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前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38.46 KB
- 文档页数:3
液相色谱分析纯化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离与分析技术,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液相色谱的样品前处理是指在样品进入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之前,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需要对样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步骤。
1.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是指将样品转化为液相色谱合适的形式,消除样品中的固体颗粒、胶体颗粒和大分子物质。
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包括离心、过滤、稀释等。
离心是将样品置于离心管中,以离心力使它们沉淀到离心管底部,从而分离固体颗粒和胶体颗粒。
过滤是将样品通过滤膜或滤纸,去除固体颗粒和胶体颗粒。
稀释是将样品中的高浓度物质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稀释,以减少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2.样品的萃取和浓缩样品的萃取和浓缩是将样品中目标物质与其他物质分离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方法有固相萃取、液液萃取和微量浓缩等。
固相萃取是利用固相吸附剂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吸附出来,然后用溶剂洗取目标物质,最后将溶液注入液相色谱进行分析。
液液萃取是利用两种互不溶的溶剂相,将目标物质从一个相中转移到另一个相中。
微量浓缩是将大体积的样品溶液经过一系列的萃取和浓缩步骤,将目标物质的浓度提高到适合液相色谱分析的范围。
3.样品的净化和纯化样品的净化和纯化是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色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方法有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分子筛等。
凝胶过滤是将样品溶液通过特定孔径大小的凝胶,去除分子量较大的物质。
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样品中的离子物质与树脂上的离子交换,从而去除样品中的离子物质。
分子筛是利用有机聚合物、硅胶等材料对样品进行分子大小的筛选,去除样品中的大分子物质。
总之,液相色谱分析纯化样品前处理是提高分析结果准确性和灵敏度的重要步骤,其中包括样品预处理、样品的萃取和浓缩、样品的净化和纯化等步骤。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上述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减少色谱柱的堵塞和磨损,提高液相色谱的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液相色谱教程相色谱实验操作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环境科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分析技术。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技术。
实验前准备: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HPLC仪器和耗材,包括色谱柱、固定相、溶剂、样品和标准品等。
2.进行前的实验室准备,确保实验台面整洁,试剂摆放井然有序。
步骤一:样品准备1.样品制备:准备好需要分析的样品,确保样品质量和净度,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前处理。
2.样品溶解: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以获得所需浓度的溶液,并用过滤器除去杂质。
步骤二:色谱柱选择和准备1. 色谱柱选择:根据实验要求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材质和类型。
常见的色谱柱材质包括C18、C8、Silica gel等。
2.色谱柱准备:根据色谱柱的要求进行装柱,包括柱后法、柱前法和封口法等。
步骤三:溶剂体系选择和准备1.溶剂体系选择: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所需的分离效果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包括单溶剂和混合溶剂等。
2.溶剂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溶剂,并使用高纯度的有机溶剂,并用过滤器或其他方法除去杂质。
步骤四:HPLC仪器设置和优化1.仪器设置:按照实验要求设置好HPLC仪器的参数,如波长、流速、柱温等。
2.优化条件:对于分离效果不佳的样品,可逐渐调整实验条件,并记录下各条件下的结果,以找到最佳分离条件。
步骤五:实验操作1.样品进样:将样品溶液注射到色谱柱中。
通常采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器进行操作。
2.色谱柱运行:打开HPLC仪器,开始柱运行。
随着溶液通过色谱柱的过程,样品中的组分将逐渐分离并通过检测器。
3.数据收集与分析:利用检测器检测样品组分,并采集色谱图谱和峰面积等数据。
根据实验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步骤六:结果解释和报告1.观察色谱图谱:根据检测器得到的色谱图谱,观察各峰的形状、峰高、峰面积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数据分析。
测液相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实验所需的溶剂。
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液相色谱分析至关重要,因为溶剂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的灵敏度、分离度和分析时间。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确保所选的溶剂对待测物质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并且不会与色谱柱或检测器产生不良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注意溶剂的纯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准备工作还包括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
这些试剂可能包括标准品、内标物、缓冲液等。
在使用这些试剂之前,需要确保它们的纯度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并且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储存和稀释,以避免实验误差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准备液相色谱仪及其附件。
在进行液相色谱分析之前,需要对色谱仪进行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还需要校准检测器、准备色谱柱和连接管路等操作,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最后,还需要进行实验前的样品处理工作。
这可能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提取、浓缩等步骤,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
行样品处理时,需要遵循标准的操作规程,避免样品污染或损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液相前的准备工作需要从溶剂、试剂、仪器设备以及样品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检查,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可靠。
这些准备工作的细致和严谨性直接影响到后续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岛津液相色谱仪使用注意事项1.流动相必须用HPLC级的试剂,使用前过滤除去其中的颗粒性杂质和其他物质(使用0.45um或更细的膜过滤)。
2.流动相过滤后要用超声波脱气,脱气后应该恢复到室温后使用。
3.不能用纯乙腈作为流动相,这样会使单向阀粘住而导致泵不进液。
4.使用缓冲溶液时,做完样品后应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及柱子一小时,然后用甲醇(或甲醇水溶液)冲洗40分钟以上,以充分洗去离子。
对于柱塞杆外部,做完样品后也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20ml以上。
5.长时间不用仪器,应该将柱子取下用堵头封好保存,注意不能用纯水保存柱子,而应该用有机相(如甲醇等),因为纯水易长霉。
6.每次做完样品后应该用溶解样品的溶剂清洗进样器。
7.C18柱绝对不能进蛋白样品,血样、生物样品。
8.堵塞导致压力太大,按预柱→混合器中的过滤器→管路过滤器→单向阀检查并清洗。
清洗方法;①以异丙醇作溶剂冲洗:②放在异丙醇中间用超声波清洗;⑧用10%稀硝酸清洗。
9.气泡会致使压力不稳,重现性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10.如果进液管内不进液体时,要使用注射器吸液:通常在输液前要进行流动相的清洗。
11.要注意柱子的pH值范围,不得注射强酸强碱的样品,特别是碱性样品。
12.更换流动相时应该先将吸滤头部分放入烧杯中边振动边靖洗,然后插入新的流动相中。
更换无互溶性的流动相时要用异丙醇过渡一下。
液相色谱柱使用经验谈色谱柱在使用前,最好进行柱的性能测试,并将结果保存起来,作为今后评价柱性能变化的参考。
但要注意:柱性能可能由于所使用的样品、流动相、柱温等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另外,在做柱性能测试时是按照色谱柱出厂报告中的条件进行(出厂测试所使用的条件是最佳条件),只有这样,测得的结果才有可比性。
1、样品的前处理:a、最好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b、使用预处理柱除去样品中的强极性或与柱填料产生不可逆吸附的杂质。
c、使用0.45µm的过滤膜过滤除去微粒杂质。
高效液相色谱样品预处理步骤1. 样品准备在准备高效液相色谱样品时,需要确保样品的稳定性,防止样品在分析过程中发生变化。
因此,在样品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样品存储容器,避免样品被污染或发生变化;(2)确保样品在分析前达到室温,以避免样品在注射到色谱柱时产生气泡;(3)注射适量的样品,以避免色谱柱被过度磨损或样品过载。
2. 样品过滤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前,需要将样品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以去除样品中的固体杂质或悬浮物,从而防止其对色谱柱的堵塞或损坏。
通常使用的过滤器有不同规格的筛网或滤膜。
3. 样品衍生化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衍生化处理可以将样品中的某些化合物转化为更易分析的形式,例如将某些极性化合物转化为非极性化合物,使其更适合用有机溶剂进行洗脱。
4. 样品稀释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样品进行稀释,以便更好地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过浓的样品可能会导致色谱峰过宽或重叠,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通常使用的的是溶剂或水进行稀释。
5. 样品进样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时,需要将样品通过进样针注入到色谱柱中。
在进行进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射适量的样品,以避免色谱柱被过度磨损或样品过载;(2)确保进样针的清洁和干燥,以避免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
6. 样品分离在将样品注入到色谱柱后,需要对其进行分离。
通常使用的的是高压泵将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将样品中的各个化合物进行分离。
在进行分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流动相,以便将样品中的各个化合物进行分离;(2)调整流动相的流速和比例,以便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7. 检测器检测在分离后的各个化合物通过色谱柱流出时,需要使用检测器进行检测。
常见的检测器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
检测器可以提供样品的信号,并记录下各个化合物的在色谱图中的保留时间。
8. 数据处理在检测器检测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液相色谱操作规程液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与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食品等领域。
为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
下面是关于液相色谱操作规程的详细说明。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试剂、标准品和色谱柱等实验器材。
2.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试。
3.检查色谱柱状态,确保柱头无损,无堵塞,检查流路是否通畅。
二、样品的准备1.根据实验目的和方法要求,准备好待测样品。
样品可以是复杂的混合物,也可以是单一的化合物。
2.根据样品特性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提取、净化和浓缩方法,将样品准备好。
三、仪器的准备1.打开仪器电源,并设置合适的工作参数,如流速、温度等。
2.根据实验方法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波长和检测器灵敏度等参数。
3.将色谱柱连接好,确保连接部分无漏气现象。
四、样品的进样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如自动进样器、手动进样等。
2.将待测样品注入到进样器中,并确保进样量准确。
3.进行进样前的冲洗和平衡处理,确保样品能够均匀地进入柱床。
五、仪器的运行1.启动仪器,并设置好合适的流速、梯度等参数。
2.开始实验运行,并记录相关的运行条件和时间等数据。
六、结果的处理1.实时观察和记录示波器或检测器的输出信号,并按照实验方法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2.根据需要和目的,可以进行色谱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七、实验后的处理1.关闭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清洗和维护工作。
2.处理和储存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可靠和完整。
八、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实验室安全,遵守相关的防护规定。
2.注意化学品的存放和处置,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操作过程中要保持仪器设备的整洁和操作区域的干净,及时清除实验废物。
液相的使用流程1. 液相简介液相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溶液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测定,实现对样品的分析和鉴定。
液相相比于气相,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2. 液相实验室准备在进行液相实验前,需要做好实验室准备工作,包括:•清洁试剂瓶和仪器设备,确保无杂质污染干净;•校正仪器参数,如pH计等;•准备好所需的溶剂、试剂、标准品等。
3. 样品处理液相实验的第一步是样品处理,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提取和净化。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前处理: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比如样品的研磨、过筛等;2.提取:将样品中的目标物提取出来,可以使用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等方法;3.净化:目标物提取后,可能还存在其他干扰物,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如柱层析等。
4. 试剂配置液相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试剂溶液,根据实验需要做好试剂配置工作,确保试剂浓度准确。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好所需试剂的原液;2.根据实验方案和需要浓度,按比例取用原液和去离子水进行稀释;3.使用电子天平或容量瓶等工具准确称量或取用试剂。
5. 仪器设备设置在进行液相分析之前,需要设置好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运行正常。
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液相色谱仪或其他分析设备的电源,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进行仪器的参数设置,如流速、柱温等;3.检查仪器前后连接管路和阀门是否紧密,确保没有漏气或泄漏现象。
6. 样品进样和分析样品处理和仪器设备设置完毕后,可以进行样品的进样和分析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将经过前处理、提取和净化的样品按照实验方案要求定量进样;2.设置好进样器的参数,如进样体积、进样方式等;3.开始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现象。
7.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液相实验完成后,需要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以得出结论。
具体步骤如下:1.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整合,消除干扰和误差;2.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均值、方差、相关性等;3.根据实验结果做出结论。
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分离分析技术,广泛用于各种样品的分离和纯化。
液相色谱仪的操作需要注意一些步骤和细节,本文将详细介绍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准备试样首先需要准备好待检测的样品,并将样品中的分离物质溶解到相应的溶液中。
为了保证分离效果和高灵敏度,需要尽可能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和异常物质。
2. 准备移液管和样品注射器在进行液相色谱分析之前,需要准备好准确可靠的移液管和样品注射器。
移液管和样品注射器需要事先洗涤,以避免对后续分离过程的干扰。
3. 准备色谱柱在安装色谱柱时,需要用气动压缩机清洗色谱柱和色谱柱的连接管道。
确保色谱柱处于水平状态,并将色谱柱与色谱仪相连接。
在安装色谱柱时需要特别注意色谱柱的品牌和型号,以便正确设置仪器参数。
4. 准备流动相在准备流动相时,需要特别注意调整流速和流动相溶液的配比。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流量和合适的流动相溶液浓度。
5. 预处理系统在液相色谱仪的操作中,预处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定要确保预处理问题的正确性,例如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和气体过滤系统等。
6. 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设置仪器参数,例如流速、采集时间、泵的流量、检测器灵敏度等等。
根据实验设计,注入样品并进行分离。
在过程中需要实时记录所有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处理。
7. 分析结果分析后,需要对封闭柱进行清洗和回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相应的校正和措施。
液相色谱仪的注意事项1. 在操作液相色谱仪之前要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和操作规程,避免出现误操作等不良后果。
2. 色谱柱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来装配和操作,避免出现故障。
3.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清洁,并尽可能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和异常物质。
4. 在制备流动相时,必须准确配合所有的药剂量,并严格控制药剂量的稳定性和浓度。
5. 操作液相色谱仪时,要避免因操作不当带来的高压、漏液等危险事件。
高效液相色谱样品前处理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为什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1)样品浓度调节:某些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浓度过低或过高,造成仪器检测困难,因此需要提前对样品进行浓缩或稀释。
(2)避免污染,保护仪器:某些样品的酸碱度、离子强度等易造成系统污染和缩短仪器使用寿命(3)消除干扰:基体或共存物质的干扰(4)介质置换:样品介质不适合后续的分离和检测,需要提前进行介质置换。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前处理的遵循原则(1)去除基体杂质,消除干扰因素;(2)完整保留待测组分,处理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或被污染;(3)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成本低。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干扰物质,然后用洗脱液将待测组分分离出来。
染分析微波辅助萃取利用高频电磁波的作用,使样品中待测组分从胞内释放出来,并在低温下溶解于萃取溶剂中,过滤,达到分离的目的。
天然药物、农药残留、有机金属化合物等物质的提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空化作用以及热效应等,破坏样品细胞组织,加大细胞内的传质效率,从而促进待测组分的释放和提取。
蛋白质、多糖、烟碱等物质的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流体,在超临界条件下,二氧化碳使样品的各组分依次萃取出来,当恢复常温和常压时,溶解在二氧化碳中的待测组分立即以液体状态与气态流体分离。
多用于天然物质的提取迪信泰检测平台以液相/气相为依托,采用HPLC/GC及LC-MS等检测平台,致力于为各科研院所,高校,药企,生物工程类企业提供生物、食品、药物、环境等多领域的物质检测服务。
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提高色谱分离效果和检测准确度,同时也可以降低样品处理时间和成本。
下面是液相色谱条件优化的一般步骤:
1. 样品预处理: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前处理方法,如提取、浓缩、稀释等,以提高样品的浓度和稳定性。
2. 柱选择: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色谱柱,如反相柱、离子交换柱、大小分离柱等。
3. 流动相选择: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色谱柱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如水、有机溶剂、离子缓冲液等。
4. 流速选择:根据样品的分离要求和色谱柱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流速,一般为1-5 mL/min。
5. 检测波长选择:根据样品的检测要求和检测器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检测波长,如紫外、荧光、拉曼等。
6. 检测波长优化:根据样品的检测要求和检测波长的选择,进行检测波长的优化,以提高检测准确度和灵敏度。
7. 检测器灵敏度优化:根据样品的检测要求和检测器的类型,进行检测器灵敏度的优化,以提高检测准确度和灵敏度。
8. 柱温控制: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检测要求,进行柱温控制,以提高分离效果和检测准确度。
9. 柱前处理: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检测要求,进行柱前处理,如样品预处理、样品稀释等,以提高分离效果和检测准确度。
10. 检测系统优化:根据检测系统的特点和检测要求,进行检测系统的优化,如检测系统的灵敏度、线性、稳定性等。
以上是液相色谱条件优化的一般步骤,具体的优化方法和步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岛津液相色谱仪使用注意事项1.流动相必须用HPLC级的试剂,使用前过滤除去其中的颗粒性杂质和其他物质(使用0.45um或更细的膜过滤)。
2.流动相过滤后要用超声波脱气,脱气后应该恢复到室温后使用。
3.不能用纯乙腈作为流动相,这样会使单向阀粘住而导致泵不进液。
4.使用缓冲溶液时,做完样品后应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及柱子一小时,然后用甲醇(或甲醇水溶液)冲洗40分钟以上,以充分洗去离子。
对于柱塞杆外部,做完样品后也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20ml以上。
5.长时间不用仪器,应该将柱子取下用堵头封好保存,注意不能用纯水保存柱子,而应该用有机相(如甲醇等),因为纯水易长霉。
6.每次做完样品后应该用溶解样品的溶剂清洗进样器。
7.C18柱绝对不能进蛋白样品,血样、生物样品。
8.堵塞导致压力太大,按预柱→混合器中的过滤器→管路过滤器→单向阀检查并清洗。
清洗方法;①以异丙醇作溶剂冲洗:②放在异丙醇中间用超声波清洗;⑧用10%稀硝酸清洗。
9.气泡会致使压力不稳,重现性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10.如果进液管内不进液体时,要使用注射器吸液:通常在输液前要进行流动相的清洗。
11.要注意柱子的pH值范围,不得注射强酸强碱的样品,特别是碱性样品。
12.更换流动相时应该先将吸滤头部分放入烧杯中边振动边靖洗,然后插入新的流动相中。
更换无互溶性的流动相时要用异丙醇过渡一下。
液相色谱柱使用经验谈色谱柱在使用前,最好进行柱的性能测试,并将结果保存起来,作为今后评价柱性能变化的参考。
但要注意:柱性能可能由于所使用的样品、流动相、柱温等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另外,在做柱性能测试时是按照色谱柱出厂报告中的条件进行(出厂测试所使用的条件是最佳条件),只有这样,测得的结果才有可比性。
1、样品的前处理:a、最好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b、使用预处理柱除去样品中的强极性或与柱填料产生不可逆吸附的杂质。
c、使用0.45µm的过滤膜过滤除去微粒杂质。
液相色谱的样品前处理部分和液相色谱使用注意事项刘鹏1233351 环境工程一、样品的前处理液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法: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所选用的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差异,用液相萃取剂从溶液中提取出某种组分。
顶空法(静态顶空,吹扫捕集法):利用待测物的易挥发性,静态顶空法直接抽取样品顶空气体进行色谱分析,吹捕法利用载气尽量吹出样品中待测物后,用冷冻捕集或吸附剂捕集的方法来收集待测物。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密度高、黏度小、对压力变化敏感的特性,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待测样品,通过减压、降温或吸附收集后分析。
膜萃取:膜对待测物的吸附作用,先由高分子膜萃取样品中的待测物,再用气体或液体萃取高分子膜中的待测物。
固相萃取:先用固相吸附剂吸附待测物,再用溶剂洗脱待测物。
固相微萃取技术:利用待测物在样品及萃取涂层之间的分配平衡,将萃取纤维暴露在样品或其顶空真中萃取。
液相微萃取法:包括大体积的水溶液及小体积的不溶于水的有机液液萃取,将疏水性的目标有机物转移到一滴有机溶剂中。
气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1)样品衍生化:将样品制成衍生物,不仅可以提高从样品基体中萃取和预分离待测化合物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降低样品的极性或改变样品组分的选择性来改善液相色谱分离,还可以改变样品中不同化合物的相对检测器响应,因而可在有谱带重叠的情况下,检测和定量待测组分中的某些组分。
分为紫外衍生化、荧光衍生化、电化学衍生化、柱后或柱前衍生化。
固相萃取:先用固相吸附剂吸附待测物,再用溶剂洗脱待测物。
膜萃取:膜对待测物的吸附作用,先由高分子膜萃取样品中的待测物,再用气体或液体萃取高分子膜中的待测物。
液相微萃取法:包括大体积的水溶液及小体积的不溶于水的有机液液萃取,将疏水性的目标有机物转移到一滴有机溶剂中。
液液萃取法:利用气体样品中各组分在所选用的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差异,用液相萃取剂从溶液中提取出某种组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密度高、黏度小、对压力变化敏感的特性,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待测样品,通过减压、降温或吸附收集后分析。
色谱操作规程色谱操作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分离和鉴定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为了保证色谱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一些基本的操作规程应当被遵守。
以下是关于色谱操作的一些基本规程。
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色谱分析前,应检查色谱仪及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和供气、供液等条件是否正常。
检查色谱柱是否安装牢固、是否干净,确保进样器和检测器的连接正确。
2.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按照要求进行制备,确保样品的纯度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前处理步骤,如萃取、浓缩和纯化等。
3. 进样将制备好的样品以适当的方式进样到色谱仪中。
通常情况下,采用气相色谱时,可以使用自动进样器,而液相色谱通常需要手动进样。
进样量应符合仪器和柱子的要求,避免过量或过少的进样量对结果的影响。
4.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分析目的和样品性质,设置适当的色谱条件,包括流动相的组成与流速、柱温、检测器灵敏度等。
在设定流动相组成时,需要预先做一定的优化试验来确定最佳的分离条件。
5. 记录数据在进行色谱分析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各种数据,包括进样量、进样时间、运行时间、峰面积等信息。
同时,应标明样品编号、实验日期和操作人员的姓名等标记,以便日后查阅和比较分析结果。
6. 分离过程监控在进行色谱分离时应密切关注色谱图的变化,特别是目标化合物的出现和峰形的对称性。
如有需要,可以对流动相组成、流速等条件进行微调,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7. 检测器选择和设置根据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并按照要求进行设置。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设置检测器灵敏度和零点位置,确保可以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8. 结果分析与判读对得到的色谱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可以通过比对标准品或者参考文献中的数据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色谱方法可能对同一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和峰形有所差异,因此要谨慎进行结构和含量的判定。
9. 实验后清洁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色谱柱、进样器和检测器等设备,保持其干净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下一篇高效液相色谱样品前处理-国产全自动生物样
品处理系统科诺
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为什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1)样品浓度调节:某些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浓度过低或过高,造成仪器检测困难,因此需要提前对样品进行浓缩或稀释。
(2)避免污染,保护仪器:某些样品的酸碱度、离子强度等易造成系统污染和缩短仪器使用寿命。
(3)消除干扰:基体或共存物质的干扰。
(4)介质置换:样品介质不适合后续的分离和检测,需要提前进行介质置换。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前处理的遵循原则
(1)去除基体杂质,消除干扰因素;
(2)完整保留待测组分,处理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或被污染。
(3)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成本低。
液相色谱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综述在复杂基体中低浓度甚至是痕量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测定是分析化学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在样品前处理方面,现代色谱分析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使处理样品的过程要简单、处理速度快、使用装置小、引进的误差小,对欲测组分的选择性和回收率高。
目前国际上液相色谱通常采用的样品处理技术有:固相萃取(MXPD)、超临界萃取(SFE)、固相微萃取技术。
而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溶剂萃取,液液分配、柱层析净化,前处理方法自动化程度低,提取净化的效率不高,速度慢,环境污染严重。
新开发的前处理技术其目的和结果就是要实现快速、有效、简单和自动化的完成分析样品制备过程。
下以就简单介绍几个主要的样品处理技术:1.溶剂萃取在色谱分析样品制备中,溶剂萃取方法主要有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和液-气萃取,它们都是属于两相间的传质过程,即物质从一相转入另一相的过程。
溶剂萃取技术在我们液相色谱分析的样品制备过程中,是用到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
关于其原理和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在液-液萃取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是急速的振动样品,这样可以确保两相的完全接触,有助于质量传递。
由于物质剧烈的振动,使得乳化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那些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脂肪的样品。
为了防止乳化形成,常采用加热或加盐的方法破乳。
通过改变K D值,改变溶剂或化学平衡作用的添加剂,如使用缓冲剂调节PH,盐调节离子强度等。
常用于破乳的技术有:(1)加盐;(2)使用加热-冷却萃取容器;(3)通过玻璃棉塞过滤乳化液样品;(4)通过相过滤纸过滤乳化液样品(5)通过离心作用;(6)加少量的不同的有机溶剂。
溶剂萃取的方式在现代水产品检测技中应用十分广泛,因其实验器材简便,经济,容易操作。
在鱼体的孔雀石绿,环丙沙星等药物残留的检测中,都有用到溶剂萃取的方式。
在孔雀石绿残留的检测中,为了防止乳化现象的产生,也用到了二甘醇这进行破乳。
2.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1固相萃取(SPE)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
液相色谱检测前处理方法织取10g草莓样品于50mLPPTE离心管中,加入10mL乙腈,振荡器上以200rpm的转速振荡30min 后,加入3g氯化钠和5g无水硫酸镁,剧烈手摇30s。
然后将盛装样品的离心管在离心机离心5mi n(离心力RCF=1006g),取1.5mL 上清液转入含有50mgPSA+50mgC i8+150mgMgSO4的2mL离心管。
充分振荡混匀后将混合液离心3mi n(离心力RCF=7155g ),吸取上清液0.5mL过0.22卩m有机滤膜后进UPLC-MS/MS 检测。
[QuEChERS-超咼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草莓中85种农药残留]2、加速溶剂萃取技确称取均质后的样品2.50g于50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3 mL水涡旋混合1min,再加入 5mL 5 %(v/v )甲酸乙腈涡旋混合1 min,超声提取10min。
加入Won dapokQuEChERS多兽残专用提取包4g,剧烈振摇1 min,于10 C 以8000r/mi n 下离心10min。
取1 mL上清液转移至Won dapokQuEChERS多兽残专用净化包中,涡旋混合 1 min ,12000r/min下离心5min。
取上清液,过0.22呵微孔滤膜,取滤液进行LC-MS/MS 分析。
[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常见动物源性食品中42种兽药残留]称取5.00 g样品于50 mL玻璃离心管中,力廿20 mL乙酸乙酯,涡旋,超声提取15 min,5000 r / min离心5 min,移岀上清液至100 mL旋转蒸发瓶中,剩余残渣再加入20 mL乙酸乙酯,重复提取1次,合并上清液,旋转蒸发至近干。
加入1 mL 甲醇水溶液(80: 20,V / V),涡旋30 s,过CaptivaND Lipids小柱净化,收集液体,上机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筛查水产品中21种环境激素]术(ASE ):①样品经匀浆,于4C避光保存备用。
液相色谱前处理
液相色谱的样品前处理部分和液相色谱使用注意事项
刘鹏 1233351 环境工程
一、样品的前处理
1.液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1)液液萃取法: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所选用的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差异,用液相萃
取剂从溶液中提取出某种组分。
(2)顶空法(静态顶空,吹扫捕集法):利用待测物的易挥发性,静态顶空法直接
抽取样品顶空气体进行色谱分析,吹捕法利用载气尽量吹出样品中待测物后,用冷冻捕集
或吸附剂捕集的方法来收集待测物。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密度高、黏度小、对压力变化敏感的特性,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待测样品,通过减压、降温或吸附收集后分析。
(4)膜萃取:膜对待测物的吸附作用,先由高分子膜萃取样品中的待测物,再用气
体或液体萃取高分子膜中的待测物。
(5)固相萃取:先用固相吸附剂吸附待测物,再用溶剂洗脱待测物。
(6)固相微萃取技术:利用待测物在样品及萃取涂层之间的分配平衡,将萃取纤维
暴露在样品或其顶空真中萃取。
(7)液相微萃取法:包括大体积的水溶液及小体积的不溶于水的有机液液萃取,将
疏水性的目标有机物转移到一滴有机溶剂中。
2.气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1)样品衍生化:将样品制成衍生物,不仅可以提高从样品基体中萃取和预分离待
测化合物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降低样品的极性或改变样品组分的选择性来改善液相色谱
分离,还可以改变样品中不同化合物的相对检测器响应,因而可在有谱带重叠的情况下,
检测和定量待测组分中的某些组分。
分为紫外衍生化、荧光衍生化、电化学衍生化、柱后
或柱前衍生化。
(2)固相萃取:先用固相吸附剂吸附待测物,再用溶剂洗脱待测物。
(3)膜萃取:膜对待测物的吸附作用,先由高分子膜萃取样品中的待测物,再用气
体或液体萃取高分子膜中的待测物。
(4)液相微萃取法:包括大体积的水溶液及小体积的不溶于水的有机液液萃取,将
疏水性的目标有机物转移到一滴有机溶剂中。
(5)液液萃取法:利用气体样品中各组分在所选用的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差异,用液
相萃取剂从溶液中提取出某种组分。
(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密度高、黏度小、对压力变化敏感的特性,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待测样品,通过减压、降温或吸附收集后分析。
3.固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1)索氏提取法:利用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使固体样品中目标物连续不断地被纯
溶剂萃取,既节约溶剂,又提高萃取效率。
萃取前先将固体物质研碎(100-200目),以
增加固液接触的面积。
然后将固体样品放在滤纸套内,置于提取器中,提取器的下端与盛
有提取溶剂的圆底烧瓶相连,上面接回流冷凝管。
加热圆底烧瓶,使溶剂沸腾,蒸汽通过
提取器的支管上升,被冷凝后滴入提取器中,溶剂和固体接触进行萃取,当溶剂液面超过
虹吸管的最高处时,含有萃取物的溶剂虹吸回烧瓶,因而萃取出一部分物质,如此重复,
使固体样品中目标物质不断为纯的溶剂所萃取,将萃取出的物质富集在烧瓶中。
(2)微波辅助萃取法:将微波技术和萃取技术相结合,利用极性分子可以迅速吸收
微波能量的原理来加热一些极性溶剂,达到萃取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分离杂质的目的。
微
波是指波长1mm-1m、频率300-300000MHz的电磁波,他介于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之间。
目前常用的微波萃取溶剂有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二氯甲烷、正己烷、苯、乙腈等。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密度高、黏度小、对压力变化敏感的特性,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待测样品,通过减压、降温或吸附收集后分析。
(4)超声波萃取法:借助超声波空化作用和振动匀化作用,加速介质质点运动,使
固体样品分散,增大样品和萃取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使萃取目标物更快更容易地从基质
中转移到溶剂中。
超声波频率为20kHz-50MHz。
(5)加速溶剂萃取法:在较高的温度(50-200℃)和压力(1000-3000psi或1013-2019MPa)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的方法。
二、液相色谱使用注意事项
1.流动相必须用HPLC级的试剂,使用前过滤除去其中的颗粒性杂质和其他物质。
2.流动相过滤后要用超声波脱气,脱气后应该恢复到室温后使用。
3.不能用纯乙腈作为流动相,这样会使单向阀粘住而导致泵不进液。
4.使用缓冲溶液时,做完样品后应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及柱子一小时,然后用甲
醇(或甲醇水溶液)冲洗40分钟以上,以充分洗去离子。
对于柱塞杆外部,做完样品后也
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20ml以上。
5.长时间不用仪器,应该将柱子取下用堵头封好保存,注意不能用纯水保存柱子,而
应该用有机相(如甲醇等),因为纯水易长霉。
6.每次做完样品后应该用溶解样品的溶剂清洗进样器。
7.堵塞导致压力太大,按预柱→混合器中的过滤器→管路过滤器→单向阀检查并清洗。
清洗方法;①以异丙醇作溶剂冲洗:②放在异丙醇中间用超声波清洗;⑧用10%稀硝酸清洗。
8.气泡会致使压力不稳,重现性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9.如果进液管内不进液体时,要使用注射器吸液:通常在输液前要进行流动相的清洗。
10.要注意柱子的pH值范围,不得注射强酸强碱的样品,特别是碱性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