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一史前及先秦美术
- 格式:doc
- 大小:22.40 KB
- 文档页数:6
中外美术史答案汇总中外美术史复习题如有错误,请自行完善!2014级美术学二班荣誉出品临时抱佛脚376862952第一部分一、原始美术1、原始美术的主要特征?答:混沌性,具体体现在两方面:1)不是纯粹的唯美而创造的,它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宗教观念有密切关系,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
2)原始时代的美术各门类尚未明确分化,雕塑、绘画与器物浑然一休,相互依存。
2、如何从旧时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答:北京猿人是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代表,他们主要采用单向打击技术制作石器,虽然很粗糙,但包含着对称、平衡等基本的美的形成因素,是主体内在精神和创造力的显现。
丁村人他们的造型技术和对造型样式的认识比北京猿人有明显的进步,山顶洞人他们对物质材料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并直觉按照美的法则创造出美的造型。
3、何谓“彩陶”?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答:亦称陶瓷绘画,主要类型有: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4、怎样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有何装饰特征?答:彩陶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彩陶造型,简洁、凝重、气魄宏伟,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风格,纹饰主要有三种类1)线描2)平涂3)综合。
原始彩陶艺术是中国艺术的母体,它在造型、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装饰特点,它不仅在美术史上独放异彩,而且对现代装饰艺术创作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5、分析下列作品的艺术特色: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纹彩陶缸答:人面鱼纹盆: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
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
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鹳鱼石斧缸:此陶缸应该是氏族首领的葬具。
白鹳应是首领本人所属氏族的图腾,鱼则是敌对氏族的图腾。
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1.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造型。
(1)初期:四川、山西、北京遗址都出现了砍砸器、刮削器及尖状器,加工方法各异同。
(2)中期:加工方式不同,并开始向工艺美术化方向发展,个别物品已超出实用需要。
(3)晚期:一方面,由于注重修理石核台面和间接打击石片法的采用,能产生长而薄的石片;另一方面,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加对称,加工益发精致。
2.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1)陶器:①按用途分类: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饮食器的共同特点是敞口,炊煮器一般都有三足,便于架在火上烹烧,而且挪用方便,储藏器多呈球形或半球形,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容量②按陶质分类: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
按器表装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纹陶和拟形陶器。
装饰纹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磨制石器和玉器①磨制石器:它是将石料打制成某种用途的器形,然后再在砺石上磨制加工成器。
这种方法加工的石器器形规整,表面光滑,刃部更加锋利,既提高了劳动效率,也能更好地培养和表达人们的造型审美意识②玉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玉器,主要集中在辽河流域、黄河下游以及长江下游。
在工艺上,逐玉工艺显然是吸收了新石器加工中的一切可利用技术,工具可能是用硬度较大的石料制成的工具,同时也用硬度很高的石英砂兑水后助磨工具。
3.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1)彩陶纹饰和陶器上的绘画: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其中以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为代表。
仰韶文化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艺术成就最为杰出;马家窑文化则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2)岩画:它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山崖上面的图画。
北方草原原始部族岩画的作者是巫师兼猎人,对动物有敏锐的观察力,风格比较写实,追求逼肖物象,画面上的动物多处于急剧的动态之中,奔跑跳跃,具有野生动物的鲜明特点;还有表现部落战争的内容,画风粗旷、质朴而生动,生活气息较浓厚。
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一石器时代美术的明显特征: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饰品: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饰品。
1987年河北兴陵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距今13000年。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新石器时代末期,也称“龙山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
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
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出土大量玉器玉琮和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重要的礼器。
二陶器的发明与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成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陶器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红陶、白陶、灰陶、黑陶。
所谓彩陶:指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赭红、黑、白诸种颜色)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形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工艺精巧著称(山东潍坊姚宫庄、镂孔蛋壳黑陶杯)彩陶和黑陶代表我国美术创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为青铜器的出现做出准备。
新时期中期裴李岗文化中发现的有绿松石珠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
浙江余杭出土的一件大玉琮有“琮王”之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编织工艺相当发达,河姆渡遗址发现大片苇席印痕河姆渡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
三仰韶文化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最为杰出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花瓣文彩陶盆和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的一个分支,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中国美术史部分重点依次是:文人画史(元明清)、宫廷画史(唐五代两宋)、石窟艺术(南北朝隋唐)、画像石转(秦汉)、文人画史中又以山水画史最为重要,人物画史与花鸟画史次之。
一名词解释(一)史前及先秦美术1、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烧制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
2、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密致。
3、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粉碎后的瓷石制坯,烧成温度约1200℃,已经基本烧结,器表多施釉。
商周的青釉器皿已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想比,质量较差,还处于原始阶段,古称原始瓷器。
4、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出土,高14cm,口径29cm,底径10cm。
盆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三组,每组两边用弧线分割,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柳叶形宽线,舞蹈纹每组无人,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辨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
5、金有六齐:金指合金青铜,是红铜与锡、铅的合金。
齐是调剂的意思,也就是比例。
锡使青铜质硬,铅使青铜质软,其中主要是铜与锡二者的配比。
6、失蜡法:是一种先进的青铜铸造方法,以蜡做模,用细腻的稀泥讲做好的蜡模糊上,再将范内的蜡模熔化,外范与内范志坚的就是模,再往模内灌注铜液,待冷却后去除器物。
7、莲鹤方壶:春秋时期青铜器、出图河南新郑,高126cm,宽54cm,重64.28kg。
全器从造型到装饰充满了灵动的生意,通体满饰纠结的龙螭纹,器耳、器足和扉棱皆设计为生动灵异的怪兽。
镂空的莲瓣围绕的壶顶,中立一昂首展翅欲飞的鹤。
将商代青铜器的神秘威严和西周的理性典雅风格转变为自由舒展、活泼灵动的新风格,充满了清新与活力。
8、岩画: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岩壁或岩石上的图画。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一、选择题1、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的杰出代表。
【解析】1986年在四川的广汉三星堆发现了晚商时代的大型祭祀遗址出土了一批青铜铸像,成为先秦时期铸铜人像雕塑艺术的典型。
2、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帛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答案】人物龙凤帛画【解析】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画的是一细腰长裙、侧身向1、彩陶【答案】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丕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丕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案、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以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更具禹铸九鼎的传说,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鼎就是晚商时代的青铜鼎,是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4、马家窑文化【答案】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7、比德说【答案】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8、毛公鼎【答案】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着名青铜器。
整个器身形成优美、流畅而又富于变化的轮廓曲线。
纹饰及其简洁,仅于口沿下饰两道捏塑的器物一般为小型器皿,造型自然质朴,富有人情味,甚至会留下人的指纹;泥条盘筑法则使用在较大的器物的成型上,造型较规整,一般会用刻画、剔刺、压印、堆贴来进行装饰;拼接则是将较大器物的几部分连接,然后表里抹平,加以修整,使之光滑。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一、选择题1、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的杰出代表。
A、仰韶文化B、马家窑文化C、龙山文化D、红山文化【答案】A【解析】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的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其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二、填空题1、1986年在四川的()发现了晚商时代的大型祭祀遗址,出土了一批青铜铸像。
【答案】广汉三星堆【解析】1986年在四川的广汉三星堆发现了晚商时代的大型祭祀遗址出土了一批青铜铸像,成为先秦时期铸铜人像雕塑艺术的典型。
2、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帛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答案】人物龙凤帛画【解析】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画的是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祝祷的贵妇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3、1983年在辽宁牛河梁发现了()文化女神庙遗址。
【答案】红山【解析】1983年在辽宁牛河梁发现了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成为原始神庙建筑的典型。
三、判断题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就是在陶器烧成后再施以彩绘的陶器。
【答案】错【解析】彩陶先是在陶丕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
所绘图案烧成后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绚丽多彩。
四、名词解释1、彩陶【答案】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丕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丕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案、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以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答案】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史前及先秦美术史前美术是指没有文字记载之前的人类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美术,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等。
先秦美术则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之前的漫长岁月,包含了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多种艺术形式。
史前美术中的洞窟壁画以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为代表。
拉斯科洞窟壁画中的动物形象线条粗犷、气势磅礴,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和神秘的气息。
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野牛形象色彩鲜艳、生动逼真,仿佛在瞬间被定格。
这些洞窟壁画不仅展现了当时人类对动物的观察和理解,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岩画也是史前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中国的阴山岩画,以简洁的线条描绘了狩猎、游牧等生活场景,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些岩画记录了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为我们了解那个遥远的时代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在雕刻方面,史前人类创作了大量的女性雕像,如“维伦多夫的维纳斯”。
这些雕像突出了女性的生殖特征,反映了当时人类对生殖繁衍的重视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先秦时期,陶器艺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以其精美的图案和多样的造型而闻名。
仰韶文化的彩陶以鱼纹、蛙纹等为主要装饰,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则图案更为复杂,漩涡纹、水波纹等富有动感,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青铜器是先秦美术的重要代表。
商代青铜器造型凝重雄浑,装饰多采用饕餮纹、夔龙纹等神秘而威严的纹样,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权威和力量。
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其巨大的体量和精美的装饰令人震撼。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风格趋于典雅平和,装饰纹样也更加简洁规范。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更加多样化,装饰也更加自由活泼,出现了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的图案。
先秦玉器工艺精湛,造型优美。
玉璧、玉琮等礼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象征意义。
玉器上的纹饰精美细腻,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雕刻技艺。
史前及先秦美术是中国美术发展的源头,它们奠定了中国美术的基础,对后世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编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9▲13第一章史前美术★7▲7▲旧、新石器时代对比▲最古老的装饰品▲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彩陶★黑陶★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人面鱼纹彩陶盆》★《颧鱼石斧彩陶缸》★《舞蹈纹彩陶盆》▲最古老的壁画遗迹▲岩画▲碧玉龙1·3▲旧、新石器时代对比1、旧石器时代:时间:距今约200万年前劳动工具是打制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逐步培养了造型技能,萌发审美观念。
2、新石器时代:时间:距今约1万年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从事采集、狩猎、捕鱼外增加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工艺领域:陶器(重点)、编织、纺织、玉雕、牙雕、髹漆造型艺术:彩陶造型与纹饰、岩画、陶塑等有成就时代特征(标志):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的出现1·4▲最古老的装饰品: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 2 万 8 千年多年,山西朔县峙峪石墨装饰品,该物品呈扁平椭圆形,大小似鹅蛋,中央穿孔,可系绳佩挂。
1·5▲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刻纹鹿角(赤鹿角枝):现知较可靠是 1987 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
距今约为 13000 年,用阴刻线条构成三组图案:1、直线、斜线纹组成2、由相互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似綯(绹)索花纹3、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对称性的图案,刻纹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1·7▲新石器时代的标志: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1·10★陶器:目前为止最早的陶片是湖南道县釜形陶器残片,距今约 1 万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
用途:饮食器:敞口(盆、钵、碗、杯、豆、勺);炊煮器:便移动、烹烧(鼎、鬲、簋gu ǐ、釜、灶)储藏器:多呈球形、半球形,容量大(壶、罐、瓶、瓮);陶质:红、白、黑、灰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装饰纹样:动物、植物、人形、几何纹样(彩陶居多)1·11★彩陶: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第一章中国史前、先秦美术与秦汉雕塑一.中国史前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时代(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遗址)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河姆渡文化遗址(浙江余姚市郊)仰韶文化中突出的文化---彩陶文化(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类型、鹤鱼石斧缸/庙底沟类型)二、先秦美术史---青铜时代(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夏、商、周、春秋、战国商重酒器、周重礼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制作---失蜡法四羊方尊(商后期)武王征商簋(西周初期/食器)纪念战争三、秦汉雕塑(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
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阵整肃,勇于攻占的宏伟气派。
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马踏匈奴石刻:用寓意手法,以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来赞颂骠骑将军在抗击匈奴战中树立的奇功。
西汉雕塑典型特点:因石理形,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
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
很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美术(公元220年---589年)一、社会状况1.出现了士族制度2.思想上出现了唯心主义的玄学3.影响了艺术4.佛教的传入,修建大量的寺院与造像。
二、绘画艺术方面特点1.出现了专业画家2.出现了民间美术活动3.绘画题材多样,尤其是肖像画、绘画理论出现洛神赋图艺术特点:绘画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画面人物的情思主要不是靠面部表情来显露,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国美术史之“史前及先秦美术”
(距今约18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概况】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中国的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属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是打制的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经济活动。
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步培养起造型技能,逐渐萌发出审美观念。
从距今约一万年前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在工艺领域的突出成就是发明了陶器,此外还出现编织、纺织、玉雕、牙雕、髹漆等工艺门类。
在经济生活方面,除继续从事直接向自然界索取的采集、狩猎、捕鱼等活动之外,还发明了生产性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类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显著增强。
当时的社会组织,由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进而发展为父系氏族公社,末期则进入军事民主制阶段。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造型艺术,在彩陶以及绘画、陶塑和雕刻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成就。
从公元前2l世纪建立的夏代开始,中经商代、西周到东周(即春秋战国),统称先秦时代。
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夏代至春秋是奴隶制社会,战国是封建制社会的开端。
由于铜器和铁器的相继发明及推广使用,也由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各种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为礼教服务的青铜艺术,在先秦造型艺术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商周的玉石雕刻及战国的彩漆木雕,艺术成就十分可观。
寓有兴废之诫的庙堂壁画及人物肖像画,为先秦统治者普遍重视;长沙、江陵等地楚墓出土的帛画与漆画,为探讨先秦绘画艺术的面貌,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第一编中国古代美术史第一章原始时期美术1. 美术起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 新石器时代美术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 名词解释:黑陶彩陶岩画4. 作品分析: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纹彩陶缸红山文化玉龙舞蹈纹彩陶盆第二章先秦时期美术1. 为什么夏、商、周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2. 论述《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
3. 战国青铜器的装饰风格特色是什么?4. 什么是甲骨文和金文?5. 作品分析:司母戊鼎立鹤方壶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第三章秦汉时期美术1. 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2. 简要说明秦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3. 何谓画像石、画像砖?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分析其内容和艺术成就。
5. 简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6. 秦汉时代有哪些重要的陶塑和铜雕作品?7. 秦汉书法发展中的书风演变过程及重要碑刻。
8. 作品分析:武氏祠画像石马踏匈奴长信宫灯说唱俑马踏飞燕张迁碑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1.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2.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及其历史贡献是什么?3. 魏晋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4. 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5. 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上有何意义?6.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兴起的原因?7. 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
8. 简要介绍十六国至北朝中国三大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
9. 简述陵墓雕塑的演变、发展、特征及代表作品。
10. 作品分析: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七贤图砖画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美术1. 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唐代美术发展的特征。
2. 举出唐代有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按照不同历史阶段试作简要论述。
3. 唐代鞍马画的代表作品分析4. 举例说明张萱与周昉仕女画的艺术风貌。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笔记详解第1章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1复习笔记第1节史前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旧石器的造型发展1.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造型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石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之后出现了初步的类型分化,种类增多,加工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运用交互打击法。
典型遗址有四川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猿人遗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陕西蓝田猿人遗址、北京猿人遗址。
2.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造型这一时期石器较多地采用交互打击法,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
典型遗址有山西襄汾的丁村人、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的大荔人。
3.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造型这一时期进步显著,注重修理石核台面和间接打击石片法的采用,能产生长而薄的石片,其次是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对称,加工益发精致,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典型遗址有宁夏灵武水洞沟、河北阳原虎头梁、山西朔县(今朔州)峙峪人遗址。
二、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发展1.制作装饰品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提高后,为了美化自身与美化生活,先民制作了装饰品,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万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此外还发现穿孔串珠、磨孔海蚶壳、钻孔兽牙及骨管、骨针等。
2.使用染料山顶洞人与虎头梁人还分别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3.钻孔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刻画艺术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
其上用阴刻的线条构成三组图案:第一组由直线、斜线纹组成,第二组由互相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第三组为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具有对称性的图案。
刻纹还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其测定年代为距今1.3万年前。
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1.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约公元前10000~前7000年)(1)代表文化①华北地区有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文化;②华南地区有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等遗址文化。
第1章史前及先秦美术一、单项选择题1.半坡类型彩陶中最有特色的装饰图案是()。
A.鱼纹B.蛙纹C.花卉纹D.鸟纹【答案】A【解析】半坡类型彩陶中,花纹图案除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最具特色的莫过于鱼纹图案,如三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等。
2.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陶器距今()年左右。
A.8000B.20000C.15000D.10000【答案】D【解析】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发现的早期陶片,可恢复原器形的最早实例是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釜形陶器残片,距今约10000年。
3.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彩陶缸,图像简洁醒目,反映了氏族兼并的重大历史事件。
A.三鱼纹B.鹗形C.鹳鱼石斧图D.人头形【答案】C【解析】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彩陶缸上会有鹳鱼石斧图,石斧装饰考究而带徽记,是权力的象征,整个画面记录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重大历史事件。
4.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了帛画()。
A.人物龙凤图B.T型旌幡C.人物御龙图D.车马出行图【答案】C【解析】长沙楚墓先后出土两幅旌幡性质帛画,其一称《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出自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其二称《人物御龙帛图》,1973年出自长沙子弹库楚墓,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
5.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一件杰作。
A.舞蹈纹彩陶盆B.颧鱼石斧图彩陶瓮C.人面鱼纹彩陶盆D.漩涡纹彩陶瓮【答案】A【解析】1973年出土于青海大通孙家寨的舞蹈纹彩陶盆,内壁绘有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并肩携手,欢快起舞。
画面再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生动场景,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6.()遗址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漆器工艺品。
A.仰韶B.大汶口C.河姆渡D.丁公【答案】C【解析】木胎圈足漆碗于1977年在河姆渡遗址出土,造型古朴,碗外壁有天然生漆,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
7.()除有较精良的工具外,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装饰品。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1、中国的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属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
2、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的劳动工具是打制的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经济活动。
第一章史前美术1、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2、文化指考古学文化。
指同一时期。
同一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考古遗存的总体。
通常以首次发现地点或特征性的遗器、遗物而命名。
3、以使用磨制石器、发明陶器和出现农业与畜牧业为主要标志的新时期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4、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5、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6、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
7、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
8、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9、半坡类型的彩陶,以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遗址出土者为代表。
10、半坡类型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
11、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以河南陕县庙底沟及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者为代表。
庙底沟比半坡成熟。
12、仰韶文化彩陶类型中,半坡类型(多为动物纹样,散点式)和庙底沟类型(多为植物纹样,二方连续)最为杰出13、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
P1114、马家窑继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绚丽、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有进一步发展。
15、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
16、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与干栏式建筑。
17、黄河流域的房屋主要采用木骨泥墙;长江流域的建筑主要采用木料,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多种带榫卯结构的木构件,是用石器加工而成的。
第二章先秦美术1、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三代美术,其中春秋以前属奴隶社会,战国进入封建社会。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
一、选择题
1、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
陶的杰出代表。
A、仰韶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龙山文化
D、红山文化
【答案】A
【解析】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的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其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二、填空题
1、1986年在四川的()发现了晚商时代的大型祭祀遗址,出土了一批青铜铸像。
【答案】广汉三星堆
【解析】1986年在四川的广汉三星堆发现了晚商时代的大型祭祀遗址出土了一批青铜铸像,成为先秦时期铸铜人像雕塑艺术的典型。
2、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帛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答案】人物龙凤帛画
【解析】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画的是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祝祷的贵妇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3、1983年在辽宁牛河梁发现了()文化女神庙遗址。
【答案】红山
【解析】1983年在辽宁牛河梁发现了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成为原始神庙建筑的典型。
三、判断题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就是在陶器烧成后再施以彩绘的陶器。
【答案】错
【解析】彩陶先是在陶丕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
所绘图案烧成后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绚丽多彩。
四、名词解释
1、彩陶
【答案】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丕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丕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案、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以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的
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
【答案】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
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
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
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的捆扎着。
这是一件杰出优秀的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鼎
【答案】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的青铜器物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它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更具禹铸九鼎的传说,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鼎就是晚商时代的青铜鼎,是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4、马家窑文化
【答案】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
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彩陶纹饰各具特点,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5、原始瓷器
【答案】原始瓷器是商周时期所出现的,已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处于原始阶段的瓷器。
其器型有尊、豆、罐、瓮、钵等。
6、“六齐”
【答案】“六齐”是中国古代冶炼青铜的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置比例。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
“六齐”的出现表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对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已有所认识。
7、比德说
【答案】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8、毛公鼎
【答案】毛公鼎是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
整个器身形成优美、流畅而又富于变化的轮廓曲线。
纹饰及其简洁,仅于口沿下饰两道
弦纹,中填以重环纹,充分体现出西周艺术的时代特色。
铭文497字,记述周宣王告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厝事。
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9、马家窑文化彩陶
【答案】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类型。
装饰花纹以点和螺旋形花纹最为出色,点之外,围有螺旋纹,具有强烈的动感,内彩特别发达,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体,有丰满繁缛之感。
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三个特点:①满,纹样满饰。
②内彩。
③点和螺旋纹。
因此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旋动、流畅的美感。
五、简答题
1.原始陶器的造型与成型方法的关系。
【答案】中国原始彩陶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捏塑、泥条盘筑、拼接。
捏塑的器物一般为小型器皿,造型自然质朴,富有人情味,甚至会留下人的指纹;泥条盘筑法则使用在较大的器物的成型上,造型较规整,一般会用刻画、剔刺、压印、堆贴来进行装饰;拼接则是将较大器物的几部分连接,然后表里抹平,加以修整,使之光滑。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
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