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章法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9.06 MB
- 文档页数:30
卢中南:楷书章法要点宣示帖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
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宣示帖局部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
”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上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锺繇《荐季直表》墨迹照片和真赏斋本及其他刻本和王壮弘先生和锺繇《荐季直表》墨迹照片的发现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
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
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
兹分别简介如后: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
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
小楷书法作品章法
小楷书法作品章法有三种:
1. 横竖都对齐,即纵有行,横有列。
虽然横竖对齐,也切勿把每个字都写得一样大小,特别是打了格子的,千万不要把格子都写满,上下左右都要留白。
还要根据字形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字是纵向的,就写得瘦长一些,字是横向的,就写的宽扁一些。
一般来说,用这种章法的比较少,因为是比较规整的章法布局,会显得缺少艺术性,大多在佛经或一些正式公文上使用这种布局。
2. 纵有行,横无列,就是竖向是对齐的,但横向不对刘,左右之间的字参差不齐,从而打破了横向格子的束缚,显得比较灵活。
这种布局方式是小楷书法中采用最多的章法技巧。
采用这种章法时要注意左右的字之间的关系不可过于单一,要适时变化,左边的字可以对着右边的空白,形成一种补气的效果。
但又不可完全这样,那就会陷入另一种刻板单调之中,有时可以通过字距或行距的伸缩来进行巧妙的处理。
3. 纵无行,横无列,很明显就是横竖都不对齐,全篇横竖形成一种参差不齐的状态。
典型的作品就是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
这种章法布局完全打破了乌丝栏的约束,彻底解放了横竖之间的束缚,但也就因为太过自由而导致难以驾驭,所以一般是高手才敢采用此种章法技巧。
虽然这种章法看似横竖都不对齐,但也要在不对齐中形成另一种意义的对齐,也就是在曲中求直,其中
必须如交响乐一般有一个主旋律在里面,听从指挥的灵活调遣,否则就会乱成一团,毫无章法可言。
总的来说,小楷书法作品的章法需要灵活运用以上三种方式,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要注意行与列的关系、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距与字距的布局以及整体的艺术美感等方面的问题。
一、楷书章法的常见形式一幅完整的作品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何种字体,它包括正文、落款、印章三个部分。
其中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如何将其安排得当,又富有艺术性,是一件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正文布局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1、纵有行、横有列这种格式一般适用于楷书、隶书和小篆。
这种布局纵、横排列整齐,给予人一种匀称协调的艺术感受。
一般说,中楷、大楷可以打方格,小楷的格子可以稍扁,篆书的格子要长些。
这种格式虽然整齐,但每个字局限在相同的方框内,章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书写每个字时尽量要有大小、长短、宽窄、奇正、疏密的变化,并在笔势上注意首尾的连接、上下的照应,这样才能避免刻板的弊病。
2、纵有行、横无列这种形式行距相等,但每行字的数量不等。
一般在小楷和行书中运用。
由于有行无列,所以特别强调字与字之间行气的关系,同时又要兼顾到左右之间和整幅字的疏密及墨韵的变化。
3、纵无行、横无列这种章法纵横不分,完全摆脱了格式上的束缚,因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
这种形式多见于金文和草书,作者往往笔随情走,尽情发挥。
字形的大小,墨色浓淡的变化。
气势自如,给予人一种酣畅淋漓,脉络贯通的强列视察冲击。
纵上所述,章法是一幅作品的灵魂。
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布白守黑:黑白对比有两层意思。
对一个字来说,点画是黑,点画间的空隙是白,就整幅作品而言,每个字是黑,其他空余处是白。
留白有一定的规矩:首先作品的四周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如是直幅,上下的天和地要留宽些,左右两边要窄些;如是横幅,左右两边要留宽些,上下要留窄些。
其次,落款和正文比例要得当,主次要分明。
(2)、首字领篇:作品第一个字往往决定整幅作品的字体、大小、高低。
这就是孙过庭所说的“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便是此意。
二、楷书的落款和钤印1、落款又叫题款,是整幅作品不可少的有机部分。
它不仅起着交代主题、明确宾主关系的作用,而且还担负着对通篇作品调节、平衡、协调和装饰的使命。
楷书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楷书作为我国书法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章法布局是一项关键的技艺。
合理的章法布局可以使字体更加协调美观,凸显书法作品的艺术感和气势。
本文将介绍楷书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楷书章法。
一、楷书章法布局的原则1. 一字一格原则楷书一字一格是指每一个字的字形都应在一个规定的格子中书写。
这是楷书章法布局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字体整齐划一的重要手段。
2. 上下对称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上下对称原则是指每一行字的上下两边应该保持左右对称,营造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上下对称可以通过字形的对称,如左右部分、上下部分的结构对称来实现。
3. 左右平衡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左右平衡原则是指每一行字的左右两边应该保持平衡,字形在形状、大小和位置上要相对和谐一致。
左右平衡可以通过调整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来实现,使得整体的布局更加美观。
4. 空白分隔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空白分隔原则是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使整体的布局更加舒适自然。
过于紧凑的字体排列会使文字显得拥挤,影响字体的艺术效果和观赏感。
5. 主次分明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主次分明原则是指要合理区分字体的主次,突出重点。
在排列布局时,应将主要内容置于中央位置,次要内容放置于字体的边缘或次要位置。
这样能使整个作品更有层次感和主题感。
二、楷书章法布局的方法1. 中心对称法中心对称法是楷书章法布局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文字的中心位置放置于整个作品的中央,左右两边对称分布。
这种布局方式能够给人以稳定、平衡的感觉,常用于写作标题、做书法作品封面等。
2. 左右分布法左右分布法是楷书章法布局中常见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文字集中在左边或右边,使排列整齐、有序,给人以朴素、稳重的感觉。
这种布局方式常用于写作长文、文章开头等。
3. 上下分布法上下分布法是楷书章法布局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文字分布在上方和下方,使整个作品具有动感和流动感,常用于做诗词书法作品、楹联等。
楷书字体的分类与特点楷书字体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常见体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介绍楷书字体的分类和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楷书。
一、楷书字体的分类楷书字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隶变楷:隶变楷起源于汉代的隶书和小篆,是楷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基于隶书的笔画结构和笔法特点,融合了楷书的规范与秩序。
隶变楷在形态上更趋规整,笔画饱满有力,具有承载大量信息的能力。
2. 正楷:正楷是楷书的标准规范,是楷书的主要形式。
它继承了隶变楷的基本结构和韵律感,但更加规整统一、笔画匀称。
正楷的特点是笔画稳重、纵横有度,章法分明,字形工整美观。
3. 草书楷化:草书楷化是一种特殊的楷书形式,它融合了草书和楷书的特点。
草书楷化在构造和笔画上比较潇洒随意,但整体上仍保持了楷书的规范与秩序。
草书楷化常用于书法创作中,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受。
二、楷书字体的特点楷书字体有几个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楷书成为了汉字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章法规整:楷书字体的笔画结构和布局非常规整,每个字的构造和比例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楷书在字形的安排上追求平衡和谐,给人一种秩序美的感觉。
2. 笔画饱满:楷书的笔画通常比较饱满,线条粗细适度,体现了字体的力度和韵律感。
楷书的笔画要求稳重有力,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3. 点画相间:楷书中的点和画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点的位置和大小要准确,画的粗细和长度要适度,才能形成整体的结构和美感。
4. 纵横对称:楷书字体追求纵横对称的美感,每个字的左右部分、上下部分会呈现出一定的对称关系。
这种对称不仅仅是字形的对称,还包括笔画的对称和结构的对称。
5. 疏密有致:楷书的疏密关系非常重要,它要求字体的内部和外部结构都有适当的疏密变化,避免显得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
疏密的变化给楷书增添了层次感和美感。
总结:楷书字体是汉字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楷书书法作品章法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为正式、大气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端庄、稳健、刚健,给人以庄重、严肃的印象。
楷书书法作品在章法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下面将围绕楷书书法作品章法展开讨论。
一、举一反三楷书书法作品章法的首要原则是举一反三。
所谓举一反三,就是以单个字或词语为基础,注意其造型结构,加以变化和推衍,使全篇字体产生一种整体感和层次感,丰富整篇作品的艺术性。
拓展更多的内容对于篆刻艺术家会更有益。
二、起笔、收笔楷书书法作品章法的第二个原则是起笔和收笔。
起笔和收笔是楷书正确书写的基础,因为起笔和收笔能够揭示出一个字之间的间隙和平衡。
在楷书书法作品中,起笔和收笔不仅能够塑造形象,更能够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
三、左右、上下楷书书法作品章法的第三个原则是左右、上下。
左右、上下是指字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它能够影响整幅作品的视觉效果。
正确的左右、上下可以让楷书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让人感受到整个作品的和谐美感。
四、粗细、轻重楷书书法作品章法的第四个原则是粗细、轻重。
粗细、轻重是指墨线的粗细和字体流畅程度的重要性。
墨线粗细和字体流畅程度的调整能够表现出作品的气势和个性,增加作品的自然性和美感。
五、整体与细节楷书书法作品章法的第五个原则是整体与细节。
整体与细节可以提高作品的整体性,使观众更容易理解作品的蕴意。
同时,细节能够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创意和技巧。
总之,在楷书书法作品章法中,以上原则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好的作品必须要具备这些因素。
一个好的楷书作品不仅要符合书法规定,还要有个性和个人风格,给观众带来美感和感官享受。
因此,学习楷书书法必须要注重章法,先扎实于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在书法艺术这一路上愈加稳健。
田英章楷书结构与章法讲解
楷书结构与章法讲解
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从诞生以来,楷书就以其简洁、稳重的笔画组合、神韵四射的字体,得到后世书法家的赞赏和喜爱。
楷书的笔划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是极为有规律的书法体系。
本文主要是对《田英章楷书》的结构与章法进行讲解。
一、结构
田英章楷书的基本结构为:笔画、肩线、基准线等。
1、笔画
笔画是构成字的基本单位,田英章书法的笔画很重视笔的步调。
他以腰笔、虎口笔、弦笔等古典书法的技法以及新式书法的技法,分别用于书写不同的书体,例如行书、隶书等。
2、肩线
肩线是笔画的排列,是书法高低的标准,田英章书法中肩线分为上肩线、下肩线和中肩线。
3、基准线
基准线是书体中最重要的定位点,这个线贯穿上中下肩线之间,书体的画面整体性和美感全靠基准线来定位,确立。
二、章法
1、速写
田英章书法对速写十分重视,而且有几条特点:一是大力抓
笔,将笔迅速收拢,以笔走成为书法最大特点;二是追求优雅,给字写一个完美的气质;三是增强节奏感,达到气势鼓舞的效果。
2、构图
田英章书法倡导构图技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主次笔划的比例,构建出一种稳定的笔划组织架构,以达到静态美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田英章书法的构图是由三条笔划构成,其中主笔是抓拴笔组成,而副笔则是由虎口笔组成。
3、沙质
田英章书法对沙质也一直很重视,他善于利用沙质的高低变化,用以表现书法的空间美感,是给书法增加更多细节的手段。
总之,田英章书法是中国古典书法的经典之作,其精炼的技法,简练的结构,以及鲜明的构图,都使其被人们广泛推崇。
楷书章法一、楷书章法的常见形式一幅完整的作品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何种字体,它包括正文、落款、印章三个部分。
其中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如何将其安排得当,又富有艺术性,是一件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正文布局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1、纵有行、横有列这种格式一般适用于楷书、隶书和小篆。
这种布局纵、横排列整齐,给予人一种匀称协调的艺术感受。
一般说,中楷、大楷可以打方格,小楷的格子可以稍扁,篆书的格子要长些。
这种格式虽然整齐,但每个字局限在相同的方框内,章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书写每个字时尽量要有大小、长短、宽窄、奇正、疏密的变化,并在笔势上注意首尾的连接、上下的照应,这样才能避免刻板的弊病。
2、纵有行、横无列这种形式行距相等,但每行字的数量不等。
一般在小楷和行书中运用。
由于有行无列,所以特别强调字与字之间行气的关系,同时又要兼顾到左右之间和整幅字的疏密及墨韵的变化。
3、纵无行、横无列这种章法纵横不分,完全摆脱了格式上的束缚,因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
这种形式多见于金文和草书,作者往往笔随情走,尽情发挥。
字形的大小,墨色浓淡的变化。
气势自如,给予人一种酣畅淋漓,脉络贯通的强列视察冲击。
纵上所述,章法是一幅作品的灵魂。
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布白守黑:黑白对比有两层意思。
对一个字来说,点画是黑,点画间的空隙是白,就整幅作品而言,每个字是黑,其他空余处是白。
留白有一定的规矩:首先作品的四周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如是直幅,上下的天和地要留宽些,左右两边要窄些;如是横幅,左右两边要留宽些,上下要留窄些。
其次,落款和正文比例要得当,主次要分明。
(2)、首字领篇:作品第一个字往往决定整幅作品的字体、大小、高低。
这就是孙过庭所说的“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便是此意。
二、楷书的落款和钤印1、落款又叫题款,是整幅作品不可少的有机部分。
它不仅起着交代主题、明确宾主关系的作用,而且还担负着对通篇作品调节、平衡、协调和装饰的使命。
硬笔楷书法章法技巧
硬笔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它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形式美,通常被
广泛应用于公文、信件、印章等文化事务之中。
但是从它的名字就可
以看出,它比软笔书法更为严谨,需在结体、章法、技巧等方面下功夫。
下面我们将针对硬笔楷书法的章法技巧进行讲述,希望能对喜欢
硬笔楷书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章法
章法是硬笔楷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指的是画字时要注意的笔画顺序
和笔画的轻重。
硬笔楷书的构思过程一般包括“画轮廓,布局序幅,
确定笔画,起笔順序”四个步骤,也就是“轮廓布局、笔画章法”。
章法的定义是指示硬笔字字画制中提高笔画效果的重要理念。
二、技巧
硬笔楷书主要要注意的技巧有五点:起笔、收笔、顿笔、抖笔和描画。
具体方法如下:
1.起笔:硬笔楷书起笔都是从上向下进行的,要顺畅,不宜抖动。
2.收笔:收笔时必须连贯,不得有卡顿之感,否则影响字迹的美观性。
3.顿笔:顿笔时一定要用力,可以使笔画更加稳定,还可以使字更加老练。
4.抖笔:抖笔是硬笔楷书的特点,是表现句子感情、表情的重要手法,抖笔的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但是不要过度。
5.描画:描画是硬笔楷书的基本功,要求线条清晰、透明,给人一种非常艺术的视觉效果。
描画的技巧可以在字迹空隙中晕染,使墨色更加自然。
硬笔楷书的章法技巧非常重要,而技巧的效果又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笔画的清晰度、美观度和感染力。
因此,学习硬笔楷书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方面,不断向前进步,提高自己的书法功力。
楷书章法的原则和方法
《楷书章法的原则和方法》
一、楷书章法的基本原则
1、楷书的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证笔画简捷、章法重叠、边距舒适、平衡协调。
2、楷书的小号字(指直、撇、折)、力稿字、任句字包括正(撇、折)、斜(撇、折)等,均使用准确、细腻、精致、协调的笔划,确保笔画连贯、对齐统一,呈现出美丽的字形。
3、楷书边距要求宽敞舒适,各字音形距可稍大于字体尺寸,以达到笔法简捷、章法重叠、离合和谐的效果。
4、绘制楷书时,力求达到勾、折、斜、撇等各种笔法的和谐协调,形成美观的章法样式,使楷书的文字更加灵动精致。
二、楷书章法的基本方法
1、勾:勾是楷书中最常用的笔划,应以简捷灵动、章法协调为主。
笔划方向要均匀,勾用把抬笔。
2、折:折是楷书中常用的笔划之一,充分发挥勾、折、撇的功能,使楷书更有节奏感,更显章法重叠,更具美感。
3、斜:斜是楷书中常用的笔划之一,力求以舒缓的笔划入手,减少笔画的改变次数,形成美观的楷书文字。
4、撇:撇是楷书中最常见的笔划,笔划要以灵动精致、章法重叠为原则,减少对抬笔的次数,保持笔画端庄清秀,形成完美的楷书文字。
楷书章法举要
楷书章法是指书写楷书时应该注意的笔画顺序、大小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楷书章法的举要:
1.点画:由小到大写,先写小点再写大点。
2.横画:由左往右写。
3.竖画:由上往下写。
4.撇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写。
5.捺画:先从下往上写,再从上往下交叉。
6.提画:先写从上往下的竖画,再写从左到右的横画。
7.立起:先写撇画,再写提画。
8.画外结构:整体上下对称,左右对称。
9.字形比例:上下分为三段,中间段略长,上下两段等长。
10.笔画粗细:从上到下先细后粗。
以上是楷书章法的举要,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欧阳询·八决[点]如高峰之坠石。
[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横]若千里之阵云。
[竖]如万岁之枯藤。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过笔。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
分间布白,勿令偏侧。
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
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
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
心眼准程,疏密欹正。
筋骨精神,随其大小。
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欧阳询·三十六法一、排叠就是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
对笔画多的,如“焘、藁、馨、窦、墨、颦、羸、爨”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糸”旁、“言”旁的宇,点画也须各有位置。
在《八诀》中所说的“分间布白”,又说,“调匀点画”,都是这个道理,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
(文内所举字例,将“寿、画、笔、丽”换用了“焘、馨、墨、颦”,皆因原字已经简化。
以下诸条类同)二、避就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
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
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
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
还如“逢”字的下?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
三、顶戴指的是字体组成,以下承载上者居多,但对上大下小的字,就须顶正而不偏侧,视为上重下轻的字,要稳重而不浮漂。
例如“叠、蘖、鸳、鹭、骞、譬、聱、聚”等之类,就是这种情形。
《八诀》中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说“不可头轻尾重”,也是这个意思。
楷书章法大全
楷书章法大全是汉字书写的一种图形规律,包含了按照某种顺序
书写字的规则和方法。
它是中国用于书写汉字的最常用书写标准,广
泛应用于宫廷文字、古代文献、书法绘画以及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中。
楷书章法大全主要包括以下8个部分:
1、遵循“9笔画”原则:每一个汉字都必须画成9笔画,包括头、尾
笔画在内。
2、汉字书写有“左右对称”原则:所有的汉字在书写过程中都要
左右对称,而不能任意突出或缩小任一方。
3、书写有“上下对称”原则:所有的汉字都必须根据字的“上行”和“下行”划分,保持其上下对称的结构。
4、书写有“左右分开”原则:每一个汉字的书写都必须完全分开,不要把其中任何一部分和另一个汉字重叠。
5、书写有“水平垂直”原则:所有的汉字书写都必须水平垂直,
不允许任何凸凹或歪斜性。
6、书写有“笔画结构”原则:笔画结构是汉字书写的重要基础,
书写时要格外注意每个字母的笔画结构和次序。
7、书写有“点线面”原则:汉字书写中,点线面的水平、垂直、
笔印的大小及形状的认真细致决定了字的美观度。
8、书写有“画法构图”原则:汉字书写中,字的结构和构图与画
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画法构图贯穿汉字书写始终。
楷书章法大全
楷书章法大全是针对文字书写设计出来的标准字体,并且有一套
完整的流程和规范。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字:楷书章法要求字体的隆雕、横斜、折叠应当更加细腻,尤其是隆雕,这是此章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每个字要写清楚,内部
空间要均匀。
二、划线:楷书章法的划线是贯穿始终的技巧,它不仅要求水平
和垂直线要按笔画精确等分,而且要求整体笔画划线要精细,不可出
现闪断或断续。
三、偏旁:楷书章法大全要求偏旁笔画宽窄要清楚,特别是上面
的折顶要贴紧下面的笔画,以保证整体比例的和谐性。
四、结构:楷书章法的结构应该合理,如每个字的下部向正中心
凹入,呈梅花状,而,上部则向正中心处突出,形成悬浮的感觉,这
是美观的基础。
五、点阵:楷书章法要求字体内部应当稍突出比较窄,不能太宽,以免影响整体美观性;一般点阵比例要保持在2:3,这样才能够更好
地完成字体的视觉效果。
六、细节:楷书章法大全要求字体的细节处理应该更为精细,以
保持字体的整体美观。
此外,字体的顶尖、左右半部的深度宽度也都
要适当,以保证字体的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