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化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教程文件
- 格式:docx
- 大小:15.56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数字化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城市数字化管理英文名称:Digital City Management编号:13053706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和学分:总学时:32 总学分:2 理论学时:32适用学院及专业:城市管理先修课程:城市管理学、城市发展史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开课学院、部、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二、课程地位与作用城市数字化管理是城市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环境污染、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也逐渐突显,如何运用时代发展的新技术管理城市、服务社会是城市管理极富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
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和热点,将深刻地影响甚至是改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
因此,了解和学习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是摆在城市管理相关专业面前的一项紧迫的历史性任务。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城市数字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将遥感、遥测、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等空间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对掌握城市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数字城市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其能够将数字城市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城市管理上去。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数字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理解数字城市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和地理空间框架,熟悉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应用系统等,并结合城市信息化建设实例,加深对城市数字化管理的理解。
四、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理解数字城市的概念,掌握数字城市的作用及框架体系。
重点:数字城市的概念、数字城市的作用难点: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第二章数字城市关键技术(6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各关键技术概述,理解各关键技术的应用,掌握关各键技术的基本原理。
重点:数字城市的信息技术,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难点:数据的融合、挖掘与共享技术,数字城市的虚拟技术第三章数字城市标准与规范(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城市对标准的需求、国内外信息标准化有关组织情况,理解数字城市标准体系,掌握空间数据标准与规范。
《城市数字化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城市数字化管理英文名称:Digital City Management编号:13053706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和学分:总学时:32 总学分:2 理论学时:32适用学院及专业:城市管理先修课程:城市管理学、城市发展史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开课学院、部、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二、课程地位与作用城市数字化管理是城市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环境污染、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也逐渐突显,如何运用时代发展的新技术管理城市、服务社会是城市管理极富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
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和热点,将深刻地影响甚至是改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
因此,了解和学习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是摆在城市管理相关专业面前的一项紧迫的历史性任务。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城市数字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将遥感、遥测、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等空间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对掌握城市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数字城市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其能够将数字城市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城市管理上去。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数字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理解数字城市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和地理空间框架,熟悉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应用系统等,并结合城市信息化建设实例,加深对城市数字化管理的理解。
四、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理解数字城市的概念,掌握数字城市的作用及框架体系。
重点:数字城市的概念、数字城市的作用难点: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第二章数字城市关键技术(6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各关键技术概述,理解各关键技术的应用,掌握关各键技术的基本原理。
重点:数字城市的信息技术,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难点:数据的融合、挖掘与共享技术,数字城市的虚拟技术第三章数字城市标准与规范(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城市对标准的需求、国内外信息标准化有关组织情况,理解数字城市标准体系,掌握空间数据标准与规范。
《数字城市》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总学分:2.0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考核方式:考查适用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参考教材: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应用与项目管理,作者: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ISBN:7030216547/9787030216540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本课程为培养测绘专业掌握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信息项目管理相关内容而开设的。
讲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通过城市有关单位对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管理、应急决策、城市规划、公安消防、国土农业、商业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与分析,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
项目管理方面讲述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GIS工程管理、GIS业务运行管理、城市GIS综合应用规划等内容,重点是GIS工程项目管理,在此基础上,讲述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管理、政务GIS与城市网格化管理等前沿内容。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GIS系统设计(2学时)了解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用户界面及地图显示、二次开发模式、系统集成方法(2学时)(二)政府管理与决策(2学时)理解上海市防汛减灾辅助决策系统、GIS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GIS决策应用、上海城市遥感信息库的建设等实例(三)城市应急指挥(2学时)理解上海城市减灾基础信息平台、市政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城市规划与管理、上海城市规划信息共享平台、GIS在数字小区智能化系统集成中的应用等方面内容。
(四)交通与地质(2学时)理解GIS-T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GIS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等方面内容。
(五)公安与人口(2学时)理解GIS在公安业务管理中的应用、人口统计管理与社保卡信息库建设等方面内容。
(六)旅游与文化(2学时)理解旅游资源普查GIS系统、GIS在城市文化广播系统中的应用、GIS在市容与环境卫生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智慧城市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城市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3. 熟悉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智慧城市定义及特点- 智慧城市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2. 智慧城市建设原理- 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3. 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技术- 云计算技术- 边缘计算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区块链技术4. 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智慧城市案例介绍- 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5.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5G技术对智慧城市的影响- 边缘智能设备的普及应用- 智慧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通过教师授课,讲解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组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考核。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论文。
4. 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可自由选题,进行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展示或演讲。
六、参考书目1. 《智慧城市:理论与实践》2.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手册》3. 《智慧城市案例分析与实践》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对待,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做出贡献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信息化与数字经济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城市信息化与数字经济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城市信息化发展和数字经济运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将涵盖城市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数字经济的理论框架、城市信息化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城市信息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
2、掌握数字经济的基本理论、运行模式和创新趋势。
3、培养学生分析城市信息化与数字经济相互关系的能力。
4、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城市信息化基础1、城市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定义和范畴与传统城市发展的区别2、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早期阶段的信息化应用现代城市信息化的关键阶段和标志事件3、城市信息化的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大数据与城市决策云计算与城市服务人工智能与城市管理(二)数字经济原理1、数字经济的概念和特点数字化生产与交易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2、数字经济的核心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平台经济理论共享经济理论3、数字经济的产业分类与发展趋势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新兴数字产业的发展(三)城市信息化与数字经济的融合1、城市信息化对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数据资源共享与数字创新2、数字经济推动城市信息化升级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字经济模式3、融合案例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的成功案例数字经济引领城市发展的实践(四)数字经济中的城市创新与创业1、数字创新的特点和模式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开放式创新与协同创新2、城市数字创业的机遇与挑战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风险与应对策略3、数字创新与创业的案例研究本地数字创业企业的成长历程(五)城市信息化与数字经济的政策法规1、相关政策解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导向2、法律法规问题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六)城市信息化与数字经济的挑战与展望1、面临的挑战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安全威胁传统产业转型困境2、未来发展展望新技术对城市与数字经济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方向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案例。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数字化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 能够运用数字化管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2. 数字化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数字化管理工具的应用。
2. 数字化管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通过实例介绍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场景。
二、讲授新课1. 解释数字化管理的概念:数字化管理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利用的过程。
2. 强调数字化管理的意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
三、数字化管理的方法和步骤1. 数字化管理的准备工作:确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计划、选择数字化管理工具。
2. 数字化信息收集:通过网络、数据库等渠道收集信息。
3. 数字化信息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整理。
4. 数字化信息存储:利用数据库、云存储等技术进行信息存储。
5. 数字化信息传输: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手段进行信息传输。
6. 数字化信息分析: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信息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7. 数字化信息利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
四、案例分析1. 选取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情况。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数字化管理解决该案例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数字化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步骤。
2. 回顾上一节课的案例分析。
二、讲授新课1. 介绍数字化管理工具:数据库、云存储、数据分析工具等。
2. 讲解数字化管理工具的应用方法。
三、数字化管理工具的实际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数字化管理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数字化管理工具的安装、配置和操作。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数字化管理工具的使用心得。
数字城管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数字城管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数字城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数字城管系统的架构和功能。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学会使用数字城管系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认识到数字城管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数字城管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字城管系统的组成、数字城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数字城管系统的应用。
其中,数字城管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城市管理和数字城管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数字城管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数字城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数字城管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介绍数字城管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数字城管系统的应用主要介绍数字城管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主要用于讲解数字城管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字城管系统的理论知识。
讨论法主要用于讨论数字城管系统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具体的数字城管系统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实验法主要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字城管系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新的知识。
参考书方面,将提供相关的学术著作、政策文件和报道,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字城管系统的背景和发展。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制作生动的PPT课件,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数字城管系统的模拟设备和软件,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验。
《城市数字化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城市数字化管理
英文名称:Digital City Management
编号:13053706
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和学分:总学时:32 总学分:2 理论学时:32
适用学院及专业:城市管理
先修课程:城市管理学、城市发展史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开课学院、部、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
二、课程地位与作用
城市数字化管理是城市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环境污染、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也逐渐突显,如何运用时代发展的新技术管理城市、服务社会是城市管理极富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
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和热点,将深刻地影响甚至是改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
因此,了解和学习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是摆在城市管理相关专业面前的一项紧迫的历史性任务。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城市数字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将遥感、遥测、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等空间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对掌握城市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数字城市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其能够将数字城市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城市管理上去。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数字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理解数字城市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和地理空间框架,熟悉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应用系统等,并结合城市信息化建设实例,加深对城市数字化管理的理解。
四、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理解数字城市的概念,掌握数字城市的作用及框架体系。
重点:数字城市的概念、数字城市的作用
难点: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
第二章数字城市关键技术(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各关键技术概述,理解各关键技术的应用,掌握关各键技术的基本原理。
重点:数字城市的信息技术,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
难点:数据的融合、挖掘与共享技术,数字城市的虚拟技术
第三章数字城市标准与规范(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城市对标准的需求、国内外信息标准化有关组织情况,理解数字城市标准体系,掌握空间数据标准与规范。
重点:空间数据标准与规范
难点:空间数据标准与规范
第四章城市网格化管理(2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概念,掌握城市网格化管理建设内容,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应用案例与发展趋势
重点: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城市网格化管理建设内容
难点: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方法
第五章数字城市核心应用系统(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核心应用系统的相关概述,理解各系统的框架和作用,掌握各系统的基本应用原理。
重点:各系统的框架结构及其作用
难点:数字社区与数字家庭理论
第六章数字城市的系统平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各应用系统的相关概述,理解各系统的框架和作用,掌握各系统的基本应用原理。
重点:数字城市空间信息系统平台
难点:系统平台的结构及应用
第七章数字城市的规划建设(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与保障体系建设,理解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掌握数字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步骤。
重点:数字城市建设的原则及规划
难点:数字城市建设的实施步骤
第八章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建设(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传统城市管理的制度架构与问题,理解中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模式,掌握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创新。
重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制度架构
难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创新效应
第九章数字城市的监控与监管(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城市的监控与监管的相关概念,理解数字城市的监控与监管目标及内容,掌握数字城市的监控与监管的技术与方法。
重点:数字城市的监控与监管目标,内容和方法
难点:数字城市的监控与监管的技术
第十章数字城市实例(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该实例的相关信息,结合实例,理解数字城市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对数字城市应用的兴趣。
重点:实例的内容、成效及经验
难点: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五、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或开卷或大作业或小论文或多种方式结合,在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30%,闭卷或开卷或大作业或小论文成绩占70%-80%。
六、教材及参考文献
1、教材
梁勇等,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172页
2、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文献
[1]承继成等,数字城市--理论、方法与应用(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33页
[2]叶裕民等,数字化城市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95页
[3]郝力等,数字城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36页
[4]张超,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应用与项目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83页执笔人:周克昊审核:张宇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