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职工、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固定工和合同工的区别
合同范本内容:
固定工和合同工是在劳动合同中常见的两种雇佣关系,它们在
法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雇佣关系中,了解固定工和合同工之间
的区别对雇主和雇员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固定工和合同工之间的主
要区别:
1. 雇佣关系类型:
固定工,固定工是指雇员与雇主签订了长期的劳动合同,通
常是全职工作,享有雇主提供的各种福利和保障。
合同工,合同工是指雇员与雇主签订了特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以特定项目为基础,工作期限较短,通常不享有固定工的各种
福利和保障。
2. 工作稳定性:
固定工,固定工通常拥有较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雇
主有责任提供稳定的工作。
合同工,合同工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相对不稳定,雇主通常不承担提供稳定工作的责任。
3. 福利和保障:
固定工,固定工通常享有雇主提供的各种福利和保障,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带薪休假等。
合同工,合同工通常不享有固定工的各种福利和保障,需要自行解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
4. 终止劳动关系:
固定工,固定工的劳动关系终止通常需要遵循劳动法规定的程序,雇主需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合同工,合同工的劳动关系在合同期满后自动终止,无需支付额外的经济补偿。
在起草固定工和合同工的劳动合同时,雇主和雇员需要明确双
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中应包括工作内容、工资福利、工作期限、终止劳动关系的程序等条款,以确保双方权益。
同时,合同范本专家会根据双方需求和法律规定,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合同范本,并解答相关问题,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合同工和正式工的区别
1. 雇佣形式,合同工是以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与雇主建立雇佣
关系,而正式工则是通过雇佣协议或雇佣合同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2. 工作稳定性,合同工通常是临时性或项目性的工作,雇佣期
限较短,而正式工通常是长期或永久性的工作,具有更稳定的雇佣
期限。
3. 福利待遇,正式工通常享有更多的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
医疗保险、带薪假期等,而合同工的福利待遇相对较少。
4. 解雇程序,正式工在解雇时通常需要遵循更严格的程序和法
律规定,而合同工的解雇程序相对灵活。
5. 工作内容,合同工通常从事特定项目或临时性工作,而正式
工通常从事日常工作和常规业务。
在雇佣过程中,雇主和雇员都需要了解合同工和正式工之间的
区别,以便确定最适合自己的雇佣形式,并遵循相应的法律规定和
合同条款。
如果您需要针对合同工和正式工的雇佣关系起草合同范
本,我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提供专业的定制服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合同工和正式工之间的区别。
正式职工的概念正式职工指的是在公司或组织中与该公司或组织签订合同,并按照合同规定享有一定权益和福利的员工。
与之相对的是非正式职工,他们通常没有签订正式合同,待遇和福利较低,也没有稳定的职业地位。
正式职工的概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致都具备以下特点:1. 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正式职工和雇主之间会签订一份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合同通常包括就业期限、工资待遇、工作内容和责任、劳动保护和终止合同等方面的条款。
2. 享有稳定就业:正式职工与雇主建立了稳定的雇佣关系,通常不仅仅是短期的雇佣,而是长期的合作关系。
正式职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稳定性,也能够享受到相对稳定的收入和福利。
3. 合法权益保护:正式职工享有一定的劳动法律保护,包括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限制、加班酬劳、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年假、产假和带薪病假等权益。
在劳动争议和纠纷时,正式职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发展机会和职业培训:正式职工通常有机会参与公司的职业培训和发展计划。
公司为正式职工提供不同的培训项目,以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工作能力和竞争力。
5. 符合劳动法规定:正式职工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标准,包括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劳动保护设施等。
正式职工享有卫生、安全和劳动条件等方面的权益保护。
正式职工的地位和权益相对较高,他们与雇主建立了稳定的雇佣关系,享有一定的法定权益。
正式职工不仅仅是劳动力的提供者,还是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资产。
因此,雇主通常会重视正式职工的福利待遇、培训发展以及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
对于正式职工来说,保护自己的权益和提升自身能力,是实现个人和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革,非正式就业形式也日益增多,比如临时工、合同工、兼职工等。
这些非正式职工大多数没有正式劳动合同,待遇和权益较低,并且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各国和地区都在努力加强对非正式就业形式的规范和管理,并倡导实现劳动力的正式就业。
合同⼯和正式⼯的区别
在现在的⽇常⽣活当中对于⼯作⼈员或者是找⼯作的⼈员⽽⾔⼀份的劳动合同的签订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劳动合同的约束以及规定,才能够我认为⼀个⼈成为了该公司的正式员⼯,那么合同⼯和正式⼯的区别有哪些呢?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合同⼯和正式⼯有哪些区别
⼀、签订的主体不同:
合同⼯是员⼯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并派遣到各项⽬上,合同⼀般存在3年左右的期限。
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国企单位直接招聘⼈员,正式⼯作后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管理及调遣由⼯作单位⼈⼒资源部负责,与派遣公司不产⽣直接联系。
适⽤⼈员:⼤专及⼤专以下学历、其他⾮正式⼊聘等⼈员。
正式⼯是员⼯与⼯作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合同期限较长。
需要注意的是,本科毕业⽣需经过⼀年见习期⽅可成为正式⼯,但见习期间待遇与正式⼯⽆差别。
⼆、⼯资、福利待遇等:
⼯资:⼤致采⽤此⽅式计算:基本⼯资+绩效+奖⾦+各类补贴-五险⼀⾦。
采⽤“定岗定薪”⽅式,基本⼯资及奖⾦根据所属岗位制定。
合同⼯较合同⼯不会缴纳住房公积⾦,其他⽆明显差别。
表现良好的的合同⼯,在完成项⽬部评定及公司评定后,可转换为正式员⼯。
实际上现实⽣活当中,合同⼯和正式⼯的差别,往往还有更多⽅⾯的表现,并且根据⽤⼈单位以及⼯作类型的不同,还会有相应的区别,所以如果在这⽅⾯发⽣了什么问题,难以解决处理的可以咨询律师帮忙,店铺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法律咨询。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1985年时的合同制工人篇一:正式职工、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区别正式职工、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区别正式职工,是指在人事局、劳动局、民政局等职能部门办理过手续的职工。
这些职工享有探亲假。
被录用者一般实行学徒制或经过半年和一年的熟练期,学徒期和熟练期满,经考核试用合格才能转为固定工。
1985年以后招收固定工制逐步被劳动合同制所取代。
固定工是指1986年以前根据国家计划指标由劳动部门分配到国有或县以上集体单位工作的正式职工,以及1986年以前入伍,复员、转业、退伍后到国有或县以上集体单位工作的正式职工。
劳动合同制工人:1986年中国用工制度改革以后招收的各类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工。
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指出企业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招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工人,除国家另有特别规定者外,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
企业招用合同工采取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
合同工与所在单位固定工享有同等的劳动、工作、学习、参加企业民主管理、获得政治荣誉和物质鼓励等权利。
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保险制度。
退休养老基金由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退休养老金不敷使用时,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实行合同工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真正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
自从1995年实行《劳动法》以后,全民所有制企业也依法实行了劳动合同制用工制度,即国有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也是劳动合同关系,适用《劳动法》调整。
篇二:合同制工人劳动合同书三亚市合同制工人劳动合同书甲方(单位)名称性质地址电话法人代表乙方(工人)姓名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籍贯省市(县)户粮性质家庭地址(以下简称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招收同志为合同制工人(以下简称乙方)。
劳动法正式职工与合同职工的区别及权益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已经成为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正式职工”和“合同职工”这两个名词,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权益保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劳动法的角度,对正式职工和合同职工的区别及其权益保障进行详细探讨。
一、正式职工与合同职工的概念界定1. 正式职工正式职工,又称国有企业职工,是指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
他们与国家或集体建立了劳动关系,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
正式职工的录用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招聘、考核程序,具备一定的学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合同职工合同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合同约定,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下建立劳动关系。
合同职工包括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各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
二、正式职工与合同职工的区别1. 劳动关系的确立方式不同正式职工是通过国家分配或招聘进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工作岗位,与国家或集体建立劳动关系。
而合同职工则是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基于合同约定建立劳动关系。
2. 福利待遇不同正式职工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
合同职工的福利待遇则根据合同约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合同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并提供相应的福利。
3. 录用程序不同正式职工的录用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招聘、考核程序,具备一定的学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而合同职工的录用则主要基于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和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录用程序相对简化。
4. 岗位稳定性不同正式职工通常享有较高的岗位稳定性,除非出现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否则不会被解除劳动合同。
合同职工的岗位稳定性相对较低,用人单位在合同期内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解除劳动合同。
职工和合同工的区别一、定义。
1. 职工,指在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组织中受雇从事工作的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和实习生等。
2. 合同工,指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条件从事工作的个人。
二、雇佣关系。
1. 职工,与雇主建立稳定的雇佣关系,享有雇佣单位提供的各项福利和保障。
2. 合同工,以签订劳动合同形式与雇主建立工作关系,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相应的权利和福利。
三、工作性质。
1. 职工,通常从事雇主安排的日常工作,工作内容和时间较为稳定。
2. 合同工,根据劳动合同约定从事特定工作,工作内容和时间相对灵活。
四、工资和福利。
1. 职工,按照国家规定或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享有基本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
2. 合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一般由劳动合同约定,相对灵活,但通常不享有与职工相同的福利。
五、劳动保障。
1. 职工,受国家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享有较为完善的劳动权益保障。
2. 合同工,依据劳动合同约定享有相应的劳动权益,但相对职工而言保障较为有限。
六、终止劳动关系。
1. 职工,依法享有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权利,解除劳动关系需符合法定程序。
2. 合同工,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解除条件和程序,按照合同约定终止劳动关系。
七、法律地位。
1. 职工,享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和劳动权益保障。
2. 合同工,法律地位相对职工而言较为脆弱,需依据劳动合同约定行使权利。
八、其他。
1. 职工,通常属于雇主的正式员工,与企业或组织有较为稳定的关系。
2. 合同工,工作期限、工作内容等较为灵活,根据劳动合同约定与雇主建立工作关系。
以上所述为职工和合同工的区别,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约定。
编制工和合同工的区别
在雇佣劳动力方面,编制工和合同工是两种常见的雇佣形式。
虽然它们都是为了完成特定工作而雇佣的,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
在雇佣编制工和合同工时,雇主需要了解这些区别,以便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雇佣形式。
1. 雇佣关系。
编制工通常是由雇主直接雇佣,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
他们受雇于公司,享有公司员工的福利和保障,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带薪假期等。
而合同工则是根据书面合同与公司签订特定的工作合同,通常是以项目为单位,工作完成后合同终止,合同工不享有公司员工的福利和保障。
2. 工作时间和灵活性。
编制工通常需要按照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工作,受到公司的管理和监督。
而合同工在合同约定的工作期限内,通常具有更大的工作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自行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
3. 税务和福利。
对于编制工,雇主需要为其缴纳相关的社会保险和税费,同时提供员工福利。
而对于合同工,他们通常需要自行负担税费,并且不享有公司员工的福利。
在雇佣编制工和合同工时,雇主需要根据工作性质和自身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雇佣形式,并在雇佣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雇主也需要遵守相关的劳动法规,确保对编制工和合同工的合法雇佣和管理。
正式职工、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区别正式职工,是指在人事局、劳动局、民政局等职能部门办理过手续的职工。
这些职工享有探亲假。
被录用者一般实行学徒制或经过半年和一年的熟练期,学徒期和熟练期满,经考核试用合格才能转为固定工。
1985年以后招收固定工制逐步被劳动合同制所取代。
固定工是指1986年以前根据国家计划指标由劳动部门分配到国有或县以上集体单位工作的正式职工,以及1986年以前入伍,复员、转业、退伍后到国有或县以上集体单位工作的正式职工。
劳动合同制工人:1986年中国用工制度改革以后招收的各类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工。
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指出企业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招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工人,除国家另有特别规定者外,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
企业招用合同工采取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
合同工与所在单位固定工享有同等的劳动、工作、学习、参加企业民主管理、获得政治荣誉和物质鼓励等权利。
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保险制度。
退休养老基金由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退休养老金不敷使用时,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实行合同工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真正实行各尽
所能、按劳分配,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
自从1995年实行《劳动法》以后,全民所有制企业也依法实行了劳动合同制用工制度,即国有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也是劳动合同关系,适用《劳动法》调整。
全民工、集体工;合同工、正式工、临时工、劳务工;编内、编外、非在编;人...找工作,自然要搞明白全民工、集体工;合同工、正式工(固定工)、临时工、劳务工;编内、编外、非在编;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的问题。
首先,“全民工”指在全民所有制企业有劳动关系的人,“集体工”指在集体所有制企业有劳动关系的人。
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两类人在劳动保障、福利等方面都有差异,所以以示区别。
现在这两个称呼几乎纯粹变成了概念和历史名词了,因此不做深究。
法律规定,全员合同制以后,都是合同工(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只要不签合同,那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就有可能受到侵害。
那么,正式工、临时工、固定工、编内、编外的概念不是也就废除了吗?貌似其他概念我们都不用去看了。
可是,事实上是这样的吗?不!因为我们生存关心的是个人的经济利益,那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让我们质疑合同工对我们经济利益的保障作用。
首先,我们看一份工作,要先看它是国有企事业的还是非国有企业的。
为什么这样呢?看我用用上面的示意图您就明白了。
社会团体按照组织形式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等。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
首先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它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
比如说工商局、税务局、银行、邮局等。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
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
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又分为:国有企业、私有企业。
国有企业又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
私有企业又分为:合作经营企业、合资经营企业、独资企业、私营企业。
在我国,很多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多使用编制来管理人员。
国家企事业单位只为两种: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而且这两种人员都是聘用制的。
正式职工、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区别正式职工,是指在人事局、劳动局、民政局等职能部门办理过手续的职工。
这些职工享有探亲假。
被录用者一般实行学徒制或经过半年和一年的熟练期,学徒期和熟练期满,经考核试用合格才能转为固定工。
1985年以后招收固定工制逐步被劳动合同制所取代。
固定工是指1986年以前根据国家计划指标由劳动部门分配到国有或县以上集体单位工作的正式职工,以及1986年以前入伍,复员、转业、退伍后到国有或县以上集体单位工作的正式职工。
劳动合同制工人:1986年中国用工制度改革以后招收的各类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工。
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指出企业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招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工人,除国家另有特别规定者外,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
企业招用合同工采取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
合同工与所在单位固定工享有同等的劳动、工作、学习、参加企业民主管理、获得政治荣誉和物质鼓励等权利。
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保险制度。
退休养老基金由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退休养老金不敷使用时,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实行合同工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真正实行各尽
所能、按劳分配,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
自从1995年实行《劳动法》以后,全民所有制企业也依法实行了劳动合同制用工制度,即国有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也是劳动合同关系,适用《劳动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