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运小儿五经推拿法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每个小朋友湘西流派小儿推拿必做的几个穴位
湘西流派以湖南名老中医刘开运为代表,起源于湘西,源于民间送医山高路远,非常困难,所以乡民村医皆能掌握一些推拿手法,能够及时医治患儿,源远流长。
但是南北差异,湘西流派和山东流派在手法上有差异,最大的就是“旋推为补,直推为泻”,而直推是向里推,和山东补发一样,因此两派补泻迥异,两派差异暂且按下不表,在这里只是介绍一种方法。
在湘西流派小儿推拿里,有一套开门和关门手法,每个孩子必推。
1、开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2、五经必推:补脾经、清肝经、补心经、补肺经、补肾经3、关门:拿肩井湘派小儿推拿在南方影响力比较大,可以做为小儿推拿从业者的参考,不可以持门派之见,闭塞视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小儿推拿保健师”培训,感兴趣可咨询微信:x156********。
【中医历史】推拿流派之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流派代表人物
刘开运(1918-2003),湖南湘西自治州人。
出身中医世家,苗汉后裔,御医后代,
家族业医三四百年,祖传中医、草医、推拿三
套绝技,融汉、苗医药于一炉,独树一帜,尤
擅长小儿推拿。
刘氏创立了以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
病理特点,以“推五经”为核心内容的刘氏小
儿推拿法。
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是其推拿手法
的特点,不同于其他流派(向心为补,离心为
泻)。
刘氏提出了“补肝易动风,
补心易动火”的理论观点,主张
“肝只清不补,心补后必加清”。
代表作有《小儿推拿疗法》、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小儿推拿分
卷》。
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风寒咳嗽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以咳嗽症状为主症的肺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而以婴幼儿更为常见。
刘开运教授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创立了以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的刘氏小儿推拿手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特别注意以下情况不得使用本方法排除标准:(1)咳嗽伴有高热的患儿;(2)诊断为肺炎或疑似肺炎、过敏性咳嗽、哮喘、肺结核及气管异物患儿等;(3)咳嗽反复发作辨证属内伤咳嗽的患儿;(4)患儿年龄大于5岁,慢性起病(病程大于3周)。
治疗方法:(l)先开窍: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各24次;然后揉按迎香穴50次,按揉风池2-3min,拿风池10-20次;最后按总筋,分推手阴阳各24次。
(2)推五经:主清肺经300次,次清心经200次,再清肝经15O次,兼清脾经200次,清后加补100次,略补肾经100次,清大肠100次。
(3)加推三关90次,退六腑30次,揉一窝风100次,掐二扇门3-5次,揉按100次揉外劳宫50次。
(4)推胸:揉擅中50次,分推膻中50次,直推擅中50次,按压肋间3-5遍。
(5)推背:揉肺俞20-30次,分推肩胛骨推“介”字50-100次,擦“八”字直至皮肤发红。
(6)关窍:揉按肩井3-5次,拿肩井3-5次。
疗效观察: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哆音消失。
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显效:咳嗽基本消失,听诊干、湿性哆音不明显。
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有效: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腰减少;无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解析穴位作用及原理中医学认为风寒侵袭人体,首犯肺卫,营卫失和肺失宣肃,发为咳嗽。
张景岳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认为风邪夹寒者居多。
外感咳嗽,病位在肺多属实证其病机为外邪束表肺失宣肃所致,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为治法。
刘开运系知名小儿推拿专家,毕生致力于推拿临床及教学事业,尤其对小儿推拿有很深的造诣。
五经通小儿推拿御医传承春秋战国时期按摩疗法就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
由于按摩具有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其在小儿疾病的防治和小儿保健方面也具有优势。
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了推拿方面的记述,记载了用勺匙的周边刮擦患儿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介绍用拿捏方法以治疗腹痛。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介绍了运用膏摩去除风寒的小儿保健护理法。
《外台秘要》记载用按摩头面及脊背以防治小儿夜卧不安。
宋代《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的记载。
明清时期推拿疗法在儿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专门体系,这一时期出版了近30种小儿推拿专著。
其中《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创立了小儿推拿的理论体系,标志着小儿推拿开始了发展的新纪元。
清代至近现代后世医家在《小儿按摩经》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域的不同理解及对小儿生理病理的认识差异,对小儿推拿包括穴位、手法、操作手法等产生的不同理解,逐渐发展成为小儿推拿的不同流派。
其中尤以三字经小儿推拿为代表的北派和以湖湘小儿推拿为代表的南派发展最为显著。
湖湘小儿推拿以湘西地区推拿名家刘开运为代表。
刘开运,中医世家,苗汉后裔,祖上曾担任清廷御医,家族行医有三四百年历史,祖辈相传,代代相续。
21世纪初澳籍华人郭少权融湖湘小儿推拿与学院派小儿推拿于一体,汲取中西小儿推拿之精华,再经发展和创新,创造出了21世纪里、世界范围内的小儿保健养生的一朵奇葩——五经通小儿推拿。
五经通小儿推拿由融湖湘小儿推拿学派与学院派小儿推拿为一体,是中西小儿医学精华的集大成者。
郭少权研究员不仅继承了湖湘小儿推拿学派的核心内容,具备顶尖的传统的中医小儿推拿保健养生技术,而且游走香港、远赴澳大利亚,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和教学,同时注重现代医学关于推拿的学习和研究,包括运动学、解剖学、生物力学、手法治疗学,且长期受聘于澳大利亚自然疗法学院、诺贝尔学院、澳大利亚欧瑞特医学院。
郭少权研究员已成为国际小儿推拿学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迈向了国际小儿推拿领域的的最高舞台。
小儿五经推拿法刘开运(1918年~2003年),苗族,著名推拿专家,曾任中华全国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小儿推拿分卷” 主笔,湖南省首批审定的50名名中医之一。
刘老毕生致力于中医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创立了以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以“ 推五经” 为核心内容的刘氏小儿推拿疗法。
推五经(五经推拿)是刘老推拿经验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病证(包括相应腑病)。
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腧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推五经有推、旋推两种手法。
直推:为泻法(或清法),以大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动,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从指根退回螺纹面时不用力。
直推法有清热泻实的作用,用于实证。
旋推:为补法。
以大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推动,推动1圈为推1次,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
旋推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用于虚证。
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推动的节律要均匀,力度适中,以顺利推动并保持规定的频率为宜。
推拿五经时,刘老十分重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和五脏病候的虚实,提出: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即泻法),若用清法,清后要加补法;肝经、心经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若用补法,补后要加清法;肺经既可用清法,亦可用补法;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五经推治手次变化的基本原则是:年龄越大,病情越重,手次越多,补法手次宜多于清法手次;主清(补)经手次宜多于兼清(补)经手次。
五经推治清补手法在各小儿年龄组的基本脾宜补不宜清,清后应加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属阴土,脾气常虚,脾阳常不足,旋推脾经(拇指)有补脾气、温脾阳、助脾运化的作用,脾的虚证,当然应予旋推补脾。
直接清脾经有泻实清热之效,但脾乃阴土,阳常不足,故如寒湿困脾、宿食停滞等无热象的实证。
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推经治脏”论治小儿遗尿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推经治脏”治疗小儿遗尿是基于经络-脏腑相关、五行助制理论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运用“推五经、调五脏”论治,具体补清(泻)操作及施术频率随证而定,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标签:名医经验;刘开运;小儿遗尿;推拿;经络;脏腑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推经治脏”学术思想是湘西名中医刘开运老先生根据经络-脏腑相关及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在提出脏腑分症归经的基础上,详辨五脏病候寒热虚实,巧选小儿五经穴配伍,施以特定补泻手法及施术频率,从而对五脏系统疾患进行调控而提出,即“推五经”而愈疾病[1]。
根据小儿百脉皆汇于掌的特殊生理基础,刘氏小儿推拿中五经穴是指对应于小儿五指螺纹面、与五脏相应的5个特定穴,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统称小五经。
兹将刘氏小儿推拿“推经治脏”学术思想治疗小儿遗尿的理论依据及具体应用介绍如下。
1 小儿遗尿与脏腑关系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在熟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患儿常伴夜惊、梦游、多动或其他行为障碍。
中医学的相关文献记载最早见于《灵枢·九针论》“膀胱不约为遗溺”。
其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提出“遗尿”病名,“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阐述了遗尿的病因病机,即“膀胱为津液之府,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
小儿遗尿病位主要在膀胱(肾),多因下元虚冷,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而膀胱不约则与肺、脾、心、肝密切相关。
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推动并调节全身水液输布和排泄。
《杂病源流犀烛》云:“若肺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
”即上虚不能制下。
脾胃为津液转输的枢纽,津液部分经脾气转输,下输膀胱形成小便;脾气不足,上无以布津于肺,下不能制水于肾,气不摄津,尿液约束无权而致遗尿。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提出:“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
刘开运名医小儿推拿疗法2017-09-06 经方文化传播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一)推法(二)揉法(三)按法(四)摩法(五)掐法(六)捏法(捏脊)(七)运法(八)捣法特定穴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的,还有线状、面状的。
小儿常用穴位以两手居多,故曰“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22个: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上肢部——总筋、阴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大肠、三关、六腑;下肢部——足三里,涌泉;胸腹部——膻中,中院,肚脐;肩背腰骶部——脊,肺俞,龟尾,肩井。
刘氏小儿推拿操作程序:第一步:头面部(开天门、坎宫、太阳)第二步:上肢部(总筋、阴阳)第三步: 下肢部第四步: 胸腹部第五步: 肩背腰骶部(拿按肩井)开天门有打开推拿治疗疾病大门、疏通经络之意;拿按肩井有关闭推拿治疗疾病大门之意;一开一关体现了刘氏小儿推拿操作的完整性。
头面部常用穴位:一、天门(头部手法一)【定位】两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从两眉间向上,两手交替直推至前额发际,称开天门。
20~30次。
【功效】发汗解表,镇惊安神,开窍醒神。
【应用】头部常规手法之一,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时首推穴。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烦躁等病症。
二、坎宫(头部手法二)【定位】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置于小儿两眉间,沿眉棱骨上缘同时向两边分推至眉梢处,称推坎宫,又称头部分阴阳。
20~30次。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应用】推坎宫亦为头部常规手法之一。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
三、太阳(头部手法三)【定位】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中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操作】1、推太阳(头部手法三)从小儿眉梢处向后下方经太阳穴直推至耳门穴,称推太阳,20~30次。
2、揉太阳(运太阳)向的眼方向揉中加按为补法,30~90节;向耳的方向揉中加按为泻法,30~90节(揉5按1为一节)。
湘西小儿推拿创始人一代宗师刘开运前言615班的各位同学,这是我们开派祖师刘开运教授的生平.做事先做人,起点决定终点,学习儿童推拿知识,为儿童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向顾客介绍我们的推拿技术时,讲讲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故事总能说明许多道理.其中感动我的是刘教授推动儿童推拿的初衷!从刘教授的经历来看,刘教授三十多岁才开始正式学医.所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好了,不多说了,你们可以自己看看!我们干的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不光从价格来衡量,更要从价值的角度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毕业不知不觉就已经四个月了,祝你们事业顺利!如果有人谈到湘西,说起沈从文、黄永玉、宋祖英,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众所周知。
因为,他们在文学、艺术、音乐领域声名卓著,影响深远,不愧为湘西骄子。
但如果有人说到刘开运这个名字,除了医药卫生界外,估计很少有人知晓其人其事。
刘开运何许人也?可以和沈从文、黄永玉、宋祖英相提并论吗?揭开层层迷雾,溯源茫茫时空,我们走进刘开运,让这朵掩埋于湘西大山深处的“奇葩”昭示于世人。
或许,这便是对一位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的老人最好的纪念。
祖上御医代代相传刘开运,1918年出生于湘西花垣县麻栗场镇沙科村,中医世家,苗汉后裔,祖上曾担任清廷御医,家族行医有三四百年历史,祖辈相传,世代相续。
刘开运从小耳濡目染,自幼跟叔父研习中医、草医。
虽然有这样良好的家族传承,不过,起始,刘开运并没打算以从医为业。
他自小进私塾,熟读经书,后进入中等师范,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教员。
上世纪50年代,成为花垣县一所小学校长。
然而,有两件事情深深触动了刘开运,让他重拾家业,传承、发扬祖上医术,最终走向医学道路。
刘开运一共生有3男3女。
20世纪50年代初,刘开运在远处教书,无暇顾家,大儿子不幸因病夭折,这件事对他触动非常大。
丧子之痛,让他终身遗憾。
一个医学世家的孩子都被病魔夺去生命,可想而知,其他普通家庭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时代会有多少悲剧!还有一次,刘开运教书回来,见一老百姓家门口有一棵树,树上贴着一张红纸,刘开运走近,上面写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君子路过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湘西小儿推拿创始人一代宗师刘开运前言615班的各位同学,这是我们开派祖师刘开运教授的生平.做事先做人,起点决定终点,学习儿童推拿知识,为儿童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向顾客介绍我们的推拿技术时,讲讲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故事总能说明许多道理.其中感动我的是刘教授推动儿童推拿的初衷!从刘教授的经历来看,刘教授三十多岁才开始正式学医.所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好了,不多说了,你们可以自己看看!我们干的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不光从价格来衡量,更要从价值的角度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毕业不知不觉就已经四个月了,祝你们事业顺利!如果有人谈到湘西,说起沈从文、黄永玉、宋祖英,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众所周知。
因为,他们在文学、艺术、音乐领域声名卓著,影响深远,不愧为湘西骄子。
但如果有人说到刘开运这个名字,除了医药卫生界外,估计很少有人知晓其人其事。
刘开运何许人也?可以和沈从文、黄永玉、宋祖英相提并论吗?揭开层层迷雾,溯源茫茫时空,我们走进刘开运,让这朵掩埋于湘西大山深处的“奇葩”昭示于世人。
或许,这便是对一位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的老人最好的纪念。
祖上御医代代相传刘开运,1918年出生于湘西花垣县麻栗场镇沙科村,中医世家,苗汉后裔,祖上曾担任清廷御医,家族行医有三四百年历史,祖辈相传,世代相续。
刘开运从小耳濡目染,自幼跟叔父研习中医、草医。
虽然有这样良好的家族传承,不过,起始,刘开运并没打算以从医为业。
他自小进私塾,熟读经书,后进入中等师范,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教员。
上世纪50年代,成为花垣县一所小学校长。
然而,有两件事情深深触动了刘开运,让他重拾家业,传承、发扬祖上医术,最终走向医学道路。
刘开运一共生有3男3女。
20世纪50年代初,刘开运在远处教书,无暇顾家,大儿子不幸因病夭折,这件事对他触动非常大。
丧子之痛,让他终身遗憾。
一个医学世家的孩子都被病魔夺去生命,可想而知,其他普通家庭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时代会有多少悲剧!还有一次,刘开运教书回来,见一老百姓家门口有一棵树,树上贴着一张红纸,刘开运走近,上面写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君子路过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刘开运小儿五经推拿法
刘开运(1918年~2003年),苗族,著名推拿专家,曾任中华全国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小儿推拿分卷” 主笔,湖南省首批审定的50名名中医之一。
刘老毕生致力于中医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创立了以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以“ 推五经” 为核心内容的刘氏小儿推拿疗法。
推五经(五经推拿)是刘老推拿经验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病证(包括相应腑病)。
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腧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推五经有推、旋推两种手法。
直推:为泻法(或清法),以大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动,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从指根退回螺纹面时不用力。
直推法有清热泻实的作用,用于实证。
旋推:为补法。
以大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推动,推动1圈为推1次,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
旋推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用于虚证。
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推动的节律要均匀,力度适中,以顺利推动并保持规定的频率为宜。
推拿五经时,刘老十分重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和五脏病候的虚实,提出: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即泻法),若用清法,清后要加补法;肝经、心经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若用补法,补后要加清法;肺经既可用清法,亦可用补法;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五经推治手次变化的基本原则是:年龄越大,病情越重,手次越多,补法手次宜多于清法手次;主清(补)经手次宜多于兼清(补)经手次。
五经推治清补手法在各小儿年龄组的基本手次列表如下:
脾宜补不宜清,清后应加补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属阴土,脾气常虚,脾阳常不足,旋推脾经(拇指)有补脾气、温脾阳、助脾运化的作用,脾的虚证,当然应予旋推补脾。
直接清脾经有泻实清热之效,但脾乃阴土,阳常不足,故如寒湿困脾、宿食停滞等无热象的实证。
是绝对不能直接清脾而泻其实的;即使是脾胃湿热、大肠湿热等有明显热象的实证,直接清脾之后,亦应加旋推补脾以调之。
犹如白虎汤之用粳米、甘草。
这是由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最易受损的病理特点决定的。
清脾、补脾必清肝
脾与肝关系密切,脾虚恐肝木乘脾,故补脾必清肝;脾实则土壅木郁,故清脾亦当清肝。
肝只清不补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病理现象多呈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
直推(食指)清肝能泻火清热、舒肝解郁、镇肝潜阳、凉肝息风,而旋推肝经,性偏温补,有助火焚木、劫阴动风之虞,故肝经只可直推清泻,不可旋推温补。
若遇肝血不足、肝阴亏虚之证,确须补肝时,据肝肾同源、精血互补的原理,以旋推小指“ 补肾经” 代之。
心只清不补
心属火,犹如离照当空,阳热炽盛。
旋推中指即是补心火,直推中指则能清心火,开心窍,宁心神。
临床心病虽有气、血、阴、阳之虚,又有热陷心包,热(火)扰心神、痰迷心窍、瘀阻心脉等实证,推心经(中指)却只能直推,而不能旋推,即使是心气虚、心血虚,甚至是心阳不足的病证,旋推补心后常出现患儿烦躁啼哭,夜寐不宁等现象,所以旋推补心临床很少用。
若须补心,常以旋推脾经代之。
若非用旋推补心的,亦宜旋推之后再加直推以调之,单纯补心易动火,初学者谨识之。
肺可清可补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虚易实,故肺经(无名指)可直推,亦可旋推。
直推肺经有宣降肺气,清泻肺热,祛痰化饮等效应;旋推肺经有益气、固表、敛肺等作用。
清肺补肺均须清心
肺与心同居胸中,两者之间有“ 所胜” 、“ 所不胜” 的关系,肺虚则火乘,故补肺须清心;而肺有实热常易逆传心包,故清肺亦须清心。
如此则心火不亢,肺金得宁。
肾只补不清
肾为先天之本,小儿形气未定,肾阴、肾阳、肾精、肾气都有待充实发展,故有“ 肾无实证” 之说。
所以肾经(小指)只宜旋推,不宜直推。
旋推补肾的具体作用,决定于机体阴阳精气的虚衰状况,若肾阴虚而有虚热者,可加用小指尺侧缘的直推法以清之。
五脏虚实证推五经的方案:
脾虚证:主补脾,次补心,补后加清心,再补肺,并清肝,兼补肾。
适用于脾气虚、脾阳虚、寒湿困脾等证。
脾实证:主清脾,清后加补脾,次清心,再清肺,并清肝,兼补肾。
适用于脾胃湿热、大肠湿热等证。
肝虚证:主补肾,次补心,补后加清心,再清肺,稍清肝,略补脾。
适用于肝血虚、肝阴虚的病证。
肝实证:主清肝,次清心,再清肺,略补脾,并补肾。
适用于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肝经实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证。
心虚证:主补心,补后加清心,次补脾,再补肾,兼清肝,略清肺。
适用于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等证。
心实证:主清心,次清肝,再清脾,清后加补脾,并清肺,兼补肾。
适用于心火上炎、心阴虚内热、热陷心包等证。
肺虚证:主补肺,次补肾,再补脾,兼清心,并清肝。
适用于肺气虚、肺阴虚等证。
肺实证:主清肺,次清肝,再清脾,兼清心,并补肾。
适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燥热伤肺、肝火犯肺等证。
肾虚证:主补肾,次补肺,稍清肝,略补脾。
适用于肾阳虚、肾气虚、肾精不足等证。
肾实证:主清后溪(代清肾),次清肝,再清肺,兼清脾,稍清心。
适用于下焦湿热、小肠湿热、膀胱湿热等证。
摘自《刘氏小儿推拿疗法“推五经”运用要领》、《刘开运小儿五经推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