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规则在哪里
- 格式:docx
- 大小:24.91 KB
- 文档页数:8
《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主动参与交流讨论活动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正确看待规则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
知识与技能:(1)通过游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规则。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调查、交流,了解学习、生活中常见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论。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带来的好处,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导入、合作研究、交流评议、行为辨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了解了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规则的作用。
重点:强化对规则的认识;发现、体验规则带来的好处。
难点: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从他律到自律的提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做游戏用的器材。
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让学生去调查身边的规则。
【教学过程】活动一:游戏导入,感受规则的重要性1.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简单有趣的“端球跑”的游戏,下面就邀请两小组同学进行比赛,不管用什么方式,看哪组端的多,开始游戏吧!2. 掌声送给获得胜利的同学们!(大声喊着不公平;老师看到你一脸的不服,看到你委屈的要哭了。
)一组是球、一组是橡皮(影响了比赛的结果,确实不公平,那个当然不服气)3.那么怎样才能使游戏公平顺利地进行呢?人数相同、时间相同、比赛的所需的物品相同教师总结:其实这些要求就是这个游戏的规则。
板书那么什么叫规则呢?理解的不错,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一起来看,到底什么叫规则?课件出示1:规则就是规定出来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导语: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游戏有规则外,哪里还有规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规则在哪里(板书:规则在哪里)齐读(评析: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和探索,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从无规则的混乱到有规则的公平、合理,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规则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规则在哪里》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
在本单元中,相对第二课《规则有什么用》和第三课《我们给自己定规则》而言,这一课只要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即可。
本课侧重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资料,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规则,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认识规则的意义,引导他们通过辨析,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体现课程标准中回归学生生活的理念。
学情分析: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形成基本的规则意识,也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规则现象,但是由于年龄小,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低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力求让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逐渐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规则和与小学生有关的规则。
2、能力目标:能够积极搜集、整理生活中的规则;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目标: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游戏,体验规则的重要行。
2难点: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设计理念:在我们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快乐。
本课首先通过游戏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没有规则的游戏是没法进行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使学生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明白“生活处处有规则”,最后延伸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准备:1、学生自主调查,了解生活中的相关规则。
2、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环节,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体验1同学们在课后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游戏,我们来个“掰手腕”怎么样?2从中推选一位男生选手与一位女同学比赛(暗示女同学不管怎样掰,不按规则也可以,取胜就行)3宣布取胜者是女生,同学们,你们对比赛的结果满意吗?4学生说出内心的不满,指出不公平。
5小结:看来规则很重要啊,没有规则,我们就连一个小小的游戏都无法进行,现在我们就先定个规则再来一次游戏。
规则在哪里教学目标: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活动准备:1.做游戏用的物品:气球,布条,沙小篮球等。
3.课间活动,上下楼梯,出操排队的录像。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喜欢玩哪些游戏?(石头剪子,捉迷藏,丢手绢,警察抓小偷……)2.既然你们这么喜欢做游戏,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前面来,简单演示一下你喜欢的这几个游戏。
二、游戏体验1.感悟规则。
玩游戏时老师不提任何要求,想怎样玩就怎样玩。
师问:刚才这样玩游戏能玩得高兴吗?为什么玩游戏还不高兴呢?议一议:刚才的游戏中缺少点什么呢?2.运用规则。
游戏讲规则,大家按规则要求去做,大家玩得就开心了。
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要求,也就是游戏规则,大家都按游戏的规则去做,才能玩得愉快,所以游戏需要有规则,大家同意吗?(揭示课题:游戏规则)3.制定规则。
⑴展示调查结果。
⑵把课前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深入超市、书店、电影院、公园、学校等公共场所通过观察找到了许多不同的规则,把找到的规则归归类。
三、拓展规则1.出示学生上课、下课活动的录像,让同学们观看并进行小组交流:哪些讲规则了?哪些不讲规则?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学校的规章制度去做。
2.出示课件。
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规则,把它制成了课件,看看吧。
(播放课件:银行的注意事项、公园的公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乘公交车的要求、请讲普通话。
)看了报告后,你有什么想法吗?(生发言。
)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是生活处处有规则呀!(板书:生活处处有规则。
)四、体验规则下课了,下课时有什么规则呢?比比看谁做得好。
(快速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具,集体向老师告别,然后安静地离开教室。
)。
《规则在哪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理解规则是由人们共同规定的,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规则以及规则蕴含的意义有了一些初步而简单的认识,但这些从生活中得来的认识还是原始而模糊的。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根底来看,学生在生活中对规则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比方在游戏中,孩子们已经知道游戏是要按一定规则来玩;又比方上课时,孩子们已经意识到身为学生,是要遵守一定的纪律与规矩的。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生活中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有哪些不同的规则了解得不是很多,还不能够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相应了解与他们学习生活相关的规则。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常见的游戏活动等各种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规则的存在,通过梳理和归纳,发现家庭生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从而知道规则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了解与生相关的规则。
教学难点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做丢手绢游戏用的手绢。
课时安排1课时。
完成话题“规则在哪里〞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活动一游戏有规则1.导语: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我们来玩一个丢手绢的游戏〔在没有强调比赛规则的情况下进行游戏活动〕。
同学们围一个大圆圈,选一个人拿着手绢围着圆圈跑,边跑同学们还要唱丢手绢歌。
这个同学跑时要把手绢放在另外一个同学的背后,但不要让他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就要追着丢手绢的人跑。
两个人去抢追来的同学的座位,谁抢到了谁就赢。
而没有抢到的呢,就表演节目。
2.学生谈感受。
教师追问:游戏应该有哪些规则呢?3.小结:这个游戏应该制定以下规则:坐着的同学不能回头看;手绢丢在其中一个同学身后其他人不能提醒;要按同一个方向追丢手帕的同学;坐到座位上才算胜利;输了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一“规则在哪里”。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游戏,体验规则的重要性,知道没有规则连简单的游戏都没法进行下去;2、通过交流,感受生活处处有规则;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二)行为目标1、自己遵守规则,见到有不守规则的行为要制止和批评;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三)知识目标1、了解与小学生有关的规则;2、了解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各种规则;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体验规则1、师:同学都很喜欢玩游戏,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扳手腕”,赢的同学获得一份精美礼物。
我们来做裁判,一会儿我们来进行点评。
(学生进行掰手腕游戏。
)2、给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却获胜了的同学颁发礼品,提问输了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对我的评判结果满意吗?为什么?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公平、合理地进行呢?(指名学生回答。
)3、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归纳起来基本上就是大屏幕上的这些要求:○1两位实力相当的选手分别坐在桌子的两侧;○2双方必须把右手放在比赛指定的位置,肘部不得离开桌子;○3双方选手两手掌相对成反握式,裁判发令后,谁先把对方的手扳倒即为获胜。
这些要求就是“扳手腕”这个游戏的规则。
刚才我们做游戏时,因为没有按这些规则进行,所以游戏就不公平了,现在我们就按照大家总结的规则再玩一次。
(学生再次比赛。
)教师给获胜者颁发礼品。
4、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有了规则游戏才能顺利、公平地进行,大家才能玩得开心。
看来规则很重要!什么是规则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规则就是规定出来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
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有游戏规则外,哪里还有规则呢?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板书:规则在哪里。
《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该教材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历经了两年的学校生活已经初步了解了学校制定的各种规则,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形成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
2、在他们平时的社会生活中也知道了一些如交通法规这些基本的社会规则。
3、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调查、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4、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调查,并完成书面报告。
5、学生对于许多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虽然有所了解,但在遵守规则方面做得并不好,对于规则存在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觉得遵守规则存在着一定困难,难以内化为自觉行动。
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其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具有初步的小组合作能力。
3、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重难点: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规则。
教学准备:空调查表、规则图片教学过程:活动一轻松游戏,发现规则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传玩具2、介绍游戏。
①指名游戏。
游戏说明:找两组学生参与游戏,第一组请六位同学。
第二组请五位同学。
老师发出口令后游戏开始。
②宣布结果。
师:同学们玩的开心吗?对老师的宣布的比赛结果满意吗?为什么?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公平、合理地进行呢?那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应该怎么做?生口答有规则后,再次游戏。
师:这次玩的开心吗?按照同学们说的规则游戏,大家玩得多开心呀!这正是:轻松做游戏,游戏有规则。
【设计意图: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作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无规则的环境,在游戏生成问题,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明白没有规则连游戏也玩不好,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
《规则在哪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规则存在的意义。
2、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人人要自觉遵守。
3、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4、了解不遵守规则将带来种种危害。
自觉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小学生相关的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星卡奖励品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引出规则1、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老师先请两个同学上台玩“扳手腕”的游戏,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请他们当好评委。
2、学生进行“扳手腕”游戏,老师故意帮助其中一名同学,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游戏有些不公平。
3、引导学生共同制定“扳手腕”的游戏规则,然后按规则再次比赛。
给胜出的同学奖励一颗星卡。
老师趁机提问:游戏中有什么规则?没有这些规则行不行?我们做游戏时要不要遵守规则?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则1、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规则,有什么样的规则?课件出示:家庭生活图片、学校生活图片、社会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规则,然后结合教材46、47页的图画与文字内容,说一说规则在哪里?你都了解到哪些规则?2、在交流汇报中寻找规则(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情况。
(2)小组汇报。
3、寻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规则引导学生说出:回答问题的规则、读书的规则、写字的规则、课堂的规则等。
进一步引出《小学生守则》,学生朗读《小学生守则》。
师:你们能发现这么多的规则,真是了不起。
这些是在学校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规则,它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文明举止,帮助我们做一名懂文明、会学习的好学生。
这些规则在咱们的学校生活中还真的少不了。
4、小结: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发现,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规则在家庭生活中,规则在学校生活中,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真是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三年级上册品德社会公开课《规则在哪里》教案及教学反思规则在哪里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八小学阎浩一、学生实态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规则,在我们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通过谈话交流,我了解到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
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规则现象,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所限,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
因此,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明白“规则无处不在”是十分有必要的。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
师生可以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教材内容。
教师应力求让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逐渐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二、教科书分析《规则在哪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和规则交朋友”,《规则在哪里》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具体分析如下:1.课文第44页的“活动天地”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
2.第45页“小记者在行动”,为学生提供了寻找规则的几种方法,即:可以到现实生活中看看,找相关的人问问,也可以查有关的资料,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教材第46~47页,分别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规则。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让他们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按不同的生活场所,找一找身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规则,让他们体会到“规则无处不在”。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学生准备1.布置学生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或者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找出三条以上的不同规则,记录下来;2.水彩笔;3.填写规则调查表。
教师准备1.设计规则调查表;2.一组以校园“规则”为内容的图片资料,如楼梯边贴的“上下楼梯靠右走”“安全通道”,“讲文明讲礼貌”等标示牌;3.歌曲《春天在哪里》伴奏带,填写《规则在哪里》的歌词;4.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制成多媒体课件。
小学三年上册《品德与社会》《规则在哪里》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规则在哪里》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和规则交朋友》,它以《规则在哪里》、《规则有什么用》和《我们给自己定规则》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体验,观察和对比中,发现规则与生活密不可分,认识规则的意义,进行规则教育,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内化为自身需求。
《规则在哪里》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其他两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道理,人人要自觉遵守,能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2、知识目标: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3、能力目标:明确规则的严重性,自觉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认识规则。
教学方法:1、采用活动化的教学方式,以游戏活动入手,让学生获得对规则的认识。
2、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讨论应当建立的规则等。
教学流程:一、游戏体验,激趣导入。
1、以小组为单位,玩“丢手帕“游戏。
2、没定规则情况下,学生感觉到游戏无法进行下去。
3、总结:看来规则真的挺严重,没有它连小小的游戏都无法进行,生活中除了游戏规则还有哪些规则,他们都在哪里呢?4、(板书:规则在哪里)二、调查分类,感知规则。
1、在教材中发现规则46、47页图画,找规则在哪里?(课件)2、在调查报告中寻找规则学生介绍课前调查中找到的规则吴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规则(课件出示)3、设置情境,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例外地方去寻找规则、感受规则。
(1)出示课件找家庭规则所以规则在哪里啊,规则就在家庭里。
小朋友们要——按时起床、按时睡觉、要节约用电,要帮做家务活。
(2)出示有关学校规则的课件教师根据课件图片得出学校处处有规则。
随即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3)学校规则真不少,社会生活中一样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则,(出示课件)我们以一名游客的身份从图片中身临其境去发现规则,感受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