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实际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实际运用

摘要: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传统理论结合在一起的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对人类在处理经济事务中为什么往往不能够冷静、客观和理性地做出决定的原因作出解释和寻找答案。本文将主要阐述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辅以实际案例分析理论的实际运用。

一、行为金融学简介

经济学似乎与理性、严谨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关系,长久以来,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成为了主流经济学的基石,并统领了经济学内部的各个学科。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投资者不够理性,市场不够完善,或者投资者并不追求利益最大,等等,这些都不符合经典金融学的假设。所以一门新的学科,行为金融学产生了。

行为金融学以一种源自心理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将人的实际心理及其由此决定的行为特征纳入分析框架的金融学说而逐步兴起,它一经出现便在以有效市场假说为代表的现代金融理论中激起了波澜——不仅对现代金融理论的现有框架提出了质疑,更为现代金融理论难以解决的异常现象作出了解释。行为金融学是针对现在被称之为经典金融理论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它并不是要取代它,而是要弥补经典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上的不足和缺陷。

经典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上的。但大量实践证明人类并非如此,人们总是根据主观判断来做出抉择,有时太过自信,有时太够保守;再加上条件的限制,如信息的不完全等也会影响判断;在特定情况下,人有时会因自己的多样性选择而放弃理性行为。每一个微观个体的判断加总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其次,经典金融学还假设,理性人总能抓住非理性人找到套利机会,因此理性人最终会在资本市场上存活下来。而实际上假设之所以为假设是太理想化了,显然在实践中的“反常现象”还需要其他理论来解释。

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一).预期理论。它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的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论点:

1.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针对风险的态度。人们总是以自己身处的位置和衡量标

准来判断行为的收益与损失,因此更注重于预期的差距而非结果本身。

2.损失规避。人们的偏好与财富的增量决定,而非财富总量,所以人们对损失

的敏感要高于收益,即损失效用大于收益效用。例如,在居民储蓄问题上,若实际率为正的,人们宁愿选择收益保障的银行存款,而非其他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

3.非贝叶斯法则的预期。概率论中的贝叶斯法则认为,分析样本数接近总体数

时,样本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接近总体的事件发生概率。这就不难解释中小散户的亏损问题了,因为长期看来,这些人的投资是非理性的,因此证券市场就不按照原先的规律,即贝叶斯法则运行。

4.框架效应。人们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会注意到环境的关系,会考虑问题以何种

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股市上呈现收益状态时,人们选择确定性收益,同时规避风险,反之勇于择险。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牛市时卖出,熊市时不抛现象。

(二).套利限制。如果理性人与非理性人选择同一方向,就出现套利,这使得短期内价格偏离很快纠正,市场恢复效率。然而这种假设是有限制的:第一,非理性者占少数;第二,理性交易只有理性人卖空;第三,非理性人会在一段时间后了解真相调整行为。显然这是理想的情况,因此有效市场的假说不成立。(三).后悔理论。在投资中人们发现自己的判断带来的结果与预期相悖,这时会产生后悔心理,为了避免后悔,经常会出现优柔寡断的特点。例如,2003 年底至2004 年中航油因错误地判断了油价走势,调整了交易策略,卖出了买权并买入了卖权,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亏损。新加坡普华永道古柏会计公司针对中航油发生期权亏损事件所做的报告中指出,亏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想在2004 年前三季度季报中记入损失的想法,导致了2004 年的挪盘,公司草率承担了大量不可控制的风险,尤其是6 月与9 月的挪盘”。这时因为损失是对之前决策的否认,会使决策者后悔和内疚,所以才有这样的表现。

(四)其他决策行为理论

1.心理帐户。分为两部分:风险低的安全投资;风险高但使自己富有的投资。即规避贫穷和希望有朝一日致富。

2.易获得性偏误。某一件事经常让人想起,人们就认为它经常发生,不易想起的就认为不易发生。比如关注物价的人就经常感受到物价的变化,于是就有他自己的通胀预期。

3.过度自信。人们认为自己掌握信息掌握知识,过分相信自己。比如,有关专家认为,次贷危机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美国消费者对于经济前的普遍看好,当时居民储蓄呈下降趋势,而投资过热。还例如现存的“卡奴”现象。

4.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心理造成的跟风现象。比如,雪灾时股市在一开始只跌了几个点,由于股民一致性预期,之后股市大跌,可见羊群效应的威力。

5.模糊规避。对不确定的厌恶,冒险时规避不确定概率。

三.行为金融学在房地产市场的体现

在传统金融学中,消费函数解释了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即供大于求时形成买方市场价格下跌,供小于求时形成卖方市场价格上涨。然而这一经典理论似乎遇到了尴尬,在当今的市场上有时并不适用,比如疯狂的房价下疯狂的消费者,疯狂的股市不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因此我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分析其中“反常”的房地产问题。

第一,从期望值理论看,消费的增加或减少不完全取决于期望的财富价值,还取决于与对未来财富的增加预期。当房价上涨时,人们基于对房价上涨这一现状预期它会进一步上涨,所以这一一致性预期使得人们纷纷购房期待它的升值。有房族以手头的房子价格上涨作为其衡量标准来判断,认为房价会上涨。然而如今国家相关抑制房价的政策出台,使得人们预期房价不再上涨,炒房者也少了兴趣,因为在他们看来房价不涨或降将影响他们财富的增加。不难理解房价上涨的正财富效应要小于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

第二,从套利限制理论上看,非理性购房者与理性购房者同时选择房地产市场,使其过热,而且非理性购房者不在少数,而且两者都随时有可能将手头的房子脱手,非理性者短期内也不会改变其行为,显然有效市场假说不成立,所以才会出现反常现象。

第三,从后悔理论看,现在房地产市场在一阵过热被抑制之后,很多原先的投机炒作者退出市场,这是他们害怕面临房地产降温时候因之前的错误判断而后悔所作出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