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60.50 KB
- 文档页数:14
吸收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A. 口腔B. 胃C. 小肠D. 大肠答案:C2. 维生素D的主要吸收形式是:A. 脂溶性形式B. 水溶性形式C. 蛋白质结合形式D. 游离形式答案:A3. 以下哪种物质在人体中的吸收率最高?A. 脂肪B. 蛋白质C. 碳水化合物D. 矿物质答案:C4. 人体吸收铁的主要形式是:A. 血红蛋白中的铁B. 铁离子C. 铁蛋白D. 铁螯合物答案:B5. 人体吸收钙的最佳时间是:A. 早晨B. 中午C. 晚上D. 餐后答案:D二、填空题1. 人体吸收营养物质主要通过_________进行。
答案:消化系统2. 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需要_________的参与。
答案:脂肪3. 人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
答案:小肠4. 人体吸收维生素B12需要_________的协助。
答案: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5. 人体吸收矿物质的主要方式是通过_________。
答案:主动和被动转运三、简答题1. 描述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基本过程。
答案: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基本过程包括摄入、消化、分解、吸收和转运。
首先,食物通过口腔咀嚼和唾液混合后进入胃,在胃中进一步分解。
然后,食物进入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中的酶和肠道细胞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小分子,通过肠道壁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被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2. 为什么说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答案: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1) 长度长,提供了足够的接触面积;2) 肠壁表面有许多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3) 肠壁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便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4) 小肠分泌的消化酶种类多,有助于食物的分解。
四、论述题1. 讨论影响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因素。
答案:影响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因素包括:- 食物的物理形态:如食物的颗粒大小、纤维含量等。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物质转化和传递过程等内容。
其中,吸收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吸收原理,以下将介绍一些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某化工厂需要将氨气从废气中吸收出来,工艺流程如下:氨气从废气中通过气体吸收塔进入吸收液中,吸收液中的氨气通过反应与溶液中的酸发生反应生成盐类。
请回答以下问题:1. 吸收液中的酸应选择什么样的性质?2. 如何选择合适的吸收液浓度?3. 吸收液中酸的浓度越高,吸收效果会如何变化?答案一:1. 吸收液中的酸应选择具有较强酸性的物质,例如硫酸、盐酸等。
这样的酸性物质可以与氨气快速反应生成盐类,实现氨气的吸收。
2. 吸收液的浓度应根据氨气的浓度和吸收效果要求来选择。
一般来说,如果氨气浓度较高,吸收液的浓度也应相应提高,以增加吸收效果。
3. 吸收液中酸的浓度越高,吸收效果会更好。
因为酸浓度越高,氨气与酸反应生成盐类的速率越快,吸收效果也就越好。
习题二:某化工过程中,需要从气体混合物中吸收二氧化硫。
已知气体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为10%,请回答以下问题:1. 选择合适的吸收液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 如果吸收液中的溶剂选择不当,会对吸收效果产生什么影响?3. 吸收液中的溶剂浓度选择应如何确定?答案二:1. 在选择合适的吸收液时,应考虑溶剂与待吸收气体的亲和力、反应速率、溶解度等因素。
合适的吸收液应能够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产物,并且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2. 如果吸收液中的溶剂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吸收效果不佳甚至无法吸收。
例如,如果溶剂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的产物不稳定,会导致产物再次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硫,从而无法实现吸收的目的。
3. 吸收液中的溶剂浓度选择应根据二氧化硫的浓度和吸收效果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如果二氧化硫浓度较高,吸收液的溶剂浓度也应相应提高,以增加吸收效果。
吸收习题一、填空1、逆流吸收操作线的斜率是,当处理混合气体量及浓度、回收率和吸收剂进塔浓度一定时,其值越小则出塔溶液的浓度越。
2、将含SO2为1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为0.020 kmol/m3的SO2水溶液在一个大气压下相接触。
操作条件下两相的平衡关系为P A*=1.62C A (atm),则SO2将从__________相向__________相转移,以气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_________________atm。
3、溶解度很大的气体,一般属于控制,溶解度很小的气体,一般属于控制。
4、某低浓度气体溶质被吸收时,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传质分系数分别为k G=2.474×10-8kmol/(m2·s·k Pa),k L=6.94×10-5m/s。
溶解度系数H=1.5kmol/(m3 k Pa),该吸收过程为膜控制。
二、选择1、对某一汽液平衡物系,在总压一定时,温度升高,则亨利系数()A、变小B、增大C、不变D、不确定2、要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温减压B. 升温减压C. 降温加压D. 升温加压3、对于吸收来说,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溶液出口浓度越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剂用量越小,吸收推动力将减小B.吸收剂用量越小,吸收推动力增加C.吸收剂用量越大,吸收推动力将减小D.吸收剂用量越大,吸收推动力增加4、在吸收传质过程中,它的方向和限度将取决于吸收质在气液两相平衡关系。
若要进行吸收操作,则应控制()。
A、*>AAPPB、*<AAPPC、*=AAPPD、无法判断5、吸收操作的依据是()A、挥发度差异B、溶解度差异C、温度差异D、密度差异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填料层高度Z=H OG×N OGB、填料层高度Z=H O L×N OLC、采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求N OG或N OL时的条件,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D、吸收过程中,E值越大,对吸收越有利。
吸收试题一、 填空题:1、溶解平衡时液相中______,称为气体在液体中的平衡溶解度;它是吸收过程的________,并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随压力的升高而_______。
2、压力_______,温度_________,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3、由双膜理论可知,_______为吸收过程主要的传质阻力;吸收中,吸收质以_________的方式通过气膜,并在界面处________,再以________的方式通过液膜。
5、吸收操作的依据是____ ____,以达到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
6、亨利定律的表达式Ex p =*,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___ ___气体。
7、对极稀溶液,吸收平衡线在坐标图上是一条通过 点的 线。
9、由于吸收过程中,气相中的溶质组分分压总是________溶质的平衡分压,因此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
10、吸收过程中,X K 是以______为推动力的总吸收系数,它的单位是___kmol/(m 2.s)__。
11、若总吸收系数和分吸收系数间的关系可表示为G L L k H k K +=11,其中Lk 1表示___ ____,当___ ____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
13、吸收操作中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 ___,吸收推动力___ ___。
14、当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时,完成一定的吸收任务所需填料层高度将为___。
15、用吸收操作分离气体混合物应解决下列三方面问题:_溶剂的选择 、 溶剂的再生 与 吸收设备 。
19、吸收操作线是通过____物料衡算__得来的,在Y-X 图上吸收操作线通过(X 2、Y 2 )、(X 1、Y 1 )两点。
20、在吸收操作中,_______总量和_________总量将随吸收过程的进行而改变,但_______和_______的量则始终保持不变。
二、选择题1、吸收操作的目的是分离_____ ______A.液体均相混合物B.气液混合物C.气体混合物D.部分互溶的液体混合物2、难溶气体的吸收是受______ _______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双膜控制D.相界面3、在吸收塔的计算中,通常不为生产任务所决定的是:_____ _______A.所处理的气体量B.气体的初始和最终组成C.吸收剂的初始浓度D.吸收剂的用量和吸收液的浓度4、在吸收塔设计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____ _______。
六吸收浓度换算2.1甲醇15%(质量)的水溶液, 其密度为970Kg/m3, 试计算该溶液中甲醇的:(1)摩尔分率; (2)摩尔比; (3)质量比; (4)质量浓度; (5)摩尔浓度。
分子扩散2.2 估算1atm及293K下氯化氢气体(HCl)在(1)空气,(2)水(极稀盐酸)中的扩散系数。
2.3一小管充以丙酮,液面距管口1.1cm,20℃空气以一定速度吹过管口,经5 小时后液面下降到离管口2.05cm,大气压为750[mmHg],丙酮的蒸汽压为180[mmHg] , 丙酮液密度为7900[kg/m3],计算丙酮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2.4 浅盘内盛水。
水深5mm,在1atm又298K下靠分子扩散逐渐蒸发到大气中。
假定传质阻力相当于3mm厚的静止气层,气层外的水蒸压可忽略,求蒸发完所需的时间。
2.5 一填料塔在常压和295K下操作,用水除去含氨混合气体中的氨。
在塔内某处,氨在气相中的组成y a=5%(摩尔百分率)。
液相氨的平衡分压P=660Pa,物质通量N A = 10 - 4[kmol/m2·S],气相扩散系数D G=0.24[cm2/s],求气膜的当量厚度。
相平衡与亨利定律2.6 温度为10℃的常压空气与水接触,氧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率为21%,求到达平衡时氧在水中的最大浓度, 〔以[g/m3]、摩尔分率表示〕及溶解度系数。
以[g/m3·atm]及[kmol/m3·Pa]表示。
2.7 当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时,对同一温度和液相浓度,如果总压增大一倍那么与之平衡的气相浓度(或分压) (A)Y增大一倍; (B)P增大一倍;(C)Y减小一倍; (D)P减小一倍。
2.8 25℃及1atm下,含CO220%,空气80%(体积%)的气体1m3,与1m3的清水在容积2m3的密闭容器中接触进行传质,试问气液到达平衡后,(1)CO2在水中的最终浓度及剩余气体的总压为多少?(2)刚开始接触时的总传质推动力ΔP,Δx各为多少?气液到达平衡时的总传质推动力又为多少?2.9 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气体中所含的丙酮蒸气,操作温度20℃,压力1atm。
第七章吸收一、填空题1、根据双膜理论,两相间的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______,增加气液两相主体的湍动程度,传质速率将______ 。
2、吸收是分离的单元操作。
3、吸收是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4、压力,温度将有利于吸收的进行。
5、难溶气体属于控制,主要传质阻力集中于侧。
6、按吸收过程有无温度变化,吸收可分为和。
7、吸收的逆过程称为。
8、在101.3kPa、293K下,空气中CCl4的分压为21mmHg,则CCl4的摩尔分数为,摩尔比为。
9、在100kg水中含有0.015kg的CO2,则CO2的质量分数为,质量比为。
10、在101.3 kPa、20℃下,100kg下,100kg水中含氨1kg时,液面上方氨的平衡分压为0.80kPa,则氨在气相中的组成(摩尔分数)为,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11、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其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
12、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而使气体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操作称为。
13、物质在静止流体中的传递主要是依靠流体是依靠流体的无规则运动;物质在湍流流体中的传递主要是靠流体的无规则运动。
14、吸收过程相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为。
15、湍流主体与相界面之间的涡流扩散与分子扩散的总称称为。
16、一般情况下取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是比较适宜的。
17、总的来说,由于化学反应消耗了进入液相中的溶质,使溶质的有效溶解度而平衡分压,使吸收过程的推动力。
18、当物系一定时,亨利系数E随系统的温度而变化,通常温度升高,E值。
19、吸收塔的操作线斜率为,斜率越大,操作线平衡线,则各截面上吸收推动力。
20、由双膜理论可知,溶质分子仅以的方式连续通过两虚拟膜层。
二、选择题1、某吸收过程中溶质与吸收剂之间有明显的化学反应,称之为()A:物理吸收 B:单组分吸收 C:化学吸收 D:非等温吸收2、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造成物质分子传递的现象称为()A:涡流扩散 B:对流扩散 C:分子扩散 D:湍流扩散3、为使脱吸操作易于进行,通常可采用()A:升温,减压 B:升温,加压 C:降温,减压 D:降温,加压4、在下列吸收操作中,属于气膜控制的是()A:用水吸收CO2 B:用水吸收H2 C:用水吸收氨气 D:用水吸收O25、吸收是分离()的单元操作。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复习题一、填空题1。
质量传递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
***答案***吸收、蒸馏、萃取、吸附、干燥。
2. 吸收是指_______的过程,解吸是指_____的过程。
***答案***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液相中的吸收质向气相扩散.3.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加时,亨利系数E____,相平衡常数m____,溶解度系数H____。
***答案*** 不变; 减少; 不变4. 指出下列组分,哪个是吸收质,哪个是吸收剂。
(1) 用水吸收HCl生产盐酸,H2O是____,HCl是_____.(2)用98。
3%H2SO4吸收SO3生产H2SO4,SO3,是___;H2SO4是___。
(3)用水吸收甲醛生产福尔马林,H2O是____;甲醛是___。
***答案***(1)吸收剂,吸收质。
(2)吸收质,吸收剂.(3)吸收剂,吸收质。
5. 吸收一般按有无化学反应分为_____,其吸收方法分为_______。
***答案***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喷淋吸收、鼓泡吸收、膜式吸收。
6。
传质的基本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 分子扩散,涡流扩散。
7。
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答案***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
8。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则操作线向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____。
***答案***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9。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操作线将___平衡线。
***答案*** 减少; 靠近;10。
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N OG将_____(增加,减少,不变)。
吸收一、填空题:1.20℃时,CO2气体溶解于水的溶解度为0.878(标)m3m-3(H2O),此时液相浓度C=________kmol.m-3液相摩尔分率x A=_________.比摩尔分率X A=__________.答案:1.0.0392 0.000705 0.0007062.用相平衡常数m表达的亨利定律表达式为_______.在常压下,20℃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69.6mmHg,与之平衡的氨水浓度为10(kgNH3/100kgH2O).此时m=______.答案:y=mx 0.9573 用气相浓度△p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传质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总传质系数表达的传质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N A=k G(p-p i) N A=K G(p-p e)4. 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N A=k Y(Y-Y i) N A=K Y(Y-Y e)5用亨利系数E表达的亨利定律表达式为_______.在常压下,20℃时, 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50mmHg, 与之平衡的氨水浓度为7.5(kgNH3/100kgH2O).此时亨利系数E=________,相平衡常数m=______.答案:P e=Ex 680mmHg 0.8946. 在常压下,20℃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166mmHg,此时氨在混合气中的摩尔分率y A=________,比摩尔分率Y A=_______.答案:0.218 0.2797.用△y, △x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中,当平衡线为直线时传质总系数K y与分系数k x,k y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K x与k x, k y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K y=1/k y+m/k x1/K x=1/(m.k y)+1/k x8.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1=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0.008,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答案:1.7339.吸收过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制备产品分离气体混合物除去气体中的有害组分10.质量传递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
吸收一章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 = k y (y-y i) N A = K y (y-y e)2、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_______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 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则操作线向_____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 e)_________。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4、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 = 0.006,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_。
1.80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操作线将_________平衡线。
减少靠近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表示。
相平衡液气比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____,N OG 将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不变增加8、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_____,吸收推动力_________。
(增大,减小,不变)增大增大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1、在液相中,若温度提高1倍,粘度不变,则扩散系数_______。
2、操作中的吸收塔,当生产任务一定,若吸收剂用量小于最小用量,则吸收效果 ________.3、脱吸因数s 的表达式为______, 在Y-X 坐标系下的几何意义是_____。
4、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操作线将_______平衡线,传质推动力将_____, 若吸收剂用量减至最小吸收剂用量时,设备费用将____。
5、根据双膜理论,两相间的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______,增加气液两相主体的湍动程度,传质速率将______ 。
6、321,,s s s 是3种气体在吸收过程中的脱吸因数,已知321s s s >>,且吸收过程的操作条件相同,试将3种气体按溶解度大小排序如下_______。
7、压力____,温度_____,将有利于吸收的进行。
8、难溶气体属______控制,主要传质阻力集中于_______側。
9、双膜理论的基本假设是:(1)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10、欲得到一定浓度的溶液,对易溶气体所需的分压_____,而对难溶气体所需的分压则_____。
11、漂流因数反映______,当漂流因数大于1时表明________。
12、物质在静止流体中的传递,主要是依靠流体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
物质在湍流的传递,主要是依据靠流体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13、吸收操作时,塔内任一横截面上,溶质在气相中的实际分压总是_____与其接触的液相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位于平衡线的______。
反之,如果操作线位于平衡线______,则应进行脱吸过程。
14、当气体处理量及初、终浓度已被确定,若减少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将______,其结果是使出塔吸收液的浓度______,而吸收推动力相应_______。
15、一般情况下取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______倍是比较适宜的.16、传质单元数OG N 及OL N 反映 ________。
第八章吸收一、填空1.吸收操作的基本依据是,以达到分离混合物为目的。
2.吸收、解吸操作时,低温对有利;高温对有利;高压对有利;低压对有利。
3.亨利定律有种表达方式,在总压P<5atm下,若P增大,则m , E , H ;若温度t下降,则m ,E , H 。
(增大,减少,不变,不确定)4.漂流因子的反映了,单项扩散中的漂流因子 1.5.若1/K y=1/k y+m/k x,当气膜控制时,K y≈;当液膜控制时,K y ≈。
6.N OG=(y1-y2)/Δy m的适用条件是。
7.最小液气比(q n,l/q n,v)min 对(设计型,操作型)是有意义的。
如实际操作时(q n,l/q n,v)<(q n,l/q n,v)min , 则产生的结果是。
8.设计时,用纯水逆流吸收有害气体,平衡关系为y=2x,入塔y1=0.1,液气比(q n,l/q n,v)=3,则出塔气体浓度最低可降至,若采用(q n,l/q n,v)=1.5,则出塔气体浓度最低可降至。
9.用纯溶剂逆流吸收,已知q n,l/q n,v=m,回收率为0.9,则传质单元数N OG= 。
10.操作中逆流吸收塔,x2=0,今入塔y1上升,而其它入塔条件均不变,则出塔y2,回收率η。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11.吸收速率方程中,K Y是以为推动力的吸收系数,其单位是。
12.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吸收推动力。
13.脱吸因数的定义式为,他表示之比。
14. K Ya称为,其单位是。
15.吸收塔的填料高度计算中,表示设备效能高低的量是,而表示传质任务的难易程度的量是。
二、作图题以下各小题y~x图中所示为原工况下的平衡线与操作线,试画出按下列改变操作条件后的新平衡线与操作线:1.吸收剂用量增大2.操作温度升高3.吸收剂入口浓度降低三、填空题1.对于接近常压的低组成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温度升高时,亨利系数E将(),相平衡常数m将(),溶解度系数H将()。
【例5-8】在一塔径为0.8m 的填料塔内,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氨,要求氨的吸收率为99.5%。
已知空气和氨的混合气质量流量为1400kg/h ,气体总压为101.3kPa ,其中氨的分压为1.333 kPa 。
若实际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4倍,操作温度(293K )下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 *=0.75X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为0.088kmol/m 3·s ,试求 (1)每小时用水量;(2)用平均推动力法求出所需填料层高度。
解 (1)0132.03.101333.11==y0134.00132.010132.01111=-=-=y y Y0000669.0)995.01(0134.0)1(12=-=-=ηY Y02=X因混合气中氨含量很少,故kg/kmol29≈Mkmol/h 7.47)0132.01(291400=-=V5.08.0785.02=⨯=Ω㎡kmol/h 6.35075.00134.0)0000669.00134.0(7.472*121min =--=--=X X Y Y VL 实际吸收剂用量L =1.4L min =1.4×35.4=49.8kmol/h(2) X 1 = X 2+V (Y 1-Y 2)/L =0+0128.08.49)0000669.00134.0(7.47=- 00953.00128.075.075.01*1=⨯==X Y0*2=Y00387.000953.00134.0*111=-=-=∆Y Y Y0000669.000000669.0*222=-=-=∆Y Y Y000936.00000669.000387.0ln 0000669.000387.0ln2121m =-=∆∆∆-∆=∆Y Y Y Y Y OG N =m 21Y Y Y ∆-=24.14000936.00000669.00134.0=- a ΩK V H Y =OG=m 30.05.0088.03600/7.47=⨯ OG OG H N Z ⋅==14.24×0.30=4.27m【例5-9】空气中含丙酮2%(体积百分数)的混合气以0.024kmol/m 2·s 的流速进入一填料塔,今用流速为0.065kmol/m 2·s 的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丙酮,要求丙酮的回收率为98.8%。
【例6-1】总压为101.325kPa、温度为20℃时,1000kg水中溶解15kg NH3,此时溶液上方气相中NH3的平衡分压为2.266kPa。
试求此时之溶解度系数H、亨利系数E、相平衡常数m。
解:首先将此气液相组成换算为y与x。
NH3的摩尔质量为17kg/kmol,溶液的量为15kg NH3与1000kg水之和。
故由式(6-11)E=P·m=101.325×1.436=145.5kPa或者由式(6-1)kPa溶剂水的密度ρs=1000kg/m3,摩尔质量M s=18kg/kmol,由式(6-10)计算Hkmol/(m3·kPa)H值也可直接由式6-2算出,溶液中NH3的浓度为kmol/m3所以kmol/(m3·kPa)【例6-2】在20℃及101.325kPa下CO2与空气的混合物缓慢地沿Na2CO3溶液液面流过,空气不溶于Na2CO3溶液。
CO2透过厚1mm的静止空气层扩散到Na2CO3溶液中。
气体中CO2的摩尔分数为0.2。
在Na2CO3溶液面上,CO2被迅速吸收,故相界面上CO2的浓度极小,可忽略不计。
CO2在空气中20℃时的扩散系数D为0.18cm2/s。
问CO2的扩散速率是多少?解:此题属单方向扩散,可用式6-17计算。
扩散系数D=0.18cm2/s=1.8×10-5m2/s扩散距离Z=1mm=0.001m,气相总压力P=101.325kPa气相主体中CO2的分压力p A1=P y A1=101.325×0.2=20.27kPa气液界面上CO2的分压力p A2=0气相主体中空气(惰性气体)的分压力p B1为kPa气液界面上空气的分压力p B2=101.325kPa空气在气相主体和界面上分压力的对数平均值为kPa代入式(6-17),得kmol/(m2·s)【例6-3】含氨极少的空气于101.33kPa,20℃被水吸收。
一、填空题1、在常压下,20℃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69.6mmHg,此时氨在混合气中的摩尔分率y=________,摩尔比Y=_______.0.0916 ; 0.1012、最小液气比(L/V)min只对()(设计型,操作型)有意义,实际操作时,若(L/V)﹤(L/V)min ,产生结果是()。
答:设计型吸收率下降,达不到分离要求3、A,B两组分等摩尔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A在B中单向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
答:精馏吸收4、相平衡常数m=1,气膜吸收系数 k y=1×10-4Kmol/(m2.s),液膜吸收系数 k x 的值为k y 的100倍,这一吸收过程为()控制,该气体为()溶气体,气相总吸收系数 K Y=()Kmol/(m2.s)。
答:气膜易溶 9.9×10-45、对于极易溶的气体,气相一侧的界面浓度y I 接近于(),而液相一侧的界面浓度x I 接近于()。
答:y*(平衡浓度) x(液相主体浓度)6、含SO2为1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C= 0.02 Kmol/m3的SO2水溶液在一个大气压下接触,操作条件下两相的平衡关系为p*=1.62 C (大气压),则 SO2将从()相向()转移,以气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大气压,以液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 Kmol/m3 。
答:气液 0.0676 0.04177、实验室中用水吸收 CO2基本属于()控制,其气膜中浓度梯度()(大于,小于,等于)液膜浓度梯度,气膜阻力()液膜阻力。
答:液膜小于小于8、压力(),温度(),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工程上常用水–空气系统进行氧解吸,这种系统属于()系统,传质阻力主要在()一侧。
答:降低升高易解吸,气膜控制气膜9、采用化学吸收可使原来的物理吸收系统的液膜阻力(),气膜阻力()。
答:减小不变10、在吸收塔的设计中,气体流量,气体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设备费用()。
化工原理-- 吸收习题及答案吸收一章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用气相浓度△ 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N A = ky (y-yi ) N A = Ky (y-ye )2 、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 ,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___________ 来增大吸收速率。
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3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_ 。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__ ,则操作线向_________ 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 -y e )_____________ 。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4 、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 0.06 ,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 2 = 0.006 ,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_____ 。
1.805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 操作线将__________ 平衡线。
减少靠近6 、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 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__ 表示。
相平衡液气比7 、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 将________ N OG 将_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不变增加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吸收推动力。
(增大,减小,不变)增大增大9 、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精心整理六吸收浓度换算2.1甲醇15%(质量)的水溶液,其密度为970Kg/m3,试计算该溶液中甲醇的:(1)摩尔分率;(2)摩尔比;(3)质量比;(4)质量浓度;(5)摩尔浓度。
分子扩散2.2估算1atm及293K下氯化氢气体(HCl)在(1)空气,(2)水(极稀盐酸)中的扩散系数。
2.3一小管充以丙酮,液面距管口1.1cm,20℃空气以一定速度吹过管口,经5小时后液面下降到离管口2.05cm,2.4于3mm2.5组成y aD G2.62.7(或分压2.825(1)CO2(2)2.9,2.10x=0.05(均为摩尔分率)。
气相传质系数k y=3.84×10-4[kmol/(m2.s.Δy)],液相传质系数k x=1.02×10-2[kmol/(m2.s.Δx)],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1.34x,求该截面上的:(1)总传质系数K y,[kmol/(m2.s.Δy)];(2)总推动力Δy;(3)气相传质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4)气液介面的气相、液相浓度y i和x i。
操作线作法2.11根据以下双塔吸收的四个流程,分别作出每个流程的平衡线(设为一直线)和操作线的示意图。
2.12示意画出下列吸收塔的操作线。
(图中y b1>y b2,x a2>x a1;y b2气体和x a2液体均在塔内与其气、液相浓度相同的地方加入)2.13, 2.142.15用填料塔以清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入塔混合气量为1400[Nm3/h],其中含丙酮4%(体积%),要求丙酮回收率为99%,吸收塔常压逆流操作,操作液气比取最小液气比的 1.2倍,平衡关系为y=1.68x,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 OG=0.5m求:(1)用水量及水溶液的出口浓度x b(2)填料层高度Z(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计算N OG)。
2.16某工厂拟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溶质A,清水用量为4500[kg/h],混合气体量为2240[Nm3/h],其中溶质A的含量为5%(体积%),要求吸收后气体中溶质含量为0.3%,上述任务用填料塔来完成,已知体积总传质系数K Y a为307[kmol/m3.h],平衡关系为y=2x,如塔径已确定为1m,求填料层高度为多少m?(N OG用吸收因数法)2.17用填料塔从一混合气体中吸收所含苯。
第七章吸收一、填空题1、吸收分离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是溶质由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的传质过程。
3、根据塔的内部结构可将塔设备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4、气液平衡浓度指的是5、化工仿真操作过程中分为__________图和__________图。
6、用水吸收氨气过程中溶剂是__________溶质是__________。
7、吸收操作装置所用气体分析的仪器是__________。
8、混合气体中,能够溶解于溶剂中的组分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9、在吸收过程中,没有明显化学反应发生的称为___________ ,温度不变化的称为__________。
10、吸收操作达到平衡是指吸收和解吸的速度____________。
11、溶解平衡时液相中_________ ,称为气体在液相中的平衡浓度,它是吸收过程的_________ ,并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 ,随压力升高而_________。
12、由双膜理论可知,_________为吸收过程的主要传质阻力,吸收质,以_________的方式通过气膜,并在界面处_________,再以_________的方式通过液膜。
13、吸收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达到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
14、由于吸收过程中,气相中的溶质组分分压总是_________溶质的平衡分压,因此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
15、对接近常压的低溶质浓度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E_________,相平衡常数m_________,溶解系数H_________。
16、吸收操作中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吸收的推动力_________。
6.在总压101.3kPa ,温度30℃的条件下, SO 2摩尔分率为0.3的混合气体与SO 2摩尔分率为0.01的水溶液相接触,试问: (1) 从液相分析SO 2的传质方向;(2) 从气相分析,其他条件不变,温度降到0℃时SO 2的传质方向;(3)其他条件不变,从气相分析,总压提高到202.6kPa 时SO 2的传质方向,并计算以液相摩尔分率差及气相摩尔率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
查得在总压101.3kPa ,温度0℃的条件下,S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1670kPa 查得在总压101.3kPa ,温度30℃条件下S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4850kPa 在总压202.6kPa ,温度30℃条件下,S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4850kPa解:(1) ==pE m =3.1014850 47.88从液相分析00627.088.473.0*===my x < x =0.01故SO 2必然从液相转移到气相,进行解吸过程。
(2) ==pE m 3.1011670 =16.49从气相分析y *=mx=16.49×0.01=0.16<y=0.3故SO 2必然从气相转移到液相,进行吸收过程。
(3) ==pE m 6.2024850 =23.94从气相分析y *=mx=23.94×0.01=0.24<y=0.3故SO 2必然从气相转移到液相,进行吸收过程。
0125.094.233.0*===my x以液相摩尔分数表示的吸收推动力为:∆x=x *-x =0.0125-0.01=0.0025以气相摩尔分数表示的吸收推动力为:∆y= y - y *=0.3-0.24=0.068.在总压为100kPa 、温度为30℃时,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氨,气相传质系数G k =3.84×10-6 kmol/(m 2·s ·kPa ),液相传质系数L k =1.83×10-4 m/s ,假设此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测得液相溶质摩尔分率为0.05,其气相平衡分压为6.7kPa 。
求当塔内某截面上气、液组成分别为y =0.05,x =0.01时 (1) 以(*A A p p -)、(A *A c c -)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及相应的传质速率、总传质系数;(2)分析该过程的控制因素。
解:(1)根据亨利定律kPa 13405076A ===..xp E *相平衡常数34.1100134===p E m溶解度常数4146.0181341000ss*=⨯==EMP C H A Aρ以气相分压差(*A A p p -)表示总推动力时:*A A p p -=100×0.05-134×0.01=3.66kPaGLG111k HkK +==273597260417131801086.311083.14146.0164=+=⨯+⨯⨯--6G 1066.3-⨯=K kmol/(m 2·s ·kPa ))(*A A G A p p K N -==3.66×10-6×3.66=1.34×10-5 kmol/(m 2·s ) 以(A *A c c -)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时:56.01000/1899.001.0A =⨯=c kmol/m 3A *A c c -=0.4146×100×0.05-0.56=1.513 kmol/m 3m/s 108.84146.01066.366G L --⨯=⨯==HK K)(A *A L A c c K N -==8.8×10-6×1.513=1.3314×10-5 kmol/(m 2·s )(2)与(*A A p p -)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相应的传质阻力为273597(m 2·s ·kPa )/ kmol ;其中气相阻力为131801G=k m 2·s ·kPa/ kmol ;液相阻力2604171L=Hkm 2·s ·kPa/ kmol ;气相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为%2.95%100273597260417=⨯。
故该传质过程为气膜控制过程。
【例5-11】在一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氨-空气中的低浓氨气,若清水量适量加大,其余操作条件不变,则2Y 、1X 如何变化?(已知体积传质系数随气量变化关系为8.0Va k Y ∝)解: 用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为气膜控制过程,故8.0V a k a K Y Y ∝≈因气体流量V 不变,所以a k Y 、a K Y 近似不变,H OG 不变。
因塔高不变,故根据Z =OG OG H N ⋅可知OG N 不变。
当清水量加大时,因VL m S /=,故S 降低,由图5-25可以看出2221mXY mX Y --会增大,故2Y 将下降。
根据物料衡算12121)()(VY Y Y V X X L ≈-=-可近似推出1X 将下降。
17.某填料吸收塔在101.3 kPa ,293K 下用清水逆流吸收丙酮—空气混合气中的丙酮,操作液气比为2.0,丙酮的回收率为95%。
已知该吸收为低浓度吸收,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X Y 18.1=,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a K Y 与气体流率的0.8次方成正比。
(塔截面积为1m 2)(1)若气体流量增加15%,而液体流量及气、液进口组成不变,试求丙酮的回收率有何变化?(2)若丙酮回收率由95%提高到98%,而气体流量,气、液进口组成,吸收塔的操作温度和压力皆不变,试求吸收剂用量提高到原来的多少倍。
解:(1) 设操作条件变化前为原工况 LmV S ==59.00.218.1=X 2=0,2221mXY mX Y --=2095.0111121=-=-=ηY Y()⎥⎦⎤⎢⎣⎡+----=S mX Y mX Y S S N 2221OG 1ln 11()[]301.559.02059.01ln 59.011=+⨯--=设气量增加15%时为新工况因 a ΩK V H Y =OG ,a K Y 8.0V∝所以 2.08.0OGVVV H=∝故新工况下OG 2.0OG 2.0'OG'OG 028.115.1H H V V H H ==⎪⎪⎭⎫ ⎝⎛=因塔高未变, 故 OG OG H N ⋅=OG'OG'HN⋅=⋅='OGOGOG 'OG HH N N 028.1301.5028.1OGOG OG =⋅H H N =5.157LmV S =, LmV S ''=679.059.015.1''=⨯==∴S VV S新工况下:()⎥⎦⎤⎢⎣⎡+----='22'21''OG'1ln 11S mX Y mX Y S S N()⎥⎦⎤⎢⎣⎡+--=679.0679.01ln 679.011157.52'1Y Y()⎥⎦⎤⎢⎣⎡+---=679.011679.01ln 679.011157.5'η 解得丙酮吸收率η变为92.95%(2) 当气体流量不变时,对于气膜控制的吸收过程,OG H 不变,故吸收塔塔高不变时,OG N 也不变化,即将丙酮回收率由95%提高到98%,提高吸收剂用量时,新工况下=OG''N OG N =5.301''''LmV S=,98.0''=η()⎥⎦⎤⎢⎣⎡+--=''''''''OG''11ln 11S S S Nη ()⎥⎦⎤⎢⎣⎡+---=''''''98.0111ln 11301.5S S S 用试差法解得''S =0.338746.1338.059.0''''===LLSS所以吸收剂用量应提高到原来的1.746倍。
【例5-7】在填料吸收塔内用水吸收混合于空气中的甲醇,已知某截面上的气、液两相组成为p A =5kPa ,c A =2kmol/m 3,设在一定的操作温度、压力下,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H 为0.5 kmol/(m 3·kPa),液相传质分系数为k L =2×10-5m/s ,气相传质分系数为k G =1.55×10-5kmol/(m 2·s ·kPa)。
(1) 试求以分压表示吸收总推动力、总阻力、总传质速率、及液相阻力的分配。
(2) 若吸收温度降低,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H 变为5.8 kmol/(m 3·kPa),设气、液相传质分系数与两相浓度近似不变,试求液相阻力分配为多少?并分析其结果。
解:(1) 以分压表示吸收总推动力 kPa 45.02A *A ===Hc pkPa 145*A A =-=-=∆A p p p 总阻力kPa)/kmols (m10645.11045.61011055.111025.01111254555⋅⋅⨯=⨯+⨯=⨯+⨯⨯=+=--G LGk Hk K总传质速率s)kmol/(m1008.6110645.11)(265*⋅⨯=⨯⨯=-=-A A G A p p K N液相阻力的分配%8.60608.010645.11011155==⨯⨯=GLK Hk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此吸收过程为液相传质阻力控制过程。
(2) 吸收温度降低时 总传质阻力kPa)/kmols (m1031.71045.6106.81055.111028.51111244355⋅⋅⨯=⨯+⨯=⨯+⨯⨯=+=--GLGk Hk K液相阻力的分配%76.111176.01031.7106.81143==⨯⨯=GLK Hk由液相阻力占吸收过程总阻力的11.76%,可知此吸收过程为气相传质阻力控制过程。
当低温吸收时,溶解度系数增大,液相阻力LHk1减少,由液相传质阻力控制转化为气相传质阻力控制,在这里相平衡对传质阻力的分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例5-5】某矿石焙烧炉排出含SO2的混合气体,除SO2外其余组分可看作惰性气体。
冷却后送入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洗涤以除去其中的SO2。
吸收塔的操作温度为20℃,压力为101.3kPa 。
混合气的流量为1000m3/h ,其中含SO2体积百分数为9%,要求SO2的回收率为90%。
若吸收剂用量为理论最小用量的1.2倍,试计算: (1)吸收剂用量及塔底吸收液的组成X 1;(2)当用含SO2 0.0003(摩尔比)的水溶液作吸收剂时,保持二氧化硫回收率不变,吸收剂用量比原情况增加还是减少?塔底吸收液组成变为多少?已知101.3kPa ,20℃条件下SO2在水中的平衡数据与Y 1相平衡的液相组成=0.0032 解: 按题意进行组成换算:进塔气体中SO 2的组成为 099.009.0109.01111=-=-=y y Y出塔气体中SO 2的组成为 0099.0)9.01(099.0)1(12=-⨯=-=ηY Y进吸收塔惰性气体的摩尔流量为V=kmol/h 6.41)09.01(202732734.221000=-⨯+⨯(1)k m o l /h 10530032.0)0099.0099.0(6.412*121min =-=--=X XY Y VL实际吸收剂用量L =1.2L min =1.2×1053=1264kmol/h 塔底吸收液的组成X 1由全塔物料衡算求得:X 1 = X 2+V (Y 1-Y 2)/L =0+00267.01264)0099.0099.0(6.41=-(2)吸收率不变,即出塔气体中SO 2的组成Y 2不变,0099.02=Y ,而X 2=0.0003所以k m o l /h 12770003.00032.0)0099.0099.0(6.412*121min =--=--=X X Y Y VL实际吸收剂用量L =1.2L min =1.2×1277=1532kmol/h 塔底吸收液的组成X 1由全塔物料衡算求得:X 1 = X 2+V (Y 1-Y 2)/L =0.0003+0027.01532)0099.0099.0(6.41=-由该题计算结果可见,当保持溶质回收率不变,吸收剂所含溶质越低,所需溶剂量越小,塔底吸收液浓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