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Harvard公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 格式:docx
- 大小:17.56 KB
- 文档页数:2
【世毕盟本科申请】之来自小萱萱的申请经验总结申请结果:Rutgers, UIUC, UCSB/Davis/I, PSU申请就算是告一段落啦所以写个总结表扬表扬在我申请过程中辛勤工作呕心沥血的斯露姐,邱雯姐姐和耿晓姐姐,那个讨厌~的胖张韡蜀黍。
出国的原因真的是一时冲动,但现在看来也是做了正确的选择。
从三线小城市一次次搬家到天津,虽然我还未成年但是习惯了搬东搬西的我自认为绝对有能力适应美国的生活和学习,在ps中这段经历也被邱雯姐改为了主要的一部分内容。
高二,在别的出国党已经找好中介甚至成绩都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才决定出国,没有经验的我和妈妈到处寻医问药,最后在别人的推荐下选择了世毕盟留学(GGU)。
第一次来到GGU,温馨的环境还有斯露姐真诚的话语让我潜意识里觉得选择这里没错。
在我眼里一直很像黑社会老大的龚老师,先详细看了我的资料后初步定下了选校方案,最后经过和中介的一次次探讨和比较后确定了20+的学校名单(因为成绩差怕没学上)庆幸的是,至今为止的申请结果比我预想的已经好很多了后来分配团队的时候,把我分配进了谭斯露的组里,一个性格超级好又能谈得来的大姐姐,在美国的指导mentor则是心地善良的邱雯姐姐(抽空友情帮我写了好多东西~),另外主要负责我申请流程的则是谭斯露姐姐的头号大助理耿晓姐姐,特别特别认真负责,真的会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帮我抠文书抠网申啊~我都不好意思懒了╮(╯_╰)╭。
所以我没事的时候就去公司看我的申请,有时候跟我商讨细节就是一整天,这种全程参与的感觉让我感觉十分地放心啊~相比于找了其他中介的同学确实没那么焦虑。
后面,张韡叔叔就出现了。
后面再说!虽然大家都在说标化没那么重要,可是对于申请本科的高中生来说,很厉害的科研和特别独特实践经历真的是少之又少,最重要的肯定还是TOEFL和SAT。
我就是因为犹豫要不要出国开始准备太晚,而且觉得成绩还ok就懒得多考几次,才造成了现在自己的成绩卡在线上没次下offer之前都惊心动魄......在申请本科的人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标化真的炒鸡重要!!!最重要!!!申请过程能说的就太多了。
前言从15号收到哥大的offer看到页面上飘下的彩带,到今早打开applyweb页面看到Brown MPA waiting list转正的消息,想说的太多。
我作为一个全方面渣渣完全没有一个亮点的弱鸡,能有这样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
因为有了GGU,我才能收获这两个难得的offer。
跟其他自谦的大神不同,从WES认证出来低到下水道的GPA到刚刚过线达标的GRE,我各方面是真的菜。
还记得WES认证出结果的那天,我心一下凉了,平常非常淡定的我爸也打电话跟我说:完了没得搞了,我看你这个样子要失学,国内找找MBA读读吧。
感谢培训师晓奇姐和mentor龚老师没有对我放弃治疗,为我写出了完美的文书,化腐朽为神奇,让我免受失学的苦恼。
1.关于选校GGU是最专业的,没有之一。
我的mentor龚老师对各个学校不同项目每年在大陆地区的招生情况了如指掌,对项目的课程设置和target group也了然于胸,所以根据我的情况为我定下的选校列表非常科学,即选择了我感兴趣的专业,也最大程度降低了我失学的可能。
2.关于申请✦三围GPA越高越好,越高越好,TG也是。
但如果作为文科生在临近申请季还没能考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托福分数,就要通过其他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
如参加过的会议,对语言要求高的实习,writing sample等等。
✦文书PS一定不能硬套模板,在PS中要体现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想要申请该专业,你为此付出了哪些,为什么你是最合适这个项目的人。
龚老师出给我的文书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实则有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贯穿始终。
本GPA渣认为我能有offer有7成要感谢GGU提供给我的文书。
✦CVCV一定要简练准确,同时能够升华一下自己的经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现个人能力。
对于经历实在丰富的同学,不同的项目要有所取舍,不能一个通版用于所有项目,感谢我的培训师晓奇姐一直为我把关。
3.Gong boss的申请课程GGU提供详尽且实用的全套申请课程,申请培训课程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学员规避许多在申请中容易被忽略却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雷点的同时,对PS 和CV的写法进行深度的分析和剖析,让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和个人偏好写出one of a kind的PS,避免出现会让committee 厌倦的千篇一律的文章。
我的背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与数学双学位,GPA 3.50✦Duke UniversityMS in Economics and Computation, GPA 3.93✦GRE:324 (V154, Q170) + 3.0✦TOEFL: 108✦实习:一段券商研究部,一段券商衍生品量化研究✦Accepted: CMU MSCF NY写在前面的话2018年3月5日。
来自Gwen的一封邮件,为我历时两年的申请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兴奋激动过后,是认真的回忆与总结。
回首过去,从步入大学校园到现在,自己走了不少弯路。
因此,我想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把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以供之后的学弟学妹们参考。
(以下所有观点均基于个人经历,仅适用于Master申请。
各路大神、PhD勿喷。
)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
一、关于金融工程2012年考入人大金融数学实验班,我初识金融工程。
从那时起,脑海中就始终保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是量化金融?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
在我看来,想明白这个问题,是申请中最重要,也最有价值的部分。
本着授人以渔的态度,我想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文章与书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形成自己独特的对量化金融的理解。
①Meucci Attilio, 'P' Versus 'Q': Differences and Commonalities between the Two Areas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January 22, 2011). GARP Risk Professional, pp. 47-50, February 2011. Available at SSRN: https:///abstract=1717163②Brett Jiu, Starting Your Career as a Wall Street Quant: A Practical, No-BS Guide to Getting a Job in Quantitative Finance③Alex Kuznetsov, The Complete Guide to Capital Markets for Quantitative Professionals二、关于世毕盟选择世毕盟,最直接的原因是:这里历年来优秀的金融工程申请结果。
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范文模版)第一篇: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范文模版)美国化学博士申请经验总结Offer: Northwestern,TAMU,UMich(Interview)Decision:Northwestern Chemistry PhD, 2016 fall 关于选择对于所有申请者而言,首先要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要转行,决定工作、出国还是保研,若出国,读master还是PhD…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而言,做出选择并不容易,选择也因人而异。
我的感悟是遵从本心即可。
其实这些选择没有绝对的优劣,有的只是合适与否。
对于申请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尽早做出合理的决定,并发自内心地认同、坚持下去。
我在做出这些选择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毕竟做出决定用五年时间读化学博士是需要勇气的。
在此期间,世毕盟的龚老师提供了各个专业的详细资料以及申请难度方面的信息。
可以想象,若是没有龚老师的帮助,仅凭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想要搜集这么完整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世毕盟微讲座平台也对了解不同专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关于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不会成为加分项,然而却可以成为申请中的硬伤,或者在申请过程中耽误很多宝贵时间。
对于英语功底较弱的同学,提前准备好足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可以避免它占用其他申请材料的准备时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化学专业的申请而言,标准化考试还包括GRE sub考试。
一般会选择在大四时参加sub考试,但是如果大三及海外科研期间时间方便的话,选择这段时间参加考试可以多一次考试机会。
关于选校和套瓷在此我想着重分享我对选校和套瓷的看法。
选校和套瓷是一脉相合成的。
对绝大多数PhD申请者而言,套瓷是申请中最重要(没有之一)的一步,也应当是最费心力(没有之一)的一个过程。
它贯穿整个申请过程,其中的trick很多。
多数所谓“逆袭”的申请者都是凭借套瓷中的优异表现得到对方教授的认可的。
祝贺世毕盟9名学员,收获Harvard公共卫生硕士OFFER
2017-02-17世毕盟教育
今日捷报
祝贺
来自北大、清华、复旦、同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的学员
收获
2017 FALL
Harvard MPH
OFFER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简称哈佛,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
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2017 U.S. News & World Report美国综合性大学排名中,哈佛大学位列第二。
哈佛大学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顶尖学术地位、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机构,并获誉为是美国政府的思想库。
<世毕盟留学>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子共同创建, 定位于美英名校申请的留学咨询机构和个人发展的平台。
<成功案例>
2017 Fall部分申请结果:Princeton 23例,Harvard 44例,MIT 48例,Stanford 45例,Caltech 13例,Berkeley 42例,CMU 50+例....。
公共卫生申请,以Harvard为例一、背景公卫学院是很融合的,因为小方向很多,所以各种背景的都有。
对于转专业申请的同学,去找一个交叉的经历来充实简历很重要对于本身就是公卫出身的同学,如果要扩大优势,就要注意自己的特长所在。
拿哈佛公卫的环境健康系来说,招收人数不多,每年10人左右,招收过本科环境工程、生物、化工、护工,心理学等等背景的同学。
所以背景对公卫专业来说很难界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家过去的简历当中多少都有和环境或者健康沾边的东西,不论是科研课题,还是去NGO实习都是可以的。
生物统计系,大部分人都是生物,数学和生科背景,流行病专业基本都是药学,流病和生物背景。
当然,公卫学院也包括一些社会和行为学研究,比较喜欢招一些文科类背景的人。
所以不要被自己的背景限制住,找交叉融合就可以!二、实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自己科研已经足够好了,实习都是锦上添花,基本和自己想要申请的方向有一点点关系的就可以。
但是如果科研不够,要靠实习来凑的话建议还是去找一些美国人比较认可的机构实习。
比如说是美国自己的公司或机构在中国的办公室,对于硕士生申请,能够要到一份实习机构的推荐信也是大大加分了。
可以体现你在学校和学习之外的很多优点和特色。
对于想申Biostatistics的同学,可以多找一些用到统计技能和知识的实习,比如研究机构或者公司。
接触具体的项目并且能掌握一些统计基本的工具,比如SAS,R,STATA等等。
对于想申Environmental Health的同学,如果你缺少的是health相关的经验,就可以去一些跟卫生保健相关的公司(比如药厂,health consulting相关,或者疾病控制中心等等);如果你缺少的是环境相关的经验,那最好最简单的选择就是环保类NGO, 环保部这种了。
对于想申Epidemiology的同学,因为流病算是公卫里面最核心也是难度最大,变化最多的方向,需要research的能力比较强才能有竞争力。
申请总结--话暑期科研(世毕盟学员)一、个人背景GPA:3.54/4.00TOEFL:113/26GRE General:158+167+3.5GRE sub:90%暑期科研:Northwestern拿到的offer:UCSD、UIUC、Northwestern写这篇申请总结前,我思来想去,自己整个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去Northwestern暑期科研这一环!我这个人说话写字都改不了思维发散而且叨逼叨的毛病,所以为了不让这篇申请总结变成又臭又长的流水混账,我决定只着重写暑期科研这一个部分——这样这篇文字至少不会长真正算起来,我是在大三下学期期中过后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是时候尝试申请一下暑期科研了——其实那不久之前,我才真正下定决心去美国读化学博士。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我申请暑研时的背景和条件,我可能还得简要叙述一下我的人生历程~1、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发挥自己关键时刻走大运的特长,堪堪挤上了北大的录取线,将自主招生时攒下的60分加分用得淋漓尽致。
选专业的时候经历了一番弯弯绕绕,想学物理不成,鞠过几把少女的热泪后,至少最后还是学了物理的好朋友化学。
2、在北大学化学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我还没待化学如初恋。
高中时期,只要我的化学成绩不拖后腿我就已经阿弥陀佛,到了这里,只是一门普通化学就足以让我学得心惊肉跳,在及格的边缘线苦苦徘徊。
3、期间当然起过另谋出路的念头,但我一直认为好歹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干一天爱一天”,一直没放弃跟化学死磕(当然也是害怕不死磕的话会一路红灯被北大扫地出门)。
4、也许是我如此朴实的思想感动了上苍,这样死磕着,居然觉得化学还是蛮有意思的,专业课的成绩也不像原来那么糟糕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也许在多年以后(也许不用多久),我根本不会记得某个反应的某个机理,但好歹我在面对物质世界的时候知道有些科学定理它确实存在,而我也知道我要用的话去哪里找。
5、知道意味着不狭隘,不狭隘在很多时候意味着不傻逼。
从普通211到Harvard全奖PhD,关于坚持的故事【声明】本文由世毕盟学员完成,经作者同意,由世毕盟教育(微信公众号:gguconsulting)排版发布。
在2月份收到哈佛大学Applied Physics的offer之后,我的申请季就差不多到了末尾。
这一路走来,从一个国外学校眼中不是非常有名的高校到得到哈佛的教授的认可,我觉得有许多的感慨,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吧。
个人经历大一进入校园,没有定下非常清晰的目标,我就首先参加了很多学校的活动,学生会、班委……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这类活动对于申请没有多大的帮助,但我却认为它们由内而外改变了我。
随着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的提升,我在后期科研与导师的交流中总是充满热情,能够顺利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也在导师们给我正面的评价上有极大的助力。
积极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我也始终秉持着前辈们的忠告,从一开始就为自己设下了绩点的要求,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习。
从大一开始,公共基础课与高中知识有很大的相关度,因此不需要耗费非常大的精力。
随着专业课逐渐增加的难度,我也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面。
大一暑假,我和小伙伴们组队开始了学校的大创项目,对科研有了最基础的了解,也正是在逐渐了解的过程中,我对科研愈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生了出国的念头。
签约世毕盟在我们学校,很少有前辈们在本科后直接申请PhD项目,因此也缺少可以参照学习的经验,让我一度有些迷茫。
在大二决定出国后,我想适当规划一下自己的申请路线,通过“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找到了很多的机构,但是咨询了很多都让我弄不清楚我到底该做什么,无法产生足够的信任。
这时,我认识的一位中科大当年申请的学姐向我推荐了GGU,GGU的半DIY项目与其他机构不同,它更像是申请路上的伙伴,他们在PhD的申请上和传统中介不同,主要强调了科研、暑研这类软背景在申请上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很快明确了自己现阶段应该做的准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GGU主要以授课的方式教我们怎么做好科研、怎么展示自己做的科研、怎么通过暑研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同时还有培训师与mentor时刻解答我遇到的疑问,因此很快我选择了GGU。
到了今天,正式从了ISU的offer,算是结束了申请了,为了回馈gter上一起奋斗的XDJM,将所有的心得一次发出,记录从考试到最后接受offer的全过程。
因为自己的专业是个冷门,所以也希望为后来者创造更多更好的offer抛砖引玉。
本人02级的,本科预防医学5年,985的很一般学校,医学尤其不是很好,但public health 还行。
我大概是从04年初开始打算出国的,暑假上了XDF,10月考了一次T,当时是没把握,准备先考一次试试,反正有效期肯定来不及,考了640+6,从而有了点信心。
之后就断断续续背GRE单词,抄写了一遍,呵呵。
但实际上就是混个眼熟。
这段时间把课程抓了以下,做了些biomedical research,积累了些技术和知识的经验,也对今后申请的方向选择有了原始的想法。
05年8月,复习了一个月考了T,作为正式的,653+4.5,作文不知道怎么搞得,汗。
之后就全新准备G了。
主要用了红宝、逆序背单词,XDF的所有课堂资料和市售的书,没有上辅导班,但借了笔记看。
作文每天一篇,准备了两个月,看了好几本书。
我的准备和别人稍不同,就是先看一个主题的所有书上的范文,然后就随机抽一篇类似主题的写,写完不去修改。
这主要是我这人不喜欢加工自己的东西,应该改改是比较好的。
考完作文后背了歇了一阵,最后冲刺,看了猴哥和蓝宝,感觉猴哥很有用,好几个V erbal比我高的人都说它好,所以强力推荐!!终于到了06/06杀G,考完感觉很不好,觉得歇菜了,很后悔没去上辅导班。
但后来逐渐不去想它了,最后一查:V670, Q800, A W 5.0,不能再高兴了。
觉得G 能成为优势吧。
总结一下外语考试:可能本人英语基础比较好,也喜欢外语,所以相对较为轻松,但也吃了不少苦,效果算是挺好(不能跟大牛比)前四年的GPA3.7/4.0,no paper,推荐一般,无牛推,只有一个vice president,去过U Mich 的,还有一个是去过JHU的mentor。
录取当天自己一直有follow HKS 的admissions blog, 所以在出结果之前,自己非常清楚出结果的大概时间。
当天晚上,忐忑不安地睡去,然后又在凌晨两点左右刷新了自己的邮箱。
突然发现,Harvard Kennedy School的Status Update躺在了邮箱里,于是整个人迅速清醒过来,用手机打开了自己的application account。
点进去以后,看到了大大的“congratulations!...” 心里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this is real,我被HKS录取了。
申请前的准备考G的经历真的一点都不愉快,再要你命3000的单词来来回回记忆,不停刷题,在课业之外还每天想着倒计时,不过如果要给别人一点建议,那就是一定要在before it’s too late之前考完,这样在申请的时候就不会再被考试这样的事情压得自己精神压力很大。
自己申请的时候,经常看到其他的小伙伴一边忙着和教授套近乎一边着手写文书另外还需要准备考试,都觉得十分同情。
GPA是否够高这是一个伪命题。
自己当时因为知道会准备申请,所以在学业上一点都不敢怠慢。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关键的课上,虽然GPA不会成为申请的优势,但是我也有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个短板。
在实习机会的选择和把握上,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都有给我非常宝贵的帮助。
我是在申请季之前的大概大半年的时间签的世毕盟(GGU), 随后就有和世毕盟培训师和Mentor进行电话的meeting (当时人不在北京), 俩人根据我的申请的目标给我的profile的补充做出了很好的建议。
考虑到HKS是一个政府关系非常看重的学校,所以我在寻找实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按照这个方向去靠拢,最后我找到的暑期实习的这个地方的老板也帮我写了一封非常strong的recommendation letter。
因为这次经历,我自己的application profile就变得更加完整,也可以说申请季之前的这次暑期实习对于我的申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Harvard公卫申请总结】本人背景:医学英语专业
GPA:3.78(WES 3.88)
G&T:T 103 G 157+167+3.5
科研:两段,一篇中文核心三作
实习: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北京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
申请:全球卫生;流行病;卫生政策
录取结果:Harvard (global health and population); Oxford (global health); Emory (epidemiology)
前言:
2016年2月26日,我收到了本次申请季最重要的一封offer——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与人口专业。
在准备申请的半年里面,我曾无数次幻想过如果真的有幸拿到了哈佛录取,我会有怎样的反应,会有怎样的感觉。
因为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真的是我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dream school。
事实是,我合上电脑,走出自习室,默默地拿出手机,非常淡定地给妈妈拨了一个电话:“妈,我被哈佛录了…对,是真的…”。
然后,走进宿舍,以“啊啊啊啊啊”的声线持续了两分钟。
哦,原来是这种感觉。
回头想想,我对于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确实是有种近乎痴狂的认定感,即使申请过程遇到了很多坎坷和挫折。
比如刷了三次都刷不到学校要求105分托福的要求;比如缺少微积分的必修课;比如认识到录取人数极少。
可是即使这样,还是硬着头皮去申了。
怎么办呢,就是莫名觉得很喜欢,就是很想去,那就申吧。
然后就真的成了,好像是印证了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申请要素tips:
前面唠叨了自己的一些小感受,下面针对各申请要素说一些实用信息吧~
GPA:多多益善。
能改变时,好好考试;不能改变时,安然接受。
G&T:GRE和托福刷分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熬的过程,说起来每每想到自己是英语专业的都有些不好意思。
GRE倒是还好,8月29号第二次考试刷到了157+167+3.5,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托福考试时间安排较晚,第一次安排到了7月4号,考出来102分。
不满意,于是报了第二次10月10号,结果考出来大跌眼镜只有98分。
曾想过真的刷不上去了,放弃得了,但被身边的朋友劝着不要放弃又报了第三次。
12月12号考出来103分,还是没有达到要求。
我觉得一直考不出来的很大原因是时间太紧张,心理压力随之变得比较大,发挥不出复习的效果。
所以,基于我自己的失败经验,建议大家尽早准备GT考试,以免给申请季增添负担。
科研&实习:科研和实习都是申请非常重要的元素,毕竟申请是“研究生”嘛。
并且科研和实习的情况决定了你文书的充实度。
我认为可以在大一大二阶段多参加一些学校甚至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作为小调研员去了解科研的流程,也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在大三大四的阶段,可以通过学校学术比赛,或者跟导师做项目,主导或组织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完整地做一个科研项目,可以收获很多。
另外,如果本身由于专业的问题,接触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可以通过申请助研类实习来积累研究经验。
我觉得参与科研或者实习,不在于跟着多么高端的项目,而在于在项目中实实在在的收获和自己对此的思考。
LR:很多人有误区,觉得推荐人的名气越大推荐信越好,其实并不尽然。
我申请的过程中,
推荐人都是非常了解我的人(上课的教授,实习的指导老板和课题的导师),这样他们可以写出特别真实的细节,最容易打动人。
不仅如此,最好的推荐信是推荐人自己写的。
我曾经对比自己草拟的推荐信和推荐人写的推荐信,发现着实不同。
我对于自己的认知和推荐人抓住的点确实不太一样,相比之下,后者更有说服力,也更真实。
因此我认为在推荐人的选择上,应当是了解你+推荐人自己写>名气大。
如果在基本保证前两者的情况下,还能达到名气大就最好不过了。
文书:真的是最重要的。
CV的话要求简洁美观,内容详实,重点突出。
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如数字的使用来直接体现所做的事情。
PS/SOP的话要求简洁(字数要求600-1500不等),内容详实、细节展开;突出感悟、成长和收获;突出个人特点;语言准确、多样化、优美、感人。
在文书修改方面,我特别感谢世毕盟留学(GGU)的mentor学姐。
在我的申请文书上特别认真的给我提出中肯建议,global health的PS前后修改了13次。
所以,文书的修改大概是申请季最耗时最伤神的事情。
这个阶段,不要烦,不要慌,沉住气,慢慢来。
后记:
感觉整篇文章我都在熬一碗浓浓的鸡汤,一直在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但其实能不能有回响谁也不知道。
努力地尝试了,不一定有满意的结果;但是不去试试,是肯定不会有结果的。
人生嘛,总得试试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