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小组的工作方针为了提高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方针,以指导备课小组的工作。
一、工作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和文学鉴赏能力。
3. 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二、工作原则1. 全面性原则:备课内容要全面,涵盖教材所有知识点,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
2. 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活动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3. 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实践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三、工作内容1. 教材分析: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教学目标。
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需求,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3. 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导入、新课教学、练习巩固等环节。
4. 教学资源整合:搜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素材、课外阅读材料等。
5. 教学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工作流程1. 集体备课:备课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2. 个人备课:根据集体备课的结果,个人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
3. 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设计,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5. 教学评价与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教学信息。
五、工作要求1. 团队合作:备课小组成员要相互支持,共同协作,共同提高。
2. 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3.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认识我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时数共51学时(周3)(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以讲授为主。
学生除了听课,还应该通过讨论、模拟、专题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直接参与教学过程。
(五)面向专业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定义及构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理念架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施用领域。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为 1、社会工作的含义。
2、社会工作的领域。
3、社会工作的对象。
其中,如何认识社会工作是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是科学1、什么是科学。
2、科学的特质。
3、社会工作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4、社会工作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二、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1、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2、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巧妙地应对问题。
3、社会工作面对的任务常常是新的、独特的、特殊的。
三、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1、什么是制度2、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四、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1、什么是专业2、社会工作的专业特征五、社会工作的涵义1、专业社会工作与我国通行的社会工作的区别。
2、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3、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学科性质一、社会工作的定义1、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的慈善事业2、把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3、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和私人社团举办的专业服务,这种服务不分性别、年龄与贫富,以协助任何个人发挥其最高潜能,使其获得最美满最有效的生活为目的。
小班一学期教学研究小组工作提纲背景本提纲旨在规划小班一学期教学研究小组的工作,确保研究工作的独立性和简洁性,避免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目标- 独立进行教学研究,不寻求用户协助。
- 充分发挥法学硕士的优势,遵循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 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工作计划1. 确定研究课题:选择适合小班教学的研究课题,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
2. 研究设计: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估方法。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并分析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结果评估与总结: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教学效果,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5. 撰写研究报告:根据研究成果,撰写小班教学研究报告,确保准确传达研究结果和建议。
6. 研究成果分享:与其他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分享研究成果,交流经验和观点。
时间安排- 第1周: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 第2-10周: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11-12周:评估研究结果,总结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 第13-14周:撰写研究报告。
- 第15周:研究成果分享。
预期成果- 完成小班一学期教学研究工作。
- 获得可靠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 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 撰写并发布研究报告。
- 与其他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
风险与挑战- 数据收集可能面临学生隐私保护的问题,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 数据分析可能涉及统计方法和软件的使用,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 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时间紧迫和资源有限的挑战,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规划资源。
以上为小班一学期教学研究小组工作提纲,旨在指导研究工作的进行,确保研究独立性和简洁性。
通过这份提纲,我们将为小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改进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小组工作方案设计与实施》教学大纲大纲主撰人:王金根大纲审核人:黄大建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8 实践学时:16课程总学分:3 实践学分:1二、适用专业及年级社会工作专业03、04级学生。
三、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环节实践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巩固小组工作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熟悉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和基本技巧,学会将书本知识变成实务能力,从而真正全面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四、实践内容与要求五、教学形式及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和消耗品(一)、教学形式小组工作方案范本的研究分析,完成方案设计;独立筹备并带领小组。
(二)、教学条件及主要仪器设备和消耗品要求在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小组工作活动室完成本实践教学环节;眼罩若干只、绳子若干根。
六、实践教学指导书(自编,附后)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单独按五级记分。
凡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
及格以上为合格,合格者获取1学分。
考核应按实践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以实际小组工作方案设计的水平高低、筹备与带领小组的实务能力强弱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考核成绩占本门课程总评成绩的40%。
2、成绩评定方法:(一)、优秀能独立、顺利地筹备与带领小组,会分析和处理小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熟练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过程各阶段的基本技巧。
有良好的社工专业价值观及职业伦理。
(二)、良好能独立地筹备与带领小组,会分析和处理小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能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过程各阶段的基本技巧。
有较好的社工专业价值观及职业伦理。
(三)、中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能筹备与带领小组,会分析和处理小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浅层次的矛盾和冲突,能掌握与运用小组工作过程各阶段基本技巧的大部分。
有一般的专业价值观及职业伦理。
(四)、及格筹备与带领小组和实务能力较差,分析和处理小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的能力与技巧较差,掌握小组工作过程各阶段基本技巧的一部分。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小组工作课程编码:B0531n9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课程总学时:54学时课程总学分:3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案主的需求。
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教学内容】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了解小组工作的类型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教学内容】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重难点】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教学内容】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教学要求】掌握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了解小组动力的涵义;【教学重难点】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教学内容】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
教学规范管理小组及工作职责1.制定教学规范教学规范是指学校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文件。
教学规范管理小组负责编制教学规范制度,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评价标准等教学文件。
通过科学的教学规范,能够统一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2.完善教学流程教学规范管理小组通过分析教学实践经验、调研行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对教学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
小组成员需要参与教学活动,收集教学现场情况、听取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小组还要根据教学流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3.制定课堂管理制度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达成目标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学规范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课堂管理制度,要求教师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课堂授课。
课堂管理制度包括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学生作业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课堂管理制度的实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4.组织教学培训教学规范管理小组要负责组织教师教学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工具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小组根据学校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小组还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观摩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5.搜集教学资源总之,教学规范管理小组的工作职责涵盖了教学规范的制定、教学流程的优化、课堂管理的规范、教学培训的组织,以及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
通过小组的努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学习小组工作计划概述:教师学习小组是一种促进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通过定期的集体研讨、交流和合作,教师学习小组可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将以教师学习小组工作计划为主题,介绍教师学习小组的目标、组织方式、时间安排、内容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目标设定教师学习小组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探索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享经验。
二、组织方式教师学习小组可以根据教师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愿组织,也可以由学校领导指定组织。
组织方式可以是跨年级、交叉学科或者是同一个学科的教师组成。
每个学习小组可以由一名教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集体研讨和讨论。
教师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允许教师自由选择或者学校进行调配。
三、时间安排教师学习小组的时间安排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时间安排来制定。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每周或每两周安排一次集体研讨,每次研讨的时间为1-2小时。
可以根据需要在集体研讨之外安排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的时间,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阅读。
四、内容设计教师学习小组的内容设计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和教学改革的需求。
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案例分享和研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和试验、教材使用和开发、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学科教育研究和实践等。
内容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和兴趣,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共享经验。
五、研讨方式教师学习小组的研讨方式可以采用讲座、讨论、分享等不同方式进行。
可以邀请学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讲座,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
在研讨中,可以通过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六、资源支持教师学习小组的发展需要得到学校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和鼓励。
学校可以提供教室、场地和设备供小组使用,也可以为小组成员提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8篇)教学大纲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坚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提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
以学校、学生、教师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操作性强、实用有实效的教研工作模式,有效推动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工作目标督促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新课程改革,切实改变教学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课题引领作用,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打造学科教学特色,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组织机构(一)集团办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成员:(二)集团办学教研工作指导小组组长:成员:各集团分校教学分管副校长。
四、工作措施教学大纲工作计划篇二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我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了新学期的工作中来。
本着求创新,求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目的,根据学校20xx年教学工作计划来制定我的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
为不被时代所淘汰,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一个学期的基础之上,要利用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
尝试着把学习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融合到备课和讲课上来。
把学习使终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才会不断的发展,我将继续不懈地努力,刻苦专研,成为新型教师,适应时代的发展二.向科研教师型转变1.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做到“放”“活”“趣”“新”“实”。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打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们乐学、勤学、会学。
《团队建设与管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编码:HCXY0117课程总学时:40理论学时:20实训学时:20授课对象:金融相关专业本科(或专科)生毕业、硕士毕业生,金融企业中高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从业人士。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了解团队的定义和5个构成要素,深刻理解和体悟团队的重要性和基本特征,掌握在高效团队建设中的控制技巧。
通过互动游戏和案例分析,增进学员对团队特征的理解和体会,运用贴近学员生活的实例,启发学员思考高效团队建设的关键。
二、教学内容、教学授课要求(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授课要求第一章团队组建教学目标:建设为了共同的目的和业绩目标组合在一起,协同工作,相互信任并承担责任解决问题,以期实现共同的目标。
教学授课要求:要求教师讲授结合案例教学,适当加入、互动游戏。
教学重难点:团队建设中的阻力教学内容:第1节团队建设的目的第2节高效团队的特征第3节团队建设原则第4节团队建设的过程第5节团队建设中的阻力与误区第二章团队培训教学目标:提高团队战斗力教学授课要求:本章节为知识范畴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用视频导入课程,引起学员的兴趣与思考;用视频、图片、故事引发学员的强烈兴趣并思考。
教学重难点: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1节团队的领导第2节团队的协作第三章团队薪酬管理教学目标:激发员工潜能,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企业价值分配导向,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薪酬体制。
教学授课要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结合视频、图片、故事引发学员的强烈兴趣并思考。
教学重难点:薪酬管理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薪酬结构薪酬结构等。
教学内容:第1节正确认识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第2节薪酬管理体系的分析和设计第3节不同类型员工的薪酬设计第四章团队营销计划制定与实施教学目标:了解团队如何从战略出发考虑营销计划,了解如何从战略出发考虑营销计划,打造高绩效的销售团队。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1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总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案主的需求。
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了解小组工作的类型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教学内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了解小组动力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主要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五章小组的领导
【教学内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素质和技巧。
【教学要求】
掌握领导的涵义;理解领导的方式;了解领导的素质;掌握领导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技巧;领导技巧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六章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教学内容】
小组的沟通;小组的冲突。
【教学要求】
掌握沟通和冲突的涵义;了解沟通的过程与冲突的过程;掌握沟通方式与冲突解决方式。
【教学重难点】
小组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第七章小组的构成
【教学内容】
小组的内部构成要素;小组的外部构成要素。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的内外部构成要素。
【教学重难点】
小组的内部构成要素;小组的外部构成要素;小组的内外部构成要素的协调。
第八章小组的筹备
【教学内容】
小组的筹备;小组的方案设计。
【教学要求】
了解小组筹备的过程,掌握小组筹备的技巧;掌握小组方案设计。
【教学重难点】
小组筹备技巧;小组的方案设计。
第九章小组初期
【教学内容】
小组初期的特点和工作;小组规范形成时的特点与工作。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初期的特点和工作;规范形成时的特点与工作。
【教学重难点】
小组初期的工作技巧;规范的形成
第十章小组中期
【教学内容】
小组冲突时的特点和工作;小组成熟时的特点和工作。
【教学要求】
了解小组冲突时和成熟时的特点;掌握小组冲突时的工作和小组成熟时的工作。
【教学重难点】
处理小组冲突的技巧;引导小组成熟的技巧。
第十一章小组后期
【教学内容】
小组后期的特点和任务;小组后期工作技巧。
【教学要求】
理解小组后期的特点;了解小组后期的任务;掌握小组后期工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小组后期的特点;小组后期工作技巧。
第十二章小组的评估
【教学内容】
评估的意义和作用;评估的方法;评估报告的撰写。
【教学要求】
了解评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评估的方法和掌握评估报告的撰写。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评估的方法;评估报告的撰写。
(二)单项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小组的筹备
【实验教学内容】
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组长与一个合适的主题(如厌学问题、亲子关系问题、老年人退休适应问题等),每组根据所选主题撰写出一份小组计划书,确定小组成员的招收和选择的渠道和方式;根据所选主题模拟小组会场的选择和布置。
【实验教学目的】
掌握撰写小组计划书的技巧和能力;培养学生招收和选择组员的能力以及选择会场布置房间的能力。
【实验教学要求】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善于组织、引发讨论、倾听的同学任组长,负责安排议程、控制实训过程、启发讨论、组织撰写实训报告。
;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筹备中;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主要仪器设备】
活动桌椅、多媒体
2.小组工作介入的具体技巧
【实验教学内容】
选取某一材料或设定一个场景,组织学生就材料或情境中所涉及的内容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处理来学习带领小组技巧;利用旧报纸按要求做出指定的图形,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来学习沟通技巧;冲突解决技巧,选取某一材料或设定一个冲突场景,组织学生就材料或情境中所涉及的内容利用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处理。
【实验教学目的】
掌握带领小组的一般技巧和特殊组员的带来技巧;掌握良好沟通的技巧;掌握冲突解决策略的技巧;
【实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遵守教师的指引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角色扮演,并选择扮演较好的同学在全班面前表演,其他同学做好观摩记录工作。
【主要仪器设备】
活动桌椅、多媒体
3.小组活动的组织与控制
【实验教学内容】
结合小组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分别为学生介绍破冰、热身游戏,分组,互相认识游戏,创造力游戏,团队合作游戏以及解决问题等游戏。
【实验教学目的】
掌握适合小组各个阶段的游戏;提高学生控制小组进程的能力。
【实验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认真学习各种游戏,在学习完游戏后分组分享游戏的感受,并将学习到的游戏运用到小组工作当中。
【主要仪器设备】
活动桌椅、多媒体
4.小组评估
【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教师给定的材料进行小组评估,掌握小组评估的方法和小组评估报告的撰写。
【实验教学目的】
掌握小组评估方法和技巧。
【实验教学要求】
每个小组由一名善于组织、引发讨论、倾听的同学任组长,负责安排议程、控制实训过程、启发讨论、组织撰写实验报告;每位同学应该有平等宽松的发言机会;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主要仪器设备】
给定材料、多媒体
三、教学章节及学时分配
(一)总体学时分配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
五、考核方式
考核类型:考试
考核形式:闭卷
六、使用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讲课内容和顺序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开展。
七、主要参考资料
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丁少华,史柏年,罗观翠.小组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吕新萍,范明林,冯喜量,刘继同.小组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特斯兰,理瓦斯小组工作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大纲编写人(签字):教研室主任(审核):
教学单位负责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