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的介绍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3
西湖龙井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西湖龙井茶区位于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中,自古是文人墨客留恋之处。
龙井茶属于绿茶,加工方法独特,运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
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西湖龙井茶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构成了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西湖龙井这个名词缘由于茶叶的所在地“龙井”。
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
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故称龙井。
历史上龙井水质清洌甘美,是杭州四大名泉之一,它位于西湖西侧翁家山的西北麓。
龙井原名龙泓,据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
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
北宋时改名寿圣院。
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
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僻为茶室。
龙井泉水由地下水与地面水组成。
地下水比重较大在下,地面水在上,如果用棒搅动井内泉水,下面的泉水会翻到水面,形成一圈分水线,当地下泉水重新沉下去时,分水线渐渐缩小,最终消失,非常有趣。
西湖龙井是我国的第一名茶,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号,现在统称为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的品牌有30多个,其中名气、信誉度和质量最好的应属“贡”牌,每年中南海要购买1000斤,贡牌也是农业部评定的龙井茶中唯一的名牌。
“狮”:产地狮峰;“龙”:产地龙井;“云”:产地云栖;“虎”: 产地虎跑;“梅”:产地梅家坞;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
国家质监总局于2001年实施了原产地保护政策,杭州市政府根据西湖龙井的实际产生范围划定了16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域,只有在这个区域之内的,才能叫“西湖龙井”。
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等地,处处林木茂密、翠竹婆娑,一片片茶园就处在云雾缭绕、浓荫笼罩之中。
龙井茶是中国著名绿茶。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
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的龙井茶村。
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三种,除了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的茶叶叫作西湖龙井外,其它两地产的俗称为浙江龙井茶。
西湖龙井:西湖龙井位列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120 0多年历史,产地分布龙井茶名闻中外,根据产地分狮、龙、云、虎,即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地,民国后梅家坞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前人们按照五个产地的不同品质划分龙井茶的质量排名,分别是狮、龙、云、虎、梅。
解放后,龙井茶在浙江省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品质参差不齐,现在统一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以西湖龙井品质最佳。
龙井茶共6个级别样。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扁平光滑一级一芽一叶开展,含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二级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三级一芽二叶开展,含少量二叶对夹叶,尚扁平四级一芽二、三叶与对夹叶,尚扁平,较宽、欠光洁五级一芽三叶与对夹叶,扁平较毛糙该品种成熟最快,一般立春一到就开始发芽,公历3月上旬就可以开摘。
由于乌牛早外形和西湖龙井相似,产量也很大,所以在春茶上市的早期,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用它来冒充西湖龙井。
龙井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
惊蛰初过,是茶农采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时机,至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
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
再加上采摘的辛苦,还没成茶就已先让采茶女们付出了几多劳苦。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西湖龙井的概念西湖龙井是一种名贵的中国绿茶,因产区位于杭州西湖义井村而得名。
西湖龙井茶以其优良品质、独特的风味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六大名茶之一,它曾获得过多项国内外茶叶大赛的殊荣,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下面将从其种植、制作工艺、品质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详细介绍西湖龙井的概念。
种植方面,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是杭州市西湖区龙井山。
该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6左右,春夏季雨水充足,日照时间适宜,地势高低错落有致,土壤肥沃,加上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的茶树得以生长和茁壮成长。
西湖龙井茶的种植过程需要本地农民的精心呵护,包括选种适应性强的茶树品种、精心育苗、细心栽培、及时采摘等等。
制作工艺方面,西湖龙井茶的制作方法十分讲究,体现了独特的中国制茶艺术。
首先是采制:“谷雨前一二叶”,时间一般是每年的清明到立夏节气期间。
要求茶叶嫩绿,含水量大,含氨量高;其次是炒制:“杀青、熟制、揉捻、干燥”四个环节。
特别讲究的是火候的把握,要保持锅温不变,手法熟练,力度均匀,让茶叶充分弥散出香味和独特风味。
西湖龙井茶具有扁平挺直、匀称肥壮、色泽嫩绿、香气清高、味道鲜爽的特点。
制作好的龙井茶香气扑鼻,回甘醇厚,余韵悠长,令人神清气爽,倍受消费者喜爱。
品质特点方面,西湖龙井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品种之一,具有诸多的品质特点。
首先是外形美观端庄,条索匀整、色泽嫩绿,具有非常高的视觉享受。
其次是香气清高持久,质朴醇厚,清爽自然,有“香高气纯汁甜”的特点。
再者,品茶时口感细腻,滑润舒服,入口浓郁回甘。
此外,西湖龙井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促进消化等保健功效,拥有着“绿茶中的香皇”之誉。
文化内涵方面,西湖龙井茶作为中国的名茶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义。
茶叶在中国被视为一种禅学的工具,而龙井茶则被誉为“明眸”。
“狭颦似观琳,翠袖似参差。
时来风送香,莫讶龙井垂。
”这是宋代文人苏轼所写,充满了诗意。
西湖龙井茶是一种精致的饮品,品尝它需要慢下来,沉淀心境,领略中国文化中的深意。
西湖龙井西湖龙井, 居中国名茶之冠。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多少年来, 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 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
西湖群山产茶已有千百年的历史, 在唐代时就享有盛名, 但形成扁形的龙井茶, 大约还是近百年的事。
相传, 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 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 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 以西湖龙井茶为最。
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
冲泡后, 香气清高持久, 香馥若兰;汤色杏绿, 清澈明亮, 叶底嫩绿, 匀齐成朵, 芽芽直立, 栩栩如生。
品饮茶汤, 沁人心脾, 齿间流芳, 回味无穷。
龙井茶区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
这里傍湖依山, 气候温和, 常年云雾缭绕, 雨量充沛, 加上土壤结构疏松、上质肥沃, 茶树根深叶茂, 常年莹绿。
从垂柳吐芽, 至层林尽染, 茶芽不断萌发, 清明前所采茶芽, 称为明前茶。
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万芽头, 属龙井茶之极品。
龙井茶的外形和内质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联的1.过去, 都采用七星柴灶炒制龙井茶, 掌火十分讲究, 素有“七分灶火, 三分炒”之说法。
现在, 一般采用电锅, 既清洁卫生, 又容易控制锅温, 保证茶叶质量。
炒制时, 分“青锅”、“烩祸”两个工序, 炒制手法很复杂, 一般有抖、带、甩、挺、拓、扣、抓、压、磨、挤等十大手法, 炒制时, 依鲜叶质量高低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 不时地改换手法, 因势利炒而成。
2.黄山毛峰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 歙县以北的黄山。
黄山是我国景色奇绝的自然风景区。
那里常年云雾弥漫, 云多时能笼罩全山区, 山峰露出云上, 像是若干岛屿, 故称云海。
黄山的松或倒悬, 或惬卧, 树形奇特。
黄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云、松、石的统一, 构成了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 这也给黄山毛峰茶蒙上了种种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