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阅读答案本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成语:①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②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③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④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⑤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名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_!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____,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___________。
A.毁于一旦功亏一篑前功尽弃B.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毁于一旦C.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D.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功亏一篑解析:毁于一旦:于,在;一旦,一天。
在一天的工夫全被毁掉。
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适合②空;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适合③空;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
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
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适合①空。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一APEC北京会议鲜明的主题,体现出中国对亚太持久发展繁荣所作的深入思考和安排。
专题训练(十)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抒情散文◇一、[原创]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
(9分)寻找,那消逝的蓝天王洁①秋风摇曳,绿叶跌落尘泥,连最后一支抵抗灰尘的力量也消失了。
尘沙混进秋风中,张牙舞爪而至。
在这个秋风送爽的季节,这个本应一碧如洗的穹顶之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关上窗子,和这个世界相隔而立,这不啻为一场天灾。
②在我无奈关窗的时候,我看到了同样失落的老张——他是我的邻居,一个退休多年的“老铁路”。
雾霾已至,他却迟迟不肯关上窗子。
我大声地提醒他,他点点头,向我微微地摆摆手,然后不情愿地关上窗子。
他仍穿着那件褪色的涤棉青工作服,离开阳台的时候他一脸无奈,我知道,这不是他记忆里的世界。
③每每晚饭后在院子散步巧遇时,老张便会找我分享他的过往,那些干净世界里的忙碌往事,徐徐似涓流。
他告诉我,他曾随着铁轨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开山过水,攀崖架桥,就算是崇山峻岭也不在话下。
他说他曾和工友深入原始森林,当时供给困难,他们就去挖蘑菇,有一次沿着瀑布探入山底,竟然发现一口巨大的深潭,水雾氤氲,暗幽难测,宛如神话一般。
④我能想象得到那个年代的工人们经历过怎样的艰苦,但是老张从未讲述过自己的艰辛与所经历过的磨难。
相反,他的回忆里充满着乐观和欢笑。
他回忆说,他曾在广袤的草原上铺设铁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锦缎一样,大风一过,碧波丛中蜇飞草伏,满是蛮荒狂野的味道,这里点缀..着最原始、最野性的美,丝毫不假雕琢,呼啸的列车便如脱缰的野马一般,碾压着草腥而去。
草原之广,便是有天大的噪音,也会被稀释得无影无踪。
老张告诉我,他最喜欢的时光是在劳作之后,工友们并肩而坐。
晚霞黏稠如汁,夕阳仿佛跌入烈火中的铁球,烧得灼红夺目,再晚一会儿,霞光渐暗,夕阳又变成了巨大的糖果,又似浆果,眼看便要和火烧云融为一体。
这时候,草原变成了墨绿色,夜风吹来,花草味儿弥漫开来,置身其中,只觉神思如醺,就是世间最美的烈酒只怕也换不来这般深刻的心怡如醺。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每日一练(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芳馨.(xīng)禁锢众目睽睽..(kuí)相形见拙B. 阴霾.(mái)感慨广袤.无垠(mào)无与纶比C. 匀称.(chèn)消释相得益彰.(zhāng)持之以恒D. 绮.丽(qǐ)沉吟孜孜..不倦(zhī)格物至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中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B. ④⑥⑦①③②⑤C. ④①⑦⑥⑤③②D. ⑤⑦⑥①②③④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古诗文名句默写按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1)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______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 。
(李白《行路难》)(4)但愿人长久,______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2015年,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推进,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呈现出______ ,______ 的景象。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信使》详细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信使铁凝四月的下午,空气清透,雾霾不在。
街边的樱花忽然就盛开了,紫丁香也这里、那里喷放着苦而甜的团团香气。
7A.小说开篇描写消失的雾霾、苦而甜的丁香等,既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色,也隐喻陆婧经历沧桑后温暖而略带悲凉的心态。
(正)在一个嘈杂的路口,车遇红灯。
陆婧偏头看着窗外,眼光落在临街一间门脸不大的体育用品商店。
一个腿有残疾的女人从店里出来,弯腰从地上拎起两摞半人高的鞋盒。
陆婧瞬间认出了这张脸:李花开!陆婧想不到三十多年后李花开也来了北京。
她丈夫,那个叫起子的也来了吧?陆婧心里加重着“也”字的分量。
什么时候她的脚跛了?敢情也受过伤啊?“也”,她心里玩味着这个字。
A.偶然的街头一瞥,陆婧即刻就认出了三十多年未见的李花开,只是此时的她对李花开腿跛了颇有幸灾乐祸之感。
6 A 项,“颇有幸灾乐祸之感”理解错误。
三十多年后瞥见,陆婧“瞬间认出了这张脸”,可见李花开在其心底分量,“什么时候她的脚跛了?敢情也受过伤啊?”心底的疑问,表明她对闺蜜从系里美人转变至此境况的疑惑。
(错)三十多年前,陆婧和李花开是大学同学,也是闺蜜。
李花开是当年系里的美人,常常爱犯轴脾气。
她家在山区,穷。
大二时,李花开的下铺丢了几张饭票,认定是李花开偷的。
李花开激愤地绝食两天以示清白。
第三天,同宿舍的陆婧强行背着李花开去了校医务室输葡萄糖。
后来那同学在一本书里发现了那几张饭票。
【闺蜜真情难能可贵。
】8.小说中插叙李花开被误解偷饭票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4分)①突出李花开爱较真的“轴脾气”以及虽出身贫寒却有着强烈自尊的性格特点;②刻画了陆婧热心助人、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大学毕业后,陆婧和李花开同在一个名叫虽城的北方城市工作。
那是她们共同的激情时代。
先是李花开突然告诉陆婧她要结婚了,对方是她在虽城的远房亲戚,有房,私房、独院儿。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4-3 雾(一)雾的定义: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霾】霾,也称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比较项目形态颜色不同相对湿度能见度厚度持续时间雾水滴小颗粒乳白色,青白色大于90%能见度很低,一般在1公里之内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到二百米长霾固体小颗粒黄色,橙灰色小于80%能见度较低,一般在十公里之内。
厚度均匀,可达1-3千米短注:相对湿度介于80%-90%的为雾霾混合物。
(二)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本文介绍考试中常出现的。
1.辐射雾。
由于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一般出现在晴朗、微风而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出现。
考点精讲出现及消散:一般夜间至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逐渐消散。
2.蒸发雾。
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蒸汽凝结成雾。
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
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3.海雾。
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
中纬度大陆东岸。
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主要发生在夏季。
暧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主要发生在冬季。
(三)雾形成的条件雾形成的条件常考分析语句充足的水汽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①逆温;②低纬寒流降温;高纬暖流流经,遇冷凝结;降温条件③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气沿坡下沉,气温日较差大等)凝结核工业排放粉尘多相对封闭的地形地表相对封闭,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扩散,多雾(四)雾的危害1.驾驶出行安全和交通运输及其他的一些社会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2.雾对农作物的危害也很大,农作物、水果、蔬菜的生长过程中粘附上有害雾滴,不仅会使果实蔬菜上长斑点,而且也会促使霉菌的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3.大气污染。
雾霾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雾霾的主要成分?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颗粒物D. 臭氧答案:D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A. 气象条件B. 汽车尾气C. 工业排放D. 阳光照射答案:D3. 以下哪个措施不能有效减少雾霾天气?A.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B.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C. 增加城市绿化D. 提高紫外线照射强度答案:D4.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我国雾霾天气严重的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答案:C5. 以下哪个措施不属于雾霾应急措施?A. 限行B. 停工C. 减少公共交通运营D. 增加户外运动答案:D6.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雾霾的预防措施?A. 减少烟花爆竹燃放B. 提倡低碳出行C.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D.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答案:D7. 以下哪个现象与雾霾无关?A. 空气污染B. 能见度降低C. 呼吸困难D. 晴空万里答案:D8. 以下哪个指标不能反映雾霾天气?A. AQI(空气质量指数)B. PM2.5C. SO2D. 温度答案:D9. 以下哪个措施可以有效减轻雾霾天气?A. 增加燃煤量B. 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C. 发展核能D. 减少绿化面积答案:B10.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雾霾的健康危害?A. 呼吸道疾病B. 心血管病C. 皮肤病D. 失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颗粒物D. 臭氧E. 温室气体答案:ABC12.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雾霾天气?A.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B.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C. 增加城市绿化D. 提高紫外线照射强度E. 推广清洁能源答案:ABCE13. 雾霾天气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A. 减少烟花爆竹燃放B. 提倡低碳出行C.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D.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E. 增加户外运动答案:ABC14. 雾霾天气的健康危害包括哪些?A. 呼吸道疾病B. 心血管病C. 皮肤病D. 失眠E. 免疫系统疾病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5. 雾霾天气是由气象条件和人为污染共同导致的。
丰台区202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3分)学校组织“京畿春色动人心”语文实践活动。
下面是各小组准备的实践成果汇报文稿,请你帮助完善。
(一)“笔底生春”组:让文字激活春天的记忆作家的笔下,记录着北京春天的今昔。
让我们一起品读那埋藏在字里行间的鲜活印象。
【印象之一:北京春短“没脖子”】老北京人有句俗话叫“春脖子短”,意思是北京的春天很短。
来自南方的作家们对北京“短春”的印象尤其..深刻。
林斤澜是温州人,他觉得北京的春天简直短到没脖子:“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
”祖籍福建的冰心在《一日的春光》中写道:“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流露出她对北国之春的珍惜之情。
..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这充分1.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字音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表达的是“格外、特别”的意思,所以“尤其”一词中没有错别字。
B.因为表达的是“气温突然而猛烈地上升,变得非常炎热”的意思,所以“暴热”一词中有错别字。
C.因为表达的是“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的意思,所以“尽量”应读为“jǐn liàng”。
D.因为表达的是“充足,足够”的意思,所以“充分”应读为“chōng fèn”。
2.“吞咽”是指吞食,即吃东西时不加咀嚼,整个或成块地咽下去。
根据语境,文段中“吞咽”一词应解释为。
(2分)【印象之二:满城风沙惹爱恨】风沙也是北京春天最常见的。
冰心写道:“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①’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
”曹太渊在《老北平的风沙和雾霾》中提到:“冬春季节刮起风来,往往就要连续三天才肯作罢②夹杂着沙尘的七八级大风很常见。
”【甲】春天的风沙【乙】给人们带来种种不适,但风沙平息之后的春色却依然撩人。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成语:①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②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③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④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⑤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名句: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________。
②索尼和三星电子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日本国内市场的“羹”越分越小,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________。
③现任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抵达仁川次日就________地赶到中国女足与中华台北队小组赛的比赛现场。
A.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迫不及待B.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迫不及待C.迫不及待迫在眉睫刻不容缓D.刻不容缓迫不及待迫在眉睫解析:题目中涉及“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和“迫不及待”三个词语。
刻不容缓:片刻也不允许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假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雾霾天气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B.杨敬敏本赛季加盟新疆队后,他的场均得分已经飙升到了每场14.4分。
这样的数据已经让他晋升到了CBA一流锋卫摇摆人的行列。
C.不仅谷俊山收受贿赂,查抄的各种财物装了整整四卡车,而且染指二环黄金地段周边军队地产,拥有数十套房,每套面积都在170平方米左右。
《蓝天保卫战:雾霾多发启动PM2.5监测之旅》阅读答案《蓝天保卫战:雾霾多发启动PM2.5监测之旅》阅读答案①2015年入秋以来,多地频发的雾霾天气将PM2.5推向了舆论的风头浪尖。
其实PM2.5由来已久,早在1997年美国便提出了PM2.5的标准。
到2015年底,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
②PM2.5究竟为何物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那PM2.5又是从何而来? PM2.5不是凭空产生的,从工厂、燃煤到汽车尾气的工业燃烧,从树叶、藤到秸秆的作物燃烧,从烹饪做饭、抽烟、甚至使用发胶的燃烧活动,都会产生PM2.5。
③秋冬季一直是我国雾霾多发季节,雾霾天气多发导致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甚至出现短时间的重度污染。
据气象部门统计,入秋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确实偏多,先后共发生12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并具有雾霾日数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中东部、天津、安中东部、江苏大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大部和广东西部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20天,局部偏多20天以上。
④ 越小的颗粒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而且对降低能见度加重雾霾天气的作用也越大。
PM2.5容易被吸入人体,而且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在降低能见度上,PM2.5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灰霾天,PM2.5的浓度明显比平时高,PM2.5的浓度越高,能见度就越低。
⑤PM2.5超标对农业也有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灰霾天气太多,农作物减产可达2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员王亚强认为,“对农作物的影响应该是间接的,比如在污染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太阳辐射,不利农作物吸收太阳光等等。
《PM2.5》的阅读答案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
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PM2.5》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PM2.5PM2.5,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
对它的准确定义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又被称为细颗粒物或入肺颗粒物。
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
PM2.5的比表面积①比较大,可以吸附更多的病毒细菌和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
空气中的PM2.5,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内积聚,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PM2.5对健康的危害特别严重。
1982年,美国已经开始展开有关PM2.5的前瞻性研究,并于2002年将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同样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
从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就开始监测空气中PM2.5的日均浓度。
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②。
随后,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计算PM2.5对北京市人群的健康威胁,发现当PM2.5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非意外总死亡的死亡百分率分别上升0.76%、0.43%和0.67%。
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其中污染排放为首的'主要因素有:汽车尾气的排放,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重犯,包括大型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这些气体随着废气的排放扩散到空气中;工地建筑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正在城镇化中崛起的新型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泥头车上路撒漏扬尘以及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均会促使PM2.5浓度升高。
霾危害健康阅读答案【篇一:陕西师大附中高2016届高三学年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p class=txt>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所需的场所,加速了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随着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强,雾霾逐渐消散。
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一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过程往往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
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显著,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迅速增大的相对湿度,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
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PM2.5是什么》阅读答案《PM2.5是什么》原文阅读①自去年九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检测数据显示,自9月1日至今,我国中东部共发生12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随着大雾频频造访,一个原本陌生的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PM2.5”。
②那么,PM2.5是什么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在征询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后,PM2.5的中文名字在2013年4月19日尘埃落定了——“细颗粒物”。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
研究发现,PM2.5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③中国环境保护局检测表明,PM2.5产生的主要****,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④此外,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称,PM2.5对室内造成污染主要****于五个渠道,吸烟、烹饪、空调、人体自身活动和室外污染入室。
因此,PM2.5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大敌。
⑤中国环境保护周生贤强调,必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机动车排放标准;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报系统等方式控制PM2.5。
国家对于PM2.5的重视使得减轻PM2.5的外患成为可能。
⑥就解除PM2.5的内忧问题,宋广生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大多数是针对去除PM10(颗粒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设计的,对PM2.5没有针对性,去除室内PM2.5必须选择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生成的空气负离子带有负电荷,显示负电性,而PM2.5带有正电性,负离子与PM2.5相遇后,二者正负结合凝聚在一起增加了PM2.5的重量,从而使其降落在地面上,实现清除PM2.5。
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
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
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
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的缩影。
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国财富的来源之一。
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
”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
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
当赤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
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
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
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
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1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
”艾布拉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
(三)笼罩在我们头顶的阴影(10分)①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要素,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
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
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③这些有毒颗粒物来源有很多方面。
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
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汽车尾气对雾霾颗粒物的“贡献”最大。
到了冬季,北方气候寒冷,需烧煤供暖,烧煤所产生的废气是污染颗粒物的另一大来源。
再就是工业生产,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也会增加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
④这些污染颗粒物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形成雾霾。
雾霾被吸入人的呼吸道后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的危害。
⑤雾霾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且接触面积较大,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且大部分会被人体吸入。
雾霾还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病死率会提高10u/o~27u/o。
⑦雾霾天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高,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时,汗液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
《雾霾》阅读答案
①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将两种相似且难以区分的天气现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说法。
②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的天气现
象;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轻雾。由于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
光的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③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浊,并导致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00米的现象。由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
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④雾和霾常常相伴出现。区别雾和霾,空气相对湿度是重要依据。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
空气能见度恶化主要是霾造成的,人们习惯上称此时的天气为霾天;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空气能
见度恶化主要是雾造成的,通常被称为雾天;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霾和
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一般被统称为雾霾天。
⑤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其主要来源有多个:一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二
是汽车尾气;三是工厂制造出的废气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
(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
⑥这些污染颗粒和细菌、病毒等一起附着在水滴上,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大
雾一周不散,烟尘废气在低空聚积,期间有4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于非命,雾散后,还有8000多
人因雾死亡。“雾都劫难”震惊世界,人们将伦敦雾灾列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这是显性
危害的例子,更多的情况是雾霾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的健康。
⑦雾霾天应减少开窗,减少外出,外出时避免骑车,戴正规合格的口罩、多食清肺润肺食品。但
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源头上采取“减排消尘”的措施。此法既能减少由温室气体引发的空中水汽,又能减
少空气中的凝结核,从而达到控制雾霾频发的现象。这方面伦敦做出了榜样: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
洁空气法案”,在“减排消尘”上大做文章,如今已见成效,原来每年有几十个雾霾天,现已降至5天,
世界著名的“雾都”已名不副实。
16.第⑦段中“名不副实”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指 和 不相符。(2分)
17.第④段的“常常”能否去掉?请阐述理由。 (3分)
18.第⑥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列数字,其作用是 。(3分)
19.根据文章第①-④段内容,结合下列两张图表,判断徐汇区12月5日、6日、13日的天气,
将相应选项填在横线上:(6分)
12月5日 12月6日 12月13日
A.雾天 B. 霾天 C. 雾霾天
20.本文⑤-⑦段依次说明了: 、雾霾的危害、 。其说明顺序是 (6分)
16.(2分)伦敦“雾都”的名号;雾霾天很少的实际情况(每年只有5天的雾天的实际情况)
17.(3分)不能。“常常”的意思是“经常”,表明很多时候如此。如果去掉则表示雾与霾总是相伴
出现,这与事实不符。“常常”用词很准确(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8.举例子(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雾霾对人体健康有着显性的危害(2分)。(多写“不知
不觉的危害”扣1分)
19.(6分)A.C.B
20.(6分) 雾霾中PM2.5的主要来源(雾霾的主要污染来源)、应对雾霾的方法(意对即可)。
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