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
民警不良心理因素工作调研范文民警不良心理因素工作调研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心理因素的好坏确定了人主观上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取向和承受力,对完成每一项工作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因此,客观评价目前基层一线民警心理素养的现状,剖析其障碍因素,并实行相应措施,对于调动基层一线民警工作主动性、主动性,以至于更好地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座谈、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形式,总结出当前基层一线民警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面对社会形势发展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新改变、新要求和新任务,在思想上打算不足,相识不到位,因循守旧,对于打开工作新局面缺乏信念和志气;二是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长期牺牲个人时间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产生了疲惫厌战心情和不平衡心理;三是面对人民群众民主法制、人权保障和监督意识的不断增加,感到自身执法素养和工作实力上明显不适应,思想包袱较重顾虑重重,甚至畏首畏尾,担忧出现工作失误;四是面对内部管理工作和队伍竞争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心理承受实力差,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处于惊慌状态;五是面对个别人对民警的恶意诬告和打击报复,担忧自身正值执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爱护,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热忱和主动性。
依据探讨,要消退民警上述不良心理因素,主要应抓好以下四个入手和三个结合:四个入手一是从加强思想政治教化入手,提高民警队伍适应形势、把握大局和开拓创新的实力。
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民警头脑,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化,不断提高民警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夯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引导民警正确相识新形势、新任务给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自觉转变执法观念,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彻底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以实际行动履行好“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
二是从强化教化训练工作入手,解决民警不知怎么干和担忧干不好的问题。
关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张淑芳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七中队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
公安民警这个承担高应激性、高对抗性、高危险性的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针对此现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找到增进公干民警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一、据调查,1999年全国公安机关积劳成疾因公殉职的民警219人占牺牲民警总数的41%,2001年广东省因累病牺牲的民警7人,占牺牲总数的47%。
调查显示43%的民警承认自己有焦虑情绪,17.9%的公安民警缺乏从警心理,12.4%的公安民警性格偏执,12.4%的公安民警心理恐惧不安,另有6.7%和0.5%的公安民警分别存在冷漠和行为失控等问题。
【1】2006年公安民警因积劳成疾牺牲175人,比上年下降4.4%;因交通事故牺牲147人,比上年下降26.9%。
尽管因积劳成疾和交通事故牺牲人数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两者占牺牲民警总数的比例仍高达80.9%。
其中,因积劳成疾牺牲的占44%,因交通事故牺牲的占36.9%。
并且其中因心理疾病诱发的占很大比例。
【2】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极为严重,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公安民警心理不健康具有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对民警生理的影响。
心理的不健康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并且对身体造成关联性的破坏,不仅引发心脏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等疾病,而且会干扰认知,减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严重者致命。
(二)对民警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压力太大会对人体产生抑制作用,造成“临场晕”或怯场现象,使有的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手脚发抖、动作失调、武器操作的准确度和速度都受到影响,技术和战术发挥不出来,失去战机,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伤亡损失。
过度的心理压力还会造成民警缺乏信心和不能够处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感情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离婚率高,婚姻生活不和谐,与子女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及同事关系紧张。
58【警察管理】2011 年 1 月第 1 期Jan.,2011No.1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People ’s Police College收稿日期:2010-12-10作者简介:赵圆圆(1976-),女,北京人民警察学院道路交通管理专业讲师;刘期(1955-),男,北京人民警察学院道 路交通管理专业副教授;蔡娜(1982-),女,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教导支队理论教研室副主任。
*本文为公安部公安理论与软科学研究项目《交通民警心理分析》(2009LLYJBJSJ003)的研究成果之一。
北京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赵圆圆1,刘 期1,蔡 娜2(1.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北京 102202;2.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 100015)摘 要:对北京393名交通警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北京市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成人水平,24.7%的民警存在中度及以上程度心理症状;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从警时间对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交通警察;心理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 D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4127(2011)01-0058-03警察作为一个特殊职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关注。
近年来,公安机关内部也针对警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2001年深圳市对6107名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深圳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
[1]江西省2002年对320名民警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江西省公安民警的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06%;民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次为: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等。
[2]警察作为一种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压力密集型职业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全国一般水平,心理问题比一般人群要复杂和严重得多,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就会难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若长期积压,还可能采取极端措施对待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与安全。
交警个人生活存在的问题一、警务工作压力与生活平衡的困境当谈起交警,我们往往会联想到那些风雨无阻、日以继夜在路面上守卫交通秩序的英勇形象。
然而,在他们坚守岗位的背后,存在着个人生活中各种问题和困境。
其中之一便是警务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与此相伴而来的生活平衡困境。
1.1 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不平衡导致的身心疲劳交警执勤需要长时间驻守于路面,尤其是在高峰时段或者节假日期间,工作强度明显增加。
长时间站立、持续专注以及频繁应对紧急情况,使得他们面临着身心俱疲的状态。
这种不断重复的高强度工作导致了体力消耗和精神压力,增加了患病风险,并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此外,特殊职业性质决定了交警需要不定时工作,包括倒班轮换、夜间执勤等。
这样的工作制度使得他们的工作时间无规律可循,常常需要应付不同的工作安排和紧急情况,难以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个人生活。
1.2 社会压力造成的心理负担交警在路面执勤期间,不仅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交通情况和规则遵守者,还要处理涉及纠纷、事故等问题。
长期处于这样一个高度复杂、紧张和有风险的环境中,使得交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此外,交通违法行为频发与社会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也给交警工作增加了许多艰巨性。
一些不满情绪或怨恨将可能转向这些代表执法机关的交警身上,导致辱骂、攻击甚至伤害事件不时发生。
这种社会压力会进一步加重交警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二、家庭与个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除了从警务工作中来自于外部环境给予的压力,交警个人生活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关注与解决。
2.1 家庭时间的匮乏交警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稳定不仅给自己的休息带来困扰,更是对家庭生活形成一种挑战。
家庭成员往往难以预测交警会何时回家,多次错过重要时刻和共同的家庭活动,导致与家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非常有限。
这种缺席感可能对家庭关系造成隐忧,并降低了交警个人在亲情、爱情和友情上的满足度。
2.2 心身健康问题由于长期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交警普遍存在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及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调控转: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调控(李晓临江苏警官学院)由于警察长期处于高压力、高危险、高应激状态,对从事警察的个体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目前我国警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心情压抑、郁闷,情绪易激动、暴躁、难以自控,对工作的热情降低等问题。
对此,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改进公安工作,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提高警察心理素质,警察自身调节作用也很重要,可以通过掌握自我放松技术和不当情绪处理方法,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以增进自身心理健康。
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应当既符合一般心理健康的要求,又符合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经常的、习惯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的一致。
作为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稳定的人民警察,在和平年代是社会中惟一有权合法行使暴力的群体。
如果警察心理有缺陷,对公民、对国家都意味着潜在的灾难。
一、警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一)紧张、焦虑、恐惧警察这个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属于高危险、高应激的职业。
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指数无可争议的高居首位。
警察在追捕、堵截罪犯时,可能会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随时会付出血的代价;执行巡逻盘查任务时,无法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惨不忍睹的刑事、交通事故现场,同伴殉职与受伤者等,势必使警察经常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
大量实例和研究证明:真正的危险情境和想像中的危险情境都会使人紧张恐惧,而且想像中的间接危险情境比实际中的更危险可怕。
警察值班、巡逻、出现场都存在潜在的危险,潜在的危险必然在警察的大脑中有所反应,为了不放过一个罪犯,警察必须时时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
警察工作的危险不仅是置身于危险的境地,而且也包含随时待命出发、准备应付危急的心理状态。
这种强烈的刺激实际上是对他身心的一种破坏,长此以往,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就出现了。
如,某市刑警队的一个民警,他晚上一个人不敢回家,一走夜路的时候,他就感到很恐怖,觉得背后不是有人拿刀,就是有人拿枪,每次回家都要他妻子下楼去接他。
警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一、引言警务工作的特殊性和高压力性使得警务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心理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警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警务队伍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效能,我们开展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一)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选取了_____地区的公安机关、交警部门、刑警部门等不同警种的警务人员作为调研对象,涵盖了从基层警员到领导岗位的各个层级。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了包含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等内容的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和现场发放的方式,共收集有效问卷_____份。
2、访谈调查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警务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心理感受和应对策略。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检验。
三、调研结果(一)心理健康症状表现1、焦虑症状约_____%的警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表现为时常感到紧张、不安、难以放松。
2、抑郁症状_____%的警务人员有一定程度的抑郁倾向,情绪低落、对工作和生活缺乏兴趣。
3、躯体化症状较多警务人员反映存在头痛、失眠、肠胃不适等躯体化症状,比例达到_____%。
(二)工作压力源1、工作任务繁重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是警务人员面临的首要压力源,包括长时间加班、案件处理量大等。
2、工作危险性高在执法过程中面临的暴力对抗、意外伤害等危险情况,给警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3、社会期望过高公众对警务工作的高期望和严格要求,使得警务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状态。
(三)应对方式1、积极应对部分警务人员能够通过运动、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积极应对压力,比例约为_____%。
2、消极应对然而,仍有_____%的警务人员选择通过吸烟、饮酒等不良方式来缓解压力。
(四)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1、警种差异刑警、交警等一线警种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为突出。
2、工作年限工作年限较长的警务人员,由于长期积累的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近年来,由于警察长期处于高压力、高风险、高应激状态,对从事警察职业的个体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
有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的头三年内耳濡目染的凶杀、丑恶、枪击等场面,比普通人一生见到或者感受到的还要多。
特别是一些刑警,作为长期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承担着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激的工作强度,其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的高居首位,已成为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
为全面了解、掌握警察,特别是刑警目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经过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和分析,特撰写此文。
一、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由于长期的紧张疲劳和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警察出现多种心理健康问题。
有问卷调查中显示,有43.78%的民警承认有焦虑症;有17.9%的民警缺乏信心;有12.44%的民警性格执拗;有12.44%的民警存在恐惧感;冷漠的占6.7%;行为失控的占0.5%。
调查还发现,许多警察工作积极性不高,回答“热爱、喜欢”警察职业的只占34.81%,认为干警察这一行太危险、没意思的占23.8%。
他们对个人前程发展的预测评价也不高,也有不少警察对个人前程持有悲观情绪,想离开警察岗位的占调查人数的50%。
同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教研室主任张振声,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进行研究,据他研究发现:“在全国180万民警中,有80%的民警心理压力过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轻则一些警察对从事警务活动工作产生悲观想法,重则导致警员心理产生障碍。
一旦长期积压的过重心理压力无从释放,警察借助持有武器的便利以及受目睹的犯罪行径的熏陶,极有可能转换为更严重的犯罪。
通过查阅相关抽样调查资料,并结合对我市公安机关部分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实地了解,经研究评估得出,目前我市公安民警的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1、民警超时工作存在普遍现象,正常休假得不到保证,造成警察心力交瘁,有的甚至产生厌倦、烦躁的不良心境,同时,劳动所得与工作付出差距大,导致民警心理的不平衡,在工作中出现“冷、硬、横”的现象。
尊敬的交警辅警同仁: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交警辅警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队伍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效率,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交警辅警队伍。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性别:()男()女2. 年龄:()20岁以下()20-30岁()30-40岁()40-50岁()50岁以上3. 学历:()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4. 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丧偶5. 工作年限:()1年以下()1-3年()3-5年()5-10年()10年以上二、心理健康状况1. 您是否经常感到压力过大?()是()否2. 您是否经常感到焦虑?()是()否3. 您是否经常感到抑郁?()是()否4. 您是否经常感到情绪低落?()是()否5. 您是否认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是()否6. 您是否愿意寻求心理咨询或帮助?()是()否7. 您是否有过心理疾病史?()是()否三、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1. 您是否认为工作环境对您的心理健康有影响?()是()否2. 您是否认为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是()否3. 您是否认为领导对您关心和支持?()是()否4. 您是否认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应有的认可?()是()否5. 您是否认为自己的工作具有挑战性?()是()否四、职业规划与发展1. 您是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明确规划?()是()否2. 您是否愿意在交警岗位上长期工作?()是()否3. 您认为自己在工作中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请列举:4. 您对目前的薪资待遇是否满意?()是()否五、其他1. 您认为目前交警辅警队伍存在哪些问题?()请列举:2. 您对交警辅警队伍建设有何建议?()请列举:感谢您的参与!祝您工作顺利、身心健康!。
三一文库()〔关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5300字〕关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张淑芳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七中队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
公安民警这个承担高应激性、高对抗性、高危险性的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针对此现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找到增进公干民警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一、据调查,19xx年全国公安机关积劳成疾因公殉职的民警219人占牺牲民警总数的41%,20xx年广东省因累病牺牲的民警7人,占牺牲总数的47%。
调查显示43%的民警承认自己有焦虑情绪,17.9%的公安民警缺乏从警心理,12.4%的公安民警性格偏执,12.4%的公安民警心理恐惧不安,另有6.7%和0.5%的公安民警分别存在冷漠和行为失控等问题。
【1】20xx年公安民警因积劳成疾牺牲175人,比上年下降4.4%;因交通事故牺牲147人,比上年下降26.9%。
尽管因积劳成疾和交通事故牺牲人数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两者占牺牲民警总数的比例仍高达80.9%。
其中,因积劳成疾牺牲的占44%,因交通事故牺牲的占36.9%。
并且其中因心理疾病诱发的占很大比例。
【2】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极为严重,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公安民警心理不健康具有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对民警生理的影响。
心理的不健康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并且对身体造成关联性的破坏,不仅引发心脏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等疾病,而且会干扰认知,减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严重者致命。
(二)对民警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压力太大会对人体产生抑制作用,造成“临场晕”或怯场现象,使有的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手脚发抖、动作失调、武器操作的准确度和速度都受到影响,技术和战术发挥不出来,失去战机,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伤亡损失。
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蒋雨铂
郑州市郑东新区河南警察学院龙子湖校区,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成人水平,24.7%的民警存在中度及以上程度心理症状;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从警时间对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交通警察;心理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21-0211-02
1 引言
警察作为一种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压力密集型职业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全国一般水平,心理问题比一般人群要复杂和严重得多,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就会难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若长期积压,还可能采取极端措施对待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与安全。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2年7月~9月来我院进行团体健康体检的交通警察体检者共2939名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674份,有效应答率90.98%,其中男性2359名,女性315名,分别占该群体参检人数88%,12%。
2.2 方法
2.2.1 筛选方法
采用以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为主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其中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中20个常见症状项目,问卷调查方式为体检者自行填写为主,医生询问补充为辅。
2.2.2 筛选工具及判定方法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由上海仁济医院心内科毛家亮编制,该量表共有20个症状项目,分成4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症状9项,焦虑症状5项,抑郁症状4项、焦虑抑郁症状2项[3-5],其重测信度ICC值为0.96(P<0.01),其内部一致性crobach a系数0.89。
总分与各类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76~0.88,各因子间相关系数在0.56~0.70,整个量表均采用4点里克特选项,1~4选项分别赋予1分、2分、3分、4分;②以总分≥40分作为心理障碍的划界分,分别为阳性与阴性。
每个常见症状,程度在轻度以下为阴性,轻度或轻度以上为阳性。
2.2.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3.0构建数据库,双遍录入法,核对无误后再进行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方式包括统计描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交通警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2674名交通警察,根据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所列症状的统计,心理障碍阳性人数为116名,占体检人数的4.43%;其中男性阳性人数为102,占男性体检人数比例为 3.32%,女性阳性人数为14,占女性体检人数比例为4.44%;各个因子阳性比例较低,均低于20%,躯体化症状因子阳性比例为5.27%。
3.2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主要症状人数统计情况
单项阳性症状比例最高的七项,比例均高于20%。
分别为躯体化症状四项,包括易尿频、尿急,咽部不适、喉咙有阻塞感,呼吸困难、喜大叹气,头晕、头痛;焦虑症状三项,包括经常会担心自己生病,肢体易出汗颤抖或忽冷忽热,强迫感。
其中,男女比例差异较大的阳性症状为头晕、头痛,分别为28.83%、41.27%,其余阳性症状比例基本相似。
3.3 躯体症状因子与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分
析
躯体化症状因子得分与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总分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2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高发疾病,交通警察常年露天工作,直接、长期地暴露于交通废气、高噪音侵害的工作环境中,更易导致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尤以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诉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甚。
目前,国内外对疾病与心理因素互相影响的认识水平已经有提高,但较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还远远不够。
综合医院各科均存在大量的以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诉,临床上找不到疾病诊断依据,或者有相关疾病,但其自我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不符的患者,而这些实质是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与传统意义上精神科的心理障碍患者并不完全相同。
本研究应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作为健康体检人群心理障碍筛查,发现上海市交通警察人群中,心理障碍阳性比例较低,仅占该人群的4.43%,与上海地区各类精神障碍加权时点患病率基本持平;其中男性阳性人数为102,比例为3.32%,女性阳性人数为14,比例为 4.44%,这表明本交通警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分析交通警察各个因子情况,因子阳性比例较低,均低于20%,躯体化症状因子阳性比例为5.27%。
躯体化症状因子与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r=0.921,P<0.01,提示躯体化症状可间接反映心理健康状况。
单项阳性症状比例最高的七项为躯体化症状四项,包括易尿频、尿急,咽部不适、喉咙有阻塞感,呼吸困难、喜大叹气,头晕、头痛,焦虑症状三项,包括经常会担心自己生病,肢体易出汗颤抖或忽冷忽热,强迫感,比例均高于20%,其中最高比例达57.82% 。
说明本交警群体中有半数受到躯体不适症状的困扰,但存在心理障碍者的阳性率和严重程度与社会其他群体相似,心理障碍以焦虑症状为主,多数同时伴有躯体不适症状。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警察队伍对当今社会治安的维护非常重要。
因此,这个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应当受到重视,体检能及早发现人群中疾病的危险因素,通过及时改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观察对象属于高压力工作群体,工作岗位特点
(下转第 213 页)
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2.6 建立检测行业协会,鼓励行业自律
根据国外的运作方式,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内企业的沟通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检测行业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建立公平、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市场秩序提高检测行业服务的质量,推进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把日常的具体管理工作向专业人士组织转移,要充分重视专业人士组织和行业学会在行业自律和市场管理中的作用。
成立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并按不同专业、不同类别成立检测分会或专业委员会,由这些分会或专业委员会开展行业的一些日常技术管理和前面提到的检测质量检查、抽查、技术比对活动,对检测收费和业务竞争等进行行业引导和行业自律,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为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7 引导检测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管理和服务观念,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检测机构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
只有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检测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
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结束语
近些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检测手段不断提高,检测装备和检测环境不断得到发展,检测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
形成了以中介服务为本的发展道路。
然而,检测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参考文献
[1]叶永国.浅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1).
[2]杨扶林,刘玉强.浅析建筑工程质量检测[J].中国科技博览,2013(18):501.
[3]王继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学时代,2013(4):11-12.
(上接第 211 页)
是经常暴露于交通废气、高噪音环境和经常处于压力应激状态。
因此采取减少交通废气排放,降低城市噪音,定时轮岗减轻压力等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躯体不适症状的出现,从而减少躯体疾病伴发心理障碍或由心理障碍而引发的躯体疾病。
首次在较大型群体健康体检中采用毛家亮医生研究的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为主,适当增加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学特征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配合度高,花费时间、人力少,应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体检群体作为自评量表可行性较好,方便与其他人群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不足之处是应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体检者自己主观判断受体检时的健康状态、情绪等因素影响,较难统一的判断标准。
随着我国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的统一和交警健康状况记录系统的完善,可采用队列研究来提高研究质量。
5 结论
交通警察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人群,常年露天工作,受到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直接、长期地暴露于交通废气和噪音中,并且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因而其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吴文源.综合医院精神医学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2010(2):9-11.
[2]庄琦,毛家亮,李春波,等.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9):R1.
[3]廖阳,麦诗琪,邓在明,等.某市交通警察心理卫生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1(12):1441-1443.
[4]陈君.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维护与情绪调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0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