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感应电动势”教学一点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教学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和能力目标(1)知道感应电动势的概念,会区分Φ、ΔΦ、ΔΦ/Δt 的物理意义。
(2)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3)知道公式E=Blv 的推导过程及适用条件。
(4)了解平均感应电动势和瞬时感应电动势。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过程,进一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2)经历猜想、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及从不同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及对不同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体验探究的快乐。
2 教学重、难点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过程以及对公式E=ΔΦ/Δt、E=Blv 的理解。
难点:磁通量的变化ΔΦ与变化率ΔΦ/Δt 的区别;对旋转切割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3 教学准备演示用电流计、条形磁铁、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4 教学流程4.1 复习提问教师提问:一.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二.电路包含什么.提问目的: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本质,并从电路的角度理解电磁感应回路,使学生通过已学的电路知识来认知感应电动势的含义4.2 感应电动势教师讲授感应电动势的定义、等效电源的概念教师提问:产生感应电动势是否和产生感应电流满足同样的条件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通过纠正学生的错误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应电动势不需要闭合电路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同学讨论后发表各自观点,最后总结出仍然借助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教师板书两个常见的等效电源(如图)教师指出感应电动势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4.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师演示实验:缓慢和迅速插入、拔出磁铁,观察检流计指针摆动幅度,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改变的物理量,对比加速度的学习,引出磁通量变化率的概念。
特别指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非由法拉第本人总结得出,而是由纽曼和韦伯总结得出。
关于感应电动势的几点教学建议本节教材讲述了感应电动势的概念,通过对实验的定性分析,得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最后给出了计算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公式:Blv =ε,但没有讲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讲授这节教材时,要注意概念、定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防止学生死记几条干巴巴的结论.(1)感应电动势概念的建立:如何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此,各人虽有不同主张,但都很注意在抓好概念的引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环节上下功夫.在感应电动势概念的教学中,也应注意这几个环节.①引入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时,教材利用前面几章学过的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来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电路,得出既然闭合电路里有感应电流,那么这个电路中必然有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引入学生较易接受.②比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种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质的好方法.由感应电流过渡到感应电动势,对学生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深化过程.为了让 学生认识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用大型电流表和电压表演示电路在接通与断开条件下的回路电流与路端电压,让学生看到回路断开时,没有感应电流,但路端电压(即感应电动势)仍存在.而电路中出现感应电流,是要以电路闭合与电动势的同时存在为前提条件.从而说明感应电动势的有无,完全决定于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与回路的通断,回路的组成情况等无关.而电路中的感应电流存在,只是在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动势存在的必然结果. 对纯电阻电路,感应电流强度与感应电动势的数量关系满足r R I +=ε.教师通过上述演示和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到,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比感应电流更能反映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③让学生把初学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对巩固和深化概念很有效.教师可以教材中产生感应电流的二个实验,即图1、图2为例,让学生找一找,电路中哪部分导体产生了感应电动势,起到了电源的作用(在图1中是AB 导体、图2中是线圈B ).(3)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可利用课本图4-1和图4-2的实验装置,演示在闭合电路内磁通量变化快慢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不同,从而分析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改变快慢有关.然后直接指出:理论和实践证明,导体在匀强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B 、l 、v 互相垂直的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可用公式Blv =ε来计算,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磁感应强度、导体长度、导体运动速度成正比.在演示中要注意说明:①磁铁相对线圈运动的快慢不同时或导体切割磁感线的快慢不同时,磁通量变化的快慢不同.②由于产生感应电流的闭合回路情况没有变化,所以感应电流大小的变化反映了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变化.由于必修课中不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Blv =ε不能从理论推导出来,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ε与B 、l 、v 的正比关系,可以采用下述教法.利用图2来分析ε与B 、l 、v 的关系.图中abcd 为放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线框,线框平面跟磁感线垂直,让线框中长为l 的可滑动导体ab ,以速度v 向右运动,单位时间内运动到11b a .由图可以看出,lv 是导体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大小,Blv 是单位时间内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条数,即单位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由此可见,当B 、l 、v 各量越大时,单位时间内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越大,或者说磁通量变化得越快,这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公式Blv =ε反映了感应电动势ε跟B 、l 、v 成正比.讲完决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之后,可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规律.除了做节后的例题之外,还可把课本中练习二(1)题和习题(5)题在课堂上讨论,必要时可再适当补充一些基础练习.。
教学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感应电动势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
2.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
3. 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感应电动势的定义。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3. 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推导过程。
2. 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投影仪、电子笔。
2. 学生电源1台、滑动变阻器1个、线圈15套、条形磁铁14条、U形磁铁1块、灵敏电流计15台、开关1个、导线40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引出电磁感应现象。
2. 介绍感应电动势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
二、讲授新课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推导过程- 以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变化为研究对象。
- 通过实验验证磁通量变化率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
- 推导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dΦ/dt。
- 讲解定律中的负号表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率的方向相反。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分析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关系。
- 举例说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 演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实验原理:利用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
-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
2) 连接实验电路。
3) 改变磁场强度,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
4)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的关系。
2. 演示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关系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关系。
- 实验原理:利用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
-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
2) 连接实验电路。
3) 改变磁场强度,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
4)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关系。
高中物理《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和应用》教案教案: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2. 掌握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3. 了解感应电动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2. 掌握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道问题导入:当磁场中的导线发生变化时,是否会产生电流?请举例说明。
2. 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理(15分钟)2.1 通过实验演示法,展示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2.2 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3.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25分钟)3.1 介绍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ε = -NΔΦ/Δt3.2 通过例题演示,讲解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4. 感应电动势的应用(30分钟)4.1 介绍感应电动势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4.2 介绍感应电动势在变压器中的应用。
4.3 介绍感应电动势在电磁铁中的应用。
5.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讨论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感应电动势在其他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如感应炉、感应加热等。
6. 总结和归纳(10分钟)总结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并提醒学生注意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
四、教学手段:1.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2. 举例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感应电动势的应用。
3. 计算演示法:通过例题演示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感应电动势的拓展应用。
五、教学资源:1. 实验装置:磁铁、导线、电流表等。
2. 教学PPT。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计算感应电动势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通过讨论感应电动势的应用,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1. 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观察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2.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自己思考感应电动势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参与,加深对感应电动势的理解和应用。
治学之法 2O13—07 感 蜃t神簿 靛壤呐零设计 文,赵杰 摘 要:介绍了感应电动势的教学设计.用类比法引入电动势概念,用演示实骑引入两种电动势的产生,分析了产生原因,由筒及 深解答难点问题。 关键词: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洛伦兹力;感生电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我们知道,只要闭合回路内的磁通量: 发生变化,回路就有感应电流,就有感应电动势。下面是关于感应- 电动势的讲授内容。 : 一、
用类比法讲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 电源电动势的概念比较抽象,采用类比法引入,便于学生接受: 和理解。学生对高山滑雪运动都比较熟悉。人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一 下滑,到达地面后,需要借助升降装置回到高处,重新下滑。电荷在: 电场中持续运动情形与人在重力场中的循环滑雷运动情形极其类: 似。正电荷在静电力作用下沿导线从正极电势高处运动到负极电: 势低处。到达负极后,需要借助一种装置提供的外力(非静电力)做, 功,才能再次回到高电势处。这个装置就是电源,非静电力移动单 位电荷量从负极到正极所做功的大小就是电源的电动势。从功的: 定义出发写出电源电动势的数学表达形式。 一 二、利用演示实验介绍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用较长导线(柔软,能弯成任意形状)做一个闭合线圈,磁场由: 通电螺线管产生。 : 演示一:将导线与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回路一部分沿与磁场, 垂直的方向移动,使回路围成的面积发生变化,看到回路中有电流’ 通过,说明回路内有电动势,这种磁场不变,因导体运动引起的感: 应电动势叫动生电动势。 演示二:将柔软闭合回路(线圈)绕在螺线管外面,接通或断开一 螺线管电流瞬间,电流计指针偏转,这种导线静止,由磁场变化产 生的电动势qq感生电动势。将柔软导线环绕螺线管三圈,将会看到 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增大到3倍,说明n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是 单匝线圈产生电动势的n倍。 三、产生动生电动势的原因 I.动生电动势是由洛伦兹力做功引起的 因导线在磁场中的运动所产生的电动势nq做动生电动势。当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内的电子随着在磁场中运动,会受到洛 伦兹力的作用,推动电子在导体内移动,产生电动势,可、以说动生 电动势是洛伦兹力做功引起的。 2.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r 由电源电动势定义出发可求出。s={(vxB)・dl可以选文献1 l 中两个例题(直导线在磁场中分别为平动和转动时),来介绍动生 电动势的求解过程。 动生电动势也可以用法拉第定律求解,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一样。 3.计算导体在地磁场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 天然地磁场的强度很弱。约0.05 T左右,设计一个面积较大、 多匝数的线圈,线圈转动时会观察到线圈回路内有电流,求出产生 的动生电动势大/bo 四、导体内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与受力分析 动生电动势产生是由洛伦兹力做功引起的,而我们早已知道 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永不做功的结论,两个结论看似矛盾结论需 要通过电荷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来解决。导线中的电子随着导体一 一108一 起在磁场中以速度 运动时,受到洛伦兹力 的作用.随即有r 沿导线的分运动(分速度 ),电子这个方向的分运动叉会引发磁 场对其的洛伦兹力 的作用,所以导体中的电子的运动是两个分 运动的合成运动,其合速度为”,磁场对电子的作用力是两个洛伦
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教学依据】教材【教学流程】1.感应电动势:创设问题情景→设计问题→迁移类比→回答问题→定义概念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评估→总结规律→规律应用【学情分析】此部分知识较抽象,而现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
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紧扣教材,通过实验、类比、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化难为简、循序渐进,力求通过引导、启发,使同学们能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识,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规律,力求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启发同学们主动起来,从而活跃大脑,激发兴趣,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认知。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感应电动势的含义,能区分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②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答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演示实验,定性分析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快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能力和对实验的观察能力;②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进一步定量揭示电与磁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和通过观察、实验寻找物理规律的能力;③使学生明确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路,通过对公式E=n的理解,引导学生推导出tE=BLv,并学会初步的应用,提高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和理解【教学难点】 1.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三者的区别。
2.理解E=nt是普遍意义的公式,计算结果是感应电动势相对于Δt 时间内的平均值【教学用具】。
1.演示用的电流计,线圈,条形磁铁,导线与海绵若干。
2.多媒体大屏幕投影仪,自制的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类比法、等效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于要求学生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的各个物理量的内涵,要求学生理解并能运用tnE。
对“感应电动势”教学的一点思考
摘 要: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的内容应重视科学的发生过程。
科学过程是科学家群体从事科学活动的智力劳动过程。电磁感应现
象的本质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在闭合回路中产
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由于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不同,感应电动
势产生的机理也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从而认识感应电动势的两种非静电力,即感生电场力和洛伦兹力,
它揭示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使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上升
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感应电动势 感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
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的内容应重视科学的发生过程。科学过
程是科学家群体从事科学活动的智力劳动过程。笔者通过对“感应
电动势”新旧教材的对比发现,新教材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
求,增加了反电动势、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相关内容,使学
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由现象逐步深入到物理本质。
一、新旧教材的对比
旧教材:《电磁感应现象》主要讲述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确定
感应电动势大小和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
定律和楞次定律,并分析说明,电磁感应的规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相
符合。重点研究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没有涉及到
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本质或原理,这对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
入,也存在着疑惑。
新教材:对电磁感应现象及其本质、规律的阐述分为三个阶段
逐步深入。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阐述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
过程;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通过几个典型实验的
探究得出结论;第3节“楞次定律”,通过实验阐述楞次定律的内
容,说明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关系。前3节是从感应电流角度来
认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阶段。第4节“法
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从感应电流深入到感应电动势来理解电磁感
应现象,这是第二个阶段,它的核心内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增加了反电动势的意义。第5节“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介绍了
感应电动势的两种非静电力,即感生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它揭示了
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这是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三个阶段,使学
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物理选修
3-1》中,学生学习了电动势的本质是非静电力移动电荷做功,它
是反映电源性能的物理量,继而自然会追问,感应电动势的本质是
什么呢?考虑到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涡旋电场是电磁感应规律
的核心内容,也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基本方程的内容,它鲜明地
显示了磁场与电场的联系,教材介绍了感生电动势的本质是涡旋电
场力。不过应该注意到,这部分对感生电动势的介绍是粗浅的、形
象的,它只要求学生对此有初步的认识即可。教材对动生电动势的
本质用洛伦兹力做了具体的分析、说明,在学生学习了洛伦兹力之
后,由导线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动生电动势的机理就比较容易理解
了。
二、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电磁感应现象较为严格的说法应该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
发生变化时,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在电磁感应现
象中,由于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不同,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机理也
不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导体不动,由于磁场变化引起磁通量
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电动势叫感生电动势;另一种是磁场
不变,导体运动引起磁通量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电动势叫
动生电动势。两种电动势从能量转化角度来说是不同的,现象特征
也不同。
虽然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提出涉及到电磁感应的本质问
题,但是教科书对此要求并不高,那么教科书为什么要引入感生电
动势和动生电动势两个不同的概念呢?原因是,教科书对电动势的
概念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该问题的讨论正是为了进一步延续整套
教科书关于“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思想,所以,教学的着眼点应
该放在感生电场和洛伦兹力的问题上,前者是为学习电磁波做准
备,后者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
三、反电动势
反电动势从产生的机理来说也是感应电动势,可能是动生反电
动势,也可能是感生反电动势,由于它的作用是产生的电流方向与
原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相反,要抵消原电源电动势的作用,因此叫做
反电动势,是从作用效果上划分的。如图,当开关s闭合后,杆ab
受到向右的安培力,在此力的作用下杆ab向右做加速运动,由于
ab切割磁感线运动,因而产生感应电动势e′,根据右手定则,在
ab杆上感应电动势e′的方向是从b到a,同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相
反,ab中的感应电动势e′就是反电动势。
设ab长为l,电路总电阻为r,电池电动势为e,磁感应强度为
b,ab杆运动速度为v,反电动势e′=blv,电路中的电流,可见反
电动势的出现要抵消电源电动势的一部分作用。
电动机中的反电动势:当电动机接通电源后,电动机中的线圈
同样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动势
的方向与令电动机线圈转动的电流方向相反,因此它是电动机运转
时的反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转动的快慢有关),它也会阻
碍线圈的转动,如果要使线圈维持一定的转速,就要向电动机提供
持续的能量。这正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如果电动机工作中由于机械阻力过大而停止转动,这时没有了
反电动势,电阻很小的线圈直接连在电源两端,电流会很大,时间
长了很可能把电动机烧坏。所以,如果电动机由于机械故障停转,
要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