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学(下)实验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5
《纺织材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纺织材料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先修课程:_____后续课程:_____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纺织材料的基本概念、结构、性能、加工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纺织材料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纺织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纺织纤维、纱线和织物的基本结构和性能特点。
2、熟悉纺织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
3、了解纺织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原理。
4、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纺织材料。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纺织纤维1、纺织纤维的分类和命名介绍天然纤维(棉、麻、毛、丝)和化学纤维(合成纤维、再生纤维)的分类方法和常见品种的命名。
2、纺织纤维的结构(1)大分子结构:包括大分子的化学组成、链节、聚合度等。
(2)超分子结构: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度和结晶度等。
(3)形态结构:纤维的长度、细度、截面形状、表面形态等。
3、纺织纤维的性能(1)物理性能:密度、回潮率、吸湿滞后性、拉伸性能、摩擦性能、热性能等。
(2)化学性能:耐酸碱性、耐氧化性、耐光性等。
(3)电学性能:电阻、介电常数等。
(二)纱线1、纱线的分类和结构(1)按纤维原料分:纯纺纱、混纺纱等。
(2)按纺纱方法分:环锭纺纱、气流纺纱、涡流纺纱等。
(3)纱线的结构:短纤维纱的结构特征、长丝纱的结构特征。
2、纱线的性能(1)纱线的细度指标:特克斯、公制支数、英制支数等。
(2)纱线的捻度和捻系数:捻度的概念、捻向、捻系数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3)纱线的强度和伸长率:影响纱线强度和伸长率的因素。
(三)织物1、织物的分类和结构(1)按原料分:棉织物、毛织物、丝织物、麻织物等。
(2)按织造方法分: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织物等。
(3)织物的结构参数:织物组织、密度、厚度、幅宽等。
2、织物的性能(1)织物的力学性能:拉伸性能、撕裂性能、顶破性能等。
纺织材料学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纺纱学、织造学和纺织品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内容纺织材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纺织材料的结构理论,掌握纺织材料的工艺性质和物理机械性质,并熟悉这些性质对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以达到掌握合理使用原料稳定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并为学生学习有关工艺基础课打下基。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基本内容分课堂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本课程理论内容绪论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了解纺织材料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本课程在培养纺织工程技术人员方面所起的作用,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
纺织纤维的概念,纺织纤维、纱线和织物的分类。
纺织材料品质检验的取样方法。
第一部分纺织纤维部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掌握:1、棉纤维的形态结构,棉纤维性质检验,长度、细度或成熟度、强力或天然卷曲、水分、杂质和疵点,原棉评级。
2、麻纤维的形态结构、麻纤维性质检验,长度、细度、强力、色泽、杂质和疵点,原麻评级。
3、毛纤维的形态结构和类型,毛纤维性质检验,长度、细度、卷曲、摩擦和缩绒、汗脂和杂质、羊毛的评级。
4、蚕丝的形成和形态结构,生丝性质检验,细度及其均匀度,洁净、清洁和毛茸等,生丝评级。
5、化纤的形态结构,化学纤维性质检验,长度、细度、强力卷曲、比重等,化学纤维品质评定。
6、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
7、纺织材料的性能及其检测:纺织材料吸湿指标、回潮率、含水率、公定回潮率、标准重量、纺织材料吸湿的测试仪器结构和使用方法,纤维拉伸性能指标的计算分析,绝对强度、相对强度、断裂伸长初始模量,屈服应力和断裂功等。
纤维拉伸试验仪器结构和使用方法。
纤维的摩擦与抱合的测试方法。
纤维的导热性与热收缩的测试原理与仪器使用方法。
纤维的折射率和双折射的测试原理与方法。
《纺织材料学》(下)大纲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地位和作用1.目的:纺织材料学是一门纺织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既传授一些重要的专业知识同时又是后续专业课必需的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可以为合理使用纺织半成品和提高产品质量打好基础,同时还为纺织工程专业课的学习准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2.要求:掌握主要纺织纱线的基本结构及对性能的影响;掌握织物的基本结构及对性能的影响;掌握纱线及织物结构与性能的测试方法、原理和指标。
3. 课程代号:4.授课对象:纺织工程专业(本科)5.课程性质:学位课程6.开课学期:第四学期7.考核方式:考试8.总学时:54课时其中实验为12学时9.教材:《纺织材料学》(第二版)(中国纺织出版社)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内容讲课实验第一章纱线的几何性质和品质评定9 3 第一节纱线细度·纱线的回潮率与重量换算·纱线的细度指标·纱线细度指标的关系第二节纱线的细度不匀·不匀率指标及测定方法·波长谱图第三节纱线的捻度与纤维在纱中的配置·纱中纤维的排列形态及径向分布·捻度、捻系数及测量·加捻对纱线性质的影响第四节纱线的品质评定第二章纤维和纱线的机械性质 6 3 第一节纤维和纱线的拉伸性质·纤维和纱线拉伸性质的基本指标·纤维和纱线的断裂机理第二节纤维和纱线的蠕变、松弛和疲劳·纤维和纱线蠕变、松弛的基本概念·纤维和纱线的疲劳第三节纤维和纱线的摩擦与抱合·纤维和纱线摩擦与抱合的基本指标·纤维间的抱合力及影响因素第三章织物的基本结构 6 3 第一节织物的分类·机织物·针织物第二节机织物的基本结构·机织物组织·机织物经纬纱特(支)数·机织物密度与紧度·机织物厚度、平方米重和体积重量·机织物中纱线的屈曲波高第三节针织物的基本结构·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和线圈长度·针织物的组织结构·针织物的密度与未充满系数·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针织物的用纱·针织物的特性第四章织物性能与品质评定21 3 第一节织物的拉伸性能、撕裂与顶破·拉伸性能·撕裂·顶破第二节织物的的耐磨性·耐磨性的测试方法·织物的的磨损过程·影响织物耐磨性的因素第三节织物的弯曲性能·刚柔性与悬垂性·抗皱性与免烫性·起拱变形·起毛、起球·钩丝第四节织物风格·织物风格概述·织物风格的评定第五节影响纺织品性能的因素·纤维种类及性能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纱线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织物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后加工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第六节织物穿着舒适性与服用纺织品的卫生性·热湿平衡性与穿着舒适性·服装材料的物理特性与穿着舒适性·不同纤维材料与穿着舒适性·服装的防污性与耐化学药品性·服装适合人体活动的性能·织物的卫生整理第七节织物的品质评定·织物的品质指标与评定方法·纺织品标准化第八节纺织品的其他性能合计4212。
纺织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纺织材料原料认识与鉴别一、基本知识凡对用来制成纺织制品的纤维称为纺织纤维。
纺织纤维细而长,有一定的强度,柔韧而有弹性,耐磨,有一定的抱合力。
纺织纤维按其来源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天然纤维又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
植物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所以又称为天然纤维素纤维,常见品种有棉和麻。
动物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蛋白质,所以又称蛋白质纤维,它分为毛和丝。
矿物纤维主要有石棉等。
化学纤维是经过化学工艺加工和纺丝成形而制得的纺织纤维。
按其所用原料和加工方法不同,化学纤维又可分为再生纤维、醋酯纤维和合成纤维几类。
再生纤维是以天然高聚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与机械加工而再生制得的纤维。
如粘胶纤维、富强纤维、铜氨纤维等。
醋酯纤维是以天然纤维素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组成成分为醋酸纤维素酯的纤维。
合成纤维是利用低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合成与机械加工制得的纤维,其主要品种有:聚酯纤维(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6、锦纶66等)、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乙烯醇纤维(维纶),聚丙烯纤维(丙纶)及乙烯纤维(氯纶)等。
此外,还有玻璃纤维、金属纤维和碳素纤维等。
纺织纤维的种类很多,随着化学纤维的大量发展,混纺和交织的纺织品也日益增加,而纺织品的性能与组成该纺织品的纤维性能密切相关。
因此,在纺织生产管理或产品分析中,对纤维进行科学鉴别就更为重要。
各种纺织纤维的外观形态或内在性质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纤维鉴别就是利用纤维外观形态或内在性质差异,采用各种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
各种天然纤维的形态差别较为明显,而同一种类的纤维形态基本上保持一定。
因此,鉴别天然纤维主要是根据纤维外观形态特征。
许多化学纤维特别是一般合成纤维的外观形态基本相似,其截面多数为圆形,但随着异形纤维的发展,同一种类的化学纤维可以制成不同的截面形态,这就很难从形态特征上分清纤维品种,因而必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鉴别。
由于各种化学纤维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同,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纺织教学大纲纺织教学大纲纺织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技艺,它涵盖了纺纱、织造、染色等多个方面。
纺织教学大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纺织技能和知识的教学计划和指导原则。
它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纺织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纺织教学大纲的目标纺织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纺织领域中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学生将学习纺织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相关技能。
大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纺织行业的挑战和变化。
二、纺织教学大纲的内容1. 纺织基础知识纺织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是纺织的基础知识。
学生将学习纺织材料的分类、纤维结构与性质、纺纱技术等内容。
他们将了解不同纤维的特点和用途,并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纺织材料。
2. 织造技术织造技术是纺织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不同织物的结构和特点,了解不同织造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他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织机和相关工具,掌握织造的基本技能。
3. 染色技术染色技术在纺织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将学习不同染色方法和染料的选择与应用。
他们将了解染色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色彩理论,并学习如何进行染色实验和调配染料。
4. 纺织设计与创新纺织设计与创新是纺织教学大纲的关键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纺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和潮流趋势。
他们将学习如何进行纺织品设计和创新,并掌握相关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5. 纺织品质量控制纺织品质量控制是纺织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纺织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纺织品测试和评估的标准和流程。
他们将学习如何进行纺织品的质量检测和改进,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纺织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纺织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将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应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纺织设备和工具,进行纺织实验和项目设计。
【2022101】《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纺织材料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纺织材料基础课程代码:2022101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学分:4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适用专业: 纺织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属于纺织技术专业基础课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纺织材料种类、基本结构、测试方法及工艺意义指标,掌握其基本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掌握纤维、纱线、织物的分类;掌握各种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其间的鉴别;纤维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与影响规律,各种性能在纺织工艺中的表现及影响与规律;纱线、织物的结构、形态、工艺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及其关系;纺织产品的组成、结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对应用中的影响。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理论讲解,试验。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综合评价。
三、教学内容及要第一篇纺织纤维第一章了解纺织纤维及其纺织纤维的分类。
第二章了解天然纤维:棉、麻纤维种类,掌握棉和麻纤维的性质,理解品质评定,性能与检验。
第三章了解天然蛋白质纤维毛,蚕丝的种类,掌握毛纤维和蚕丝纤维的性质,理解品质评定,性能与检验。
第四章了解合成纤维——涤纶、腈纶、锦纶、丙纶、氯纶、维纶、氨纶,掌握涤纶、腈纶、锦纶、丙纶、氯纶、维纶、氨纶性质,理解差别化纤维及化学纤维检验。
第五章了解纺织纤维的内部结构第六章了解纺织材料的吸湿性,吸湿性指标及测试;掌握吸湿机理;吸湿对材料性质和对纺织工艺的影响。
第七章了解纺织纤维长度和线密度的测定方法及其与产品质量及纺纱工艺的关系。
第八章了解纺织材料的力学性质。
理解纤维的力学性质,掌握纤维的力学性质影响因素及对纺织工艺影响。
第九章了解纺织材料的热学性质、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掌握纺织材料的热学性质、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对纺织工艺影响。
第十章了解纺织纤维鉴别,掌握常见纺织纤维鉴别。
纺织材料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48或64学时学分:3或4分适用对象:纺织类先修课程: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姚穆等编《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约2008年8月出版。
2.参考资料:于伟东编《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出版,朱红等编《纺织材料学》,蒋素禅主编《纺织材料学习题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包括理论与实验两部分,涉及数、理、化及工程技术等理论,有边缘科学和前沿科学等内容,知识面广,又含有一定比例的品质评定,客观检验内容,其中部分实验环节,单独列出,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
二、教学基本要求为了指导学生课外复习、巩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教学要求,在纺织材料学的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重点掌握纺织纤维与纱线、纱线与织物、纤维与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纺纱性能的关系,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新疆纺织工业的实际进行教学。
同时注重实践,加强课后学习,注重复习题、思考题、计算题、综合题等的练习和思考。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前言(2学时)纺织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介绍,纺织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纤维结构的基本知识(2学时)纺织纤维内部结构概述;纤维素纤维的内部结构,蛋白质纤维的内部结构与合成纤维的内部结构介绍。
第二章纺织纤维的形态及基本性质(4学时)了解纤维的细度和线密度概念,掌握基本指标及其换算方法。
了解纤维的截面形状、长度、卷曲与转曲,掌握这些性能对纺织性能的影响。
了解并掌握纤维的吸湿、吸湿指标和测试方法,纤维的吸湿机理和影响纤维回潮率的因素,常见纤维的吸湿能力和公定回潮率,吸湿对纤维性质和纺织工艺的影响。
纤维的强度指标介绍,掌握它们对纺织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植物纤维(4或6学时)棉纤维的形成,棉纤维的截面形态、截面结构和纵面形态,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及其耐酸耐碱性,棉花的种类和我国主要棉区,棉花初加工的概念以及锯齿棉,皮辊棉的特点及原棉检验。
《纺织材料学》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纺织材料学》是纺织保全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所必备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各类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结构及其鉴别方法,掌握各类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了解各种性能的影响因素,以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纺织材料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纺织材料的认识和应用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纤维和人工制造的纺织纤维的分类及其特征2、理解各类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结构及其鉴别3、掌握各种纺织纤维的性能以及它们的区别4、掌握纱线的结构和性能5、掌握和理解织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能6、了解织物的各种性能及其影响因素7、了解纤维、纱线、织物有关性能的测试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8、了解纤维、纱线、织物结构因素在轻纺产品设计中的影响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讲授中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加强对基本知识的教学。
特别是对有关的术语及定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要充分运用教具、实物和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的力度。
(4)要布置学生做一定量的习题,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学生对实际工件进行检测,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纱线的结构,织物的结构性能及测试。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纤维的性能表示方法及测试,纱线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织物的性能及性能对产品应用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纺织纤维的分类及内部结构简介1. 纺织纤维的分类及常用指标简介2.纺织纤维内部结构简介第二章天然纤维1.棉纤维的形成及结构形状2.常用原棉的分类3.原棉检验第三章化学纤维1.成纤高聚物的条件2.化学纤维的制造简介3.常见化纤的特性简介第四章纺织纤维的鉴别1.手感目测法2.燃烧法3.显微镜观察法4.化学溶解法5.药品着色法第五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1.吸湿指标的测试方法2.纤维吸湿机理和影响纤维回潮的因素3.纤维与纱线的公定回潮率4、吸湿对纤维性质的影响5、吸湿对纺织工艺的影响第六章纺织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质1.纤维的拉伸性质2.纤维摩擦与抱合3.纺织纤维的热学性质与电学性质简介第七章纱线1.纱线的分类与代号2.纱线的细度3.纱线的捻度4.纱线的品质评定第八章织物及其分类1.品等评定目的2.品等评定依据第九章织物的基本结构1.机织物的分类2.针织物的分类第十章织物的力学性质1.织物的拉伸性质2.织物的撕破性质3.织物的项破性质4.织物的耐磨性第十一章织物的其他特性1.织物的收缩性2.植物的免烫性3、织物起球起毛性及勾性第十二章织物的品质评定四、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1、本课程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课程,安排了20学时的实验教学,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结构及其鉴别方法。
《纺织材料学实验》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纺织材料学实验(英文)Textile materials science experiments课程编号:21371173课程学分:0.5课程总学时:1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前修课程:纺织材料学二、课程内容简介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掌握《纺织材料学》讲授的理论知识,并掌握有关纺织纤维结构、性能测试及品质评定方面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实验知识和方法;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目标和要求1.了解和掌握各种纺织纤维、纱线、织物机械物理性能的测试原理和测试办法。
2.熟悉掌握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正确掌握操作步骤和技能,发现和处理实验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
3.熟悉纤维、纱线、织物质量的性能指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数据,能对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
4.能进行一般性实验方案的设计。
5.熟悉纺织材料检验的国家标准GB、部颁标准FJ,了解部分国际标准,能对纺织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价。
6.熟悉各种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机械物理性能,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为纺纱工艺设计提供有效数据。
7.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每一项实验前要进行预习,掌握实验目的、原理、要求及实验内容;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按指导老师的安排进行实验;实验后要及时写出详尽的实验报告。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实验一织物折皱弹性实验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了解YG541型织物折皱弹性仪以及LFY-1B织物折痕恢复性测试仪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实验方法,并测定几种织物的弹性恢复角。
二、实验仪器和试样实验仪器为YG541型织物折皱弹性仪和LFY-1B织物折痕恢复性测试仪。
使用的工具有:有机玻璃压板、手柄、剪刀、宽口镊子、1kg加压重锤等。
试样为机织物和针织外衣织物各若干种。
三、试样准备在样品和试样的正面打上织物经向或纵向的标记。
《纺织材料学实验》安排序号实验(实训)项目实验(实训)内容实验(实训)目的及要求学时/地点1 纺织材料认识与鉴别运用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等方法对纤维进行综合鉴别。
掌握纤维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3/501文老师2 纺织材料切片制作与成分定量分析使用纤维切片器(机)制作各种纤维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纤维的横断面形态特征。
对二组份进行定量分析。
掌握纺织纤维切片制作的方法,熟悉切片器和显微镜的仪器结构。
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3 /403巫老师3 棉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与回潮率的测定采用光电法或中段切断法测量棉纤维的主体长度;采用Y145C型马克隆值仪测量原棉的马克隆值;采用烘箱法测量原棉的回潮率和含水率。
原棉生产前的品质指标的测定,为后续生产顺利开展提供数据支撑,掌握生产前产品质量预测方法。
3 /501于老师4 纱线捻度与毛羽的测定测定纱线捻度与毛羽掌握纱线主要品质指标的检验。
掌握纱线捻度与毛羽测定的方法、原理及意义。
3 /306董老师5 纱线线密度、条干均匀度和强伸度的测定测定纱线线密度、条干均匀度、强伸度掌握纱线主要品质指标的检验 3 /306巫老师6 织物基本结构与规格测定测定机织物、针织物和无纺布的认识及规格指标掌握织物基本结构指标测定的方法。
3 /306董老师7 织物褶皱性、悬垂性测定测定织物褶皱性、悬垂性掌握织物褶皱性、悬垂性测定方法及原理。
3 /501文老师8 织物拉伸强力、胀破性能和撕裂强力测定测定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胀破性能和撕裂强力掌握测定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胀破性能和撕裂强力的方法及原理。
3 406于老师9 织物透气性、透湿导湿性测定测定织物透气性、透湿导湿性掌握测定织物透气性、透湿导湿性方法、原理及意义。
2 /306巫老师10 织物硬挺度、钩丝性能和起毛起球性测定测定织物硬挺度、钩丝性能和起毛起球性测定织物硬挺度、钩丝性能和起毛起球性方法、原理及意义。
2 /501文老师11 织物抗静电性、抗紫外性测定织物抗静电性、抗紫外性测定织物抗静电性、抗紫外性方法、原理及意义。
《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纺织材料学(Textile Materials)课程编号:511001 适用专业:纺织工程总学时数:51 学分数: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纺织材料学属于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以及纱线、织物的性能、测试方法的基础知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专业课程打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 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棉、羊毛、丝、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等纤维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与影响规律;纱线、织物的结构、形态、工艺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及其间的关系;棉纤维、纱线品质评定的考核指标、测试方法、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
(2)掌握纺织纤维微观结构的基本理论,纤维的形态参数、物理机械性质、化学性质及其表达指标,测试原理与方法;纯纺和混纺产品的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3)熟悉其它动物毛、各种麻纤维及其它化学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影响纺织最终产品的组成、结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的因素。
(4)了解研究纤维结构的几种测试原理;特种纺织面料、产品的性质和应用研究方法。
2.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3. 考核方法基本要求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答疑、作业及出勤情况等。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1.纺织材料的分类;2.纺织纤维结构的基本理论;3.纺织纤维的一般性问题及细度指标。
第一章天然纤维素纤维1. 原棉的种类、品质、生长及组成、生产、分级,以及原棉各种性质的检验;2. 麻纤维的分类及品质概述。
第二章天然蛋白质纤维1. 国内外羊毛的生产,羊毛的结构及品质特征、品级评定,特种动物毛;2. 蚕丝的形成、形态、加工工艺、结构与性质、以及生丝的品质评定.。
第三章化学纤维1. 化学纤维的分类与命名;2. 成纤高聚物的特征;3. 化学纤维的形态尺寸与检验;4.化学纤维的特征;品质评定。
纺织材料学绪论纺织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原始时代而进入文明社会,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和其他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今天的纺织品不仅仅用于衣着,它还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航天、航海、交通、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一、特点(一) 纺织专业首门专业课,也是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很强。
涉及面广,体系庞大。
(二) 以论述纤维、纱线、织物为主线。
(三)使纺织工程各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和基础。
二、研究内容(一)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 结构:纤维的结构:形成的特点,组织物质,内部大分排列形态,外观形态纱线的结构:纤维在纱中的配置和空间形态织物的结构:纱线在织物中的排列关系及本身的屈曲2。
性能:性能是结构的产物,结构决定性能工艺性能—-长度、细度、卷曲……物理性能——热、光、电、吸湿……化学性能——耐腐蚀(酸碱……)机械性能——拉、弯、磨、压……服用性能-—起毛起球、折皱、缩水……(二)性能与工艺的关系原料性能是制定工艺参数的依据,工艺是产生结构的手段。
(三)测试技术、方法与标准原料、产品的性能质量需要采用一定的测试手段和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相关的指标。
三、纺织纤维的分类纺织纤维,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一定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固体)(2)具有一定的强度,柔曲性,可纺性,弹性和可塑性等。
(一)按来源和组成分:1、天然纤维—(1)植物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2)动物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毛、蚕丝(唯一的天然长丝)(3)矿物纤维:石棉,(存在于地壳的岩层中,用于建筑和防火材料)大量用于纺织的是:棉、麻、毛、丝,这四种纤维2、化学纤维:以天然或合成高聚物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的纤维。
(1)人造纤维(再生纤维),它以天然纤维素,蛋白质、无机物为原料加工而成。
①人造纤维素纤维:粘胶、醋酯纤维、天丝②人造蛋白质:酪素,大豆纤维③人造无机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2)合成纤维涤纶-—聚酯;锦纶——聚酰胺;腈纶——聚丙烯腈;维伦--聚乙烯醇缩甲醛;丙纶——聚丙烯;氨纶-—聚氨酯.四、纱线的分类(一)按形成方式和结构分1、普通纱线(环锭纺):(1)单纱;(2)股线2、新型纺纱线:(1)自由端纺纱线(气流纱、静电纱);(2)非自由端纺织(自捻纱)(3)变形线(膨体纱,弹力丝);(4)花式线3、长丝短纤维组合纱(包芯纱、包缠纱)五、织物分类:(一)机织物(梭织物);(二)针织物;(三)编结物;(四)非织造物;(五)其他:三向织物,多向织物,组合织物等(平面或立体)。
纺织工程教学实习大纲Exercise Syllabus of Textile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1199120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2周先修课程:电工学、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纺织材料学面向对象:纺织工程专业本学生开课学院纺织学院一、实习目的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开始前或进行过程中,通过教学实习,学生对棉纺织厂的实际生产过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纺织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实习要求1、认识和了解纺织各工序机械设备的主要机构和生产过程。
2、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独立思考并掌握本提纲项目。
3、主动、虚心地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请教。
4、携带记录本,及时记录和整理实习收获,在实习结束后写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一)纺纱部分1、清花工序(1)原棉分级室分级室的任务;分级室的布置、存棉数量。
(2)抓棉机抓棉机的任务、特点及棉包放置。
机械型号,主要机件,传动机构原理。
(3)混棉机混棉机的作用、特点。
机械型号,主要机件,传动机构原理。
(4)开棉机机型特点任务,机械型号,主要机件,传动机构原理。
握特打击和自由打击的特点、效果。
(5)给棉机给棉机的作用和特点。
机械型号,主要机件,传动机构。
(6)清棉与成卷清棉与成卷机的作用和特点。
机械型号,主要机件,传动机构。
(7)配棉器和凝棉器配棉器的作用、型式及工作原理;凝棉器的作用、型式及工作原理。
2、梳棉工序认识给棉刺辊部分;锡林、盖板、道夫部分;剥棉、成条、圈条部分;吸尘装置的作用和特点。
机械型号,主要机件,传动机构原理。
了解针布型号形状及其特点和作用。
3、清梳联生产线现代清梳联的特点、优势;清梳联生产线的组成。
4、精梳工序(1)精梳前准备精梳前准备工艺流程;条卷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输棉部分、牵伸部分、紧压部分、成卷部分、自停装置)。
机械型号,主要机件,传动机构。
(2)精梳精梳机机型;精梳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喂给棉机构、钳板机构、锡林机构、顶梳机构、落棉排除机构、牵伸机构、圈条成形机构、自停装置)。
实验一原棉的品级检验按国家原棉标准规定,根据棉花的成熟度,色泽和轧工质量的文字标准条件同实物标准进行对照,评定原棉品级。
原棉品级实物标准分为全国基本标准和地方仿制标准。
全国基本标准由国家按规定条件制作,仿制标准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全国基本标准的品级程度进行仿制。
品级实物标准应每年更新,并保持各级程度历年稳定。
基本知识:国家标准GB1103—1999规定,原棉品级根据原棉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评定。
细绒棉分为一至七级。
一级棉最好,七级棉最差,三级为标准级,七级以下为级外棉。
一般纺纱用棉为一级至五级,五级以下用作絮棉或作为废纺纱原料。
1、成熟程度:棉花的成熟程度对棉纤维的色泽,强力、细度、天然转曲、弹性、吸湿,染色、保暖等物理,化学性能都有影响,因此成熟度是鉴定棉花品级的主要条件之一。
一般情况下,棉花的成熟度好,其强度、色泽、染色性也好,天然转曲较多。
2、色泽特征:指棉纤维的颜色和光泽,它既有棉纤维外表的物理现象的反映,又同纤维的内在质量有联系。
色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棉花的品质,因此,色泽也是棉花品级的主要条件之一。
棉花色泽,一般包括基色和污染两个方面。
基色就是棉纤维的基本颜色,主要决定于品种、土壤、气候。
污染是外界原因形成的,如雨淋,病虫害、霜冻等。
3、轧工质量:轧工质量是指轧花工艺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即籽棉经初步加工过程轧出的皮棉,其质量视纤维层的匀净清晰程度,各种有害疵点的多少,有无切断纤维等情况来评定轧工的优劣。
锯齿棉的疵点一般为棉结、索丝、带纤维籽屑、不孕籽、破籽等;皮辊棉的疵点一般为破籽、带纤维籽屑、软籽表皮、黄根、不孕籽、僵棉等。
这些疵点的产生原因与棉纤维成熟度、轧花机械性能和籽棉含水多少等因素有关。
而轧工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纺纱价值的高低,对纺纱成本和棉纱质量影响很大,所以轧工质量亦列为品级条件之一。
一、试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掌握原棉品级评定的方法和有关依据。
二、实验设备和试样实验设备为棉花分级室,皮辊棉和锯齿棉实物标准各一套。
《纺织材料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纺织材料学(Textile Material)学分:6学时:108,《纺织材料学》(上)54学时,《纺织材料学》(下) 54学时。
教学对象:纺织工程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内容简介:《纺织材料学》主要讲授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质量评价体系与测试方法。
它是材料学的一个分支。
《纺织材料学》是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纺织材料学》分上、下两部分。
《纺织材料学》(上)主要讲授纺织纤维和纺织材料的物理性质。
讲授纺织纤维的基本结构及对性能的影响;纺织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其工艺意义;纤维性能的测试方法、原理和指标。
讲授纺织材料的吸湿性质,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纺织材料学》(下)主要讲授纱线和织物的基础知识。
讲授纺织纱线的基本结构及对性能的影响;讲授织物的基本结构及对性能的影响;讲授纱线及织物结构与性能的测试方法、原理和指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纺织材料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一定的实验技术,为专业课的学习,解决纺织工程中的材料学问题,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材:主要教材采用姚穆,周锦芳,黄淑珍等主编的《纺织材料学》,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年第二版。
辅助教材有自编双语教学讲义《Textile Fibers》。
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
平时成绩由实验成绩与平时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50%。
平时考核成绩由课堂讨论、作业等部分组成。
在本课程中实验课约占总课时的20%。
实验课内容简介:《纺织材料学》实验课内容主要包括测试类及演示类两大系列二十多个实验种类。
其中测试类的内容有:显微镜认识各种纤维、纺织纤维鉴别、纺织纤维切片制作、单纤维强力测定、中段切断称重法测定纤维细度、中段切断称重法测定纤维长度、纤维卷曲性能测定、箱法测定纺织材料回潮率、纱线捻度测定、单纱强力与伸长测定、纱线百米重量偏差测定、织物组织结构、经纬密度测定、织物中纱线特数的测定、织物拉伸断裂强力测定、织物撕破强度测定、织物耐磨性能的测定、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织物折皱弹性测定、织物透气性测定、织物保暖性测定、织物悬垂性测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