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1花边有多宽》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5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花边有多宽》教案一. 教材分析《花边有多宽》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相似多边形》的第1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梯形的相似性质,让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相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七年级和八年级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多边形的性质和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似多边形的判定和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能够运用相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形的变化,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相似性质。
3.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相似性质解决问题。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梯形图形的相关教具。
3.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梯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梯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相似多边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梯形的相似性质,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相似性质对给定的梯形进行变换,并观察变换后的梯形与原梯形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2《花边有多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花边有多宽》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2节的内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花边的宽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进而得出圆的周长公式。
这个内容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圆的基本性质,还涉及到数学的探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知识,对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探究能力。
但是,他们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浅显,需要通过实际问题来深化他们的理解。
此外,他们可能对数学的探究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我会使用多媒体手段,如PPT和网络资源,来辅助我的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花边的宽度,引起学生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3.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4.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理解。
5.总结:让学生总结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体验,加强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公式2.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3.实际问题解决策略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理解程度2.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初中数九年级上册《花边有多宽》
北师大版初中数九年级上册《花边有多宽》精品教案
课题名称:第二章第一节:花边有多宽
课题出处: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所在页:42页--45页
课题类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基本信息:肖红燕青岛61中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发现-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建模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2、会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及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方程模型来解决并会识别一元二次方程。
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四、教法及学法:
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2《花边有多宽》教案一. 教材分析《花边有多宽》这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2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掌握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和几何基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代数方法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代数方法解决。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代数方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发现并总结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花边的宽度是多少?”、“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代数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发现并总结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地进行解决。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九年级数学2.1花边有多宽(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问题,如“花边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把文字叙述的问题转换成数学语言的能力.2.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并会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及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教学.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概念归纳”的模式.但是由于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方程,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学案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是否还记得“你今年几岁了”、“我变胖了”、“打折销售”、“能追上小明吗”、“教育储蓄”、“谁的包裹多”、“鸡兔同笼”、“增收节支”这些问题吗?生:回忆师:这些问题你是借助什么知识解决的呢?生:(想起)方程.师:对,我们是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其实,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列方程来解决,(出示课件)如,黄金比为什么是0.618?你能为一个矩形花园提供多种设计方案吗?花边有多宽?等.所以,今天,我们走进第二章,学习关于方程的更多知识,一起解决更多的问题.今天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一节花边有多宽(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七、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为新的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从而确定本章所学,引入新课.二、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出示问题一:(课件)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地毯如图所示,它的长为8m,宽为5m.如果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18m2,那么花边有多宽?(学生读题)师:你能找到图中的地毯、花边和中央长方形吗?生:指出对应的三部分.师:你能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画出所对应的图形吗?生:画图,标出相应长度。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花边有多宽》教案1一. 教材分析《花边有多宽》这一节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几何图形》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花边的宽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花边的宽度,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求解花边宽度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花边图案,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花边的宽度求解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花边的宽度求解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花边的宽度求解方法。
2.难点:对于复杂花边图案的理解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花边的宽度求解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花边图案,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花边图案实物或图片。
3.剪刀、直尺、彩笔等动手操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花边图案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才能知道这些花边的宽度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给定一个花边图案,如何求解其宽度?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求解方法。
3.操练(10分钟)每组学生选取一个花边图案,使用剪刀、直尺、彩笔等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尝试求解花边的宽度。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花边有多宽》教案2一. 教材分析《花边有多宽》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了用坐标表示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函数的性质。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坐标表示点的方法,了解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理解函数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对于图形的认识和坐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直线和圆的方程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函数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坐标表示点的方法,了解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理解函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坐标表示点的方法,了解直线和圆的方程。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函数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应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制作好PPT,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直线和圆的方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上的位置、商场里的商品摆放等,引导学生思考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实例中坐标的作用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函数的概念。
2.1 花边有多宽一、学习目标: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它的一样形式2.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进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学习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习难点:求一样形式中的abc二、学习进程:课前热身: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自主学习:阅读讲义P48,回答下列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强调三个特点:①它是______方程;②它只含______未知数;③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__.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样形式:__________,在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项.2.几种不同的表示形式:①ax2+b x+c=0 (a≠0,b≠0,c≠0)②___________ (a≠0,b≠0,c=0)③____________ (a≠0,b=0,c≠0)④___________ (a≠0,b=0,c=0)课堂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第二,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都能够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是概念的一部份,不可漏掉,不然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
2.一元二次方程必需化为一样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才能找它的项及系数。
三、反馈检测:一、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形如ax 2+bx+c=0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B.方程4x 2+3x=6不含有常数项C.(2-x)2=0是一元二次方程D.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均不能为0二、把方程(3x+2)2=4(x-3)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样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3、关于x 的方程(k 2-1)x 2 + 2 (k -1) x + 2k + 2=0,当k =______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k =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4、当m=_________时,方程032)1(1=++-+mx x 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