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量性研究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9
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护理研究课程英文名称:Nursing Research课程编号:250109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护理学本科(包括各方向)、护理学专升本开课学期:护理学本科第6学期,护理学专升本第2学期学时: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32)学分:1.5执笔人:李婧课程简介随着全球护理新概念的建立,现代护理模式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立的护理理论体系,护理学范畴正在扩大。
因此,积极开展基础、临床、社区、教学、管理的护理科学研究,以形成和完善具有精确方法的新知识,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导向。
护理科研是护理教育与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教育者需要不断获得护理健康服务的最新发现,以使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护理管理者则依靠科研成果,制定有效的前瞻性计划,以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护理研究》从护理科研的基本步骤入手,着重介绍护理科研设计、护理科研方法、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护理科研管理等诸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要求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于护理工作中,并从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各项技能,独立开展和实施研究过程,并撰写护理研究论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护理研究》的教学,应使学生在掌握护理科研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能综合应用文献检索和数据处理方法,以评判性思维的角度发现护理问题、分析和处理问题,以逐步具备基本护理科研能力,并使学生今后在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工作中能运用护理科研的成果来指导护理工作。
2.教学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1)知识目标①了解护理研究的概念。
②识记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
③熟悉护理研究的伦理原则。
护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护理学教学大纲是指规范护理学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本大纲旨在为护理学教育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指导,以确保护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而有深度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按照大纲编写的格式与要求,系统介绍护理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二、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护理学2. 课程学分:X学分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4. 培养目标:a)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深入了解护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b) 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护理实践经验,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进行护理操作和干预。
c)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护理问题。
d)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有效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合作。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a) 护理学科的定义与范畴b) 护理伦理与法律c) 护理学核心概念和原则d) 护理研究和证据实践2. 护理实践技能:a) 洗浴、饮食和排泄护理b) 体温、血压和心率的测量c) 插管、换药和伤口护理d) 心肺复苏和急救措施e) 慢性病管理和预防保健3. 护理专业发展:a) 护理学科的历史和发展b) 护理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c) 护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d) 现代护理科技和信息化应用四、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1. 教学要求:a)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提问。
b) 学生需要完成实践技能训练和临床实习任务,积累护理实践经验。
c) 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护理学科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d) 学生需要参加相关考试和评估,查漏补缺,全面掌握护理学知识和技能。
2. 评价方式:a) 课堂出勤和参与度b) 书面作业和报告c) 护理实践技能考核d) 期末考试和综合评估五、教学资源和参考文献1. 教材:a) 《护理学导论》b) 《护理理论与实践》c) 《护理伦理与法律》2. 参考文献:a) Smith, J. (2015). Nursing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Methods.b) Taylor, C., Lillis, C., & LeMone, P. (2016). Fundamentals of Nursing.c) Potter, P., Perry, A., Stockert, P., & Hall, A. (2014). Fundamentals of Nursing.六、教学团队和支持机构1. 教学团队:a) 主讲教师:XX教授、XX副教授等b) 助教和实验室技术员c) 临床实习指导教师2. 支持机构和资源:a) 实验室设备和器材b) 教学录像和多媒体演示c) 图书馆和电子资源中心七、课程进度安排本课程共计X周,每周X学时。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主要介绍儿科护理学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意义,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第二部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1.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本节主要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身高、体重、生理发育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和实践提供基础。
2. 儿童生理与病理变化本节主要介绍儿童生理与病理变化的特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生理与病理的差异,为儿科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 儿童心理与行为特点本节主要介绍儿童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包括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等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并掌握相应的护理技能。
第三部分:常见儿童疾病护理1. 儿童常见传染病护理本节主要介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等内容,包括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常见传染病的护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2. 儿童常见慢性病护理本节主要介绍儿童常见慢性病的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内容,包括哮喘、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见慢性病的护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慢性病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第四部分:儿童护理技能1. 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本节主要介绍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评估发育水平等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2. 儿童护理技术本节主要介绍儿童护理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给药、注射、换药、胃管护理、气管插管护理等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儿童护理技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第五部分:儿童健康促进1. 儿童生活方式指导本节主要介绍儿童生活方式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包括合理膳食、科学作息、适量运动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儿童健康促进的重要性和途径。
2. 儿童疾病预防本节主要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卫生保健、环境卫生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疾病预防的原则和策略。
横断面调查样本量篇一:样本量计算1.估计样本量的决定因素1.1 资料性质计量资料如果设计均衡,误差控制得好,样本可以小于30例; 计数资料即使误差控制严格,设计均衡, 样本需要大一些,需要30-100例。
1.2 研究事件的发生率研究事件预期结局出现的结局(疾病或死亡),疾病发生率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小,反之就要越大。
1.3 研究因素的有效率有效率越高,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数值差异越大,样本量就可以越小,小样本就可以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反之就要越大。
1.4 显著性水平即假设检验第一类(α)错误出现的概率。
为假阳性错误出现的概率。
α越小,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
α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α取0.05或0.01。
1.5 检验效能1检验效能又称把握度,为1,β,即假设检验第二类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阴性错误出现的概率。
即在特定的α水准下,若总体参数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别,此时该次实验能发现此差别的概率。
检验效能即避免假阴性的能力,β越小,检验效能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
β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取β为0.2,0.1或0.05。
即1,β=0.8,0.1或0.95,也就是说把握度为80%,90%或95%。
1.6 容许的误差(δ)如果调查均数时,则先确定样本的均数( )和总体均数(m)之间最大的误差为多少。
容许误差越小,需要样本量越大。
一般取总体均数(1,α)可信限的一半。
1.7 总体标准差(s)一般因未知而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
1.8 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采用统计学检验时,当研究结果高于和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均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大; 当研究结果仅高于或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小。
当进行双侧检验或单侧检验时,其α或β的Ua 界值通过查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表即可得到。
2.样本量的估算由于对变量或资料采用的检验方法不同,具体设计方案的2样本量计算方法各异,只有通过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或进行预实验确定估计样本量决定因素的参数,便可进行估算。
《护理研究》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1011536004总学时:16学时(讲课12学时,实训4学时)总学分: 1学分课程类别:选修适用专业:护理学预修要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护理研究(nursing research)是指从实践中发现需要研究的护理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有系统地研究或评价该护理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护理学是具有很强科学性的专业,需要在充分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如注射需要有消毒的知识,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需要有疾病的知识,指导病人服药需要药理学的知识等。
因此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科学研究来提高护理学科水平是每一位护士的职责。
护理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多横向联系,相互渗透,故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提高护理学专业的水平。
本课程是一门护生选修课程,选用胡雁主编的《护理研究》教材。
通过本课程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从实践中发现需要研究的护理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有系统地研究或评价该护理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可以可充分利用校图书馆已有的国内外各类数据库,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全天候的帮助。
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的内容是以胡雁主编的《护理研究》(第3版)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用于护理研究的授课和学习。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1、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2、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3、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大纲正文第一章护理研究总论学时: 1学时(讲课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护理研究发展概况;熟悉护理研究的范畴和发展趋势;熟悉护理研究中伦理原则的重要性;熟悉有关人体试验的伦理规范及护理研究的监督机制;掌握科学、科学研究、护理研究的概念,科学本质,护理研究的特点;掌握护理研究的步骤和基本程序;掌握护理研究中的伦理原则。
引言概述:护理学教学大纲是指规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文件,是教育部门对护理学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对护理学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护理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护理学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进行护理工作。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关心和照顾患者的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具备诚信、责任、尊重和保密等职业道德,能够遵守护理伦理规范。
二、教学内容1.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护理学原理、护理学理论、护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护理学基础。
2.护理学实践技能:包括基本的床旁护理技能、病情观察和评估技能、急救技能和护理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护理管理知识:包括护理信息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资源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4.护理伦理与法律知识:包括护理伦理、护理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和护理法律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
5.跨学科知识:包括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综合护理提供支持。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病例,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诊断和护理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群体讨论法:通过给定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习实训法:通过实地的护理实习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护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动画、影像、虚拟实验等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5.个别辅导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教材选用1.护理学教材:选择权威、全面的护理学教材,包括护理学基础教材、护理实践技能教材和护理管理等教材。
《护理研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
中文名称:护理研究2。
英文名称:FundamentalNursing二、学时总学时14学时,理论14学时、三、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查课程总成绩由期末考考查成绩和平常成绩两部分加权,期末考查占50%,平常成绩占50%。
其中平常成绩由考勤10%、课堂表现10%、作业完成30%,期末采纳开卷考查、五、课程概述《护理研究》一门关于护理科研方法学的课程,通过对护理科研方法学的讨论使学生能够对护理科研有初步的了解。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护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利学生今后在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具备开展护理科研的能力以及能运用护理科研的成果来指导护理工作。
六、适用专业护理学专科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一)《护理研究》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章护理研究总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护理研究的概述一、科学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二、护理学和护理研究的基本概念三、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四、护理研究的发展历史五、护理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护理研究的基本过程一、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目标,构建研究假设二、开展文献研究三、确定研究对象四、选择研究设计五、收集研究资料六、分析资料七、撰写研究报告八、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第三节护理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一、护理研究中遵循伦理原则的重要性二、护理研究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三、护理研究的伦理审查四、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问题(2)重点:①护理研究的基本过程②护理研究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3)难点:科学研究和护理研究的概念(4)要求①正确界定护理研究的概念②正确理解护理研究的意义③了解护理研究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④正确描述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⑤比较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⑥在护理研究的各个环节遵循研究的伦理原则第二章选题(1)教学内容:第一节选题的基本概念和步骤一、选题的概念二、选题的重要性三、选题的步骤第二节发现研究问题一、研究问题的来源二、科研选题的原则三、形成和修改一个研究问题四、研究问题的陈述(2)重点:①研究问题的来源②形成和修改一个研究问题③研究问题的陈述(3)难点:形成和修改一个研究问题(4)要求①陈述选题的概念、重要性和选题的原则②了解评价研究问题的标准③正确陈述护理研究问题的来源④陈述研究假设的概念及其陈述标准⑤采纳PICO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问题⑥正确评价一个研究问题第三章文献检索(1)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献检索的概述一、文献的类型二、文献检索的概念和检索工具三、文献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第二节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及数据库一、中文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及数据库二、英文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及数据库三、其他网络检索工具第三节科技查新咨询一、查新咨询的意义二、查新咨询的程序(2)重点:①文献检索工具②文献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③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及数据库(3)难点:文献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4)要求①理解文献检索在护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②描述本章中介绍的主要文献分类方法③了解常见的检索工具④描述主要的检索方法、检索途径与检索步骤⑤叙述常用的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盒数据库⑥理解科技查新的意义,重要步骤和查新报告的主要内容⑦能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第四章研究设计(1)教学内容:第一节研究设计概述一、研究设计的相关概念二、常见护理研究设计的类型第二节实验性研究一、实验性研究的要素二、实验性研究设计三、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第三节类实验性研究一、类实验性研究设计特点二、类实验性研究设计三、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第三节非实验性研究一、非实验性研究设计特点二、非实验性研究设计三、非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2)重点:①常见护理研究设计的类型②实验性研究③类实验性研究④非实验性研究(3)难点:①实验性研究②类实验性研究③非实验性研究(4)要求①正确解释研究设计的相关概念②正确陈述研究设计的常见类型③举例说明实验性研究的设计要素④比较各种实验性研究设计的设计要点及适用范围⑤正确描述类实验性研究设计特点⑥比较各种类实验性研究设计的设计要点及适用范围⑦正确描述非实验性研究设计特点⑧比较各种非实验性研究设计的设计要点及适用范围第五章总体和样本(1)教学内容:第一节基本概念一、总体二、样本三、误差第二节抽样过程及方法一、抽样过程二、抽样原则三、抽样方法第三节样本含量估计一、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二、样本含量估计的注意事项(2)重点:①总体、样本、误差②抽样过程③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3)难点:①抽样方法②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4)要求①理解总体、样本、误差概念②描述抽样过程、抽样分类、抽样方法和抽样原则③理解常用的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④叙述样本含量估计的注意事项第六章收集资料的方法(1)教学内容:第一节收集资料前的准备一、资料的定义和种类二、资料的来源三、常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四、设计收集资料方案前应考虑的问题第二节自陈法一、通过问卷发收集资料二、问卷的编制三、通过访谈收集资料四、问卷法与访谈法的比较第三节观察法一、概述二、观察法分类三、非结构式观察法收集资料步骤四、结构式观察法收集资料步骤五、观察法优缺点第四节生物医学测量法及其他方法一、生物医学测量法二、档案记录收集法三、Delphi法(2)重点:①问卷法与访谈法②非结构式观察法收集资料步骤③结构式观察法收集资料步骤(3)难点:①问卷的编制② Delphi法(4)要求①领会收集高质量的研究资料在护理科研中的意义②列举护理研究常用的收集资料放法③正确应用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④正确应用问卷法收集资料⑤理解结构式观察法内容和记录⑥理解Delphi法⑦了解生物医学测量法和档案记录收集法第七章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1)教学内容:第一节信度一、信度的概念二、信度的计算方法第二节效度一、效度的概念二、效度的测量方法第三节国外量表翻译和应用过程中的性能测定一、翻译二、回译合文化调试三、测量源量表与中文版量表间的等同性(2)重点:①信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②效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3)难点:①信度的计算方法②效度的计算方法(4)要求①准确描述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的概念②正确区分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③准确列举常见的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的类型④正确判断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的高低⑤了解国外量表的翻译和应用的基本过程第八章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教学内容:第一节科研资料的整理一、核对原始数据二、建立数据库第二节科研资料的统计学分析一、概述二、描述性统计三、推断性统计四、统计表和统计图(2)重点:常用统计分析方法(3)难点:常用统计分析方法(4)要求①了解使用计算机软件EpiData建立数据库的基本方法②准确描述统计学中的概率的含义③正确描述统计学中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④准确判断量性研究中常见的数据类型⑤依照数据类型和研究目的选用适宜的统计学方法⑥准确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第九章影响科研质量的相关因素(1)教学内容:第一节研究的效度一、概述二、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三、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第二节研究质量的控制一、适合的研究设计二、随机三、对比四、重复五、盲法六、改善不依从七、提高资料收集的质量八、统计学控制(2)重点:①偏倚和依从性的概念②研究质量的控制(3)难点:偏倚和依从性(4)要求①阐述科研质量控制的意义②正确陈述研究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概念③正确陈述偏倚的概念④正确陈述不依从的概念⑤阐述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关系⑥正确说出影响内部和外部效度的因素⑦能运用科研质量控制方法、保证科研质量第十章研究计划书的撰写(1)教学内容:第一节研究计划书的基本内容和格式一、研究计划书的概念二、研究计划书的目的和作用三、研究计划书的撰写思路四、研究计划书的撰写格式第二节开题报告的撰写一、前言二、文献回顾三、研究方法和步骤第三节研究基金申请书的撰写一、信息表格二、报告正文(2)重点:开题报告的撰写(3)难点:开题报告的撰写(4)要求①陈述书写研究计划书的目的和作用②正确陈述研究计划书中包含的主要项目、内容和撰写要求第十一章护理论文的撰写(1)教学内容:第一节护理论文概述一、撰写护理论文的基本原则二、护理论文的撰写程序三、护理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第二节科研论文的撰写一、题目二、作者署名和单位三、摘要和关键字四、论文正文的撰写五、参考文献六、论文实例分析第二节科研论文的撰写一、题目二、作者署名和单位三、摘要和关键字四、论文正文的撰写五、参考文献六、论文实例分析第三节综述的撰写一、综述的写作步骤二、综述写作格式和要求三、综述实例分析第四节案例报告的撰写一、案例报告写作格式和要求二、综述实例分析(2)重点:①科研论文的撰写②综述的撰写(3)难点:①科研论文的撰写②综述的撰写(4)要求①正确陈述撰写护理论文的基本原则②了解护理论文的撰写程序③举例说明护理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④正确描述并举例说明护理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格式及要求⑤正确分析研究论文、综述、案例报告的论文实例第十二章科研论文的评价(1)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评价科研论文的意义二、评价科研论文的原则第二节科研论文的评价过程和方法一、对科研论文各部分的评价方法二、对科研论文其他方面的评价(2)重点:对科研论文各部分的评价方法(3)难点:对科研论文各部分的评价方法(4)要求①明确科研论文评价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意义②准确理解科研论文评价的原则③正确评价科研论文的各部分内容及内外效度第十三章质性研究(1)教学内容:第一节质性研究的概述一、质性研究的概念二、质性研究的哲学基础三、质性研究的特征第二节质性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确立一、质性研究问题的确立二、质性研究对象的确立第三节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一、访谈法二、观察法第四节质性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一、质性资料的整理方法二、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三、撰写分析笔记四、质性资料的管理方法第五节质性研究质量的控制一、质性研究的可信性二、质性研究的概况性第六节质性研究论文的撰写一、质性研究论文的格式和内容二、研究实例第七节质性研究评价(2)重点:①质性研究的特征、方法学分类②质性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③质性研究评价(3)难点:①质性研究方法学分类②质性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4)要求①准确理解质性研究的特征②依照方法学分类列举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③准确理解质性研究在护理领域中的意义④正确理解质性研究中研究问题对的特征⑤运用适合的选样方法确立研究对象⑥准确设计常用的方法收集质性资料⑦有效的整理和分析质性资料⑧准确描述提高质性研究质量的方法⑨正确描述质性研究的写作格式⑩正确分析质性研究论文实例第十四章循证护理(1)教学内容:第一节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和步骤一、循证护理的概念和产生背景二、循证护理模式三、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四、循证护理的意义第二节循证护理问题的提出一、循证问题的要素二、循证护理问题实例分析第三节系统的文献检索和文献质量的评价一、系统的文献检索二、文献质量评价的目的、意义和原则三、对不同类型论文质量的评价第四节证据综合一、系统评价的基本概念二、系统评价的基本方法第五节证据的传播一、证据的分级二、证据传播的途径第六节证据的应用(2)重点:①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②系统评价的基本方法(3)难点:①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② Meta-分析的方法(4)要求①分析循证护理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意义②准确描述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③正确描述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④准确描述证据的分级系统⑤对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初步的评价⑥描述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⑦阐述临床实践指南在循证护理实践中的作用⑧正确分析循证实践相关论文第十五章护理科研项目管理(1)教学内容:第一节科研项目管理的概述一、基本概念二、课题的分类及管理第二节科研项目的管理一、申报管理二、中期检查三、结题审核四、科研经费管理第三节科研档案管理一、科研档案的收集二、科研档案的整理与归档三、科研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第四节科研成果管理一、科研成果奖励申报二、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2)重点:①科研项目管理②科研基金的申请渠道(3)难点:科研项目管理(4)要求①阐述科研项目管理队护理科研发展的意义②正确陈述科研项目管理的概念③说出科研申报管理、中期检查与结题审核的主要内容④列举科研基金的申请渠道⑤正确陈述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原则⑥说出科技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⑦说出科研成果奖励的申报流程2、教材、主要参考资料(1)教材:胡雁。
《质性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质性研究方法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1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1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以社会学和人类学田野研究案例为基点,本课程力求使学生对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对于观察、描述和分析不同历史条件和特定语境中的社会事实和文化过程的意义和局限,有所领悟、体验和反思。
教学将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和田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修课学生领会到定性研究在实地考察、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对“定性” 研究方法背后所蕴含的理论脉络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加深对社会和人文科学学科这一主要研究手段的认识和体会。
二、课程教学要求为了教好、学好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向,介绍学科前沿动态,讲述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观点;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阅读有关文献并积极完成关于社会现象的课堂讨论。
教师要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应积极进行思考,反思社会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以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
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1.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研究步骤2.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基本过程3.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课堂讨论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质性研究方法论(2学时)1. 教学内容: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论2. 重点、难点提示:(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各种理论取向的质性研究(2学时)1. 教学内容:(1)建构主义理论取向的质性研究(2)批判理论取向的质性研究(3)实践取向的质性研究2. 重点、难点提示:(1)批判理论的流派和观点(2)批判理论研究范式下的质性研究第三章质性研究设计与计划撰写(4学时)1. 教学内容:(1)质性研究适用情境和问题(2)质性研究设计基本要素2. 重点、难点提示:(1)质性研究设计要素(2)质性研究设计评估标准第四章行动研究(2学时)1. 教学内容:(1)行动研究的内涵及历史和发展(2)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3)行动研究的实务范畴(4)行动研究实施的程序2. 重点、难点提示:(1)行动研究的基本类型(2)行动研究的基本层次第五章扎根理论研究法(2学时)1. 教学内容:(1)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理论背景(2)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原则和理论触觉(3)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具体技术2. 重点、难点提示:(1)扎根理论的原则(2)扎根理论的理论触觉第六章口述史法(2学时)1.教学内容:(1)口述史法的含义和发展(2)口述史法运用的计划(3)口述史法的基本过程(4)口述史的运用及反省2.重点、难点提示:(1)口述史法运用的原则和标准(2)对口述史的反省第七章焦点小组法(2学时)1.教学内容:(1)参与观察法的渊源和基本特点(2)参与观察的基本过程(3)田野札记的技术和处理札记的方法(4)资料抽样与资料品质2.重点、难点提示:(1)资料收集(2)资料分析和解释(3)资料呈现第八章访谈法(4学时)1.教学内容:(1)访谈法的含义和特点(2)访谈法的基本类型(3)访谈法应用的技术2.重点、难点提示:(1)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2)深度访谈和深度描述第九章焦点小组法(2学时)1.教学内容:焦点小组法的基本特征焦点小组的样本选择焦点小组的访谈实施焦点小组的文本诠释2.重点、难点提示:成功的焦点小组访谈标准焦点小组访谈的设计第十章个案研究(4学时)1.教学内容:(1)个案研究定义和特点(2)个案研究理论背景(3)个案研究类型(4)个案研究方案设计(5)报告撰写与研究品质2.重点、难点提示:(1)理论假设(研究假设)(2)资料收集第十一章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和电脑软件运用(2学时)1.教学内容:(1)三角测量(2)叙事分析(3)电脑软件的运用和操作(4)软件NUD*IST的运用2.重点、难点提示:(1)叙事分析如何进行(2)资料如何处理第十二章质性研究报告撰写(4学时)1.教学内容:(1)质性研究报告的内容(2)质性研究报告撰写步骤(3)撰写报告时的原则(4)质性研究报告撰写的其他问题2.重点、难点提示:(1)研究者的态度和语言形式(2)研究者的立场七、学时分配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出勤和课堂讨论+期末成绩(主要根据期末布置的关于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所学社会学理论分析的论文来确定)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选用教材[1]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2.参考书目[1]Emerson, Robert, Rachel Fretz and Linda Shaw. 1995. Writing Ethnographic Fieldnotes.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罗伯特.埃默森, 雷切尔.弗雷兹,琳达.肖著,符裕、何珉译《如何做田野笔记》 2012,上海译文出版社。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否总学时:160其中实验学时:80总学分:7.5其中实验学分:2.5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实验项目数:23 必做项目数:23选作项目数:0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0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护理学基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满足病人的需求,让病人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护理技术操作,而且要求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分析、研究病人的基本需求,学习评估和满足病人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护理模拟病房及设备、模拟护理人多个、铺床用物、轮椅、平车、单价保护具、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用物、隔离衣、日常生活护理用品、血压计、吸氧用物、吸痰用物、鼻饲法用物、导尿及灌肠用物、各种注射用物、输血及输液用物、一般急救用物以及教学有关光盘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序实验项实验内容学实实每号目名称时验验组分类要人配型求数1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有6实必2人床单更换法训做2运送病轮椅;平车;担架2实必2人法训做3卧位与各种卧位;变换卧位法;保护2实必2安全患者安全措施训做4无菌技无菌持物钳使用;无菌容器的6实必2术基本使用;无菌包的使用;铺无菌训做操作盘;取用无菌溶液;戴、脱无菌手套5隔离技术帽子、口罩的使用;避污纸的使用;穿、脱隔离衣2实训必做26口腔护理特殊病人的口腔护理2实训必做27皮肤护理床上擦浴、预防压疮2实训必做28晨晚间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2实训必做29生命体征测量法体温测量;脉搏测量;呼吸测量;血压测量法2实训必做210氧气疗法鼻塞法;鼻导管法;面罩法;氧气头罩法;氧气枕法4实训必做511吸痰法电动吸引器;中心吸引器2实训必做212冷、热疗法冷疗法、热疗法2实训必做213管饲饮食鼻饲法4实训必做214导尿术女、男导尿术;留置导尿8实训必做215灌肠法保留灌肠;各种不保留灌肠2实训必做216常用注药物抽吸法;皮内注射法;皮12实必2射法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静脉注射法训做17药物过敏试验青霉素等过敏试验法2实训必做218静脉输液法开放式、密闭式输液;静脉留置6实训必做219静脉输血法间接、直接输血法2实训必做220标本采集法痰、尿、血、便等标本采集法2实训必做221洗胃法各种胃管洗胃法2实训必做522临终护理尸体料理2实训必做523医疗与护理文件体温单绘制;医嘱单的处理;护病记录单、病室交班报告等书写4实训必做2四、考核方式考核成绩评定按照实训手册评分标准百分制,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o五、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李小寒.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书: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姜安丽.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护理研究》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1011536004总学时:16学时(讲课12学时,实训4学时)总学分: 1学分课程类别:选修适用专业:护理学预修要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护理研究(nursing research)是指从实践中发现需要研究的护理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有系统地研究或评价该护理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护理学是具有很强科学性的专业,需要在充分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如注射需要有消毒的知识,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需要有疾病的知识,指导病人服药需要药理学的知识等。
因此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科学研究来提高护理学科水平是每一位护士的职责。
护理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多横向联系,相互渗透,故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提高护理学专业的水平。
本课程是一门护生选修课程,选用胡雁主编的《护理研究》教材。
通过本课程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从实践中发现需要研究的护理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有系统地研究或评价该护理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可以可充分利用校图书馆已有的国内外各类数据库,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全天候的帮助。
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的内容是以胡雁主编的《护理研究》(第3版)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用于护理研究的授课和学习。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1、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2、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3、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大纲正文第一章护理研究总论学时: 1学时(讲课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护理研究发展概况;熟悉护理研究的范畴和发展趋势;熟悉护理研究中伦理原则的重要性;熟悉有关人体试验的伦理规范及护理研究的监督机制;掌握科学、科学研究、护理研究的概念,科学本质,护理研究的特点;掌握护理研究的步骤和基本程序;掌握护理研究中的伦理原则。
护理量性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Nursing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从护理量性研究的实施、评鉴、应用方面深入探讨护理量性研究的实质、方法及相关技术。
课程教学以实用、可操作为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从选题开始,跟随课程的进度,逐步完成整个研究的设计、开题报告、预试验、数据分析、直至最后成文。
同时,本课程介绍循证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包括荟萃分析)、循证护理过程、循证护理指南的制订等,使学生不仅学会如何设计实施科学研究,同时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如何应用护理研究结果扩展护理知识体系,提高护理质量。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Nursing” is one of the basic methodology courses for nurs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Master’s program. It is focused on the conduction, critique, and utilization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nursing. Stud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explore the process and technique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depth by conducting a research project along with proceeding of the course content, from research problem identification in their research domain to research report writ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 a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guidelines are explored.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护理量性研究二、总学时数:54学时,2.5学分理论课45学时实验课9学时三、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护理专业。
预修课程或知识要求:研究生一年级课程中所开设的《医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医学科研方法》、《现场调查技术》、《医学信息检索》是本课程的前期基础课程。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应该掌握医学研究方法的常见种类及设计原则、医学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现场调查技术的原则和方法、医学科研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等内容,以期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上述知识为基础,以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据,以护理量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程序为导向,全面提高护理研究生的实际科研能力。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素养,掌握护理科研的基本规律、运用护理量性研究的基本过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现存的研究问题进行科学的探究,理解护理发展的概况,了解循证护理的过程、证据的评价方法以及循证护理指南的制定,培养学生科学的实施护理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在护理实践中如何应用护理研究结果扩展护理知识体系的技能,以期提高护理质量。
五、理论课内容:第一讲第一章护理研究概述(1学时)第一节护理研究的发展1、护理研究的定义2、护理研究的发展历史第二节护理研究的方法学1、量性研究2、质性研究3、结局研究4、措施研究第二讲护理研究常用技术第二章文献回顾(3学时)1、文献查阅的种类2、查阅文献的方法与技巧1)、选择数据库2)、选择关键词3)、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4)、提炼与研究相关的文件3、阅读文献的方法1)、解读文献2)、文献归类3)、分析文献4)、利用文献4、综述的书写第三章研究框架(3学时)1、相关术语的意义1)、概念2)、概念框架3)、理论4)、理论模型2、构建护理研究框架的步骤1)、概念的选择和定义2)、建立概念间的联系3)、建立概念图3、评鉴护理研究框架第四章研究目标、问题、假设(2学时)1、研究目标的制定2、研究问题的制定3、研究假设的建立4、定义研究变量第五章抽样技术及样本量估算(1学时)1、样本的定义与意义2、各类研究中样本量的计算方法3、随机抽样方法4、非随机抽样方法第六章测量方法(6学时)1、测量的概念2、护理研究中的常用测量方法3、问卷编制技术1)、编制问卷的参考材料2)、编制问卷的基本方法3)、问卷的信度指标及评价方法4)、问卷的效度指标及评价方法4、量表编制技术1)、量表编制的过程2)、量表编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量表/问卷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第七章数据收集及管理(1学时)1、数据收集的计划2、数据收集的方法3、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支持系统4、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管理第三讲研究设计及统计分析第八章量性研究设计的质量标准(2学时)1、概述2、研究效度3、研究设计的质量控制1)、环境2)、研究对象及分组3)、处理因素4)、测量方法5)、外变量6)、三角交叉法(三角法)第九章护理现况研究(以探讨护理现况为目的的研究设计)(4学时)第一节描述性研究1、典型描述研究设计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2、比较描述设计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3、横断面研究设计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4、纵向设计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5、病例分析第二节相关性研究1、描述相关性研究设计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第十章以探讨护理现象原因的研究设计(4学时)第一节因果推断1、因果推断的步骤2、因果关系的标准3、因果推断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二节可选用的研究设计1、病例或病例系列研究2、横断面设计3、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比较描述)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4、队列研究设计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5、相关性研究设计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6、实验设计(自学)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7、预测研究设计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第三节因果研究的质量控制1、防止选择性偏倚2、防止信息偏倚3、防止混杂偏倚4、防止机遇因素的影响第十一章评价护理观察手段的研究设计(包括生理测量和心理测量等)(4学时)1、诊断试验评价研究设计1)、护理观察手段评价研究思路2)、护理观察手段可重复性研究3)、护理观察手段的正确性研究2、心理测量工具的评价研究设计第十二章评价护理措施的研究设计(4学时)第一节类试验研究设计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第二节实验研究设计1、试验研究的设计种类2、适用情况3、设计构架及步骤4、确定研究变量5、确定测量方法6、样本量估算7、统计分析方法第三节随机临床对照试验1、适用情况2、设计构架及步骤3、确定研究变量4、确定测量方法5、样本量估算6、统计分析方法第十三章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4学时)1、概述1)、系统综述的概念与发展2)、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的关系3)、系统综述与传统文献综述的异同2、系统综述的步骤与方法1)提出问题2)、设计研究方案3)、检索和收集文献4)、评估研究质量5)、分析和结果描述6)、结果解释3、系统综述的书写第四讲护理开题报告及论文的书写第十四章护理开题报告的书写(3学时)1、开题报告的书写格式2、开题报告的书写内容和注意事项第十五章护理论文的书写(3学时)1、护理论文的书写技巧2、各种研究论文书写的国际标准六、实验课内容:1、文献回顾(4学时)2、根据所选题目,设计研究框架(1学时)3、根据所选的题目,确定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形成假设(1学时)4、根据所选题目和研究设计,选择并且编制测量工具(2学时)5、数据录入与管理(1学时)七、重点、难点: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质量的控制技术、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实施、问卷与量表编制技术八、授课方式:讲授、课堂讨论、自学、实践九、考核方法与要求:文献综述1篇、开题报告1篇、课堂报告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医学科研设计,钟南山主编,2005年第2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医学统计学,孙振球主编,2005年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护理研究,肖顺贞主编,2006年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现场调查技术,詹绍康主编,2006年第1版,复旦大学出版社5、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Nursing and Healthcare: A Guide to Best practice, by Bernadette Melnyk, Ellen Fineout-Overholt, June 1, 2004,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6、The Practice of Nursing Research: Conduct, Critique, & Utilization, by Nancy, Phd Burns, Susan K., Ph.D. Grove, 5 edition (November 10, 2004) , Saunders十一、开课单位及负责人: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教研室主任:任志英课程负责人:吴瑛联系电话:8919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