其大小等于作用力除以受力面积。
压强的概念应用广泛,例如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以及工程中的压力分析等。
三、能量和功1. 功的概念与计算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来计算。
功的计算可以是力沿着位移方向的分量,也可以是力和位移的点积。
2. 功与能量的转化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状态,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动能会增加;而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的动能会减少。
此外,能量的转化还涉及到重力、弹力和势能等概念。
四、波动和光学1. 机械波的传播与特性机械波指通过媒质传播的波动现象,如水波和声波。
机械波具有传播速度、波长、频率和振幅等特性,可以用波动方程和波速公式进行数学分析。
2.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光线可以沿着直线传播或者遇到不同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反射描述了当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按照反射定律进行反射的现象。
高一下册物理必修知识点
一、光的反射与折射
1. 光的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定律
3. 全反射现象
二、透镜与光的成像
1. 理想薄透镜的成像原理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3. 凹透镜成像规律
三、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楞次定律
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4. 磁场的产生与磁通量
四、交流电路
1. 交流电的概念与特点
2. 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
3. 电阻、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五、电磁波
1. 电磁波的概念与特征
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3. 光的电磁波性质与光谱
六、原子与核物理
1. 原子的结构与组成
2. 放射性衰变与核反应
3. 原子核的稳定性与质量缺损
4. 核能的利用与应用
七、电场与电势
1. 电荷、静电场的概念
2. 电场力与电势能
3. 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八、电流与电阻
1. 电流的概念与电流密度
2. 电阻与电阻率
3. 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九、真空与气体电子学
1. 电子的发现与性质
2. 真空电子学的应用
3. 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
十、力学与运动
1. 牛顿运动定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 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方法
十一、机械能与能量守恒
1. 动能与势能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3. 能量转化与能量损失
以上是高一下册物理必修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对光学、电磁学、力学等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有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掌握这些知识点,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第一章 抛体运动一、什么是抛体运动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如果一个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产生的效果跟另外两个运动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我们就把这一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叫做这两个运动的合运动,这两个运动叫做这一实际运动的分运动2.运动的独立性:各分运动是独立进行的,彼此互不影响。
运动的等时性: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分解):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4.合运动的性质:v 合合与a 是否共线,共线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共线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5.小船渡河问题(河水流速为1v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2v ,21v v >) (1)渡河时间最短:船头垂直河岸开 min v =2dv (2)航程最短:船头指向斜上游,与岸边夹角为θ,合运动垂直河岸 cos θ=12v v t=d v 合6.绳子末端的速度分解:(要点: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三、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1.竖直下抛运动0t v v gt =+ 2012s v t gt =+2.竖直上抛运动(1) 0t v v gt =- 2012h v t gt =-2202t gh v v -= (2)处理上抛运动的两种思路:①分段法: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过程,自由落体②整体法:全过程统一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注意选好正方向后,0v 、t v 、g 、h 的正负。
(3)竖直上抛的对称性①速度对称: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时间相等。
(4)竖直上抛的特征量:①上升的最大高度20max2v h g=②上升到最大高度的时间(t 上)和从最高点落回到抛出点的时间(t 下)相等 0v t t g下上==四、平抛物体的运动1.平抛运动的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下册期末备考复习提纲合理的总结,合理的归结,关于考试效果会有很大的协助,下文为大家引荐了高一物理下册期末备考温习提纲,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
第6章1.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完善,但是日心说的观念并非都正确。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一切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恣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一切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在高中阶段,把行星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置。
4.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正比。
即:5.两个重要的等量关系:(1)设天体M外表的重力减速度为g,疏忽该天体自转,那么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该天体外表所受重力等于该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即:,其中r为物体到天体中心的距离(2)在高中阶段,天体的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置,盘绕天体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即:6.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天体外表左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其中M、R为天体的质量、半径。
关于地球来说,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又叫最小的发射速度、最大的盘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又叫脱离速度,挣脱地球的引力,绕太阳运动;第三宇宙速度为16.7km/s 又叫逃逸速度,挣脱太阳的引力,逃离太阳系。
第7章1.功: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即:功是标量,在SI单位制中单位是焦耳,1J等于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作1m的位移时所做的功。
即:1J=1N?m2.正功、负功取决于公式中力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当时,力对物体做正功,该力一定是动力;当时,力对物体做负功,该力一定是阻力;当时,力对物体不做功,该力一定垂直物体运动方向。
3.求总功的方法:(1)求各个力做的功的代数和(2)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4.功率:描画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我们把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5、加速度 与v 同方向,加速运动 a 与v 反向,减速运动a=0t V V t- 6、矢量与标量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
大小或方向有一个变化这个量就变了 常见的矢量有:力、速度、位移、加速度、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2):三个基本式 v t =v o +at s=v o t+at2/2 v t 2 - v o 2 =2gh物体的初速度为v 0、t 秒末的速度为v t 、经过的位移为S 、加速度为a公式中共涉及v 0、v t 、s 、t 、a 五个物理量,只须知道三个物理量即可求其余两个物理量。
(3)两个结论: v t/2=2ot v v v +=v s/2= (4)一个判别式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等于加速度和时间间隔平方和的乘积。
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复习1.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复习篇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2.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复习篇二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7.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貭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8.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达朗贝尔原理等。
以动力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有天体力学、振动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力学、外弹道学、变质量力学,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晶体动力学等。
9.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3.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复习篇三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一物理书下册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书下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通过对下册知识点的系统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下面对高一物理书下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学习者更加有条理地复习和学习。
第一章:电现象与电路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基本的电概念和电路的知识。
电荷、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学基本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它们的定义和相互关系。
电阻和导体的特性、欧姆定律、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等内容也是学习重点。
此外,还需要了解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电路符号和电表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章介绍了电流产生磁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安培环路定理、比奥萨伐尔定律等是学习重点。
学生需要了解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闭合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和大小。
通过学习电磁铁的原理、电动机和电磁感应等应用实例,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的磁效应。
第三章: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电磁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应用广泛的物理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学习的核心,学生需要理解磁通量变化对电动势的影响。
通过学习电磁感应的应用实例,如发电机、变压器和电磁炉等,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作用。
第四章:交流电交流电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电流形式,学习交流电的原理和特性对于理解电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了解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压的表示和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基本概念。
此外,学习交流电的应用实例,如变压器和发电机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交流电的产生和应用。
第五章: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波动性质,理解反射和折射的定律,熟悉常见光学器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明白单缝和双缝干涉的原理和数学描述。
第六章:声音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对于理解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方式和速度。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知识点第一部分:力学1. 牛顿三定律: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加速度的变化,F=ma。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动量定理:物体受力作用时,其动量的变化等于作用力的冲量。
- 动量的定义:p=mv,其中p为物体的动量,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 动量定理:F∆t=∆p,其中F为作用力的大小,∆t为作用时间,∆p为动量的变化。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可以按照不同方向进行合成或分解。
- 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合力是两个力合成的结果。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按照不同方向分解成多个力的合力。
4. 抛体运动:物体在向上抛出后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 抛体运动的特点: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呈抛物线,时间对称。
- 抛体运动的重要公式:v=gt,h=-1/2gt^2,s=vt-1/2gt^2,其中v为抛物线的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约9.8 m/s²),t为时间,h为抛物线的高度,s为抛物线的位移。
第二部分: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的平均动能大小的度量。
- 温度的测量单位: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K)。
- 热量传递的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平衡: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热量的传递。
2. 热学定律:描述热传递的规律。
- 热传导定律(傅立叶定律):热量在物体中的传导速率与温度差成正比。
-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物体辐射的总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 卡尔文-普朗克定律:描述物体辐射的光子能量与频率的关系。
3. 热容和比热容:描述物体对吸收热量的能力。
- 热容:物体吸收单位热量时温度的变化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热容量有关。
- 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吸收单位热量时温度的变化量,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高一物理重点知识点下学期下学期物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和光学。
以下是这些章节的详细内容。
1.力学1.1牛顿三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的反作用力-动量和冲量的概念-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对其运动状态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对于惯性现象的解释1.2力与运动的关系-弹簧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平衡和不平衡力对物体的影响1.3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半径的关系-向心加速度和角速度的计算-离心力和向心力之间的关系-物体在竖直匀速圆周运动中的重力和法向力的分解2.热学2.1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和热量的定义-热平衡和热传导-热容和比热容的计算-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2.2热能和功-热能的转化和传递-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热机、热泵和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计算2.3物态变化-相变的原理和特点-水的三态变化和图解-汽化热和冻结热的计算-温度-时间曲线和物态变化过程的解析3.光学3.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镜面反射和折射定律的推导-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光速的变化-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3.2光的成像-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规律-精细光具和透镜组的成像方法-光具的焦距和放大率的计算-光具的主次焦点和像的性质3.3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的原理和条件-条纹的颜色和明暗规律-劈尖和劈缝干涉的位置和间距计算-衍射的原理和规律-单缝和双缝衍射的图形和位置计算以上只是重点知识点的概述,具体的章节内容还需根据教材的安排来进行学习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