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7-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4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语文上册《生命生命》优选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生命生命》通过讲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课文内容涉及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意义等方面。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
教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含义,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4.2 讲解课文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或思考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生命的文章或故事,扩展对生命的理解。
5.2 作业批改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生命概念的理解和热爱生命的态度。
1、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命生命》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
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二、预习探究预习提纲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考考你1、看拼音写词语:yùwàng zhuózhuàng chén wěn()()()Zhèn hàn duǎn zàn zhēn xī()()()2、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听诊(zhěn zhēn)器糟蹋(tātà)动弹(tán dàn)外壳(kéqiào)3、按课文原意填空:虽然生命_________,但是,我们却可以让_________的生命体现出_________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__________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________________。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内涵,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揣摩词语的表现力 2.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展示文字(背景音乐《命运》响):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
——杏林子[台湾]《自己创造美丽人生》 2.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在别人看来,她是个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她的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但他自己却声称“活得十分富有”,为什么呢?因为她拥有一个丰繁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构成这个天地的,是她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
她并未因为身体的残疾而放弃生命,相反的,是对生命更强烈的呼唤。
她曾经在一篇文中写道“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
”她就是杏林子。
她的文章《生命,生命》就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态度。
3.出示文题、学习目标: 文题:生命,生命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德育目标: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或泛读、指读) 2.指读书下注释。
三.研读、赏析 1.导读:下面我们就对文章的一些精彩内容进行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加以更深的理解。
2.自读、讨论: 1)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作者从中分别感悟出什么? 2)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理解? 3)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4)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人教语文版四年级下《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XXXXX一、【教材分析】《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生命生命》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自己生活中已有的对生命感悟的情感来体验文本内涵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重点。
三.【教学策略】此节课需要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完成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要品读领悟课文内容,理解生命的内涵,又因为我校开展“生本教学”的课题,提倡教学中要以生为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所以教学策略如下:1、指导学生朗读:生命是很难理解的,文本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表现生命的内涵的。
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本节课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在读的过程中才能领会文本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辨析作者选材的精当,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小组交流,讨论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三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中找出意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及所读的文章理解其含义,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设计策略】(教学方法)针对文本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表现生命的内涵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加之我校开展“生本教学”的课题,提倡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所以设计本课的教学策略是:1、以读为主,以读引读,以读引写:“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批注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1.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
3. 珍惜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
2. 如何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案例教学法:分享典型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五、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分组讨论的准备。
3. 典型事例的收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一个简短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介绍生命的定义和特点,阐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价值。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短文,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设计一份生命主题的手抄报,展示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
九、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思考深度等。
十、板书设计1.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3. 珍惜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1.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内在价值,以及生命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伦理观念,使其能够尊重和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对待他人的生命。
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生命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2.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3.探究生命的结构和功能;4.认识生命的分类和多样性;5.理解生命的变异和适应;6.了解人类对生命的影响和保护。
二、教学内容1.生命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生命的定义–生命的基本属性:组成、结构、功能、调节和自我复制2.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演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3.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生命的分子基础–生命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生命的组织器官系统和功能–生命的生命周期和调节机制4.生命的分类和多样性–生命的分类–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适应和变异5.生命的变异和适应–生物变异的原因和机制–生物适应的原因和机制–生物进化的意义和方法6.人类对生命的影响和保护–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生命伦理和生命教育三、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来理解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问题;2.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研究来学习生命科学的知识和问题;3.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4.实验和观测法:通过实验和观测来深入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评价1.课堂测试:通过测验来评价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3.通过小组演讲和讨论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4.通过探究研究报告等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生命科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生命科学课程内容的书籍和资料;2.生物类研究性教材和资料;3.科学博物馆和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参观和实习活动;4.电子资源和网络科技的应用。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生命的概念、生命的基本特征。
2. 生命的宝贵与独特性:强调生命的无可替代、每个生命的独特价值。
3. 生命的尊重与关爱:讲述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探讨生命的意义、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5. 实践与感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生命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宝贵与独特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享有关生命尊重与关爱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共鸣。
4. 感悟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对生命的感悟,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课件,生动展示生命的重要性和价值。
2. 案例材料:收集有关生命尊重与关爱的真实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分享。
3. 课堂道具:准备一些与生命相关的道具,如花朵、树叶等,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生命,生命》,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主题。
2. 讲解生命的定义与特点:运用课件,简要介绍生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 强调生命的宝贵与独特性:通过讲解和分享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无可替代和每个生命的独特价值。
4. 讨论生命的尊重与关爱: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5. 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与反思: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宝贵和尊重关爱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
教学板书设计:生命,生命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能力2. 生命的宝贵与独特性生命的无可替代每个生命的独特价值3. 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尊重生命关爱他人4.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生命的意义活出有意义的人生5. 实践与感悟小组讨论分享感悟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投入程度。
《生命生命》教案准备教案名称:《生命生命》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存环境;2.掌握生命的分类和特点;3.理解生命的演化和进化过程;4.引导学生保护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特点,生命的分类和演化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生命的演化和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2.生命的图片和教具;3.实验器材和化学品;4.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1.利用图片和教学视频引入生命的主题;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让学生谈谈对生命的理解。
第二课时: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繁殖、代谢等;2.分类介绍生命的三个域: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古菌,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分类。
第三课时:生命的进化和演化1.介绍生命的演化和进化过程,包括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进化的种种方式等;2.通过实验和案例,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进化过程。
第四课时:生命的保护和珍惜1.讨论生命的保护意义,并提出保护生命的方法和途径;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1.多媒体结合:通过教学视频和图片引入生命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探究:通过实验和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生命的特点和演化过程;3.启发引导: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能力;3.作业检查:布置相关作业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拓展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2.组织学生参加生物科普活动,增加对生命科学的了解和兴趣。
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生命的特征、分类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强了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自主学习2.1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
2.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3. 课堂讨论a. 生命是什么?b. 生命有哪些特点?c. 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生命?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4.1 教师呈现有关生命价值的案例,如残疾人运动会、励志人物等。
4.2 学生讨论: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如何延伸自己的生命价值?5. 总结提升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制定珍惜生命的计划。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
2. 家长参与进来,与孩子一起探讨生命的价值,共同制定家庭珍惜生命的计划。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生命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学生表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命的概念和价值。
2.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计划。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养老院等地方,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2. 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计划教授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发展过程。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内涵,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揣摩词语的表现力
2.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展示文字(背景音乐《命运》响):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
——杏林子[台湾]《自己创造美丽人生》
2.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在别人看来,她是个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她的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但他自己却声称“活得十分富有”,为什么呢?因为她拥有一个丰繁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构成这个天地的,是她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
她并未因为身体的残疾而放弃生命,相反的,是对生命更强烈的呼唤。
她曾经在一篇文中写道“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
”她就是杏林子。
她的文章《生命,生命》就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态度。
3.出示文题、学习目标:
文题:生命,生命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德育目标: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或泛读、指读)
2.指读书下注释。
三.研读、赏析
1.导读:下面我们就对文章的一些精彩内容进行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加以更深的理解。
2.自读、讨论:
3)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3.归纳总结:
1)三个事例(见表格)
表达方式序号记叙(事例)议论(感悟)
事例一飞蛾求生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事例二瓜子抗争那一股足以惊天憾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事例三聆听心跳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随文评点“对自己负责”的含义。
)
2)三点
思考一: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思考二: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思考三: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3)略
4)略(可讨论自己所熟知的名人名言)
四.总结全文:
一节课结束了,但我们的生命依然漫长,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句话,她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五.拓展训练:
1.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自找有关研读生命的文章,更深层次上理解生命的意义。
并写出体会文章。
板书设计: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应当珍爱生命
瓜子抗争让人生更有意义
聆听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