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原文下载大麦根中多胺含量和转化与耐盐性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273.91 KB
- 文档页数:5
大麦幼苗的 Na^+Cl^-胁迫和叶片耐 Cl^-量刘宛;刘友良【期刊名称】《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1993(16)3【摘要】耐盐性不同的两个大麦品种在渗透势相同的 NaCl,Na^+或Cl^-胁迫下,根系的 Na^+/Cl^-均大于叶片的对应值,叶片 Na^+与根系 Na^+含量之比均小于1,而 Cl^-含量之比均大于1。
Na^+胁迫伤害大于 Cl^-胁迫伤害。
在 Cl^-胁迫下,大麦幼苗干物质积累量较大,根系质膜和液泡膜微囊 H^+-ATPase 活性较高,叶片电解质渗出率较低。
叶片致死 Cl^-含量约为每克干重4.2~4.8 mmol。
在不同浓度的 NaCl 胁迫下,两品种根系的 Cl^-含量均约占整株 Cl^-含量的20%,但滩引2号根系和地上部的 Cl^-含量都低于科品7号,其主要原因是滩引2号单株 Cl^-的吸收量较低。
【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大麦;耐盐性;氯离子;钠离子【作者】刘宛;刘友良【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303.4【相关文献】1.NaCl胁迫下Cl-和Na+对大豆幼苗胁迫作用的比较 [J], 罗庆云;於丙军;刘友良2.耐盐和非耐盐大麦幼苗叶片抗氧化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对NaCl胁迫的反应差异 [J], 李琲琲;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孟繁昊;王聪;杨恒山;徐寿军3.NaCl胁迫下硝酸盐对大麦幼苗根系Cl—吸收的调节 [J], 刘宛;刘友良4.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离子吸收运输的选择性与叶片耐盐量 [J], 李长润;刘友良5.盐胁迫大麦苗体内的 Na^+ K^+分配与叶片耐盐量 [J], 毛才良;刘友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麦幼苗叶片脯氨酸代谢及其与耐盐性的关系赵福庚,刘友良3,章文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摘要:在0~300mm ol ・L -1NaCl 浓度范围内,大麦叶片内催化脯氨酸(Pro )合成的关键酶吡咯啉Ο5Ο羧酸合成酶(P5CS )、精氨酸酶、鸟氨酸转氨酶(OAT )和谷氨酸脱氢酶(G DH )的活性均明显提高,脯氨酸脱氢酶(ProDH )活性略有下降,与之相对应,叶片内Pro 含量上升4~11倍。
200mm ol ・L -1NaCl 以下浓度处理,Pro 合成主要是通过谷氨酸(G lu )途径(关键酶为P5CS ),200mm ol ・L -1以上NaCl 胁迫下鸟氨酸(Orn )途径(关键酶为OAT )受激。
ΔG R/ΔNaCl (每提高单位NaCl 浓度时植株生长速率的下降值)可以代表植物的耐盐性,植物耐盐性越强该比值越小。
统计表明,大麦ΔG R/ΔNaCl与叶片ΔPro/(Arg +G lu )・Δ1/NaCl (每提高单位NaCl 浓度时叶片内Pro/(Arg +G lu )的上升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一定浓度NaCl 处理下叶片K +/Na +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盐处理后Arg 和G lu 向Pro 的转化有利于大麦耐盐性的提高。
在100mm ol ・L -1NaCl 处理时,ΔG R/ΔNaCl 值与Pro 对植株渗透势的贡献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盐胁迫下Pro 积累具有渗透保护剂的功能。
关键词:大麦;脯氨酸代谢;耐盐性;吡咯啉Ο5Ο羧酸合成酶;鸟氨酸转氨酶中图分类号:Q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Ο2030(2002)02Ο0007Ο04Proline metabolism in the leaves of barley seedlings andits relation to salt toleranceZH AO Fu 2geng ,LI U Y ou 2liang 3,ZH ANG Wen 2hua(K ey Laboratory of Crop G rowth Regul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 Univ ,Nanjing 210095,China )Abstract :When subjected to 0Ο300mm ol ・L -1NaCl stress ,P5CS ,a key enzyme inv ovled in proline (Pro )synthesis arginase ,OAT and G DH activities i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seedling leaves ,were all increased remarkably ,while ProDH activity decreased slightly ,leading a 4~11Οfold increase in leaf Pro content.When NaCl concentration was below 200mm ol ・L -1,Pro synthesis was mainly through G lu pathway (P5CS was a key enzyme ),while Orn pathway was predominant when NaCl concentration was bey ond 200mm ol ・L -1NaCl.ΔG R/ΔNaCl means a decreased value in plant growth rate per unit of increased NaCl concentration ,which can present plant salt tolerance :the m ore strong salt tolerance of plant was ,the lower the ratio of ΔG R/ΔNaCl was.S tat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a very signifi 2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ΔG R/ΔNaCl and ΔPro/(Arg +G lu )・Δ1/NaCl (the increased value in ΔPro/(Arg +G lu )per unit of increased NaCl concentration )in leaves ,such correlation als o existed between ΔG R/ΔNaCl and the leaf K +/Na +under a cer 2tain concentration of NaCl.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Arg and G lu to Pro was beneficial to improve salt tolerance of bar 2ley seedlings.With the treatment of 100mm ol ・L -1NaCl ,ΔG R/ΔNaCl was significan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Pro to plant osm otic potential ,suggesting Pro accumulation had the function of osm oprotectant.K ey w ords :barley ;proline metabolism ;salt tolerance ;Δ′2pyrroline 252carboxlate synthetase ;ornithine aminotrans ferase盐胁迫下细胞内正常氮代谢受到干扰,使之趋向积累渗透溶质的方向转变,特别是脯氨酸(Pro )的生物合成被明显激活[1]。
大麦盐害及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摘要:大麦是禾谷作物中较为耐盐的粮食作物。
然而在盐胁迫环境下,Na+能把膜系统中的其他离子置换下来,使细胞过多地吸收Na+和Cl-,从而导致细胞膜系统受损、DNA降解、植物营养亏缺、生理干旱以及细胞死亡等伤害。
大麦自身在受到盐分胁迫下,耐盐机制有: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拒盐排盐性、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以及离子在植株体内的运输交换。
进行大麦耐盐性选择时,萌发力、耐盐指数、Na+/K+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能力,都是比较重要的选择标准。
基于大麦较好的耐盐性,可通过遗传育种改良、化学控制、耕作等措施和途径提高大麦的耐盐抗盐能力,减轻盐害,提高大麦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大麦;盐分;耐盐机理;耐盐指数大麦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主要用作饲料、粮食、啤酒工业原料以及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医药工业原料和保健食品。
大麦具有生育期短,早熟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禾本科中较为耐盐的作物[1]。
在我国沿海地区,开发利用含盐量较高的海涂荒地时,种植大麦防止返盐曾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土壤盐渍化问题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我国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泛,同时还有大面积的潜在盐渍化土壤[2]。
研究大麦的耐盐机理及耐盐措施,进行大麦耐盐选择,以通过大麦种植进一步改善土壤盐渍化状况。
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对大麦的盐害、耐盐机理和耐盐选择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大麦耐盐提供资料依据。
1 盐分胁迫对大麦的伤害1.1 细胞死亡及DNA降解植物细胞死亡有两种:一种是积极主动的生理过程,称之为细胞程序性死亡,这是在细胞自身基因调控下进行的;另一种是坏死,这是一种非生理性细胞死亡过程,不受基因调控[3],主要是由于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细胞的严重伤害,如病原体感染、物理机械损伤、低浓度毒素、盐、金属及其化合物等。
土壤盐分浓度过高,主要是其中的Na+和Cl-过多被植株细胞吸收,造成离子毒害,诱导细胞死亡。
Katsuhara等人研究表明,高盐诱导大麦根尖细胞内的DNA发生降解,用500mmol/L的NaCl处理大麦幼苗根尖,8h后,开始出现梯状DNA;12h后,细胞核开始出现降解;24h后,DNA已随机降解[4]。
山东农业大学课程论文题目:番茄耐盐性研究进展学院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园艺专业10级4班……………………. ………………. …………………学生姓名吕尧学号20105230指导教师杨凤娟二O一O 年七月二日番茄耐盐性研究进展吕尧(园艺专业10级4班)指导教师:杨凤娟(副教授)摘要:综述了番茄耐盐性的影响和鉴定,以及近些年番茄耐盐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多胺与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水杨酸与植物抗性研究进展、一氧化氮与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连作障碍研究进展等方面。
关键词:番茄、耐盐性、研究进展引言番茄(Tomato)别名西红柿、洋柿子,古名六月柿、喜报三元。
在秘鲁和墨西哥,最初称之为“狼桃”。
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
可以生食、煮食、加工制成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
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
美国、苏联、意大利和中国为主要生产国。
在欧、美洲的国家、中国和日本有大面积温室、塑料大棚及其他保护地设施栽培。
中国各地普遍种植。
栽培面积仍在继续扩大。
盐胁迫(salt stress)植物由于生长在高盐度生境而受到的高渗透势的影响。
1盐胁迫对番茄的影响1.1 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盐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在延长萌发时间、增大胚根/胚芽比以及降低发芽率等方面(1)。
盐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盐分影响了番茄种子对水分的吸收。
1.2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1.2.1对幼苗株高、茎粗和根长的影响盐胁迫条件下,番茄根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明显受阻。
幼苗株高、茎粗和根长降低,番茄生长受抑(2)。
1.2.2对植株生物量的影响盐胁迫通过抑制番茄的根系生长,从而影响其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进而影响整个植株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植株生物量降低。
干质量下降,但不同品种之间表现不同(3)。
1.3对番茄品质的影响1.3.1对风味品质的影响影响番茄风味品质的主要因素是番茄果实中的总糖、总酸、合适的糖酸比以及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含量,特别是含糖量和糖酸比(4)。
大麦耐盐性鉴定方法及耐盐机理研究进展袁金娥;刘家娴;先锐;刘新春;冯宗云【摘要】Salt stress is one of the major abiotic stresses that reduced crop productivity.Barley has been extensively proved to be one of the enormous potential crops for salt tolerance.The salt tolerance mechanisms is complex.In this paper,the methods of evaluating salt tolerance and the salt tolerance mechanisms of barley in recent years were briefly reviewed.%盐分胁迫是导致作物减产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大麦是公认的耐盐性较强的作物之一,其耐盐机理复杂。
本文简要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鉴定大麦耐盐性的主要方法,并对大麦耐盐机理进展做了综述。
【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大麦;耐盐性;鉴定方法;生理指标;耐盐机理【作者】袁金娥;刘家娴;先锐;刘新春;冯宗云【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康定62600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遗传育种学系大麦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盐碱土是导致世界范围内作物低产的主要土类之一。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6, 42(8): 1224 1232/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 DOI: 10.3724/SP.J.1006.2016.01224小麦胚中不同形态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耐旱性的关系杜红阳1,2刘骨挺3杨青华2刘怀攀1,2,*1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 / 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河南周口 466001; 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2; 3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北京 100193摘要: 为解析发育籽粒胚中不同种类和不同形态多胺在小麦耐旱机制中的作用, 以强抗旱性的洛麦22和弱抗旱性的豫麦48为材料, 于小麦花后第10天施以根际自然干旱、喷施外源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处理, 研究不同类型多胺含量变化及其与品种耐旱相关生理指标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
干旱胁迫处理10天内, 2个品种籽粒胚中游离态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以及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多胺(ASCC-PA)含量均上升, 尤其是豫麦48的游离态Put一直表现为急剧升高趋势。
干旱处理前期两品种籽粒中游离态Spd和Spm的上升幅度没有明显差异, 处理后期洛麦22中Spd和Spm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麦48; 两品种胚中的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腐胺(AISCC-Put)含量前期均较低,到后期洛麦22的AISCC-Put含量上升明显。
外源Spd和Spm处理后, 不仅显著提升了干旱胁迫后期豫麦48胚的游离态Spd和Spm的含量, 并且提高了旗叶相对含水量和籽粒相对干物质增长速率, 降低了旗叶相对质膜透性, 抗旱性得到改善。
MGBG处理强烈抑制了洛麦22胚中游离态Put向Spd和Spm转化, 也明显降低小麦的抗旱性。
外施菲咯啉显著抑制了干旱胁迫所诱导的AISCC-Put增加, 同时也降低了小麦对干旱胁迫的抗性。
多胺与植物抗逆性关系研究进展摘要:多胺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具有调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其代谢变化与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
研究表明, 多胺具有刺激生长, 延缓衰老的作用, 并与植物的抗逆性关系密切.综述多胺与植物的渗透胁迫、低温胁迫、盐胁迫、酸胁迫等逆境胁迫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多胺; 调控作用; 逆境;抗逆性;逆境胁迫多胺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中,是一类低分子脂肪含氮物,高等植物中常见的多胺有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等。
曾经认为多胺可能是一类新的植物激素,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多胺是激素作用的媒介或类似于cAMP那样的“第二信使”,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3]。
随着对多胺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转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认识到多胺在植物体内能影响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促进生长和发育,延迟衰老,提高抗逆性,甚至与植物的生存密切相关[4],本文就多胺与植物逆境胁迫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1多胺与植物逆境胁迫1.1多胺与植物渗透胁迫当植物处于盐渍逆境条件中时,不但会引起离子毒害,也会因引起离子毒害而造成渗透胁迫。
目前, 关于渗透胁迫和PA关系的研究也很多。
当植物处于渗透胁迫时, Spm能够稳定体内分子的组成成分, 并且和许多蛋白质相结合, 从而保持膜的完整性。
渗透胁迫下植物体内脂肪加氧酶水平和MDA含量的分析研究表明,外源PA预处理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 保持膜的稳定性, 从而减少渗透胁迫引起的损伤[ 19- 22]。
胡景江等[ 23]研究表明, 维持和提高保护酶活性, 防止或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对膜的伤害也是外源PA提高作物抗旱性的机理之一。
黄久常等[ 24]研究表明, 在轻度渗透胁迫下,不同耐旱小麦品种幼苗叶片PA含量明显增加, 推测PA在胁迫防御反应中可能起到第二信使或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
在禾本科植物中, 小麦根和叶中的PA含量在干旱初期迅速上升, 这可能是干旱胁迫反应的一个信号, 有利于增强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但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强,根和叶中的PA含量下降, 细胞衰老进程加速[ 25]。
大麦根中多胺含量和转化与耐盐性的关系刘俊,张艳艳,章文华,刘友良3(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用0、50、100、200和300mmol ・L -1NaCl 对2个耐盐性不同的大麦品种鉴4(J4,耐盐性较强)和科品7号(KP7,耐盐性较弱)幼苗处理8d 后,其干重均随着NaCl 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叶片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相应增加。
与对照相比,J4干重的降低要小于KP7,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也比KP7低。
在盐胁迫下,大麦幼苗根系的多胺含量和种类也有显著的变化,随NaCl 浓度的增加,腐胺(Put )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亚精胺(Spd )含量的变化则相反,这种多胺含量变化的盐浓度阈值J4大于KP7。
多胺合成抑制剂D 2A rg 、二氟甲基鸟氨酸(DF MO )和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 BG )可以显著降低盐胁迫下多胺含量,不同程度上加重了盐胁迫的伤害,表明植物体内多胺在盐胁迫适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麦;盐胁迫;多胺;抑制剂中图分类号:Q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30(2005)02000705Rel ati onshi p between the levels and conversi on of polyam i n esi n the roots and s alt tolerance i n barley seedli n gsL I U Jun,Z HANG Yan 2yan,ZHANG W en 2hua,L I U You 2liang 3(College of L ife Sciences,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Abstract:After 0,50,100,200and 300mmol ・L -1NaCl stress for 8days,the dry weight of barley seedlings decreased as the increase of NaCl concentrati ons in t w o cultivars (KP7(salt sensitive )and J4(salt t olerance )),the contents ofMDA and the e 2lectr olyte leakage increased in leaves .However,the dry weight l ost of J4was less than that of KP7and the content ofMDA and e 2lectr olyte leakage were l ower in J4than that in KP7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 ol in the sa me NaCl concentrati on .Mean while,the polya m ine levels and for m s wer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under salt stress and their change patterns were si m ilar in t w o cultivars .Na mely Put content in the seedling r oots de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d as the increase of NaCl concentrati ons,however the change of Spd contents was opposite .But the threshold NaCl concentrati on leading t o the change of the polya m ines contents in J4seedlings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KP7.The treat m ents with polya m ine bi osynthesis inhibit ors,D 2A rg,difluor omethyl ornithine (DF MO )and methylglyoxyl bis (guanylhydrazone )(M G BG ),reduced obvi ously the polya m ine contents and caused much more injury t o barley seedlings .It is suggested that polya m ines p lay an i m portant r ole in p lant salt t olerance .Key words:barley;salt stress;polya m ines;inhibit ors植物在盐胁迫下的一个直接反应是生物量的下降,植物可以主动地调节自身的生理和生化过程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不同的植物对盐害的抵抗能力有很大的差异。
多胺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物质,其生理作用不仅表现为对活性氧的清除、调节酸碱平衡和离子平衡[1],而且还对基因的表达调控和蛋白质的加工有重要的影响[2]。
多胺在生物体内主要以腐胺(Put )、亚精胺(Spd )和精胺(Spm )的形式存在。
盐胁迫下,植物体内多胺含量和组成发生剧烈的变化。
耐盐性较强的植物能够积累较高含量的Spd 与Spm ,而耐盐性较弱的植物在盐胁迫下积累较高含量的Put [3,4]。
多胺处理可以增强植物对盐胁迫的抗性[5]。
在植物体内,Put 可以在精氨酸脱羧酶(ADC )和鸟氨酸脱羧酶(ODC )作用下催化L 2A rg 和L 2O rn 脱羧转化而来,它们的活性可以分别被竞争性抑制剂D 2A rg 和不可逆抑制剂二氟甲基鸟氨酸(DF MO )所抑制[6]。
Spd 和Spm 是在Put 收稿日期:200406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850) 作者简介:刘俊(1977),博士研究生。
3通讯作者Corres ponding author:刘友良(1939),教授,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理研究,E 2mail:liuyl20041@yahoo 1com 1cn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28(2):7~11Journal of N anji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的一侧和两侧分别加上一个氨丙基基团所形成的,由S 腺苷蛋氨酸脱羧酶(S AMDC )催化蛋氨酸脱羧形成,该酶活性可以被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 BG )所抑制[7]。
因此,本试验用这些多胺的生物合成酶抑制剂来研究盐胁迫下植物体内不同多胺含量的变化,试图从多胺合成代谢的角度来探讨多胺在植物抗盐性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111 试验材料的培养与处理大麦(Hordeum vu lga re L.)科品7号(KP7)和鉴4(J4)的种子经1g ・L -1HgCl 2表面消毒后,置于25℃催芽。
露白后播于石英砂中,1/2Hoagland 营养液培养至2叶1心期时,取长势基本一致的幼苗用含不同浓度NaCl (0、50、100、200和300mmol ・L -1)的1/2Hoagland 营养液进行处理,探讨盐胁迫下幼苗根中多胺含量与幼苗干重、叶片MDA 含量和细胞伤害的关系。
并在含200mmol ・L-1NaCl 的1/2Hoagland 营养液处理J4大麦幼苗的同时加入终浓度1mmol ・L -1的D 2A rg 、DF MO 和MG BG分别进行处理,每2d 更换1次溶液。
昼夜温度为(25±5)℃/(15±5)℃,自然光照。
每组试验3个重复,取根系和第一展开叶作为试验材料。
112 叶片MDA 含量、电导率和幼苗干重的测定MDA 含量的测定采用赵世杰等改进的方法[8]。
叶片用10%TCA 研磨,12000g 离心15m in,取上清加入等体积016%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后,分别测定450nm 、532nm 和600nm 的光密度值D 450、D 532和D 600,按公式:C (n mol ・g -1)=6145×(D 532-D 600)-0156×D 450求得样品MDA 含量。
取叶片的中段,用DS 101型电导仪参照文献[9]的方法测定相对电导率。
试验材料取样后立即于105℃杀青10m in,再于75℃烘至恒重,每40株苗作1重复,测干物重。
113 多胺含量的测定多胺含量的测定参照刘俊等[10]的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多胺含量以鲜重计算。
2 结果与分析211 盐胁迫对大麦幼苗干重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浓度NaCl 处理8d 后,2个大麦品种的干重均小于对照,且其干重随NaCl浓度增加而减少。
耐盐性强的品种J4在相同浓度NaCl 处理下干物重下降程度比盐敏感的品种KP7要小,并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间的这种差异更加显著(图1)。
212 盐胁迫对大麦幼苗叶片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盐胁迫下大麦幼苗叶片的MDA 含量随NaCl 浓度的增加显著地上升。
在相同浓度下,KP7的MDA 含量要明显高于J4的,表明KP7在NaCl 处理下的膜脂过氧化程度要大于J4。
2个大麦品种的图1 不同浓度NaC l 对大麦幼苗干物重的影响F i g 11 Effect of NaC l a t d i fferen t concen tra ti on s on the dry we i ght of barley seedli n gs of two culti vars (3P <0105,33P <0101.The sa me as f oll ows .)相对电导率也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在相同浓度NaCl 处理下KP7电导率要高于J4(图2)。
213 盐胁迫对大麦幼苗根系多胺含量的影响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大麦幼苗根系的Put 含量在低盐浓度时下降,高盐浓度时上升,而Spd 和Spm 的含量则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2个大麦品种在多胺含量的变化趋势上较为一致,但KP7根中多胺含量变化对盐胁迫强度的响应阈值要低于J4,分别为100mmol ・L -1和200mmol ・L -1。
总体来看,J4的多胺含量也略高于KP7的。
表明多胺含量的变化和外界盐胁迫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表1)。
・8・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8卷图2 不同浓度NaC l 对大麦幼苗叶片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EC)的影响 F i g 12 Effect of NaC l a t d i fferen t concen tra ti on s on the con ten t of MDA and rel a ti ve electrolyte conducti v ity(EC)i n the leaves of two barley culti vars表1 不同浓度NaC l 对大麦幼苗根系多胺含量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NaC l a t d i fferen t concen tra ti on s on the polyam i n e con ten ts i n the roots of two barley culti vars 品种Cultivar 多胺含量/nmol ・g -1Polya m ine contentsc (NaCl )/mmol ・L -1050100200300KP7PutSpdSpmTotal(Spd +Spm )/Put621196±28125476142±2515228196±610911261800181450115±23153563121±1618431186±514104512211323407188±25114604171±2819549142±81121062101116033588178±32167499198±3110858140±810611471160195461187±14180365132±2113252172±919187919130191J4PutSpdSpmTotal(Spd +Spm )/Put 737121±44150513156±3913223129±419712741060173619122±23176558112±4214720136±2165119717001933525189±31114596117±6818444165±51571166171112233325132±8188771141±3216575129±181091172102216033415165±28116579106±2011833146±417510281173114733214 多胺合成抑制剂对盐胁迫下幼苗根系多胺含量的影响200mmol ・L -1NaCl 胁迫8d 后,J4幼苗根系的Put 含量下降,而Spd 和Spm 含量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