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优质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五节内容。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也为学习必修模块二打基础。
细胞组成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
接着阐述了核酸是由核苷酸链接而成的长链,重点阐述了核苷酸的结构、种类及其作用。
最后讲述了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1.认识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
2.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3.简述DNA与RNA的异同点。
4.简述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说出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
三、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通过探究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核苷酸的知识,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细胞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物质观念,认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现象,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核苷酸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等方法的科学思维,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以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细胞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人类健康、生存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DNA与RNA的异同点。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5节教学设计课题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课型新授课设计教师沅江市第四中学严月鹏课时安排1课时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5节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得要求是“概述核酸是有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对应的学业要求是: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视角,解释核酸分子参与组成细胞的结构,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本节为一课时,目标是让学生从细胞层面了解核酸在细胞中分布以及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解释核酸能够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之前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以及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些知识的学习都为本节课核酸的元素组成、核苷酸连接形成核酸以及核酸的功能等相关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初中学习有关细胞的生活的内容时,学生已经知道细胞核内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高一学生还未学习有机化学,因此学生对核苷酸的结构及组成、核苷酸的长链形成的过程比较难理解。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模型构建,及对不同的核苷酸,核酸图像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核苷酸的组成,脱氧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差万别与遗传信息的关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结构与功能观”。
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模型构建,及对不同的核苷酸,核酸图像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核苷酸的组成,脱氧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差万别与遗传信息的关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结构与功能观”。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通过对核酸的学习,建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
科学思维归纳概括核酸种类,核苷酸种类与碱基种类和生物种类的关系。
科学探究尝试探究核酸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社会责任认同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2)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3)简述DNA与RNA的异同点。
(4)简述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说出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
2.能力目标:(1)尝试构建核苷酸及核苷酸链的模型,说出核酸的作用,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归纳核心概念,尝试建构核酸的概念图,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性的比较脱氧核苷酸链的区别,对核苷酸链的多样性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在思想上认同核酸在细胞中有携带遗传信息的作用,通过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认识到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教学重难点】1.DNA与RNA的异同点。
2.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背景资料:1984年9月11日,杰夫里斯和同事发现基因中存在一些足以区分生物个体的微小结构,并于当天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幅“DNA指纹”。
你觉得DNA指纹技术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罪犯确认、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方面)。
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可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核酸的种类:出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图,提问1.DNA是核酸中的一种,它的中文全称?另一种核酸是?2.DNA含几条链?RNA呢?3.DNA与RNA在真核细胞中是如何分布?4.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DNA又存在于哪里呢?这部分内容与初中知识有联系,以问导学,利用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对比,学生能较快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核酸的分子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核酸是大分子物质,它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核酸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由哪些小分子组成?(核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教师展示连接方式,并提示读核苷酸的方法。
2.核酸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元素组成:C.H、O、N、P)识别基团、利用五碳糖不同读核苷酸名称,引导学生辨析:分别是什么的基本组成单位?3.DNA与RNA相比,有哪些区别?学生通过自学,可得出以下结论:DNA特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RNA特有核糖和尿嘧啶。
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课后·训练提升一、选择题1.有5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8条核苷酸长链,它的组成是()A.3个RNA、2个DNAB.5个DNAC.2个RNA、3个DNAD.5个RNA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中碱基、核苷酸和五碳糖的种类分别是5种、8种和2种B.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碱基A、T、G、C的核苷酸共4种C.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DNA与RNA的不同点只在于五碳糖和碱基的不同答案:A解析:叶肉细胞为真核细胞,既含有DNA又含有RNA,其中碱基、核苷酸和五碳糖的种类分别是5种、8种和2种,A项正确。
大肠杆菌细胞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含有碱基A、T、G、C的核苷酸共7种,B项错误。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C项错误。
DNA与RNA的不同点除了五碳糖和碱基的不同外,还有结构的不同,DNA一般是双链,RNA一般是单链,D项错误。
3.质粒是细胞中非染色体或核区中能够自主复制的较小DNA分子。
大部分的质粒都是环状构型,它存在于许多细菌、酵母菌等生物细胞和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质粒彻底水解产生6种化合物B.质粒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C.在大肠杆菌和小麦根毛细胞中均能提取到质粒D.质粒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质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质粒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4.根据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的碱基有4种B.b表示的糖类有1种C.d表示脱氧核苷酸D.e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d表示核糖核苷酸。
5.下图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若①是某种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则①是氨基酸B.若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则②是糖类C.若②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②一定是脂肪D.若③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核酸答案:C解析:①的组成元素为C、H、O、N,若①是某种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A项正确。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5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说教材。
本节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2章第5节,主要包括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三部分内容,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单元的最后一节,为后续DNA的结构、DNA的复制以及基因的表达等后续章节的学习做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DNA,但不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提升,因此本节将采用模型构建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资料分析,能够说出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状况。
2.通过对核苷酸链模型的构建和分析,能阐述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能解释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3.通过对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等结构的比较与归纳,概括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结构特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我将以、核酸的种类、核酸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核酸的结构较为抽象复杂,因此,我将核酸的结构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教法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们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模型构建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我的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1.新课导入环节。
我将展示核酸检测的图片,以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相关事件进行导入,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
2.新课教学环节。
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通过对核酸结构的分析,阐述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
2.通过分析细胞中的以碳链为骨架的复杂生物大分子,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3.通过推导DNA可通过四种脱氧核苷酸的不同排列顺序来储存遗传信息,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
4.简述DNA与RNA的区别及联系。
新知探究一核酸的种类、结构及功能资料: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涉及世界各地。
肺炎链球菌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可以使人患肺炎。
问题(1):肺炎链球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什么?其遗传物质是什么?提示:肺炎链球菌为原核细胞,与酵母菌的区别是肺炎链球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其遗传物质是DNA。
问题(2):肺炎链球菌和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在空间结构上的区别是什么?提示: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问题(3):肺炎链球菌和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及彻底水解的产物分别是什么?提示:肺炎链球菌体内遗传物质是DNA,初步水解产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
新型冠状病毒体内的遗传物质是RNA,初步水解产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和4种碱基。
问题(4):核酸的根本单位是什么?两种核酸在组成上有何不同?有什么功能?提示:核苷酸。
DNA中含脱氧核糖和T(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核糖和U(尿嘧啶)。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问题(5):核酸由哪些元素组成?N、P分别存在于核酸分子的哪个基团中?提示:核酸由C、H、O、N、P组成。
N存在于含氮碱基中,P存在于磷酸基团中。
问题(6):自然界中有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等,如何判定某种生物遗传信息的本质?提示:生物体内既有DNA又有RNA存在时,DNA是遗传物质;只有RNA 存在时,RNA是遗传物质,如某些RNA病毒:HIV、SARS病毒等。
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学习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一、核酸的种类、分布及其组成1.种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
2.分布:真核细胞的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①组成②种类⎩⎪⎨⎪⎧分类依据:五碳糖的不同类别: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a .脱氧核苷酸:构成DNA 的基本单位。
b .核糖核苷酸:构成RNA 的基本单位。
(2)DNA 和RNA 的区别 ①分子组成的不同a .DNA 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RNA 特有的则是核糖。
b .DNA 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而RNA 特有的则是尿嘧啶(U)。
②分子结构的不同DNA 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一般由两条链构成,RNA 则是由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由一条链构成。
(3)通过DNA 指纹获得遗传信息的根本原因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 分子中,而且每个个体的DNA 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有特点(特异性)。
(4)核酸的多样性及功能①多样性的原因:核苷酸数目不同和排列顺序多样。
②功能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判断正误(1)真核细胞的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2)真、原核细胞内均有两种核酸()(3)核酸分子中,五碳糖∶磷酸∶含氮碱基=1∶1∶1()(4)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有4种()(5)DNA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脱氧核苷酸的种类()答案(1)×(2)√(3)√(4)√(5)×解析(1)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也含有RNA。
(5)DNA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第二章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一、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对核酸的学习,建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
科学思维:归纳概括核酸种类,核苷酸种类与碱基种类和生物种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教学难点
(1)核酸的种类和结构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一. 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1.种类:DNA和RNA
2.分布: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二. 核酸的结构
1.基本单位:核苷酸
2.结构
DNA是双链结构
RNA是单链结构
三.核酸的功能
携带遗传信息
四.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五.教学反思
展示DNA指纹图片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提出DNA指纹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通过分析比较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这部分较抽象,通过对不同的核苷酸、核酸图像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构建核苷酸模型,体会核苷酸的命名及各组成之间的关系,脱氧核苷酸和核
糖核苷酸的区别,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差万别与遗传信息的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突破难点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结构功能观”。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
息的携带者》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第二章属于模块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
研究组成细胞的分子,实际上就是在探寻生命的物质基础,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生命观。
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通过第二章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有助于学生科学自然观的形成;有助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4个方面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五节,是按照学科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本课是最后一节,主要讲述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本节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1.1.7 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五节内容。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也为学习必修模块二打基础。
细胞组成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
接着阐述了核酸是由核苷酸链接而成的长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