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47
《信息安全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Security适用专业:总学时数:39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0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总学分:1开课学期:参考教材:《信息安全与技术》(第2版),朱海波,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参考资料:《密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现》,杨明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计算机密码学》,卢开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2版),刘建伟、王育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网络与信息安全》,蔡皖东,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网络安全基础实验指导》,Paul Cretaro,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信息安全与技术》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选修课。
《信息安全与技术》要求学生在已完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C++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开设。
2.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攻防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威胁信息安全相关的攻击者及攻击技术、计算机恶意代码及防治、安全操作系统、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协议、VPN、系统容灾。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对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应对的安全手段有一个总体上的认知和把握。
素质目标:熟悉信息安全涉及的各领域知识,在将来工作中对信息系统需要的安全措施、安全方案能够有系统性的认知和恰当的设置或者使用。
3.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⑴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理论讲授。
⑵自学:一般了解的章节和延伸知识采用自学方式。
⑶习题及作业:每章均要留一定数量的作业。
⑷辅导、答疑:采取不定期辅导和答疑的方式弥补课堂教学未能解决和消化的问题。
⑸实践环节:通过对扫描监听和攻击技术的两次共6学时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攻击技术的认知与体验,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