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摘要】外科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腹部肌肉紧张和压痛等症状。
对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要点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疼痛评估、腹部检查和观察排便情况等。
护理措施包括卧床休息、给予抗生素和止痛药物、注意饮食等。
常见并发症有感染和腹膜炎等。
重视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和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外科急腹症患者、观察、护理、病因分析、临床表现、观察要点、护理措施、并发症、重要性、护理水平、健康教育1. 引言1.1 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外科急腹症是一种紧急的腹部疾病,常见于腹膜后腔内的器官发生病变所致。
患者常出现腹痛、腹部肌紧张、压痛等临床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腹膜炎、肠梗阻等并发症。
对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及时观察和正确护理,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观察外科急腹症患者时,应密切关注其一般状况、生命体征、疼痛程度、腹部症状等情况,及时记录并汇报医生。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患者安静、卧床休息、避免进食等。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是外科护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好观察和护理工作,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通过加强对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水平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外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2. 正文2.1 急腹症的定义和病因分析急腹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性腹痛疾病,指突然发生的急性腹部疼痛,病情迅速发展,需要紧急处理。
急腹症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胃肠穿孔等。
2. 腹部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腹内脓肿等。
3. 腹膜腔内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等。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外科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包括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阑尾炎、胃肠梗阻等。
病人常常表现出剧烈的腹痛、呕吐、发热、腹胀等症状。
在面对外科急腹症病人时,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护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以下是外科急腹症病人护理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1.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症状:在接待病人时,首先要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病史和症状。
询问病人腹痛的起始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程度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等,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2.疼痛缓解:3.腹部检查:在病人疼痛缓解后,护士需要进行腹部检查以了解病情。
腹部检查包括观察腹部肿块、触诊腹部以判断有无腹壁紧张、听诊肠鸣音是否正常等。
如果病人的腹部出现异常情况,护士需要及时上报医生。
4.疼痛时间和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定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记录疼痛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病情的变化。
如果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危险信号,护士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5.维持患者的卧位和休息:确保病人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卧床休息,避免活动过度。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促进康复。
6.治疗饮食:病人在急性期通常无法进食,需要进行禁食以减轻腹胃负担。
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病人可以给予适量的液体摄入以保持水平衡。
7.密切观察监测:护士需要定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并进行必要的记录。
如果出现异常,护士需要及时上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8.心理支持和交流:9.定期随访:病人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疾病的完全康复。
护士需要与医生协作,安排好病人的随访和复查工作,并向病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总之,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需要护士做好全面的观察和记录工作,给予适当的疼痛缓解,并确保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卧床休息。
此外,护士还需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心理支持,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其康复过程。
最重要的是,护士应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上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急腹症是指腹腔内器官发生急性病变导致急性腹痛的疾病。
由于病变器官的不同,急腹症可以表现为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胃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或非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肝炎等)。
护理人员对急腹症病人的护理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血压等指标。
特别是要注意腹痛的程度、性质和部位的变化,以及腹部肿块、腹部张力和压痛等症状的出现或变化。
监测尿量和尿液颜色,判断是否存在肾功能损害。
2.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急腹症病人的腹痛常常剧烈,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耐受能力,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氯胺酮和非甾体抗炎药等,但在给予镇痛药物时需注意病人的肾功能和呼吸功能,避免过量使用。
3.密切观察并控制病人的排尿情况:急腹症病人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无尿的状况,这可能是肾功能受损的表现。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建立尿量记录,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给予适当的饮食和营养支持:消化道急腹症病人为了减轻腹部刺激,常常需要禁食或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但对于非消化道急腹症病人,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和营养支持。
5.提供情绪支持:急腹症常常导致病人焦虑、恐惧和情绪不稳定。
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的沟通和情绪支持,安抚病人的情绪,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6.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和抗炎药物: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抗生素和抗炎药物,护理人员应按医嘱给予,并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和不良反应。
7.手术前后的护理:一部分急腹症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准备工作,如必要时给予减胃液药物、洗胃等操作。
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恢复情况,包括切口愈合情况、排气和排便情况等,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疼痛控制、伤口护理和排便观察等。
急腹症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外科急腹症是指由于腹腔内脏的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消化道穿孔等疾病。
这些疾病一旦发生就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因此对外科急腹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1.疼痛观察:病人的腹痛往往突然而剧烈,位置不固定,可能会向其他部位放射。
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和性质,以及疼痛的变化情况,如是否缓解或加重。
2.腹部观察:观察病人的腹部是否膨胀、鼓起,是否存在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等症状。
同时观察是否有腹壁静脉显露、皮肤紫绀或痕迹。
3.生命体征观察: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指标。
外科急腹症病人常常伴有发热、心率增快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4.消化道症状观察:观察病人是否有恶心、呕吐、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消化道急性炎症的表现。
其次,护理对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也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护理: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安静,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注意病人的隔离和消毒措施,减少外源性感染的风险。
2.休息护理:外科急腹症病人往往腹痛剧烈,需要卧床休息。
保持病人的体位舒适,避免腹部受到挤压和震动。
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
3.水电解质平衡护理:病人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时容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及时观察病人的水分摄入和排泄情况,必要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4.疼痛管理护理:外科急腹症病人的腹痛往往剧烈,需要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要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和方法,并关注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5.饮食护理:对于手术前的外科急腹症病人,需要进行禁食禁水等准备工作。
手术后要逐渐恢复饮食,从清流食品开始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选择,避免食用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6.精神护理:外科急腹症病人往往伴有剧烈的腹痛和不适感,容易焦虑和恐惧。
护士要给予病人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恐惧,保持良好的心态。
外科急腹症的护理1.评估: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过敏史和家族史等。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当前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的类型、位置和程度、恶心与呕吐、腹胀、腹部压痛等。
2.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
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3.疼痛控制:外科急腹症常常伴有严重的腹痛,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
可以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和右美托咪定,但应注意给药剂量和频率,避免药物滥用。
4.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液体平衡状况,护理人员应合理管理患者的液体量。
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5.卫生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清洁皮肤、洗澡、更换床单等。
此外,还应定期清洁并更换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6.床位与活动: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以减轻腹痛和促进康复。
在患者能够耐受时,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适度的活动,如翻身、转移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饮食管理:在医生指导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式,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
通常在手术后的早期,需要给予患者无残渣或低渣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8.监测并发症:外科急腹症患者常常伴有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出血、肠梗阻、肺炎等。
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热、呼吸困难、腹部膨胀、呕吐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9.心理支持:由于外科急腹症手术的紧急性和风险性,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10.教育与出院指导:在患者病情稳定并即将出院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教育和出院指导,包括疾病的预防、饮食、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复诊等。
综上所述,外科急腹症的护理措施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并及时、正确地实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浅谈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摘要:总结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对急性腹痛患者严密观察腹痛及伴随症状,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鉴别是否为外科急腹症,可提供诊断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对诊断未明确者禁用镇痛剂,重视身心整体护理及周密的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
关键词:外科急性腹痛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89-02外科急性腹痛是外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可发生于腹部损伤及多种腹部疾病如阑尾炎、肠梗阻、胆道疾患、胰腺炎等。
护理人员对病情的严密观察,能为医生提供早期疾病演变的信息,使其得到及时抢救与治疗;耐心细致的周密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使病人早日康复。
现笔者结合临床护理实践,体会如下。
1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要点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血压下降,脉搏快弱,脉压缩小,呼吸急促或腹式呼吸减弱等均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其中血压、脉搏的变化是极为重要而又简便易行的观察项目,特别是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疑有实质脏器破裂者,可以反映病人失血程度及血容量变化。
一般来讲,休克早期血压下降之前常出现脉搏细而速,休克晚期因心搏无力,故脉搏弱而慢。
但对于一些失血量较少的病人,机体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故血压、脉率并不一定能及时反映机体失血情况,而只能作为参考指标,决不能因为血压、脉率的所谓正常而掉以轻心。
对于体温的观察,外科急腹症常无明显高热,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是菌血症的特征,在阑尾炎时伴有此征常提示有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在胆道系统疾患中,寒战、高热加上黄疸和低血压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表现。
一般情况的观察:包括面色、体位、姿势、神志、皮肤血运温度及有无出血点、瘀斑、尿量等。
精神状态的改变是休克早期出现的症状,它能反映大脑血供情况,结合对血压、脉搏及皮肤血运温度的观察,可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尿量是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的指标,并可由此推测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情况。
总结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摘要】
总结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对急性腹痛患者严密观察腹痛及伴随症状、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鉴别是否为外科急腹症,可提供诊断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对诊断未明确者禁用镇痛剂,重视身心整体护理及周密的术前术后护理,特别是术后给予有效的半卧位及早期下床活动,预防了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
【关键词】外科急性腹痛;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1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0-0123-02
外科急性腹痛(也称急腹症)是外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可发生于腹部损伤及多种腹部疾病如阑尾炎、肠梗阻、胆道疾患、胰腺炎等。
护理人员对病情的严密观察,能为医生提供早期疾病演变的信息,使其得到及时抢救与治疗;耐心细致的周密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使病人早日康复。
现笔者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浅谈如下体会:
1 外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观察
1.1 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血压下降,脉搏快弱,脉压缩小,呼吸急促或腹式呼吸减弱等均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其中血压、脉搏的变化是极为重要而又简便易行
的观察项目,特别是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疑有实质脏器破裂者,可以反映病人失血程度及血容量变化。
一般来讲,休克早期血压下降之前常出现脉搏细而速,休克晚期因心搏无力,故脉搏弱而慢。
但对于一些失血量较少的病人,机体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故血压、脉率并不一定能及时反映机体失血情况,而只能作为参考指标,决不能因为血压、脉率的所谓正常而掉以轻心。
对于体温的观察,外科急腹症常无明显高热,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是菌血症的特征,在阑尾炎时伴有此征常提示有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在胆道系统疾患中,寒战、高热加上黄疸和低血压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表现。
1.2 一般情况的观察:包括面色、体位、姿势、神志、皮肤血运温度及有无出血点、瘀斑、尿量等。
精神状态的改变是休克早期出现的症状,它能反映大脑血供情况,结合对血压、脉搏及皮肤血运温度的观察,可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尿量是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的指标,并可由此推测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情况。
失血时可因机体应激反应或感染性休克时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肾血流量减少,早期即出现尿量减少,故患者入院后在记录尿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尿色,如为血尿,则可能为泌尿系统疾病。
此外,还要注意皮肤情况,如有黄疸,则提示有胆道梗阻的可能,黄疸越深,说明梗阻越重。
如果是过敏性紫瘢,在出现腹痛时,可同时出现皮肤瘀血及紫癜,仔细观察有助于鉴别诊断。
1.3 腹痛及伴随症状的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早期病人述说疼痛处往往是病变脏器的部位。
在观察中要做到全面、仔细、动态地观察,在病人主诉的基础上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记录疼痛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展过程以及疼痛的规律性、痛点转移性和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同时在观察时还要注意观察一个完整的疼痛周期及伴随症状的改变。
如果发现腹痛进行性加剧,腹腔脏器穿孔或出血,应提醒医生行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
就一般情况而言,持续性腹痛或隐痛,通常是炎症或出血刺激腹膜的结果;阵发性绞痛则是某些空腔器官发生阻塞后痉挛性收缩的缘故;两种腹痛兼有者,说明炎症与梗阻并存。
1.4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症状,且常出现在腹痛之后,恶心呕吐十分显著并伴有停止大便及肛门排气者为肠梗阻的症状,如发生血便、血性腹泻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血管栓塞等可能。
另外,还要详细询问病史及月经情况。
1.5 腹部体征的观察:注意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状,可随病情的轻重、早晚期和原发病因而有所变化。
患者常采取仰卧式,两下肢屈曲,不敢移动的强迫体位以减轻疼痛,腹式呼吸减弱甚至消失,腹部有压痛,局限性者压痛固定在一个区内,弥漫性者几乎全腹有压痛和腹肌紧张、反跳痛,在原发病灶处尤为明显。
腹肌紧张的程度与患者胖瘦、年龄、病因、刺激物性质有关。
如胃穿孔时,因受胃酸和胆汁的强烈刺激腹肌可呈“木板样”
强直状态。
胃或结肠穿孔者腹腔内有多量游离气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腹腔内有大量液体时叩出移动性浊音。
肠麻痹时腹胀严重,听诊肠鸣音消失。
必要时需做直肠指诊。
1.6在病情观察中掌握鉴别是否为外科急腹症:急性腹痛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等科的许多疾病。
外科急腹症的特点是:起病急骤、腹痛明显,然而有些内儿科许多疾病也以急性腹痛而就诊,那么怎么予以鉴别呢?一般说来,外科急腹症根据其病变部位及性质的不同都有各自的特点,其腹痛大都是先出现或是最主要的症状,腹痛程度较重,部位明确,常伴有较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而内儿科疾患所出现的腹痛,一般不是最突出或最早出现的症状,且腹痛一般较轻,痛点不固定,往往无腹膜刺激征,而且常伴有心肺系统的症状体征。
对于腹痛与发热兼有的急腹症,先有腹痛,后有发热的往往是外科急腹症,反之是内科病。
详细询问既往史及有无明显发病诱因也有助于疾病鉴别。
如一个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在饱餐后突发上腹痛,如伴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即可诊断为胃穿孔。
再如既往有冠心病史患者,出现上腹痛,则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
2 外科急性腹痛的护理要点
2.1 病人须卧床休息,切忌走动或随意搬动,以免加重病情。
2.2 对于诊断未明确的急性腹痛病人,观察期间应尽量避免使用吗啡、杜冷丁或其他镇痛剂,以免掩盖腹部体征,延误诊断和治
疗。
但可以应用解痉剂如阿托品或山茛菪碱减轻疼痛,以避免因过度疼痛而导致或加重休克。
禁止灌肠及服用泻药,防止有大肠损伤时而加重腹腔污染。
2.3 急性腹痛大多需要禁食一段时间,且常需胃肠减压,因此,应保持胃肠减压管道畅,观察引流物量及性质,及时遵医嘱补液以维持生理需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对休克患者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另一路扩容使用,按医嘱给予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足量抗生素、止血药等,以疏通微循环,防止休克进一步发展。
2.4 重视心身整体护理:此类病人起病急,病情重,病人缺乏心理准备,会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不利于病人配合治疗,因此应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病人,如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低下,症状不典型,体征较轻,体温及血象改变不明显,由于腹肌萎缩及脂肪较多,肌紧张也不典型,加上常伴有心血管、肺、肾等慢性疾病以及便秘、腹胀等症状,给病情观察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我们要从整体护理中发现问题,协助医生及早明确诊断。
2.5 根据病情一旦决定手术,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常规化验检查、备全血、备皮、麻醉前用药、留置胃管、尿管,重症者须置中心静脉测压管等。
操作的同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争取其合作,消除紧张情绪。
2.6 术后护理:①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
②了解麻醉方法、病情及手术方法,做好腹部各种导管的护理,需负压引流的及时装好负压器,了解各管道作用,密切观察引流物量、色、质,作可靠固定,了解和预防导管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更换收集袋要注意符合无菌要求。
③观察腹部情况,肠蠕动,肛门排气的时间,作为进食的参考。
④术后血压平稳,病人可取有效的半卧位,并鼓励与帮助其多翻身,早期下床活动。
其意义为利于腹腔引流和减少毒素吸收,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增加肺活量,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增进食欲,预防肠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瘀血,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⑤注意体温观察:术后48小时内体温不超过38℃为吸收热,如38℃以上且持续升高,提示腹腔感染可能,应及时查看伤口、敷料,有无红肿、渗出,配合医生做妥善处理。
⑥对重危病人应注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肾功能的变化,注意用药反应,重点是造血、泌尿、消化3系统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