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学科本科教学与人才需求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6.34 KB
- 文档页数:2
体育专业调研报告
《体育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体育专业进行全面的调研,以了解该专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就业前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情况,为学生选择专业和未来就业方向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专业课程研究等多种调研方法,充分了解体育专业的内部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专业发展状况
目前,体育专业在国内外都备受重视,尤其是在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下,体育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前景广阔。
体育专业在不仅仅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等传统职业领域,还可以涉足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产品设计研发等多个领域。
2. 就业前景
在国家体育政策的扶持下,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体育专业学生更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
3.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
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体育教育、训练科学、运动康复等多个方向,教学模式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四、建议
1. 鼓励学生选择体育专业,特别是鼓励更多的女生选择这个专业。
2. 加强与体育产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3. 进一步完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方向。
五、结论
体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就业前景乐观。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体育专业的发展状况、就业前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选择专业和未来就业方向提供了参考。
希望能够促进体育专业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运动人体科学的定义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它涉及到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运动生理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对心肺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影响,以及运动对代谢、免疫、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
运动心理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运动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动机、运动兴趣、运动自信、运动焦虑、运动表现等方面,以及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生物力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原理和运动技术的优化。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人体运动的力学分析、运动技术的评估和优化、运动器材的设计和改进等方面。
运动训练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学科之一,它研究运动训练的原理和方法。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训练的目标、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训练效果的评估等方面。
运动医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的临床学科之一,它研究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运动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的影响,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总之,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旨在研究运动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运动训练和运动医学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可以提高运动表现,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
“人体与运动”之教学反思《人体与运动》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通过这一模块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特点,掌握一些简单的运动技能和规律,有助于他们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对“人体与运动”模块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和总结,现将我的反思分享如下。
我觉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我们往往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在教学“人体与运动”模块时,我更多地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与学生互动和讨论,积极了解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和认知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更加注重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往往对于纯理论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而且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有待提高。
我在“人体与运动”模块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式,例如让学生观察和探索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
我也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运动的现象,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我还注重了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每位学生在身体构造、生理特点和运动技能上都有所差异,因此在“人体与运动”模块的教学中,我更加注重了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构造和特点,我会提供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规律;对于运动爱好者,我也会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我认为在教学评价上也需要更加科学和全面。
在进行“人体与运动”模块的教学评价时,我更加注重了综合性和多元化。
基于SWOT分析体医结合背景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关利利范蕾萌张琴王文博(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摘要: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及SWOT分析法,探讨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与挑战。
研究发现:优势主要体现在课程实用性强、课程内容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劣势主要体现在定义模糊、专业知识比较浅显,实验设备缺乏及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之间的矛盾;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表现为发展环境与应试教育影响等。
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SWOT分析法 体医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 对策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18-0056-04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Based on SWOT AnalysisGUAN Lili FAN Leimeng ZHANG Qin WANG Wenbo(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ience,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HeilongjiangProvince, 15700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SWOT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in China. The study finds that advantag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trong practicability of the course, the unity of scientificity and thoughtfulness of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stimulation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at disadvantag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vague definition, shallow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ack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uch teaching content and few school hours, and that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re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in China.Key Words: SWOT analysis;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Countermeasure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首次把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列入其中,到现在为止,已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此专业。
体育⼈才培养⽅案体育⼈才培养⽅案 ⼈才培养⽅案⼈才培养指对⼈才进⾏教育、培训的过程。
被选拔的⼈才⼀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才。
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有关体育教育⼈才培养⽅案范例,供⼤家参考。
篇⼀:体育教育专业⼈才培养⽅案 ⼀、培养⽬标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才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遵循德、智、体全⾯发展的⽅针和厚基础、宽⼝径、强能⼒、⾼素质、⼴适应的⼈才培养要求,以师范性培养为核⼼,确定体育教育专业⼈才培养⽬标为: 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和创新精神,能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作的复合型应⽤性强的体育教育专业⼈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主要学习体育科学、教育科学、⼼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能⼒的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作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作的基本能⼒。
毕业⽣应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 1、掌握马列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定的⼈⽂基础知识,良好⼼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掌握体育科学、教育科学、⼼理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科研等的基本理论与⽅法; 4、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作、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作的基本能⼒; 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作的⽅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学校体育改⾰、体育科学以及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动态; 7、具有⼀定的体育科学研究和实际⼯作能⼒,具有⼀定的批判性思维能⼒; 8、初步掌握⼀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应⽤的基础知识,具有运⽤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三、主⼲学科 体育学、教育学、⼼理学 四、主要课程 教育学、教育⼼理学、体育⼼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理学、体育科研⽅法、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径、体操、篮球、⾜球、武术等。
202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查报告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学科领域,主要研究人类体育锻炼、运动训练、运动表现以及人体表现的相关问题。
这个领域的发展对提高人们体育素质、保障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本文将从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这两个角度进行调查分析,为大家解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就业现状。
一、就业方向1. 体育管理机构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各种体育比赛越来越多,同时体育场馆、培训机构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管理和指导。
因此,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体育俱乐部、体育馆、健身房等地就业,担任体育管理、健身指导、运动训练等职务,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
2. 学术研究机构在学术研究方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大学、科研机构、医院等地方就业,担任教育、科研、医疗等职务,开展与体育科学及运动医学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他们可以从事运动训练、运动物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能够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3. 体育产业随着现代化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运动品牌涌现,而这些运动品牌需要一支由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组成的专业团队进行运动科学的研究、产品设计、创新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4. 自主创业经过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独立创业,例如开设健身房、体育教育机构等,开发与运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就业前景1. 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在体育事业方面的大力发展,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在政策上更受到重视。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2020年)》,强调以全民健身为民生工程,加强体育事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这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行业需求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强调健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行体育运动,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运动指导和训练,因此符合行业需求。
运动系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603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尤其是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和掌握健身健美操的教学、训练及社会体育知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技能,胜任体育健身俱乐部以及相应的社会活动指导站从事健身健美操教学与训练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修业年限、毕业标准(一)修业年限:基本学制3年,弹性学习年限2~5年。
(二)毕业标准:1. 总学分为146.5学分。
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学分为134.5学分,其中必修课(含实践技能课)占118.5学分,选修课占16学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为12学分。
2.本专业方向学生需获得健美操指导员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社会体育指导等级资格证书方可毕业。
三、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群)(表1)四、培养规格要求(一)专业能力1.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系统操作和与本专业相关的音乐编辑软件应用。
2.运用健美操基础理论知识(理论、技术、技能),根据动作编排、音乐选编、领操等任务要求,创造性的完成教学方案设计并能熟练指导。
3.结合拓展项目和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动作素材,能运用队形变化的基本原理、要求和效果来完成成套动作的整合与创新。
4.根据工作要求,模拟完成(社区、俱乐部)健身健美操教学指导工作,以及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有关健身问题等沟通能力。
(二)方法能力1.了解企业(社区、俱乐部)的运作规定,能解读职业岗位通用的专业动作术语和操作说明。
2.能收集多方面的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与整合。
3.了解本行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技能。
(三)社会能力1.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具备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诚实守信,职业道德良好。
五、专业课程体系分析(表2)六、专业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性环节(一)专业主干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基础体育心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训练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科研论文写作。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第4期 ·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22-02-15基金项目:2021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田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2021029)。
作者简介:邱 勇,男,湖北武汉人,贵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吴绍奎,男,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通讯作者,E-mail:58388578@qq.com。
黎 利,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邱 勇,吴绍奎,黎 利(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通过对当前贵州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后发现,贵州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有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其中本科覆盖面最广;在体育专业设置上,有3所专科学校和6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体育相关专业,其中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开设院校最多,4所具有体育专业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共设置4个学术硕士点和1个体育专业硕士点;在招生规模上,各学校在专科、本科及研究生三个层次均存在较大差异,生源竞争激烈。
当前省内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专业设置趋于雷同,专业开设较少,研究生招生学校较少,招生规模与学校实力不协调,不同专业培养方式类似,以及普遍缺少特色专业等,今后应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并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
关键词:贵州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2)04-0096-06DOI:10 15958/j cnki jywhlt 2022 04 013 贵州省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始于1941年贵州体育童子军专修科(其前身为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
经过八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体育类专业招生院校不断增多,招收专业日益丰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层次日趋完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