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考核指标10
- 格式:xls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指标普外一科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理管理标准指标病种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腹股沟疝pip-1pip-2pip-3pip-4pip-5pip-3-1pip-3-2pip-4-1pip-4-2pip-4-3pip-4-4pip-5-1pip-5-2pip-5-3注:pip-1:分子:首选使用“一、二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用药的病例数;分母: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病例数。
pip-2:分子: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的例数;分母: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病例总数。
pip-3-1:分子:手术时间少于3小时新增1剂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手术时间少于3小时的例数。
pip-3-2:分子:之术中出血量少于1500ml新增1剂的例数;分母:之术中出血量少于1500ml的例数。
pip-4-1:分子: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
pip-4-2:分子:在手术完结后48小时内,暂停预防性抗菌药物采用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明晰术前并无感染者)。
pip-4-3:分子:在手术完结后72小时内,暂停预防性抗菌药物采用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
pip-4-4:分子:在手术完结后72小时之后,稳步采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
pip-5-1:分子:在手术前采用各类备皮方法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
pip-5-2:分子:手术切口i/甲级历史使命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
pip-5-3:分子:选用务类备皮方法的手术切口i/甲级愈合的例数;分母:在手术前选用各类备皮方法的例数。
临床路径管理指标汇总表1. 引言本文档旨在汇总临床路径管理中的指标,以帮助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临床路径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医疗服务规划和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 指标一:病种覆盖率(Disease Coverage Ratio)病种覆盖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量占总病种数量的比例。
病种覆盖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医疗机构对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程度。
3. 指标二:患者入组率(Admission Rate)患者入组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符合临床路径管理条件的患者进入临床路径所占的比例。
患者入组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临床路径管理诊断和筛选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指标三:平均住院日(Average Length of Stay)平均住院日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在医疗机构的平均住院天数。
平均住院日的减少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也要保证患者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5. 指标四:住院费用(Inpatient Cost)住院费用是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在医疗机构的平均医疗费用。
低住院费用可以反映临床路径管理的成本效益。
6. 指标五:患者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ion)患者满意度是指通过患者调查或其他评价方式评估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满意程度。
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可以反映临床路径管理在患者体验和医患关系方面的优势。
7. 结论以上是临床路径管理指标汇总表,通过监测和评估这些指标,医疗机构可以了解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效果,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临床路径管理的成功实施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满足患者需求。
《医院落实十大指标检查评价制度》年全为了更好的落实我院“十大指标”实施方案,依据《xx一、责任与分工1.确保医疗安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宏观监管“十大指标”》特制度检查评价制度如下:医务科负责督导各临床科室做好医疗安全防范工作;医务科、护理部对临床各科进行用血督导。
控感办负责督导各临床科室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疑似医院感染爆发和医院感染爆发,并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治疗。
考核人员:2.合理配置医护人员我院根据业务发展规划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每年招聘引进一批高学历医护人员,选拔一批事业心强的青年业务骨干外出进行学习,以满足我院的工作需求。
考核人员:3.严格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及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有药剂科负责制度相关制度,组织专家对各种常见病制定用药原则,并负责督导检查。
考核人员:4.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制定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以及实施细则并监督执行。
考核人员:5.控制诊疗服务指标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对各临床科室的病例、药剂科负责对门诊病房的处方及麻醉处方进行检查,该表扬的表扬,对不合格的进行公示,结合问责制该罚款的罚款。
考核人员:6.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公示分级护理标准,结合病区实际,细化并实施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及服务项目,并在病区醒目位置公示,使患者的护理做到与患者的病情与治理能力相符,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
考核人员:7.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控感办负责督导各诊室和临床科室按规定及时上报法定传染病,并负责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考核人员:8.实行全成本管理,控制患者医疗费用人事科负责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并负责督导检查,对财务科,核算办切实落实《会计法》《审计法》等财务管理办法及规定。
考核人员:9.进一步推进行风建设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力争提高患者满意度,宣教科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教。
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专项绩效考核细则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根据卫计委要求,经过对临床科室征集意见讨论,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XX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专项绩效考核细则》,现要求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并设立个案管理员;全院各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全员参加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直接与全年科室领导、医师、护士的绩效、晋升、晋级、评优等挂钩,并纳入年度科室医疗质量考核。
各相关科室必须认真执行,全面贯彻。
一、经济考核及奖惩以入径率及入径完成率为主要参考指标,奖罚的百分比均以科室的奖金总额为基数。
入径率: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一诊断符合某一诊断编码(ICD-10)的患者进入路径数和该病种总患者数的比率。
入径完成率:指时间段内的第一诊断符合某一诊断编码(ICD-10)的患者完成路径数和该病种入路径患者数的比率。
例如老年性白内障:符合诊断有10人实际因为老年性白内障进入路径的有8人,变异原因退出2人,路径完成6人。
入径率=8/10*1 00%=80%入径完成率=6 / 8*100%=75%1、各临床科室每顺利完成一例临床路径病例,经医务科及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织审查合格后,每病例奖励xx元,其中负责科室全面工作的科主任奖励xx元,护士长xx,经治医生组奖励xx元,护理组xx元、科室个案管理员xx元。
2、年度对单病种临床路径工作成效突出(纳入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所有病种都必须达到入径率≥50%,入径完成率≥70%) 的科室及管理科室奖励xx元,其中负责科室全面工作的科主任xx元,护士长xx元,经治医生组xx元,护理组xx元,科室个案管理员xx元。
3、年度对单病种临床路径工作成效突出(纳入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所有病种都必须达到入径率>50%,入径完成率>70%)的个人奖励设立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1名:奖励xx元,二等奖3名:奖励xx元/人,三等奖6名:奖励xx 元。
XX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流程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我院10个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监控。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事管理、信息统计、临床医技、病案管理等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三、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四、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
五、临床科室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六、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四)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七、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八、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对每个纳入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季度汇总分析,上报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相关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实施小组上报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
2018年上半年
临床路径质量指标监测情况总结为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我院每月对临床路径重点监测指标进行了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今年上半年(1-6月份)临床路径质量指标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1、效益指标:
平均住院日略有增加,但术前住院日控制尚可。
2、效果指标:
根据上述指标,手术部位感染率控制较好,院感率逐渐下降,再住院率还需控制。
3、工作量指标
今年1-5月份全院的入径率每月均大于50%,完成率均大于70%,但监测中发现个别科室,个别病种的入径率非常低,已向相关科室通报并要求及时整改。
5、卫生经济学指标
根据上述指标,特殊抗生素使用患者比例呈下降趋势,提示抗生素使用情况较前规范,但耗材比例有上升,需要控制。
总结:今年上半年的临床路径全院整体的入径率和完成率均达标,大外科科室未达标,已多次督促其整改,科室拟调整病种或手术方式。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完成较好的科室有:妇产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儿科、颈胸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等科室,上述科室今年上半年入径率和完成率均达标,且报表上交及时,统计总结认真详细,信息系统维护情况良好。
指标综合统计:统计时间:本年度1月1日-本年度12月31日统计科室:全院的所有科室统计方式:按照His出院时间统计,一次住院只统计一次唯一性路径名称:路径模板中维护的临床路径的病种名称住院总人数:为匹配此临床路径病种的总人数(考虑改为匹配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指纳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纳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完成临床路径人数+变异退出的患者数完成临床路径的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并且完成临床路径的人数变异退出的患者数:进入临床路径后由于病情变化发生变异的,不适合走临床路径的退出临床路径变异的人数入组率:入组率=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住院总人数完成路:完成率=完成临床路径的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变异率:变异率=变异退出的临床路径总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匹配患者明细:指在当前的统计方法中,符合临床路径的诊断的患者明细路径明细:指在当前的统计方法中,进入临床路径人数的完成或退出临床路径的明细统计:患者总人数: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删除出院总人数:统计时间段里科室患者His出院的总人数匹配人数:科室内符合临床路径病种诊断的总人数入径人数: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完成人数: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病种完成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变异人数:科室进入临床路径变异退出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入径率: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科室出院总人数=入径率入组率: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匹配临床路径病种的总人数=入组率入径完成率:科室完成临床路径的人数/住院出院人数=入径完成率(新增)入组完成率:科室完成临床路径的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总人数=入组完成率入组变异率:科室变异退出的临床路径人数/进入临床路径的总人数=入组变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