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与控制(万和) (5.9)
- 格式:ppt
- 大小:12.46 MB
- 文档页数:43
生产工艺流程与流程图汇编概述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制造企业依据产品特性和生产条件,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步骤,将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操作单元,并将操作单元按照特定的顺序组织起来,以达到生产需求的过程。
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和流程图汇编的编制方法。
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1.逻辑性:生产工艺流程应具有严格的逻辑顺序,确保各项操作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
2.可行性:生产工艺流程应符合实际生产条件和资源限制,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高效性:生产工艺流程应尽可能简化操作步骤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4.稳定性:生产工艺流程应具有稳定的可重复性,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是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精简流程: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和步骤,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 优化设备:更新或改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标准化操作:建立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和调整工艺流程,不断改进和优化。
生产工艺流程图汇编生产工艺流程图是将生产工艺流程按照一定的图形符号和图形语言绘制成图形表示,直观地展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操作。
生产工艺流程图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流程单元:表示一个操作单元或操作步骤,通常用方框或圆角矩形表示。
2. 连线:表示操作单元之间的顺序和关系,通常用箭头线表示。
3. 判断点:表示根据一定条件选择不同路径的点,通常用菱形表示。
4. 起止点:表示流程图的起点和终点,通常用椭圆形表示。
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的步骤如下: 1. 确定流程单元:根据实际生产流程确定需要包括的操作单元或操作步骤。
2. 绘制流程图:使用专业绘图软件或工具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保持图形清晰、简洁。
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
首先,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对生
产流程的优化、品质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编写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的第
一步是要确定具体的编写目标,包括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确保
产品质量等。
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生产工艺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步骤。
其次,在编写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时,需要充分考虑生产现场的实际
情况,尽可能减少复杂的生产环节和操作步骤,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
效率。
同时,要充分考虑产品质量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保
障措施,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在实施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时,需要进行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
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和工艺要求,提高操作技能和操作质量。
此外,对于一些关键的操作环节,可以设置检测和监控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实
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确保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
机制。
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质量进行考核和
评价。
同时,要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对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定
期审查和更新,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总之,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
实现高效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编写和实施生产工艺和操
作规程时,需要充分考虑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并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一、引言生产工艺流程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艺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流程图、工艺参数、设备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流程图1. 生产工艺流程的流程图应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库的全过程,清晰明了地展示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流程顺序。
2. 流程图中应标注每个环节的时间要求,以便生产人员能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3. 流程图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调整,确保与实际操作一致。
三、工艺参数1. 每个工艺环节应明确规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
2. 工艺参数的设定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工艺参数的设定应经过工艺试验和数据分析,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设备要求1. 生产工艺流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3. 设备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质量控制1. 生产工艺流程中应设立质量控制点,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2. 质量控制点的设定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合理调整,确保能够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
3. 质量控制点的监控和检测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文档管理1.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的相关文档应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流程图、工艺参数表、设备清单、质量控制记录等。
2. 文档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制和归档,确保易于查阅和使用。
3. 文档应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以保证其与实际操作的一致性。
七、培训和考核1.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的相关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
2. 培训内容应包括流程图的绘制、工艺参数的设定、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
3. 培训后应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的达到和巩固。
生产工艺流程范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标准的生产工艺流程范本,以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流程概述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一系列步骤。
一个完善的生产工艺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材料准备•生产设备配置•生产操作规范•质量控制措施•故障排除和维护计划下面将对每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3. 原材料准备在生产工艺流程开始之前,必须确保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这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材料采购: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需求,采购足够的原材料,并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原材料接收:检查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储存。
3.原材料配料:按照配方要求,将不同种类的原材料按比例混合在一起。
4. 生产设备配置生产设备配置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的配置和安装。
这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备选择:选择适合产品生产的设备,考虑设备的容量、效率和可靠性。
2.设备安装:按照厂家提供的指导,将设备正确安装并连接到电源和供应管道。
3.设备调试:对安装完成的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5. 生产操作规范生产操作规范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这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工艺参数设定:根据产品的要求和设备的特性,设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2.操作程序制定:制定详细的操作程序,包括操作顺序、操作方法和操作要点等。
3.作业指导书编制:根据操作程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分发给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6. 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
这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材料检验: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等。
2.在线检测:采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在线检测。
3.产品检验:对成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7. 故障排除和维护计划故障排除和维护计划是指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并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一、引言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性、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为企业制定和实施生产工艺流程管理提供指导,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工艺流程的管理,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生产操作、质量控制、产品检验等环节。
三、术语和定义1. 生产工艺流程:指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出厂的全过程,包括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检验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
2. 标准操作程序(SOP):指规定了具体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要求的文件。
3. 质量控制点(QCP):指在生产工艺流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4.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四、管理要求1. 生产工艺流程的制定a. 生产工艺流程应根据产品特性和质量要求进行制定,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措施明确。
b. 生产工艺流程应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
c. 生产工艺流程的变更应经过授权和记录,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验证。
2. 标准操作程序(SOP)的编制和执行a. SOP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编制,确保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要求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b. SOP应进行定期的审查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操作情况相符。
c. SOP的执行应经过培训和授权,并进行记录和监控。
3. 质量控制点(QCP)的设立和管理a. QCP应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关键环节确定,确保在这些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b. QCP的设立应明确质量控制要求和检验方法,并进行记录和监控。
c. QCP的执行应经过培训和授权,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4. 不合格品的处理a.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隔离和标识,防止混淆和误用。
b. 不合格品应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c. 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应记录并进行监控,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
五、培训和考核1.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的培训a. 所有相关人员应接受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的培训,包括操作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等。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引言概述:生产工艺流程管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
为了确保生产工艺流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制定和遵守一套规范的管理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
一、工艺流程规划1.1 确定产品工艺路线:根据产品的特性和需求,确定产品的工艺路线,包括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装配流程等。
1.2 制定工艺文件:制定详细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和工艺操作规范等,确保工艺流程的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
1.3 定期评估和优化工艺流程:定期评估工艺流程的效果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设备管理2.1 设备选型和采购: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设备,并进行采购。
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工艺流程的要求。
2.2 设备维护和保养: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2.3 设备更新和升级:根据工艺流程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和升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人员培训3.1 培训计划制定: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等,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的工艺流程操作和管理知识。
3.2 培训实施和评估: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3.3 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和成绩,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四、质量控制4.1 质量检验和测试:制定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测试标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4.2 不良品处理:建立不良品处理流程,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分类和处理,及时追溯和纠正问题,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场。
4.3 过程监控和改进:建立过程监控机制,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生产工艺流程。
五、风险管理5.1 风险评估和预防:对生产工艺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降低风险对生产的影响。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一、引言生产工艺流程管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管理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1. 生产工艺流程:指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
2. 工艺参数:指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各种因素,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3. 工艺流程图:指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流程图示。
4. 工艺变更:指对原有工艺流程进行调整或改进的行为。
5. 工艺改进:指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行为。
四、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要求1. 工艺流程的制定1.1 确定产品的生产需求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
1.2 工艺流程应包括所有生产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
1.3 工艺流程应编制成工艺流程图,并明确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
2. 工艺参数的控制2.1 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制定相应的控制标准。
2.2 对工艺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定期对工艺参数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合理性。
3. 工艺变更和改进3.1 工艺变更应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审批程序,并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
3.2 工艺变更后应及时更新工艺流程图和相关文件,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3.3 工艺改进应通过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支持,以确保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4. 生产工艺流程的监督和审核4.1 设立专门的生产工艺流程管理部门,负责对生产工艺流程的监督和审核。
4.2 定期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4.3 外部审核机构可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五、培训和意识提升1. 对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工艺流程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一、引言生产工艺流程管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的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
三、术语和定义1. 生产工艺流程:指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包括各个环节的操作和控制。
2. 工艺参数: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3. 工艺流程控制:指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4. 生产计划:指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的生产安排。
5. 产品检验:指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的过程。
四、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1. 原材料采购管理1.1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产品要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1.2 设立原材料入库检验制度,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符合标准。
1.3 记录原材料的批次信息,以便追溯和问题处理。
2. 生产计划制定与调整2.1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过程的合理安排。
2.2 对生产计划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和生产问题。
3. 工艺流程控制3.1 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建立工艺参数的监控和调整机制。
3.2 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定期检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
3.3 建立工艺流程控制记录,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和控制情况。
4. 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4.1 设立产品检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4.2 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评估。
4.3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包括追溯、整改和报废等。
五、实施和监督1.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应由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制定,并进行培训和宣贯。
2. 设立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规范的执行和效果评估。
3.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一系列工序和步骤。
一个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 原材料采购:首先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来源可靠。
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应该包括从供应商处购买高质量的原材料,并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2. 原材料检验:原材料进厂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产品的要求和标准。
原材料检验应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分检测、物理性能测试等。
3. 生产工序设计: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应该有合理的工序设计,明确每个工序的具体要求和步骤。
工序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和资源利用率等因素。
4. 生产设备和工具: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应该包括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具,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5. 工人培训和管理: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需要保证工人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
生产工艺流程应该包括工人培训计划,并建立有效的工人管理制度。
6. 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监控,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应该包括制定严格的过程控制措施和质量监测计划。
7. 不良品处理和追溯: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良品,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追溯。
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应该包括不良品处理流程和追溯系统,确保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8. 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生产工艺流程应该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和安全管理要求,避免对环境和工人健康造成危害。
9. 过程改进和持续优化: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应该具备持续改进和优化的能力。
生产工艺流程应该建立与产品生命周期相适应的改进措施和持续优化计划。
以上所提到的是一个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要素。
不同行业和不同生产过程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步骤。
为了确保生产工艺流程的合格,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只有拥有合格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才能够稳定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一、引言生产工艺流程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艺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以指导企业进行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工艺工程师等。
三、术语和定义1. 生产工艺流程:指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和工序。
2. 工艺参数: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
3. 工艺流程图:用图形方式表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工序的连续流动关系。
四、管理要求1. 工艺流程的制定- 针对每一个产品,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并明确各个环节和工序的要求。
- 工艺流程应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检验要求等内容。
- 工艺流程应经过验证,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更新。
2. 工艺参数的控制- 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并进行合理的控制范围设定。
- 对每一个工艺参数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确保其在控制范围内。
- 对超出控制范围的工艺参数,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 工艺流程的记录与分析- 对每一个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原材料使用情况、工艺参数的实际值等。
- 建立工艺流程数据库,便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根据工艺流程的记录和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 培训与培养- 对相关人员进行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其工艺管理水平。
- 定期组织工艺流程管理的知识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团队的学习和成长。
五、文件控制1. 工艺流程文件的编制和审批- 工艺流程文件由工艺工程师负责编制,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 工艺流程文件应包括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表、操作规程等内容。
2. 文件的变更和废止- 对工艺流程文件的变更,应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 废止的工艺流程文件应进行归档,并保留一定的时间。
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控制工序一.糕点(一)蒸煮类糕点工艺流程A.粽子1.工艺流程图图中“▲”为关键控制点1.操作要点概述原料▲1)要采购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合格原料,已经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料必须要采购获取QS 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产品。
按“采购质量控制”的要求,采购的原料还须带包装。
按采购计划采购,实行主管领导负责、谁采购谁负责,做到责、权清晰。
2)按照生产计划领料,同时要做记录。
3)发现江米、小枣等有霉变、生虫、潮湿及其它不明外来物时不得使用,退回仓库。
泡米江米在常温下浸泡2小时,清洗3遍,挑出石子、稻粒等杂物。
清洗小枣小枣用40-50℃温水浸泡5分钟左右,清洗3遍。
煮粽叶1)粽叶用开水煮30分钟后,清洗3遍,要做到每张粽叶都要洗净。
2)在清洗的过程中剔除破损的、过小而不适用的粽叶。
蒸制▲成型的粽子放入电蒸锅,温度在99ºC时进行蒸制,蒸制时间约为3小时。
成型▲1) 按照产品特点、技术要求、个头尺寸包制,70g/个,保证计量准确,计量要严格执行75号令。
每隔30分钟随机称量粽子的净含量。
2) 在成型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完整、无破损的粽叶,粽叶的大小尺寸要保证能包住米。
3) 在包制的过程中要捆扎牢固,不得发生松散的现象。
真空包装▲1) 包装车间和塑料包装袋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紫外线杀菌灯消毒30分钟,并作好消毒记录。
2) 包装操作人员在进行包装操作前要按以下程序进行:进行包装前对包装车间进行紫外线消毒30分钟;操作人员进入包装车间前净水洗手1次、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手一分钟,烘干。
3) 与包装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包装操作间。
4) 包装过程中要不断观察产品封口情况,确保产品质量。
5) 进行包装操作时操作员不得离开或中断,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机会。
成品入库成品库内的温度应≤27℃,湿度应≤70%,夏季24小时开启空调机。
入库后待检。
B.小麦粉蒸制食品(馒头、花卷、豆沙包、糖三角)1. 工艺流程图2.操作要点概述原料▲1) 要采购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合格原料,已经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料必须要采购获取QS 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产品。
金利轩家具有限公司——生产工艺流程与控制一、目的确保生产保质保量按时有序的进行生产二、范围本程序限用于金利轩家具有限公司生产流程与控制三、职责和权限1.计划部:负责当月生产计划,拟定生产排程及产品进出账的仓储工作。
2.生产部:负责计划排程指令准时作业,保质保量入库,协调各部门的生产链接及人员的调动。
3.木工部: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家具造型的内部结构,使家具具备相应的艺术型念,整体效果更趋美观。
负责细分各工序(开料、排钻、手工、封边、试装)按排程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有序生产及各工序的工作协调,人员的安排。
4.油漆部:用油漆装饰家具表面,延长家具寿命。
负责细分各工序(批灰、底油、干砂、面油)按排程及分色要求进行有序生产,及各工序的工作协调,人员安排。
5.包装部:对成品家具进行包装,使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受损而影响到整体外观,以及人员安排。
6.品管部①对生产成品、半成品、来料质量检验与控制,质量监控及结果上报工作。
②完成日常制程中的质量检验,质量监控及结果上报工作。
③完成日常成品质量检验,质量监控及结果上报工作。
④部门工作安排及人员的调动。
四、质量标准(1)开料质量要求:①开料截边线光滑顺畅,不得崩边、发黑,不能有齿口痕、波浪状或凹凸不平,部件表面干净、平滑、无划伤、碰伤边角、损坏、碰坏等。
②板面长、宽尺寸按设计文件要求,误差≤0.5MM。
③板面尺寸小于1000MM的尺寸误差<0.5MM;大于1000MM的尺寸误差≤0.5MM。
④板面对角线尺寸误差≤1MM。
(2)手工质量要求:①用钉枪接合的部件应达到涂木胶到位,严密牢固,无松动无胶痕突出,接口平整,无钉头露出且要钉到位无遗漏,侧面无钉爆或板件钉裂开等现象,胶水清理干净.②锣铣圆弧边要流畅,锣边平整,圆边圆滑,不能有锣口痕波浪状或凹凸不平。
③板面锣槽要符合设计外观尺寸,宽窄深浅一致,槽与槽之间距离要一致,误差<0.5mm。
④异形加工部件要符合外观图纸设计要求,规格误差≤0.5mm。
第五章. 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本设计中的各个参数及控制参考特雷卡电缆有限公司技术部有关技术文件,相关标准和生产实践总结.一.拉制此电缆所用圆铜杆有两种规格PE线芯用TR2.58mm和主线芯及N线芯用TR2.25mm,均在十三模大拉机LHD3/13上生产.a: TR2.58mm原材料用的为TR8.0mm的软铜杆,其拉制配模为:8.0, 7.00, 6.04, 5.26, 4.62, 4.08, 3.63, 3.22, 2.86, 2.60偏差为±0.03 mm.之所以最后一道模具的标称值比实际生产值大0.02mm,是因为在拉制退火过程中由于张力的存在会引起一定的缩径,只要控制好收线张力就行了.生产中的各个主要参数可设定如下:退火电压: 44V收线速度: 8m/s收线张力: 0.25MPa退火蒸汽保护: 0.1~0.6MPa收线装置: 收线盘: PN500收线框: Φ800×Φ500×1250建议使用PN500的收线盘,为了以后的绞丝生产.b: TR2.25mm进线直径为Φ8.0软铜杆,配模值为:8.0, 6.70, 5.71, 4.88, 4.21, 3.66, 3.21, 2.81, 2.57, 2.27其它参数和控制如下:退火电压: 45V收线速度: 8m/s收线张力: 0.25MPa退火蒸汽保护: 0.1~0.6MPa同上建议使用PN500的收线盘,为了后道工序.在断线或铜杆首尾焊接时要保证接头处焊接牢固,以免生产中断线给生产带来不便,降低生产率(两铜杆要融化均匀,无杂质,然后加热重新结晶后表面处理平整方可生产).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二.绞制a: PE线芯的绞制: PE线芯可在设备48盘或54盘上生产,结构为:(1+6),拉模为7.56mm绞向为左向.节距可选用120±5mm,各绞合系数如下:h 120理论节径比m ’:m ’= = =23.81 螺旋升角α: tg α=m ’/π=7.58 α=arctg7.58=82o绞入率λ: λ= 1+ tg α2 =1.01 绞入系数K: K=λ-1=1%b: 主线芯及N 线芯的绞制:此导体线芯可在48盘或54盘上生产,结构为:(6+12)的扇形坯,采用一次紧压,从导体设计已知其拉模应采用标称为70mm 2的90的瓦形压模宽14.70mm,高6.80mm,径向宽度为6.75mm,内层为平拖,外层绞向为左向,节距可选用140~160mm,各绞合系数如下:理论节径比m ’:m ’=螺旋升角α: tg α=m ’/π= α=arctg7.58=76.8o绞入率λ: λ= 1+ tg α2 =1.03 绞入系数K: K=λ-1=3%绞线工序中常见的问题有:跳线、单线的缩丝、松股、断线,过扭、扇形形状不对及节距选用的不当等各种情况,对以上的具体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地调节张力、更换模具等措施。
工 艺 流 程 的 控 制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随着作为销售市场上具有战略地位的英特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OEM面临一个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产品开发和到位市场的时机正在戏剧性的缩短,边际利润的压力事实上已有增加。
同时合约加工商(CM)发现客户要求在增加:生产必须具有资格并持有执照,产品上的电子元件必需有效用和有可追溯性。
这样,文件的存档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史帝夫.斯柯华兹和费萨尔.番迪(美)当今,成功的制造商已经消除了其所需的人员与信息之间的时间和距离。
管理更加紧密地与运作相连,反过来,运作人员在相互之间和与设备之间更加紧密地相联系。
如果存在一个21世纪的成功电子制造商的定义特征,那就是准确控制、评估和改进其工艺过程的能力。
改进的逻辑过程在计算机和电信市场的制造商的带领下,制造商们正贯彻逻辑步骤,以使得PCB制造过程的连续改进达到一体化。
如图一所示,路线十分直接了当。
以自我测试开始,在一个行进的过程测试的闭环中达到最高点,过程改进的八个步骤,虽然相互关联,但每一个都重要。
图一、以自检开始,以行进中的评估“闭环”结束,过程的改进步骤的相互关系清晰可见。
1. 定义目标。
起点是改进制造过程的最基本的元素,由于其通用的范畴,而往往被忽视或难以决定。
必须为整个制造运作而不是其某些部分,制定目标和目的。
提出的问题是基本的:希望从产品得到什么?当顾客购买产品时,应该得到什么?当完全探讨这些问题,则可设立整个制造舞台通用的清楚的目标和目的。
然后,运作中的每一个人将明白这些观点怎样影响过程中的他那个特定部分,令人厌恶的组织分支内的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将消除。
决定这些目标的力量是多方面的,但大部分是市场驱动的。
所有潜在的因素(例如,内部能力与期望,供应链分枝等)应该在一开始时详尽地讨论。
2. 建立度量标准。
关键的度量标准,或测量定义的目标与目的是否满足的量化因素,是建立基准线以及测量过程进度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