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发现_学习抒情》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蒋春燕地区:永州学校(通信地址):永州四中语文组邮编电子邮件:
面对着学习,你就要有毅力。
因为你就如身在干旱的沙漠之中,没有水也没有食物,你有的就仅仅是最后的那一点力气和时时蒸发着的那一点微少的汗水,你在这种地境里,不可以倒下,要坚强,要努力走出这个荒芜的沙漠,找回生存的希望,仅此无他。
在学习的赛跑线上,你就应该有着这不懈的精神,累了,渴了,你仍要坚持下去,因为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的作业进步很大,继续加油!你会更出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希望你一生平安,幸福,像燕雀般起步,像大雁般云游,早日像鹰一样翱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就是如此痛快,它能放松人的心灵,但必须是在热爱的基础上。
瞧!学习就能带来如此奇妙的享受!学习总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而成的,就像砌砖,总要结结实实.踏踏实实的学吧!加油!成功属于努力的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
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
2.培养学生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地表达情感,做到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美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2.发现美的途径(1)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美的存在?3.抒情手法的讲解与运用(1)讲解抒情手法的概念及作用。
(2)举例说明抒情手法的运用,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3)让学生现场练习,运用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实践环节(1)布置写作任务:以“发现美的瞬间”为主题,写一篇抒情散文。
(2)学生分组讨论,构思文章结构。
(3)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成果分享与评价(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出修改建议。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写作任务,修改并完善文章。
2.收集关于美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发现美和运用抒情手法方面是否存在困难?如何解决?3.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4.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六、教学延伸1.开展“寻找身边的美”主题活动,让学生用摄影、绘画等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美。
2.举办“抒情散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3.邀请作家、诗人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美的多样性,如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艺术之美等。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抒情诗和其他文学形式的不同,掌握到不同抒情诗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短小精炼的抒情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生活、自己、家庭等方面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于文学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过程1. 知识的讲解第一堂课:抒情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① 抒情诗是诗歌的一种,但与叙事诗和讽喻诗等不同,它更看重情感表达。
② 写作技巧:语言简练、表现情感、开放感受、重复和声音、诗句旋律和音乐节奏等。
第二堂课:抒情诗的分类和鉴赏① 情感分三种:泛爱情感、私人情感和社会情感。
② 鉴赏:解读诗歌、发现美感、探究信仰和哲学。
第三堂课:手抄抒情诗佳作分享① 各自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抒情诗歌,做手抄本,分享给大家,并对自己选的诗歌进行评价和解读。
2. 技能的培养第四堂课:抒情诗写作① 创作短小的抒情诗,有具体的情感表达和富有诗歌特色。
②学生自己交换作品,进行写作点评和修改。
第五堂课:朗诵和表演① 学生自己朗诵所写的作品,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意境。
② 小组选出两到三首作品,进行诵读和表演,根据作品的特点进行表演艺术形式的选择。
三、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在创作和分享的环节。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自己的文学创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传递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享受文学所带来的美好通过本次抒情诗的教学,学生在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创造能力。
教师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创作和分享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此外,通过朗诵和表演,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意境,还体验到了表演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各种抒情方式方法,特别是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时数:2——3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的生机,美是高尚的品德……可以说,美无处不在。
你发现这些美了吗?这个单元作文训练的话题是“美的发现”。
那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同学们,怎样才能发现美呢?一是多多投入审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二是扩大知识面,渊博的知识无疑有助于我们发现客观事物的美;三是丰富生活阅历,阅历越广,体验越多,就越能发现美。
如果我们发现了美,又怎样将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和大家分享呢?那就要学会用“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学习抒情:当然,学习抒情不仅仅是个学习技巧的问题。
尤其要紧的,应在日常生活中陶冶熔炼自己的感情。
“人生经验愈丰富,事理观察愈深刻,情感也就愈沉着,愈易融化于具体的情境。
”(朱光潜语)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感情融化于具体的形象。
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
同学们应认真体味、学习。
抒情,特别要注意下边几点:。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目标: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课型:作文引导课教法:典型例子引导法、自由写作法、提问法教学步骤:一、话题探讨什么是美?请同学们齐读纪伯伦的《美》(节选)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
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鸣啭、枝叶窸窣、小溪淙淙,你们一定会听出美。
请你们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气力、老人的智慧,你们一定会看到美。
请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似的脸颊,罂粟花样的小嘴,那被歌颂而引以为荣的就是美。
请赞扬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软,颈项如象牙似的白皙,长发同夜色一样黑,那受赞扬而感到快乐的正是美。
请你们把躯体当圣台,奉献给善行;把心灵作祭坛,对爱情膜拜顶礼,那么为这种虔诚而奖赏你们的恰是美。
那些天降予你们以美的奇迹的人们!你们可以欢呼,可以欣喜!因为你们可以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这首散文诗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
其实美就是生活。
如何发现美?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当前高中生作文的弊端之一,是善于发现丑,而不善于发现美。
作家格非说过: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
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我倒不是说中学生不该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
动辄‘反腐败’,动辄‘环境污染’(我也不是说中学生作文就不能写‘反腐败’‘环境污染’),千篇一律的大题目……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容易流于空洞……我们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不到幸福,除了升学压力和社会流弊的影响之外,我们的确缺乏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眼光。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教学设想:对学生来说,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情感融化于具体的形象之中。
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
应指导学生认真体味、学习。
因此学习抒情主要就是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环节一:温故而知新一切景语皆情语,多愁善感的人总是喜欢寄情于物,托志于物。
同为“咏絮”,不同的人因性格不一,处境不同,所生发的情感也不同。
根据你对黛玉、宝钗、宝玉、探春、湘云等人物形象的了解,试为下列“咏絮词”寻找相应的作者。
《南柯子》: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明确:寄情于物,托志于物时,需抓住事物特点并赋予特定内涵。
环节二:奇文共欣赏(一)触景生情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平常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
2、让学生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及方法。
3、写作实践中,能运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家乡,永远是每个人心中最温馨的宝地,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啊!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简阳美吗?美在哪儿?(2)引导学生发现美:1、(屏显风景照片)小结:看来美是无处不在。
我们简阳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那样的和谐,但是,往往我们越是熟悉的就越容易忽略。
2、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同学郊游后写下的文字。
(屏显:片段一:几幢房子,灰突突的,破败不堪,好像已过了几个世纪。
一条小河,水面上飘浮着一团团的杂草,像是平平的路面上偏偏长着一片片的青苔。
大片的草地已开始枯黄,没有一点儿精神。
几棵落叶乔木也开始落叶,飘零的叶子随风乱飞,飞满了田野,飞进了村庄,吹打在行人的脸上。
)问:你觉得这个同学描写的风景美不美?小结:美实际上是一种感受。
我们常说“触景生情”,反之,也有“境由心生”的说法,你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景色,那景色就带着什么样的色彩。
可以说把眼前的景物与你的情感体验融合为一体,美就产生了。
比如另一个同学带着欢乐的笔调进行的修改。
(屏显:片段二:几幢房屋枕在小河边,虽已有些破旧,却显出几分安逸,几分自然。
河水潺潺流淌,水面上飘浮着几根枯草,几片落叶,好像一艘艘小小的船儿。
草地已开始泛黄,但那大片的绿色仍然骄傲地炫耀着,把一年中最后的美丽也献给了游人。
几株乔木已开始落叶,叶儿随风飘舞,那是树木回报大地母亲的礼物。
)问:你觉得改得怎样?小结:可见心境不同,审美的感受就不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也正如罗丹所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啊!美的产生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体悟。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能够采用恰当的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融化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设计导语,引入课题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情未必真豪杰”,谁能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对,人是有感情的。
既然人是有感情的,那么有了感情后就必然要从心中发泄出来,这种发泄的过程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抒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抒情的问题。
二、讲解抒情的有关知识(1)什么是抒情?所谓抒情,是和记叙、议论、描写、说明并列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述法。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
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
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2)抒情的方式有哪些?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感情间接抒情: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主要方式有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和寓情于物等几种方式。
①寓情于事,借事抒情我们在回忆往事、记叙经历、述说体验时,往往会涌起感情的波澜。
寓情于事就是通过叙述某件事来抒发感情。
作者因事而动情,情由事牵,感情色彩浓厚。
如老舍《小麻雀》中“小猫衔着小鸟……那两颗小黑豆似的眼珠已经在我心里睁着呢”这段文字叙述小鸟被猫抓住之后,自己想追又不敢追,又不能不追这件事。
文字简明,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麻雀的极度担心,对被损害的弱小者命运的同情。
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我们看到一些景物,往往会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能够采用恰当的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融化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设计导语,引入课题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情未必真豪杰”,谁能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对,人是有感情的。
既然人是有感情的,那么有了感情后就必然要从心中发泄出来,这种发泄的过程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抒情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抒情的问题。
二、讲解抒情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抒情?
所谓抒情,是和记叙、议论、描写、说明并列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述法。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
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
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2)抒情的方式有哪些?
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感情间接抒情: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主要方式有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和寓情于物等几种方式。
①寓情于事,借事抒情
我们在回忆往事、记叙经历、述说体验时,往往会涌起感情的波澜。
寓情于事就是通过叙述某件事来抒发感情。
作者因事而动情,情由事牵,感情色彩浓厚。
如老舍《小麻雀》中“小猫衔着小鸟……那两颗小黑豆似的眼珠已经在我心里睁着呢”这段文字叙述小鸟被猫抓住之后,自己想追又不敢追,又不能不追这件事。
文字简明,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麻雀的极度担心,对被损害的弱小者命运的同情。
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我们看到一些景物,往往会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是中国文学很传统的表现手法和突出的艺术特点。
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通过描绘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等景物渲染出秋夜的幽寂清冷。
借此表达了作者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再如现代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都是借景抒情的名篇。
③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选择一些可以借用事物,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用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某种感情、道理、风格、精神和品质,这就是托物言志。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妨。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借“梅花”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饱受摧残,但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
周敦颐的《爱莲说》、冕的《墨梅》、郑板桥的《竹石》、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都是这种手法的运用。
(3)对抒情性文字有什么要求呢?
①情要真实。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要动人,首先得真实。
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
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震撼人心。
还要注意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
消极颓废的感情不应该写入文章。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巴金的《小狗包弟》抒发的都是健康的感情,因此感人至深,使人读过后久久不能忘怀。
②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抒情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
但抒情一般都和记叙、描写、议论结合起来用。
记叙是抒发感情的依托。
在描写中,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有着直接的功效;而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
③适当掌握表达技巧适当的表达技巧,无疑能对文章感情起强化作用。
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
形象的比喻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讨论回忆你学过的抒发了浓情的文章。
探讨他们是怎样抒情的。
2、下面请同学听老师读一段文字(晨曦中的母爱),并探讨下面的问题:
(1)听了老师读的这段文字后,你心中都想到了什么?
(2)文中有一处“晨曦中,当救援的人看到这动人的一幕时,无不为这伟大的母爱所感动”。
请你发挥想象力,说说当时人们会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动。
(3)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四、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面对漆黑的夜晚,你能不能发现美?
(写一段文字要运用抒情)
2、面对大海,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段抒情文字。
五、从“写作练习”部分的五道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抒情性的文章。
六、欣赏美文
《长城》
《父辈》
七、课堂小结
自古以来,好作品都是感情真挚,并具有时代精神和情感的好文章。
当你捕捉住了有代表性的某种共同情感,并把它表达了出来,这样的作品就有了时代的情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有感而发,有情可抒,为情造文,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从而写出感情真挚的抒情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