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的朋友在哪里教案(附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春天的朋友》教案名称:《春天的朋友》适用年级:中班教案时长:45分钟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春天的一些特点和变化;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提供一个创造和合作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素材:春天的图片、春天的生活场景等;2. 教学素材:《春天的朋友》绘本、春天的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和变化(如温暖、花开、鸟语、草绿等);2. 利用课件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春天的图片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Step 2:故事分享(10分钟)1. 准备好《春天的朋友》绘本,向学生讲述故事,可以借助课件或图片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2.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故事中的动物朋友也喜欢春天吗?他们在春天里有哪些活动?Step 3:活动设计(25分钟)1. 分发春天的动物卡片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上的动物形象;2. 给学生一些材料(如彩纸、颜料、毛线等),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制作和装饰自己选择的动物形象;3.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作品,鼓励他们分享想法、互相帮助;4. 学生完成后,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动物形象,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5. 引导学生欣赏他人的作品,鼓励他们询问问题和表达赞赏之词。
Step 4:总结(5分钟)1.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一下故事中的动物朋友们在春天里的活动;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春天的朋友们的家园?教学延伸:1. 给学生分享一些春天的保护环境的方法,号召学生行动起来;2. 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如清理校园垃圾、种植花草等。
教学资源:- 《春天的朋友》绘本- 春天的动物卡片- 春天的图片和生活场景图片素材- 彩纸、颜料、毛线等制作材料教学反思: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设置适合他们年龄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 借助绘本和图片等教学素材,使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与故事产生共鸣;3.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4. 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环境;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的朋友在哪里》含反思1. 教学目标•能够认识春天的常见植物和动物;•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1.春天的气象变化;2.春季草地上的花儿;3.苗圃里的小苗;4.湖畔上的鸟儿;5.河流中的鱼儿;6.森林里的昆虫。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约5分钟)•引入本课的主题《春天的朋友在哪里》,让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让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的动物或植物,并简单阐述自己的原因。
第二步:呈现(约5分钟)•给幼儿播放《春天的朋友在哪里》的小视频,引导幼儿观察一些春天的常见植物和动物。
•让幼儿在观察中找出视频中出现的植物和动物,并逐一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第三步:探究(约20分钟)1.观察春季草地上的花儿•带领幼儿一起到学校的草坪上观察春季中常见的花儿,如堇菜花、满天星等。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摸摸花儿、嗅嗅花香,感受春天的气息。
•让幼儿绘画创作,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春天里的花朵,以及写下自己对花的认识和感受。
2.观察苗圃里的小苗•带领幼儿去学校的花园里参观苗圃,让幼儿观察小苗的茁壮成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让幼儿亲手种植一盆小苗,教会幼儿如何浇水、施肥,并关注其生长变化。
3.观察湖畔上的鸟儿•带领幼儿到学校附近的湖畔,观察水鸟、麻雀等鸟类的生活习性,并让幼儿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
•让幼儿用鸟笼和自制的鸟饮食来喂养家养的小鸟,让幼儿切身感受鸟儿对人类的重要性。
4.观察河流中的鱼儿•带领幼儿到学校附近的小河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并教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如鱼类的呼吸方式、各类鱼类的外形特征等。
•让幼儿在河边DIY零食,喂养河里的鱼儿。
5.观察森林里的昆虫•带领幼儿一起到公园或者森林里玩耍,观察昆虫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如蚂蚁、蝴蝶等。
•让幼儿用小罐子收集各类昆虫,并观察昆虫的生活规律和行为特征,并带领幼儿放回昆虫的自然环境中。
第四步:集结(约10分钟)•带领幼儿整理收集到的花卉、昆虫等,用简单的形式展示,并组织一场春日的小展览。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的朋友》教学目标1.了解春天的特点及其变化。
2.通过图画、游戏、歌谣等形式,学习部分新词汇。
3.发展听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互动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具:春天的树枝、小花、草地、昆虫等图片。
2.音源:《春天的朋友》儿歌。
3.游戏材料:昆虫卡片、小花盘、昆虫拼图等。
4.动作指导卡片:跳蚤、青蛙等动物的卡片。
5.教案及反思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点播《春天的朋友》儿歌,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气息。
2.准备春天的树枝、小花、草地、昆虫等图片组成春天的情境,引导幼儿认知春天的特点。
2. 学习活动活动一:学习新词汇1.提供春天的树枝、草地等图片,针对其中明显的物品引导幼儿学习新词汇。
2.运用汉语拼音注音,防止幼儿不知发音。
3.配合图片展示,辅助幼儿学习。
活动二:游戏互动1.准备昆虫卡片、小花盘、昆虫拼图等游戏材料。
2.分组进行,每组一盘、卡片和拼图。
3.通过回答问题、识别昆虫等形式,增强幼儿合作交流与互动能力。
活动三:动作游戏1.准备跳蚤、青蛙等动物的卡片和动作指导卡片。
2.通过发放任务卡片配对,让幼儿模仿动物动作,增强听说能力及动作协调性。
3.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幼儿互动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3. 总结反思本节课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但教学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新词汇时需注意字体与大小,以便幼儿更好的辨认。
2.游戏互动时需注重团队意识和互动合作能力培养。
3.动作指导应简单易懂,避免难度过大。
教学延伸1.在学习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爱护生命、关爱大自然的意识。
2.在家长互动时分享相关题材的绘本、科普知识,鼓励幼儿搜集相关资料。
结束语本次教学以“春天的朋友”为主题,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爱好自然,了解春天及其中的变化,营造温馨、有趣的学习环节。
如有不足之处,期待进一步的优化反思,探索更适合幼儿的教育形式,点亮幼儿的生命火花。
中班语言教案春天的朋友在哪里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能听懂并会说出以下句子:“春天的朋友在哪里?”、“他们在花丛中”、“他们在树林里”。
2. 能正确理解并表达春天的特点。
如:温暖、花开、草长、树叶绿等。
3. 能通过各种游戏、音乐、歌唱等形式感受春天的美好。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春天中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能正确理解并表达春天的特点。
2. 难点: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式:“春天的朋友在哪里?”及相应的回答。
三、教学准备1. 春天的图片、音乐、动画等资源。
2. 游戏道具:花朵、草叶模拟物、春天的装饰品等。
3. 教学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1. 创设语言环境老师播放春天的音乐或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特点。
2. 学习句型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句型“春天的朋友在哪里?”并进行反复示范、操练。
3. 学习游戏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找花朵”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歌唱学习老师创设浓厚的春天氛围,与学生一起学唱与春天相关的歌曲或儿歌。
5. 情景表演老师设计情景表演,由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巩固学习内容。
6. 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学生们对春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掌握了相关的表达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在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程度,并给与相应的引导和帮助。
未来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了各种活动,表现出对春天的喜爱和渴望。
但在交流和表达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表达能力较差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老师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七、教学延伸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春天描述句式和表达能力之后,可以进一步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美好。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的朋友》教案名称:春天的朋友教案对象:中班幼儿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生物,让幼儿对春天有更深入的了解;2. 学习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意识;3. 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指示性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动画或图片素材,展示春天的花草树木、昆虫、小动物等;2. 手工材料,如彩纸、颜料、画笔等;3. 教具,如小组卡片、表情卡、数码相机等;4. 教具,如挖掘工具、昆虫标本等。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老师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动画或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发幼儿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词汇学习老师向幼儿介绍春天的生物,如花草树木、昆虫、小动物等,并教授相关的词汇,如花、树、蝴蝶、蜜蜂等。
幼儿边观察边学习,师生共同讨论和描述。
3. 合作小组活动将幼儿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春天的生物作为主题。
每个小组负责观察、描述和绘画所选生物,同时也可以搜索相关资料获取更多的信息。
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帮助,分享观察和描述的结果。
4. 制作小组卡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展示卡片,上面贴上自己绘制的春天生物图片,并标注生物的名称和特点。
幼儿要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所绘制的内容,并通过绘画展示给其他小组。
5. 小组合作游戏每个小组成员轮流选择另一个小组的卡片,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内容,其他小组成员猜测所描述的春天生物是什么。
猜对的小组得到该卡片,最后获得最多卡片的小组获胜。
6. 总结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后,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所学到的春天生物的词汇和特点。
如有必要,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昆虫标本等,加深幼儿对生物的认知。
7. 语言练习老师出示表情卡,幼儿根据表情卡描述春天生物的喜好和特点。
如“蜜蜂爱花蜜”,“蝴蝶爱飞翔”等。
8. 总结回顾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鼓励幼儿分享感受和体会。
扩展活动:1. 课后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在家中观察和记录春天生物的特点和喜好,可以拍照或画画并向老师和同学展示。
幼儿园欣赏散文教案《春天的朋友在哪里》中班语言反思教学内容简介本文教案是针对幼儿园中班,教学内容为欣赏散文,以《春天的朋友在哪里》为例,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感知自然,发现春天的美好,并学会爱护大自然的能力。
教学活动主题为“春天的朋友在哪里”,从教材内容出发,贴近孩子现实生活,并通过观察和互动方式,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同时,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让学习过程愉悦而又有收获。
教学目标本文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孩子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熟悉的场景。
2.让孩子理解春天的气息,并能够用不同语言形式对春天进行描绘。
3.让孩子感知自然,了解春天中不同的生物,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4.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及流程教学准备教材:《春天的朋友在哪里》辅助工具:幻灯投影仪活动流程1.教师欣赏教材《春天的朋友在哪里》。
解说散文中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并提问问题。
2.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春天的气息。
通过互动方式,了解孩子们对春天的感受和了解,并记录在白板上。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了解喜鹊和蜜蜂的特征。
让孩子们通过图片和简短的描述,了解两类生物的特征。
4.引导孩子们绘制春天的画作。
让孩子们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5.学生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绘画和描述,让教师总结汇报并评价。
教学评价本文教案的学习评价主要从三方面进行:1.语言表达:孩子们是否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条理清晰,表达自然流畅。
2.作品展示:孩子们绘制作品是否表现出春天的气息,选材符合主题,画面形象突出。
3.表演技巧:孩子们是否能够在展示和分享时,表现出良好的口头表达和表现技巧,与同伴互动自然熟练。
语言表达反思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我采取了互动式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鼓励和指导,让孩子们敢于表达和发言。
通过观察和引导,我发现孩子们对春天的认知还很浅显,在描述春天时的语言表达还有些简单和模糊,缺乏细节和深度。
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的朋友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帮助幼儿观察春天的生长变化。
二、教学准备
1.春天的图片或幻灯片。
2.春天的植物种子。
3.土壤和小花盆。
4.春天相关的玩具或故事书。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春天的特点
1.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春天的景色,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
第二课:春天的朋友
1.带领幼儿外出,观察周围的植物并找到春天的朋友,如花朵、小草等。
2.鼓励幼儿与春天的朋友互动,用轻柔的语言与它们交流。
第三课:播种
1.让幼儿在小花盆里播种植物的种子,教会他们如何照顾植物并期待春天的绽放。
四、教学活动设计
1.课前热身:唱歌、跳舞,让幼儿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2.开展主题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过程,引导幼儿参与观察、绘画、种植等活动。
3.课堂总结: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强化幼儿的记忆,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
五、教学反思
1.检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比实际效果。
2.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提出建议。
六、延伸活动
1.组织户外郊游,让幼儿更深入地感受春天的气息。
2.请家长参与,一起与孩子亲近大自然。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
中班主题春季朋友在哪里教案例反思中班主题春季朋友,其中教学案例的反思主要包括活动意向,活动目标,活动要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欣赏,理解散文,理解春季的季节性和意愿。
使用语言表达方式,有兴趣寻找春天自然现象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丽,适合幼儿园老师参加中班主题活动课,来看看春天的朋友们在哪里授课。
活动意向:文学鉴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可以培养情感和审美情趣。
对幼儿的要求比较高。
散文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易于理解的句子为幼儿营造出美好而舒适的心情。
年幼的孩子充满好奇和渴望。
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信息,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知识海洋,拓宽视野,启发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的情感。
事件《春天的朋友在哪里》就是为此目的而设计的。
引导大自然中的幼儿,在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春天,发现春天,体验春天的美丽,感受春天带来的快乐,加深对散文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活动目标:1.欣赏和理解散文,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并愿意用语言表达。
2.有兴趣寻找春天自然现象的变化,并感受春天的美丽。
3.学习诗歌,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4.体验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5.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活动重点:理解散文,愿意用语言表达春天的季节特征。
活动困难:有兴趣寻找春天自然现象的变化并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准备:1.年幼的孩子正在寻找春天,并积累了春天的一些季节性特征。
2.多媒体课件《春天》。
活动程序:一,介绍活动,经验回顾孩子们,你知道什么季节吗?春天是什么样的?摘要: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暖和,草绿色,花开,花飞,春天是美丽的。
有一天,鹿妈妈对孩子说:“春天来了,欢迎春天!谁是春天?他在哪里?孩子们出去找。
二,听,说,理解散文1.完全理解散文《春天》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寻找它,看看孩子是谁找到的。
孩子是怎么问的?让我们听听。
2,舞台欣赏孩子要花什么?花说什么?除此之外,花还能说些什么?为什么?孩子问了谁?除了蝴蝶,谁能说我在飞春?草说了什么? Xiaoca为什么说她是温柔的春天?风怎么说?为什么风会说是一个轻轻吹来的春天?简介:春天有五颜六色的花朵,飞行的动物和嫩芽。
《春天的朋友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懂并说出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认识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春天的图片、实物等。
2. 教学场地:教室或户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问好,引导幼儿说出今天的主题——春天的朋友在哪里。
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
如:春天的天气、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等。
3. 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知道的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
4.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复述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大部分幼儿能够听懂并说出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
在互动环节,幼儿们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知道的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一些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群或家访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学校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加强家园共育。
2. 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在教室或户外创设春天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表达能力等,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相互评价,鼓励幼儿说出对方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拓展:1. 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春天的主题活动,如春天绘画、春天歌曲等,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特征和春天的常见事物。
《春天的朋友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春天常见的动植物,知道它们是春天的朋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春天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春天里的动植物:花草、树木、小鸟、蝴蝶等。
2. 春天的特点:温暖、生机勃勃、色彩斑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春天常见的动植物,知道它们是春天的朋友。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朋友。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春天的景物,引导他们发现春天的特点。
2.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表达欲望。
3. 游戏法:运用春天的歌曲、故事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春天的图片、动植物卡片、春天的歌曲、故事课件等。
2. 环境:布置一个充满春天氛围的环境,如悬挂花草、树木等图片。
教案部分:一、导入:1. 歌曲导入:播放春天的歌曲,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春天在哪里吗?春天的朋友有哪些?二、观察春天:1. 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春天的特点。
2. 提问:春天的图片上有什么?它们是春天的朋友吗?为什么?三、认识春天的动植物:1. 出示动植物卡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春天常见的动植物。
2. 提问:这些动植物是春天的朋友吗?为什么?四、描述春天的特点:1.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春天的特点,如温暖、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等。
2. 提问:春天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五、互动游戏:1. 组织幼儿进行互动游戏,如春天的问答、春天的歌曲演唱等。
2. 提问: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 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主动表达?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需求?4. 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六、教学活动:1. 春天里的故事:讲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春天里的变化和生机。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的朋友在哪里教案(附教学
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的朋友在哪里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春天的朋友在哪里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欣赏、理解散文,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并乐意用语言进行表述,有兴趣地寻找春天自然界现象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春天的朋友在哪里教案吧。
活动意图:
文学欣赏活动是一种陶冶情感、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活动形式,对于幼儿的要求比较高。
散文运用生动美妙的语言、浅显易懂的句式为幼儿营造了一种优美、惬意的意境。
幼儿生来就有一种好奇心、探求欲。
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帮幼儿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他们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情操。
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春天的朋友在哪里》。
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在周围的环境中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去体验春天的美丽,去感受春天所带来的愉快,从而加深对散文的理解与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并乐意用语言进行表述。
2、有兴趣地寻找春天自然界现象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
3、学说诗歌的语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散文,乐意用语言表述春天的季节特征。
活动难点:
有兴趣地寻找春天自然界现象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
活动准备:
1、幼儿寻找过春天,积累了一些春天的季节特征。
2、多媒体课件《春天》。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经验回顾
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怎样的呢?
小结: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花蝴蝶飞来了,春天真美丽。
一天,鹿妈妈对孩子说:春天来了,快去欢迎春天吧!春天是谁呀,他在哪里呢?孩子出门去寻找。
二、听听说说,理解散文
1、完整欣赏散文《春天》
我们一起跟孩子去找找,看,孩子找到了谁?
到底孩子是怎么来问的呢?我们来听听看。
2、分段欣赏
孩子问花朵什么?花朵是怎么说的?花朵除了这样说还会怎么样说?为什么?
孩子又问了谁?除了蝴蝶还有谁会说我是会飞的春天?
小草说了什么?为什么小草说自己是嫩嫩的春天?
风儿是怎么说的?为什么风儿说自己是轻轻吹的春天?
小结:春天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有会飞舞小动物,还有嫩嫩的新芽,春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
3、再次完整欣赏,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三、经验迁移,延伸活动
1、提问
孩子找到了几位春天的朋友?它们是谁呢?那么孩子还会继续去寻找吗?
孩子还会找到哪些春天的朋友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尝试用诗歌中的对话)
2、幼儿看图片讲讲议议。
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找春天的动画片,我们吧!
总结:春天真美好,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活动结束后,我们也去找找春天的朋友,看看你找到的是怎么样的春天,来告诉更多的朋友,好吗?
附:散文《春天》
孩子问花朵:你是春天吗?花朵说:是啊,我是彩色的春天。
孩子问蝴蝶:你是春天吗?蝴蝶说:是啊,我是会飞的春天。
孩子问小草:你是春天吗?小鸟说:是啊,我是嫩能的春天。
孩子问风儿:你是春天吗?风儿说:是啊,我是轻轻吹的春天。
孩子找到了许多春天的朋友,回到妈妈的身边,在暖洋洋的春天里睡着了。
活动反思:
儿童散文是开展幼儿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
孩子们,通过愉快地学习和观察,知道春天是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季节。
她在哪儿呢?原来春天就在你们的眼睛里,春天就在你们的手中,春天就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起期待春天越来越美!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爱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能理解并复述简短的儿童文学作品。
要帮助幼儿顺利地学习儿童散文,离不开教师对作品进行必要的解释。
开展儿童散文教学,让幼儿从小接触散文,可以在幼儿稚嫩的心田里播种下美的种子,让幼儿从小懂得学会用一种审美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现实的生活,不断增强幼儿抵御社会上种种庸俗实
用市侩现象的侵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