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家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通信系统初步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47.00 KB
- 文档页数:28
35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35kV变电站是指电压等级为35千伏的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将输电线路上的高压电能转变为供用户使用的低压电能。
一次部分是变电站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电能传输的安全、稳定和有效。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35kV变电站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对其一次部分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35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分析是对变电站的电气一次系统进行的初步设计和分析,旨在确保变电站的电气系统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通过对35kV变电站的电气一次部分进行详细的设计要求分析,可以为后续深入设计提供参考,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电能传输的可靠性。
对35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进行初步设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对35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的初步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和详细分析设计要求、系统框架设计、继电保护原理设计、接地系统设计以及防雷设计,我们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布置35kV变电站的电气一次部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后续深入设计提供有力参考,为35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指导。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促进35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水平的提升,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
1.3 研究意义35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分析引言:35kV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对35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的初步设计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35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对该部分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为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通过对系统框架设计、继电保护原理设计、接地系统设计、防雷设计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全面评估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从而为后续深入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35KV变电站初步设计
引言:
一、选址与布局:
二、主要设备:
1.输电线路的连接与隔离设备:包括高压隔离开关、断路器等,用于
调控和控制输电线路的接通与断开。
2.变压器:用于将高压变为低压,常见的有35KV/10KV变压器,变压
器应根据用电负载合理选择容量。
3.断路器:用于在电路发生故障或需要维修时,切断电路,并具有过
载和短路保护功能。
4.电容器组:用于补偿无功功率,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同时减
少电力线路的损耗。
5.接地设备:包括中性点接地装置和地网等,用于确保设备和线路的
安全运行,并保护人身安全。
6.电缆输电线路:包括高压电缆及其他接线设备,用于输电与连接各
设备。
三、安全措施:
为确保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人身安全,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包括设有有效的消防系统、安全警示标志、防雷设施等措施,定期进行设
备检测和维护。
四、控制与监控系统:
五、环境保护:
六、经济性分析:
在进行35KV变电站设计时,还需要进行经济性分析,综合考虑设备投资、运行维护成本以及后期扩容等因素,确保变电站投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结论:
35KV变电站的初步设计应考虑选址与布局、主要设备、安全措施、监控系统、环境保护以及经济性等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供电质量。
因此,在设计初期,需要充分研究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才能进行完整、合理的设计。
图号:35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二○一三年八月35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录1 总的部分 (2)1.1 设计依据 (2)1.2 设计原则 (2)1.3 设计内容及范围 (3)1.4 电力系统 (3)1.5 工程规模 (4)1.6 站址选择概况 (4)1.7 通用设计和通用设备的应用 (9)1.8 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统计表 (9)2 电气一次部分 (11)2.1 电气主接线 (11)2.2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型式 (12)2.3 短路电流计算 (12)2.4 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13)2.5 过电压保护及防雷接地 (15)2.6 站用电及照明 (16)2.7 变电站防污及抗震措施 (17)3 电气二次部分 (17)3.1 控制、测量及信号系统 (17)3.2 二次设备布置 (18)3.3 一体化电源系统 (18)3.4 保护配置 (19)3.5 计量 (21)3.6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21)3.7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21)3.8调度数据自动化 (22)3.6 通信 (25)4 土建部分 (25)4.1 概述 (25)4.2 总平面布置及交通运输 (26)4.3 土建结构 (29)4.4 建筑 (30)4.5 采暖通风 (31)4.6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31)4.7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32)5 水工部分 (32)5.1 供水排水 (32)5.2 消防设施 (33)6 XXXXXX110kV变电站概况 (35)6.1 XXXXXX110kV变电站现状 (35)6.2 本期工程建设规模 (36)7标准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 (36)7.1 标准工艺的应用 (36)7.2 新技术的应用 (37)8 投资部分 (38)1 总的部分1.1 设计依据(1)根据四川省电力公司对XXXXXX35千伏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的审查意见;(2)根据《XXXXXX35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3)《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变电站设计建设导则》;(4)根据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DLGT25-94《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5)GB50059-2007《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6)GB 50060-2008《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7)GB 50062-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8)DL/T 620-201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10)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1)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2)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13)DL/T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1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35kV变电站分册》;(15)其他相关规程规范。
35kV变电站新建⼯程初步设计35kV变电站新建⼯程初步设计XX玻璃35kV变电站新建⼯程设计说明书XX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资质证书:勘测资质证书:⼆○⼀○年七⽉⽬录1⼯程概况 (1)1.1 设计依据 (1)1.2 接⼊系统及站址概况 (1)2 电⽓⼀次部分 (1)2.1 变电站建设规模 (1)2.2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 (1)2.3 站区平⾯布置 (4)2.4 防雷保护及接地 (4)2.5 站⽤电 (4)2.6 全站照明 (5)2.7 电缆敷设与电缆防⽕ (5)3 电⽓⼆次部分 (5)3.1 综合概述 (5)3.2 保护部分 (6)3.4 当地监控功能 (8)3.5 计量系统 (9)4 交直流系统 (9)4.1 直流系统 (9)4.2 交流系统 (9)5 谐波监测系统 (10)6 110kV变电站出⼝ (10)7 ⼟建部分 (10)7.1 站址⽔⽂⽓象条件 (10)7.2 地震烈度 (10)7.3 变电站建筑及结构 (11)7.4 消防系统 (11)1⼯程概况1.1 设计依据(1)2010年5⽉10⽇XX市XX玻璃有限公司⽂件《XX市XX玻璃有限公司关于建⽴35kV变电站项⽬的申请》。
(2)XX供电发展[2010]46号《关于XX市XX玻璃有限公司新建35kV变电站供电⽅案的批复》。
(3)XX市XX玻璃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
1.2 接⼊系统及站址概况新建XX玻璃35kV变电站位于XX市⾦百家⼯业园区中⼼,杜村村南,距杜村变电站1.7公⾥处,主要供⼚区内⽣活、⽣产⽤电,占地⾯积约5.01 亩。
新建XX玻璃35kV变电站出线占⽤杜村110 kV变电站35kV I母线3332间隔和II母线3443间隔,正常⽅式3332出线作主供电源,3443出线作备⽤电源。
2 电⽓⼀次部分2.1 变电站建设规模根据规划和负荷预测,本变电站建设规模如下:1、主变压器:终期规模为两台,本期⼀次建成;额定容量为:2X12500kVA ;额定电压⽐:35/10.5kV。
XXX变电站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电气部分第一卷第一册电气总的部分施工图说明书XXXXX电力设计有限公司20XX年XX月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录1 设计依据 (1)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 (1)3 主要设计原则 (2)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10)5、施工图卷册组织 (10)6.其他注意事项 (11)1 设计依据◆XXXX号文件:“关于XX 35KV XX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及其附件。
◆本工程初步设计收口图纸。
◆XX省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
◆有关的设计规程、规范及强制性标准。
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2.2 设计范围:本站设计范围包括电气主接线所涉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布置、设备安装、防雷接地、电气照明、电缆敷设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和自动装置、通信、远动、消防和站内的生产建筑物、辅助建筑物设计。
35kV配电装置设计到出线门型架为止,10kV配电装置设计到10kV高压开关柜出线电缆终端头为止。
3 主要设计原则3.1 电气主接线主变压器:本期2×8MVA,电压等级35±3×2.5%/10.5kV,终期2×8MVA。
35kV进出线:本期4回(110kV XX站、110kV XX站、35kV XX面粉厂、35kV XX水电站), 采用单母线断路器分段接线方式;远期6回,两段母线各加备用出线1回。
10kV出线:本期6回,采用单母线断路器分段接线。
远期12回,两段母线各加备用出线3回。
本站无功补偿采用集中电容补偿方式。
本期补偿容量2×(2×900kVar),终期2×(2×900kVar),本期一次上齐。
接地方式:35kV及10kV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380/220V站用电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3.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3.2.1主变压器主变压器采用XXX变压器有限公司生产的8MVA自冷式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共2台。
国家丙级证书号:XXXXXXXXXXXX35kVXX输变电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XXXVVVVX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3年12月XX审定:XXX 审核:XXX 校核:XXX 编写:XXXXX35kVXX输变电站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总的部分 (1)1.1 工程项目设计依据 (1)1.2 站址概况 (1)1.3 设计范围及建设规模 (2)第二章电力系统 (3)2.1 XX电网现状 (3)2.2 建设的必要性 (4)2.3 项目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4)2.4 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 (4)第三章电气一次部分 (4)3.1 电气主接线 (4)3.2 主要设备选择 (5)3.3 电气总平面布置 (10)3.4站用电及照明 (11)3.5 防雷接地 (12)3.6 电缆防火 (12)第四章电气二次部分 (12)4.1 电气二次线 (12)4.2技术参数 (13)4.3系统继电保护 (13)4.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6)4.5安全自动装置 (21)4.6电能采集系统 (21)-i-4.7二次设备的布置 (22)4.8二次系统防雷 (23)4.9交直流系统 (25)4.10火灾报警系统 (26)第五章远动 (26)5.1 概述 (26)5.2 XX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 (27)5.3 远动系统设计要求 (27)5.4 远动设备电源 (27)第六章系统通信 (28)6.1 概述 (28)6.2 通信方式 (28)6.3 光纤通信方案 (28)6.4 XX变电站通信布置 (29)第七章土建部分 (30)7.1 站址自然条件及设计主要数据 (30)7.2 所区规划和总平面布置方案 (33)7.3 建筑要求 (35)7.4 水工部分 (37)7.5 暖通部分 (38)7.6 消防部分 (38)第八章控制造价的措施 (43)i iXX35kVXX输变电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总的部分1.1 工程项目设计依据本初步设计编制依据:1)XX供电有限公司文件(XX司营[XXXX] X号)《关于对XX(XX)置业有限公司供用电申请的批复》;2)XX35kVXX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XX电网公司XX供电局文件(XX计[XXXX] X号号)《XX电网公司XX供电局关于XXXXXXX项目供电方案的批复》;4)相关变电站设计规程规范;1.2 站址概况XXXXXXX项目是一个集酒店、度假民居、商业会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区。
35—6.3kV变电所电气初设计简介电气初步设计是变电所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关于35—6.3kV变电所电气初步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电气设备和线路的配置以及布局、保护方案、系统参数等信息。
设计参数35—6.3kV变电所的电气设计参数如下:•额定电压:35—6.3kV•额定频率:50Hz•线路数量:10条设计要求在进行电气初步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设备配置和布局根据业主的要求和变电站的环境特点,确定变电所内电气设备的布局和配置方案。
主要设备包括高压隔离开关、高压电缆、配电变压器、低压电缆等。
线路的布置确定各个线路的布置方案,包括线路长度、结构和类型等。
保护方案建立完整的保护和自动化系统,包括电力系统保护、备用电源的自动化切换、主变运行控制等。
系统参数根据电气初步设计方案,计算变电站的负荷特点、电压、电流等参数,并据此确定高压侧、低压侧的出线容量和使用情况。
设备配置和布局35—6.3kV变电所的电气设备和线路配置如下:电气设备•35kV配电变压器•35kV隔离开关•35kV高压电缆• 6.3kV隔离开关• 6.3kV高压电缆• 6.3kV配电变压器线路布局•35kV馈线进站•35kV主变出线•35kV备用进站•35kV备用出站•35kV馈出站保护方案变电所的保护方案如下:电力系统保护包括过电压、欠电压、过电流、短路、接地、过载等保护功能,以确保变电所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备用电源的自动化切换变电站备用电源包括独立发电机组和电网供电备用系统。
在主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
主变运行控制根据主变的运行情况和电网突发事件,实现自动或手动控制主变的运行和切换。
系统参数根据电气初步设计方案,计算变电站的负荷特点、电压、电流等参数。
高压侧出线容量根据变电站的负荷特点和电力系统参数,可计算高压侧的出线容量为35kV、630A。
低压侧出线容量根据变电站的负荷特点和电力系统参数,可计算低压侧的出线容量为6.3kV、1250A。
35kV万合变电站新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目录1 总的部分 (1)1.1 概述 (1)1.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1.1.1.1 工程执行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章 (1)1.1.1.2 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 (1)1.1.1.3 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文件 (2)1.1.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2)1.1.2.1 工程建设规模 (2)1.1.2.2 设计范围与分工 (2)1.2 站址概况 (3)1.2.1 站址自然条件 (3)1.2.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1.2.3 进出线走廊条件 (3)1.2.4 征地拆迁及设施移改的内容 (4)1.2.5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 (4)1.3 技术原则及存在问题 (5)1.3.1 主要技术方案 (5)1.3.2 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的应用 (6)1.3.3 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7)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2 电力系统 (10)2.1电力系统概述 (10)2.1.1 某县电网现状 (10)2.1.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1)2.1.3 接入系统方案 (11)2.2建设规模 (12)2.2.1 主变规模 (12)2.2.2 出线规模 (12)2.2.3 无功补偿装置 (13)2.3主要电气参数 (13)2.3.1 主变选型 (13)2.3.3 电气主接线 (14)2.3.4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 (14)3 电气部分 (14)3.1电气主接线 (14)3.1.1 35KV侧主接线 (14)3.1.2 10KV侧主接线 (14)3.2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 (14)3.2.1短路电流 (14)3.2.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15)3.2.2.1 35KV电气设备 (15)3.2.2.3 10KV并联电容器 (15)3.2.2.4 站用变压器 (15)3.2.2.5 导体设计 (16)3.3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16)3.3.1 35KV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 (16)3.3.2 10KV电气设备绝缘配合 (17)3.3.2.1 避雷器选择 (17)3.3.3 电气设备外绝缘及绝缘子串泄漏距离的确定 (18)3.4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 (18)3.4.1电气总平面布置 (18)3.4.2 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19)3.4.2.1 35KV配电装置 (19)3.4.2.2 10KV配电装置 (19)3.4.2.3 10KV电容器组 (19)3.5站用电及照明 (19)3.5.1 站用电源的引接及站用电源接线方案 (19)3.5.2 站用电保护及布置 (20)3.5.2.1 站用变保护 (20)3.5.2.2 站用变布置 (20)3.5.3照明 (20)3.6防雷接地 (20)3.6.1防直击雷 (20)3.7光缆、电缆设施 (21)3.7.1电缆设计原则 (21)3.7.2 电缆防火 (21)4 二次部分 (24)4.1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4)4.1.1一次系统概况 (24)4.1.2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25)4.1.2.135K V线路保护配置 (25)4.1.3安全自动装置 (25)4.1.4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25)4.2系统调度自动化 (25)4.2.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6)4.2.2远动系统 (26)4.2.2.1调度关系 (26)4.2.2.2远动信息配置原则 (26)4.2.3关口电能计量系统 (27)4.2.3.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7)4.2.3.2电能计量装置及电量采集装置 (27)4.2.4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27)4.3系统及站内通信 (28)4.3.1通道组织 (28)4.3.2设备配置 (28)4.3.3站内通信方案 (29)4.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30)4.5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30)4.5.1保护配置 (30)4.5.2自动装置 (31)4.6站用交直流电源系统 (32)4.6.1直流系统 (32)4.6.2不停电电源系统 (32)4.6.3直流变换电源系统 (32)4.7其他二次系统 (32)4.7.1GPS对时系统 (32)4.7.2非关口电能计量系统 (33)4.7.3火灾报警系统 (33)4.7.4图像监视安全及警卫系统 (33)4.7.5微机防误系统 (34)4.7.6二次设备的接地、防雷、抗干扰 (34)4.7.6.1接地 (34)4.7.6.2防雷 (35)4.7.6.3抗干扰 (35)4.8二次设备组屏及布置原则 (35)4.8.1主要二次设备组屏原则 (35)4.8.2二次设备布置方案 (35)4.9二次设备材料清单 (36)5土建部分 (38)5.1 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 (38)5.1.1 站区总体规划 (38)5.1.2 站区总平面布置 (40)5.1.3 竖向布置 (40)5.1.4 管沟布置 (41)5.1.5 道路及场地处理 (41)5.1.5.1 道路 (41)5.1.5.2 配电装置场地处理 (41)5.1.6 征地拆迁及设施移改的内容 (41)5.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2)5.2建筑 (42)5.2.1全站建筑一览表 (42)5.2.2生产建筑物 (42)5.2.4建筑物采取的节能措施 (44)5.2.5主要建筑材料 (45)5.2.5.1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45)5.2.5.3 装饰材料 (45)5.3结构 (45)5.3.1设计依据 (45)5.3.1.1 地基承载力 (45)5.3.1.2 建(构)筑抗震设防烈度及确定依据 (45)5.3.1.4 水文气象资料 (46)5.3.1.5 设计荷载 (47)5.3.2结构选型 (47)5.3.2.1 结构设计基本参数 (47)5.3.3 屋外配电装置构(支)架 (47)5.3.4 全站建、构筑物的地基与基础 (48)5.4给排水 (48)5.4.1 站区供、排水条件 (48)5.4.2 给水系统 (49)5.4.3 排水系统(1)雨水排水系统 (49)5.4.4 防洪排涝 (50)5.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0)5.6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50)5.6.1 全站总建筑面积计算: (51)5.6.2 土方工程量计算: (51)635K V配套间隔扩建工程 (51)6.1 工程概况 (51)6.2 电力系统一次 (51)6.3系统继电保护 (52)6.4调度自动化 (52)6.4.1 调度关系 (52)6.4.2 接入系统方案及设备配置 (52)6.4.3 远动系统 (52)6.4.4 电能计量系统 (52)6.4.5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 (52)6.5 系统通信 (53)6.6 电气一次 (53)6.6.1电气主接线 (53)6.6.2电气总平面及配电装置形式 (53)6.6.3 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型 (53)6.7电气二次 (54)6.7.1樟塘35K V变电站配套间隔二次部分 (54)6.7.1.1 35KV线路保护测控配置和组柜方案 (54)6.7.1.2计量 (54)6.7.1.3微机五防 (54)6.7.1.4设备材料清单 (55)6.8 土建部分 (55)7消防部分 (56)7.1 消防措施 (56)7.1.1 站区总平面布置 (56)7.1.2 站区建(构)筑物 (56)7.2电气设施 (57)7.2.2 其它电气设施消防措施 (57)7.2.3 电缆防火措施 (57)7.3.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7)8 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57)8.1 环境保护 (57)8.1.1 站址区域的自然环境概况 (57)8.1.2 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情况及主要批复意见 (57)8.1.3 各类废、污水处理措施和执行标准 (58)8.1.4 噪声源及相关防治措施: (58)8.1.5电磁环境标准及控制措施 (58)8.2 水土保持 (58)8.2.1 说明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情况及主要批复意见 (58)8.2.2水土保持措施 (59)8.3 节能减排综述 (59)8.3.1变电站新技术应用 (59)8.3.2 变电站节能措施分析 (59)8.3.2.2 电气节能措施分析 (59)8.3.2.3 土建节能措施分析 (60)1)建筑物及房间的朝向设置 (60)2)节能墙体材料 (60)3)门窗节能 (60)4)屋面节能 (61)(2)站内给水系统节能措施 (61)7.3.3 结论 (61)9 劳动安全卫生 (61)9.1 概述 (61)9.2 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职业危害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61)9.2.1 防火、防爆 (61)9.2.1.1 各建(构)筑物安全间距的确定原则及其采取的措施 (61)9.2.1.2 各建(构)筑物在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及其最低耐火等级 (62)9.2.1.4 电气设施的防火、防爆 (62)9.2.3 防电伤、防机械伤害及防坠落伤害 (62)9.2.4 防暑、防寒 (63)9.2.5 防噪措施 (63)9.2.6 防电磁辐射措施 (63)1 总的部分1.1 概述1.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1.1.1 工程执行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章1.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相关文件2. 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设计导则3. 国家电网基建[2008]603号《关于印发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抗震设计要点的通知》4.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2008]96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变电站电缆防火设计和建设工作的通知》5.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6. 江西省电力公司农网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5kV变电站分册7.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典型规范8. 国家电网基建[2011]58号《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新建变电站设计补充规定》9.国家电网科[2011]12号《协调统一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条款》1.1.1.2 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1.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J161-1985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755-2001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64.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3-20055. 《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20076. 《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7.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068.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9.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10.《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5222-200511.《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200412.《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9513.《变电所建筑结构技术规定》NDGJ96-9214.《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1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6.《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20011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200118.《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Q/GDWZ410-20101.1.1.3 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文件1.吉安供电公司农电工作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
XXXXXX公司35KV变电所工程初步设计(工程编号:)说明书X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证书号:XXXX年XX月编制人员项目总设计师:审核:校核:设计:X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XXXX年XX月目录第一章总论1.1 设计依据1.2 设计内容及范围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电气一次部分2.1 35KV主接线2.2 10KV主接线2.3 短路电流计算2.4 主要设备选型及校验2.5 电气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型式2.6 照明及动力第三章电气二次部分3.1 控制室及电气二次线3.2 继电保护3.3 直流系统3.4 交流所用电系统第四章土建部分4.1 建筑物4.2 给排水、防火及通风4.3 气象资料4.4 地震烈度第一章总论1.1设计依据1. 1. 1XXXXXX有限公司35KV变电所工程设计委托书1. 1. 2XX供电公司《关于XXXXXX有限公司35KV变电站接入系统设计评审意见》1. 1. 3有关设计规范35KV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DGJ32/J14-2005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T5103-1999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等1.2 设计内容及范围1. 2. 1 变电所电气一次设计1. 2. 2 变电所电气二次设计1. 2. 3 变电所照明、接地设计1. 2. 4 土建设计1.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3. 1 一期工程静态投资:800 万元1. 3. 2 变压器总容量及台数:16000KV A / 2台一期:8000KV A / 1台1. 3. 3 变电所建筑面积:592 平方米1. 4企业概况(略)1. 5用电负荷1. 4. 1 1#车间装机容量7110.36 KW其中二级负荷2530.75KW1. 4. 2 2#车间装机容量4677.70 KW其中二级负荷614KW1. 6 供电批复XX供电公司文批复,XXXXXX有限公司35千伏变电站新建一回35千伏线路接至在建中220千伏XX变35千伏母线上,线路全长约6公里架空线(LGJ-240)和4公里电缆(YJV-26/35-3*300)。
XXX变电站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电气部分第一卷第一册电气总的部分施工图说明书XXXXX电力设计有限公司20XX年XX月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录1 设计依据 (1)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 (1)3 主要设计原则 (2)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10)5、施工图卷册组织 (10)6.其他注意事项 (11)1 设计依据◆XXXX号文件:“关于XX 35KV XX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及其附件。
◆本工程初步设计收口图纸。
◆XX省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
◆有关的设计规程、规范及强制性标准。
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2.2 设计范围:本站设计范围包括电气主接线所涉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布置、设备安装、防雷接地、电气照明、电缆敷设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和自动装置、通信、远动、消防和站内的生产建筑物、辅助建筑物设计。
35kV配电装置设计到出线门型架为止,10kV配电装置设计到10kV高压开关柜出线电缆终端头为止。
3 主要设计原则3.1 电气主接线主变压器:本期2×8MVA,电压等级35±3×2.5%/10.5kV,终期2×8MVA。
35kV进出线:本期4回(110kV XX站、110kV XX站、35kV XX面粉厂、35kV XX水电站), 采用单母线断路器分段接线方式;远期6回,两段母线各加备用出线1回。
10kV出线:本期6回,采用单母线断路器分段接线。
远期12回,两段母线各加备用出线3回。
本站无功补偿采用集中电容补偿方式。
本期补偿容量2×(2×900kVar),终期2×(2×900kVar),本期一次上齐。
接地方式:35kV及10kV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380/220V站用电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3.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3.2.1主变压器主变压器采用XXX变压器有限公司生产的8MVA自冷式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共2台。
检索号:LP-T1147C-U01-01广安牟家35kV输变电工程光纤通信系统初步设计(送审版)说明书及设备材料清册四川蓝普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资质证书编号:A2510076462011年12月批准:审核:校核人:编写:目录1. 总的部分 (4)1.1设计依据 (4)1.2工程概况 (4)1.3设计范围和原则 (4)1.4相关电力通信网现状 (5)2. 系统通信 (7)2.1总体设计方案 (7)2.2主要设计原则 (8)2.3系统质量指标 (8)2.4网管系统 (17)3. 光传输设备、PCM设备及光缆选型原则 (18)3.1设备选型原则 (18)3.2SDH/MSAP设备选型技术要求 (18)4. ADSS光缆主要技术要求 (20)4.1光缆部分 (20)4.2光纤部分 (20)5. 站端说明及设备配置 (21)5.135K V牟家变电站 (21)5.2邻水110K V变电站 (21)5.3邻水县调、广安地调 (22)6. 调度自动化部分 (22)6.1调度关系 (22)6.2远动组织 (22)6.3远动信息内容 (22)6.4电能量计费系统 (23)6.5调度数据网 (24)6.6综合数据网 (25)6.7调度端协调及配合 (25)7. 系统通信部分设备材料清册 (26)1.总的部分1.1设计依据1)本工程的设计合同。
2)广安牟家35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可研报告。
3)广安牟家35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可研审查意见。
4 )国家及行业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反措要求及强制标准。
1.2工程概况见电气说明书前言部分说明。
1.3设计范围和原则设计范围:35kV牟家变电站至邻水110kV变电站光纤通信系统,以及35kV 牟家变电站到广安地调和邻水县调的通信通道的组织的设计,包括光通信传输设备、站端设备、接入设备的配置。
本设计执行以下设计规程及标准:《电力系统光缆通信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GJ152-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同步数字系列(SDH)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定》(YD5021-96)。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GB 7611-87)《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GB/T 15837-1995)《同步数字体系信号的基本复用结构》(GB/T 15940-1995)《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T 15941-1995)《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G.652)《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G.703)《同步数字体系(SDH)的网络节点接口》(G.707)《传输设备管理的Q接口协议栈》(G.773 )《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设备建议的结构》(G.781)光纤通信系统应具有传输话音、数据(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计算机信息等)和图象(工业电视、图文传真等)等功能。
光纤电路应满足系统性能稳定可靠、经济实用、便于施工、有利于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设备应选用质量高、功耗低、可靠、便于维护、适应性强和价格合理的定型产品。
光纤通信系统除应满足系统近期对信道的要求外,还应兼顾长远需求,以避免重复建设。
技术条件、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有关建议。
1.4相关电力通信网现状与牟家35kV变电站相关的已建光纤通信电路如下:⑴ 广安电网现运行的光纤通信电路:石马河110kV 变电站—范家湾220kV 变电站,电路传输速率为622Mb/s ;范湾220kV 变电站—邻水县调,电路传输速率为2.5Gb/s ; 范家湾220kV 变电站—黄岩500kV 变电站—代市220kV 变电站—广安地调,电路传输速率为2.5Gb/s ;石马河110kV 变电站—坛桐35kV 变电站—合流35kV 变电站—邻水110kV 变电站—邻水县调,电路传输速率为155Mb/s ;⑵ 相关的电力通信现状见下图:110kV变电站已有光纤通道图 例220kV变电站OP GW /16广安地调邻水县调石马河邻水牛背山范家湾A DS S/8O P G W /16幺滩丰禾O P G W/16坛桐合流A D SS /8A D S S /8ADSS /16500kV变电站代市黄岩A D SS /24O P G W/3635kV变电站目前邻水35kV 变配置了一套光通信设备,光通信通道接入邻水县调。
2. 系统通信2.1 总体设计方案主通信手段为光纤通信,辅助通信手段为市话。
35kV 牟家变电站至35kV 邻水变电站至邻水县调及广安地调采用光纤通信,开通数据和电话通道。
本工程接入系统一次推荐方案为:将邻水变电站—合流变电站的35kV 线路“π”接进牟家35kV 变电站,沿牟家—“π”接点,“π”接点—邻水35kV 线路,敷设1根16芯ADSS 光缆,长度7km ,在邻水变电站接续广安电力光纤通信网,即可形成牟家35kV 变电站至广安地调及邻水县调的调度电话、自动化信息传输通道。
通信方案如下图所示:110kV变电站已有光纤通道图 例220kV变电站O PG W/16广安地调邻水县调石马河邻水牛背山范家湾A D S S/8O P GW /16幺滩新建光纤通道丰禾O PG W /16O P G W /24O P GW /24O PG W /16坛同合流A D SS /8A D S S /8ADSS/16500kV变电站代市黄岩A D SS /24O P G W/3635kV变电站华蓥拟建光纤通道牟家A D S S /16A D S S /162.2主要设计原则○1本期35kV牟家变电站~35kV邻水变电站采用传输速率为155Mbit/s 的STM-16同步数字传输系统(2.5G平台);通过35kV邻水变接入邻水县调。
○2 STM-1同步数字传输系统部分采用1+1备份,自动切换。
○3光纤采用单模, 1550nm窗口。
○4采用ADSS光缆,35kV线路ADSS光纤芯数为16芯。
○5电路指标及线路设计遵照部标、国标及国际电信联盟ITU-T 的有关建议和报告。
2.3系统质量指标传输性能指标主要有误码性能和抖动性能,性能指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同步数字系列(SDH)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T5095-2000)”执行。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的参考结构如图2-1所示。
再生段再生段复用段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MSTPTP TS R S RRSTMSTS RRST图2-1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参考结构示意图2.3.1误码性能国内6800km的假设参考电路误码性能要求要求见表2-1。
速率(kbit/s)2048 34368 155520 622080 2488320ESR 1.63×10-3 3.06×10-3 6.53×10-3 待定待定SESR 8.16×10-5 8.16×10-5 8.16×10-5 8.16×10-5 8.16×10-5 BRER 8.16×10-6 8.16×10-6 8.16×10-6 4.08×10-6 4.08×10-6 表2-1 6800km数字通道的误码指标2.3.2抖动性能2.3.2.1 SDH网路接口和数字段接口性能(测试时间为60s)要求见表2-2、表2-3。
SDH网路输入输出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符合表2-2的要求。
数字段输入输出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符合表2-3的要求。
速率限值测量滤波器参数(kbit/s)B1UIp-p (f1~B2Uip-p (f3~f4) f1(Hz) f3(kHz) f4(MHz)155520 1.5 0.15 500 65 1.3 622080 1.5 0.15 1000 250 5.0 2488320 1.5 0.15 5000 1000 20 表2-2 SDH网路输出口最大允许输出抖动速率限值测量滤波器参数(kbit/s)B1UIp-p (f1~B2Uip-p (f3~f4) f1(Hz) f3(kHz) f4(MHz)155520 0.75 0.15 500 65 1.3 622080 0.75 0.15 1000 250 5.0 2488320 0.75 0.15 5000 1000 20表2-3 数字段输出口最大允许输出抖动2.3.2.2 SDH设备的抖动(1)SDH设备的网路STM-N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应符合图2-2和表2-4的要求:STM 等级 STM-1 STM-4 STM-16 UI p-pA 0(18μs ) 2800 11200 44790 A 1(2μs ) 311 1244 4977 A 2(0.25μs )39 156 622 A 3 1.5 1.5 1.5 A 40.15 0.15 0.15 频 率f 0(Hz ) 1.2×10-5 1.2×10-5 1.2×10-5 f 12(Hz ) 1.78×10-4 1.78×10-4 1.78×10-4 f 11(Hz ) 1.6×10-3 1.6×10-3 1.6×10-3 f 10(Hz ) 1.56×10-2 1.56×10-2 1.56×10-2 f 9(Hz ) 0.125 0.125 0.125 f 8(Hz ) 19.3 9.65 12.1 f 1(Hz ) 500 1000 5000 f 2(kHz ) 6.5 25 待定 f 3(kHz ) 65 250 待定 f 4(kHz )1.35.020表2-4 网路STM-N 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fA0 A1A2A3 A4f 0f 12 f 11f 10 f 9f 8f 1f 2 f 3f 4峰-峰抖动和漂移(对数) UI p-p斜率-20dB/10倍频程抖动频率(对数)图2-2 网路STM-N 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2)REG 的抖动传递特性,应符合表2-5及图2-3的要求。
STM 等级 类 型 f c (kHz) P (dB) STM -1A 130 0.1 B30 0.1 STM -4A 500 0.1 B30 0.1 STM -16A 2000 0.1 B300.1表2-5 REG 抖动传递特性(3)GER 和终端设备的线路STM-N 输入口抖动容限应符合图2-4及表2-6的要求。
STM 等级 类型 f t (kHz ) f 0(kHz ) A 1(UI p-p ) A 2(UI p-p )STM-1A 65 6.5 0.15 1.5 B121.20.151.5Pff C抖动增益斜率20dB/10倍频程抖动频率图2-3 REG 抖动传递特性A2A1ff 0f 1输入抖动幅度UI p-p-20dB/10倍频程抖动频率图2-4 线路STM-N 输入口抖动容限模框表2-6 线路STM-N 输入口抖动容限(4)SDH 的设备在PDH 接口的抖动产生,应分别符合表2-7、表2-8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