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七节哺乳动物预习案一、预习提纲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二、预习自测题1、________动物是脊椎动物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高等动物类群。
2、与鸟类一样,哺乳动物可以维持体温恒定,是动物。
3、哺乳动物用、、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
4、哺乳动物体毛有作用,用呼吸,心脏分成腔,输送和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因而体温恒定,属于温动物;与其它动物比,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都很;它的繁殖方式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的特征。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行课案【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2.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特点?这说明了什么?牙齿的分化对摄食和消化有什么意义?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4、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5.“鲸”,人们俗称“鲸鱼”。
“鲸”不是鱼,是哺乳动物,为什么?6.我国洞庭湖区曾经爆发过异常触目惊心的“人鼠大战”。
鼠害成灾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是否应该将老鼠彻底消灭?检测案1、家猫适于捕食家鼠和野鼠,其牙齿的分化特点是( )A.门齿不发达,臼齿咀嚼面宽B.有发达的门齿C.犬齿数目很多D.犬齿尖锐锋利,特别发达2、家兔适应陆地生活,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四肢,它的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A.脑和脊髓B.大脑和小脑C.脑、脊髓和神经D.大脑、脊髓和神经3、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B.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C.胎生、哺乳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D.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4、下列动物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猎豹B.响尾蛇C.企鹅D.大猩猩5、比较以下四种脊椎动物的特征:从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将其序号填写在下面表格.体表:⑴皮肤裸露;⑵被毛;⑶被覆羽毛;⑷大多有鳞片.呼吸器官:⑸肺;⑹肺和气囊;⑺幼体用鳃;成体一般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⑻终生用鳃呼吸.体温:⑼恒定;⑽不恒定.生殖发育:⑾变态发育;⑿胎生,哺乳;⒀卵生.动物体表呼吸器官体温生殖发育鱼蛙鸟兔课后反思:本节课切合学生实际生活,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哺乳动物的特征掌握扎实,能够区分植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牙齿结构,掌握较好。
第七节哺乳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说明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
3.概述哺乳动物的要紧特点。
二、重点难点重点:1.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和牙齿的分化。
2.哺乳动物的要紧特点。
难点:哺乳动物的要紧特点。
三、教学预备哺乳动物的图片、哺乳动物牙齿的图片、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展现多种哺乳动物的图片,包括水生哺乳动物:海豚、鲸鱼;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陆生哺乳动物:鼹鼠等。
提问: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不同专门大,为何都属于哺乳动物呢?观看图片,试探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探讨新知一、哺乳动物的要紧特点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36页,总结哺乳动物的两个特点:(1)体表被毛(少数水生种类除外)。
体毛有专门好的保温作用,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2)胎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发育到必然时期后从母体产出。
哺乳: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
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自学教材,熟悉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和胎生、哺乳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教材的能力。
2.展现兔子和狼的牙齿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讨论讲义上的问题,总结哺乳动物的第三个特点: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补充:兔有发达的盲肠,适于消化植物纤维。
3.引导学生自学教材38页,总结哺乳动物的最后一个特点:哺乳动物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转变,迅速作出相应的反映。
4.师生一路总结哺乳动物的要紧特点: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二、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学教材38~39页,总结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试探鼠类猖獗应该如何办?1.提供动物蛋白——食用;2.维持生态平稳;3.经济价值;4.人类的帮手。
观看图片,找出兔与狼的牙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自学教材,总结特点。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七节哺乳动物一、知识与技能1. 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 通过分析、概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尝试进行比较、分析、概括.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哺乳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幻灯片、相关教学视频师:提问:草原上驰骋的野马,原野上怡然漫步的非洲象,森林里的猕猴,海洋中的鲸…都是哺乳动物.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为什么都是哺乳动物?生:回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猫的图片师:引导学生从形态上说出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的特征生:回答师:刚才同学们初步说出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从体表来看,哺乳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体表都有什么特有的结构?哺乳动物呢?生:参考课本中认真观察分析,总结进行回答.(总结不同类群动物体表的特有结构,可以使学生对各个类群的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便于从体表特征的角度初步区分各主要类群.)师:准备生活在非洲等热带地区的河马和生活在北美北部的灰狼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思考:河马和灰狼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河马几乎无毛发,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体毛到夏天则变薄?哺乳动物的体毛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生:思考、相互补充并回答,能更深入地理解并认同“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这一特征,及其重要意义.师:除了体表被毛这一外在特征之外,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请学生看“想一想,议一议”,思考: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准备奶制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数据照片,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奶水可以为幼崽提供最好的营养?(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突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可提高后代成活率的优越性.)师:与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哺乳动物可以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它们的牙齿有什么特点呢?请学生参与教材38页的“观察与思考”活动,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比较兔、狼的牙齿,思考教材上的讨论问题.生:可能会想到门齿啃咬或切断食物,臼齿主要是磨碎食物,犬齿主要是撕裂肉食.牙齿的分化使得哺乳动物能更好地摄取和消化食物.师:提供捕食者猎豹,被捕食者牛马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哺乳动物灵敏的动作,请学生思考哺乳动物是靠哪个系统对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作出反应的?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师:总结: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此外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很发达.师:哺乳动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想一想,哺乳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用途?同学们首先会想到我们吃的猪肉、羊肉、牛肉等都来自哺乳动物.各种各样的宠物猫、宠物狗都属于哺乳动物.警犬、导盲犬等帮助人们破案和照顾盲人生活等.野生动物离我们的生活较远,但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野生哺乳动物由于其皮毛特有的经济价值,成为人们猎取的对象,疯狂的捕猎导致部分野生哺乳动物种类数量锐减,有的已濒临灭绝.我国很多林区新建了自然保护区,人们选择人工驯养、养殖的方法,如养殖狐、貂等.有些动物对人类生活有害,我们是否应该彻底消灭它们呢?我国洞庭湖曾爆发人鼠大战,想一想鼠害成灾的原因有哪些?人类应该怎样将有害动物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为什么国家禁止施用“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灭鼠?你认为是否应该将鼠类彻底消灭?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通过分析哺乳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七节哺乳动物一、兔1.生活习性2.外部形态3.循环和生理(1)循环(2)消化(3)受外界刺激(4)生殖和发育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体表被毛、体温恒定2.胎生、哺乳3.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4. 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三、与人类的关系有利:1、提供动物蛋白2、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皮毛具有特有的经济价值有害: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这节本节课紧紧围绕课前设计的三个活动展开教学,其中又以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爬行动物、鸟类的生殖特点引出哺乳动物与之生殖的不同——胎生哺乳,再让学生说出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都是为下一个环节——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打下伏笔.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观察、对比,由外而内、由整体到局部探究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环节中还注重到知识的进一步整合,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观察、提问、阅读教材、教师小结让学生理解哺乳动物的这些主要特征对哺乳动物生存的重要性;哺乳动物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辩证的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比较注意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渗透这一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提问掌握好提问技巧.。
第七节哺乳动物
(续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
(四)综合和概括动物的
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关注技能
训练||,认真思考还有
什么需要修改和补充
的?引导学生从细胞
结构、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等方面思考||,引导
学生通过这一问题的
思考对动物部分的学
习进行提升和总结||。
讨论||,总结||。
总结概括动物的基
本特征是对本章知识
的总结和提升||。
板书设计
第七节哺乳动物
课后反思
在进行胎生、哺乳和牙齿分化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观察为主||,先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学会分析讨论||,刨根问底||,朔本追源||。
教师不能简单的以讲解为主||,应该多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哺乳动物》教学设计◆模式介绍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章第7节《哺乳动物》,学生通过七年级的学习,了解人胚胎发育的过程,通过本章前6节的学习认识动物的方法,所以对学习本节知识来讲,前学科知识和能力都已有,能很好的理解胎生的概念和胎生哺乳的作用,完成对哺乳动物的特征的学习。
另外教材还引导学生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旨在唤起学生爱护动物及辨证认识生物与人类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比较分析,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归纳描述及生物分类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辨证地认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人与动物共处一个地球,应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生活中活体动物的感知。
◆教学过程【教师】展示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思考草原上驰骋的野马,原野上怡然漫步的非洲象,森林里攀援自如的猕猴,海洋中的鲸,挖洞的鼹鼠,飞翔的蝙蝠……这些都是哺乳动物。
它们的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为什么都属于哺乳动物呢?【学生】自由作答。
【教师】认可个别学生答出的“哺乳”“胎生”。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交流并展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自觉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七节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了解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优越性。
辩证的认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各种哺乳动物的图片,讨论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
(PPT2)
教材导学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示意图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观察教材兔和狼的牙齿的图片,讨论:(PPT4~20)
(1)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共同特征?
(2)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3)牙齿的分化对摄食和消化有什么意义?
探究点二讨论:人类应该怎样将有害动物的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哺乳动物有什么特征?它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点拨:
兔和狼都有门齿和臼齿。
狼有犬齿,而兔没有犬齿,这是与狼和兔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狼是肉食动物,犬齿尖锐锋利,可攻击、撕咬猎物。
兔是草食动物,门齿形状像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广,适于磨碎食物。
牙齿分化提高了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增加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控制有害动物的基本原则就是控制数量,降低它们的种群密度。
就鼠害防治而言,一方面可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减少鼠类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保护好鼠类的天敌,维持生态平衡,从而控制鼠类数量。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胎生、哺乳;②体表被毛;③用肺呼吸;④心脏分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⑤体温恒定;⑥牙分为:门齿和臼齿、犬齿;⑦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它与人类的关系:(1)食用、药用、科研用;(2)生态保护;(3)危害。
综合和概括:比较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PPT21)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PPT22)
⎩⎪⎨⎪⎧哺乳动物⎩⎪⎨⎪⎧体温:恒温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物来源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经济价值人类助手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课后P39的练习。
(答案见课件PPT23)
2.巩固训练一。
(见课件PPT24)
3.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4.巩固训练三: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第一章 复习课
本章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章,主要对动物的不同类群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中的关系进行介绍。
与原教材相比,本章的内容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现将本章的特点介绍如下。
首先,本章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变化,不再从水中、陆地、空中等生活环境的角度来介绍生活在其中的动物类群,而是按照进化的大致顺序分门别类地依次介绍各个动物类群。
其次,本章的内容有很大的补充。
全章共分为7节,前3节介绍无脊椎动物的不同类群,后4节介绍脊椎动物的不同类群,平均每节介绍一或两个动物类群。
教材在安排各节内容时,大致按照进化的顺序依次介绍动物的不同类群,同时也考虑了不同类群之间的共同点,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动物类群放在一节合并介绍。
最后,课外阅读栏目中,增加了一篇“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兽医师”,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于职业的认识,供以后进行职业选择时参考。
通过本章的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根据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类群,脊椎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等类群。
不同类群的动物都能适应环境,具有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路;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各动物类群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动物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应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