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 格式:ppt
- 大小:10.74 MB
- 文档页数:71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特征,可引起腺体分泌减少,出现眼、口干燥症状。
腺体外系统(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神经、肌肉、关节等)亦可受累。
因此,临床表现多样化。
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
SS可单独存在,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
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时,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率仅次于RA。
有人报告,人群患病率为0.4 %~0.7 %。
北京协和医院调查,我国pSS的发病率为0.3 %。
本病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老年人中,pSS的发病率可达3 %~4 %。
中年女性多发,女性患者约占pSS患者的90 %,男女患病比为1∶19。
平均发病年龄为40±5岁。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有哪些?本病病因不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pSS有家族聚集倾向,曾有母女、姐妹同时患病的报道。
HLA与疾病相关性研究提示,HLA-B8、DR3与SS相关;但不同种族的SS与不同的HLA相关。
北京学者发现,我国该病患者HLA-DR3、DR52、DR2基因频率明显增加,与发病呈正相关;而HLA-DR5、DR9基因频率则明显降低,与发病呈负相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与HLA-DR52有明显相关性。
2.病毒感染(1)EB病毒近来发现,SS患者的唾液腺和泪腺中有EB病毒的早期抗原和DNA。
有人在SS合并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发现有EB病毒的包囊和核小体,表明SS患者体内EB病毒处于活跃复制状态。
但亦有人持反对态度,其依据是正常人唾液腺中也可测到EB病毒的DNA。
(2)HCV 携带HCV的转基因小鼠的外分泌腺可出现类似SS的病理改变,即小涎腺中有淋巴细胞浸润,故认为SS可能与HCV感染有关。
干燥综合征知识摘要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特别是泪腺和唾液腺,导致口干和眼干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燥综合征的核心概念和知识,包括临床表现及特征、常用术语解释、病理全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及其概念、并发症、详细诊断方法及确诊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干燥综合征的各个方面。
目录1.干燥综合征概述2.临床表现及特征3.常用术语解释4.病理过程5.病因6.发病机制7.类型及其概念8.并发症9.详细诊断方法及确诊标准10.鉴别诊断11.治疗12.预防13.案例分析14.总结1. 干燥综合征概述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特别是泪腺和唾液腺,导致分泌功能减退。
干燥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独立存在,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伴随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 临床表现及特征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包括:•口干:唾液分泌减少,导致口腔干燥,严重者进食困难。
•眼干:泪液分泌减少,导致眼睛干涩、烧灼感和异物感。
•腺体肿大:尤其是腮腺肿大,常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系统性症状:如疲乏、关节痛、肌痛、皮疹等。
3. 常用术语解释•口干症(Xerostomia):由于唾液腺功能减退导致的口腔干燥。
•眼干症(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KCS):由于泪腺功能减退导致的眼睛干涩。
•抗核抗体(ANA):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一种常见抗体,在干燥综合征中常呈阳性。
•抗SSA/SSB抗体:特异性较高的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标志性抗体。
4. 病理过程干燥综合征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炎症反应:早期以泪腺和唾液腺的炎症为主,淋巴细胞浸润导致腺体组织损伤。
干燥综合症国际分类标准干燥综合症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眼部和口腔干燥,但也可影响全身,包括皮肤、关节、肺、肾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和组织。
目前,根据“国际干燥综合症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Sjögren's Syndrome,简称ICSS)将干燥综合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
1. 原发性干燥综合症原发性干燥综合症(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简称PSS)是一种独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四项中应至少满足两项才能确诊:(1)眼部干燥症状:a. 感觉到眼球干燥、灼热或疼痛;b. 长期眼部红肿;c. 渗泪过少或没有。
a. 口腔干燥或口渴;b. 口干引起的口腔溃疡或口角炎;(3)眼部及口腔干燥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
(4)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a. 抗SSA/Ro抗体和/或抗SSB/La抗体阳性;b. 抗核抗体(ANA)阳性,且ANA滴度≥1:320。
继发性干燥综合症(Secondary Sjögren's Syndrome,简称SSS)是指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上出现的干燥综合症。
其标准与PSS相同,但必须同时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或实验室指标才能确诊。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ICSS标准诊断的干燥综合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仍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患病程度和预后。
此外,干燥综合症还可分为神经性干燥综合症、腺样体外分泌囊肿和干燥综合症相关囊肿3种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征。
治疗方案也需个体化,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引起口腔和眼部黏膜的干燥症状。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干燥综合征可被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两种类型。
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分类干燥综合征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指没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眼部和口腔干燥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皮肤干燥、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和抗Ro/SSA、抗La/SSB抗体阳性,唾液腺和泪腺功能减退,眼部和口腔黏膜组织活检显示淋巴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是指伴随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这类患者除了出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症状外,还伴随有其他器官系统的受累,如关节炎、皮肤损伤、肾脏损害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除了具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特征性指标外,还伴随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应实验室指标阳性。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干燥综合征的分类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史等信息。
对于临床疑似患有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分类。
对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患者,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对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也要针对干燥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干燥综合征的分类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和分类,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需要充分了解干燥综合征的分类标准,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同时,对于患有干燥综合征的患者来说,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干燥综合征考核试题一、选项择题:1、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A以淋巴细胞增殖,B以细胞增殖C进行性外分泌腺体损伤"「D进行性内分泌腺体损伤2、□干燥症是因唾液腺病变,使唾液黏蛋白缺少而引起常见症状有()A□干燥症IB成人腮腺炎「C猖獗性踽齿D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或继发感染,3、口干燥症的舌部表现为()舌乳头萎缩而光滑A舌痛B舌面干、裂C舌溃疡D舌感染4、约50%的患者出现多个难以控制发展的酬齿,表现为,()最终只留残根。
A牙痛B牙龈发炎C牙齿逐渐变黑,D小片脱落I5、干燥性角结膜炎,因泪腺分泌的黏蛋白减少而出现()等症状,严重者痛哭无泪. A眼干涩(1B异物感C泪少,D痒6'浅表部位如()阴道黏膜的外分泌腺体均可受累,使其分泌较少而出现相应症状。
A鼻B硬腭,C气管及其分支ID消化道黏膜7、除口、眼干燥表现外,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等。
约有2/3患者出现系统损害。
A咽干B低热,C乏力ID咳嗽8、消化系统可出现()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可有肝脏损害。
A胃出血B萎缩性胃炎C胃酸减少,D消化不良I9、减轻口干症状,保持口腔清洁()和的可能。
A干燥B勤漱口C减少翻齿ID减少口腔继发感染IW、干燥综合征患者肌肉、关节痛者可用()。
A布洛芬缓释胶囊B抗生素C羟氯唾D双氯芬酸钠缓释片I-、单选题;H'干燥性角、结膜炎可给以()以减轻眼干症状,并预防角膜损伤。
A人工泪液滴眼B左氧氟沙星滴眼液C洛美沙星滴眼液D蔡敏维滴眼液12^干燥综合征多见于(),发热,尤其是高热的不多见,无颤部皮疹,口眼干明显,肾小管酸中毒为其常见而主要的肾损,高球蛋白血症明显,低补体血症少见。
A年轻妇女B中老年妇女"C青少年D老年男性13、皮肤可出现()多见于下肢,为米粒大小边界清楚的红丘疹,压之不褪色,分批出现。
A溃烂B过敏性紫瘢样皮疹,C⅛⅛⅛^D毅裂14、干燥综合征尚无根治方法。
干燥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概述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病,故又被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
它可同时累及其他器官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
本病可以单独存在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mdrome,SS),亦可出现在其他已肯定的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ogren's sydrome,SS)。
本病病因可能与遗传(HLA-DR3,HLA-B6为易感基因)、免疫、性激素、内分泌和病毒感染(如EB病毒、逆转录病毒、HIV 等)等因素有关。
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腺组织受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有进行性破坏,导致唾液和泪液分泌减少,出现口、眼干燥症状。
本病90%以上为女性,30~40岁发病占大多数。
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发病及临床特征,将之归属祖国医学“燥证”、“燥痹”范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首次提出了“燥胜则干”的论点,认为其病机以伤津液为特征。
金元时期,刘河间对燥证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阐述,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燥类》中指出:“诸涩枯涸,干则皴揭,皆属于燥。
”并创立麦门冬饮子以治之。
明清以后,各家对燥证已论述颇多,他们从不同角度对燥证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喻嘉言,他谨遵“燥胜则干”的特点,认为除燥伤于外则皮肤皴揭之外,燥伤于内而致的精血枯涸亦属于燥证范畴。
并根据刘河间“风热胜湿为燥”的理论提出了辛凉甘润法治疗燥证,代表方剂为著名的清燥救肺汤。
清·叶天士在继承前贤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从证、治两方面予以阐发,提出“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的原则,给后人以深刻启迪。
石芾南著《医原》,立“燥气论”专篇,首次为内燥立论,并详述内燥之病因,一是“阴血虚而营养乏资”,二是“气结则血亦结,血结则营运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