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常用计算公式
- 格式:xls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8
1、医疗期计算
医疗期:根据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确定。
(1)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计算公式为:=IF(连续工龄<10,IF(企业工龄<5,3,6),LOOKUP(企业工龄,{0,6;5,9;10,12;15,18;20,24}
2、年休假计算
3.1 在本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年,可享受带薪年休假,标准如下:
3.1.1 工龄满1年不满10年的,每年度年休假5天
3.1.2 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每年度年休假10天
3.1.3 工龄满20年的,每年度年休假15天。
工龄计算公式=DATEDIF(D7,TODAY(),"y");年休假计算公式:=HLOOKUP(I7,{0,1,10,20;0,5,10,15},2)
上的为6个月。
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5,9;10,12;15,18;20,24}))
,1,10,20;0,5,10,15},2)。
HR常用各类计算公式HR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缩写,是管理组织内的员工和相关人力资源的部门。
作为HR人员,掌握各类计算公式对工作非常重要。
下面是HR常用的各类计算公式:一、薪资计算公式:1.月薪计算公式:月薪=日薪×工作日数2.年薪计算公式:年薪=月薪×123.外包人员薪资计算公式:总费用=(底薪+餐补+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工作天数二、绩效考核公式:1.绩效得分计算公式:绩效得分=完成指标总分×考核得分百分比2.平均绩效得分计算公式:平均绩效得分=绩效得分总和/员工数3.绩效奖金计算公式:绩效奖金=基础工资×平均绩效得分×绩效奖金系数三、福利计算公式:1.社保费用计算公式:社保费用=基本工资×社保费率2.公积金费用计算公式:公积金费用=基本工资×公积金费率3.餐补费用计算公式:餐补费用=餐补标准×工作天数四、人力资源指标计算公式:1.员工离职率计算公式:员工离职率=(本期离职人数/上期员工总数)×100%2.员工流动率计算公式:员工流动率=(本期流动人数/本期平均员工总数)×100%3.员工满意度计算公式:员工满意度=(薪资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发展机会满意度)/3五、招聘计算公式:1.招聘成本计算公式:招聘成本=(广告费用+中介费用+面试费用+员工培训费用)/招聘人数2.招聘效率计算公式:招聘效率=招聘时间/招聘人数3.面试通过率计算公式:面试通过率=(面试通过人数/面试人数)×100%六、培训计算公式:1.培训成本计算公式:培训成本=培训费用+工资补贴+培训费用2.培训效果计算公式:培训效果=(学员满意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应用能力)/3七、综合计算公式:1.总员工数计算公式:总员工数=本期在职人数+本期离职人数2.员工效益计算公式:员工效益=(总产出-总成本)/总人力资源投入以上是HR常用的各类计算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在HR工作中会非常有用。
HR最常用的50个计算公式
1.平均开机时间=合计开机时间÷总的开机次数
2.平均年龄=(合计年龄÷总人数)
3.平均薪酬=合计薪酬÷总数
4.物品性价比=(可支配收益÷总成本)
5.部门请假比例=(该部门请假总天数÷部门职工总数)
6.人力成本率=(薪酬所占合计费用的比例)
7.工时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可用工作时间)
8.加班比例=(加班总时长÷正常工作时长)
9.销售准确率=(已完成销售订单÷销售目标订单)
10.员工流失率=(离职员工数÷全部员工数)
11.人均生产力=(完成的产量÷有效的工作时间)
12.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数÷全部员工数)
13.学习成本比率=(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总人力成本)
14.回收期=(投资费用÷投资所能产生的收益)
15.预算执行率=(实际开支÷预算开支)
16.平均工资=(月度工资总额÷总月份数)
17.人力利用率=(实际出勤时间÷可以出勤的时间)
18.员工服务分=(员工满意度x服务质量)
19.人力效能指数=(实际完成的任务数÷预计的任务数)
20.工程完成度=(完成的工程总量÷计划的工程总量)
21.工时绩效=(月度薪酬÷月度工作时间)
22.销售完成比例=(累计销售金额÷计划销售金额)。
人事、HR工作常用公式汇总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x100%。
2、月平均人数: (月初人数+月底人数) +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x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x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x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x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x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勒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x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x 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x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x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x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x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x1.5倍x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x2倍x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 21.75天+8小时x3倍x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x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x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金额x100%9,小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 - -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x 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 - -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x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x100%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 =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x 100%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7.人事费用率= (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 /同期销售收入总额8.招聘达成率= (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10.人员流动率= (员工进入率+离职率) /2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六、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七、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或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6.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 365天-104天(休息日) -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 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 250天+12月= 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 (月计薪天数x8小时)。
HR常用公式的汇总:1.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社会保险与公积金五险一金内容:1、养老保险:单位:22%、个人8%2、失业保险:单位:2%、个人1%3、生育保险:全由单位负担(0.5%)4、工伤保险:全由单位负担(0.5%)5、医疗保险:单位:12%、个人2%6、公积金:单位:7%、个人7%社会保险办理流程:各类企业(含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企业化管理(职工工资及退休待遇按企业标准执行)的事业单位,均应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到纳税地(非纳税单位按单位地址区域)所管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登记手续。
行政部常用计算公式
行政部门常用的计算公式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1.人员编制计算公式:
人员编制数=全年日历天数×每天工作小时数/平均每个员工每天工作小时数
2.部门预算计算公式:
部门预算=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3.项目成本估算公式:
项目成本=工作量×人均工时×人均费率
4.薪资计算公式:
薪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岗位津贴+加班费-社会保险费-个人所得税5.人均工效计算公式:
人均工效=产出数量/人员总数
6.绩效评估公式:
绩效评估得分=完成工作量/计划工作量×100%
7.资产折旧计算公式:
资产折旧=(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8.会议费用计算公式:
会议费用=参会人员数×人均住宿费+参会人员数×人均餐费+会场租
用费+设备租用费+杂费
9.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净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盈利能力指标=(净利润/总资产)×100%
偿债能力指标=(总资产-总负债)/总资产×100%
运营能力指标=净利润/总成本×100%
10.业绩考核公式:
业绩考核得分=业绩指标达成率×业绩权重
以上是行政部常用的计算公式,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可能会有所变化。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1.员工薪资计算公式:
-月薪计算:月薪=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加班费-社保费用-扣税金额
-日薪计算:日薪=月薪/30
-时薪计算:时薪=月薪/(每月工作小时数*工作天数)
-加班费计算:加班费=加班时数*加班小时薪资
2.绩效评估计算公式:
-个人得分计算:个人得分=目标达成度*权重+行为表现得分*权重
-团队得分计算:团队得分=各成员个人得分之和/成员人数
-绩效得分计算:绩效得分=个人得分*个人权重+团队得分*团队权重3.招聘效率计算公式:
-招聘时效率计算:招聘时效率=招聘人数/招聘周期
-成本效率计算:成本效率=招聘费用/招聘人数
-质量效率计算:质量效率=面试通过人数/面试总人数
4.培训效果评估计算公式:
-培训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人数/参与人数)*100%
-增值效果:增值效果=(培训后绩效表现-培训前绩效表现)/培训前绩效表现*100%
5.离职率计算公式:
-离职率:离职率=(离职员工人数/平均在职员工总数)*100%
6.加班率计算公式:
-加班率:加班率=(加班人数/平均在职员工总数)*100%
7.高绩效人员占比计算公式:
-高绩效人员占比:高绩效人员占比=(高绩效人员人数/平均在职员工总数)*100%
8.员工流失成本计算公式:
-员工流失成本:员工流失成本=平均员工流失率*平均员工流失成本
9.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获得的效益-投入的成本)/投入的成本*100%
以上列举了人力资源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供人力资源部门参考和应用。
不同企业和部门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应用。
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HR(Human Resources,人力资源)领域使用的计算公式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以下是HR领域中最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1. 高绩效人员占比(High Performer Percentage):用于评估组织中高绩效员工所占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高绩效人员占比=高绩效人员数量/总员工数量×100%2. 总员工流失率(Total Employee Attrition Rate):用于衡量一定时间内离职员工的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员工流失率=离职员工数量/平均员工数量×100%3. 新进员工流失率(New Hire Attrition Rate):用于衡量新进员工在一定时间内流失的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新进员工流失率=新进员工流失数量/新进员工总数×100%4. 平均在职时间(Average Tenure):用于计算员工在组织内平均工作的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在职时间=所有员工工作时间总和/总员工数量5. 薪资差异(Pay Gap):用于衡量不同群体员工之间的薪资差异。
计算公式如下:薪资差异=(高薪群体的平均薪资-低薪群体的平均薪资)/低薪群体的平均薪资×100%6. 人力成本比率(Labor Cost Ratio):用于计算人力资源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人力成本比率=人力资源成本/总成本×100%7. 培训投资回报率(Training Return on Investment):用于评估培训活动所带来的回报。
计算公式如下:培训投资回报率=(培训带来的效益-培训成本)/培训成本×100%8. 员工满意度(Employee Satisfaction Score):用于衡量员工对组织和工作的满意程度。
员工满意度=(所有员工的满意度指标总和/员工数量)9. 工作场所安全指数(Workplace Safety Index):用于衡量工作场所安全水平。
HR工作必备HR最常用的50条计算公式作为HR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需要进行计算的情况,这些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员工管理、薪酬设计、绩效评估等工作。
下面是HR最常用的50条计算公式,希望对HR人员能有所帮助:1.总人力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人工成本2.人力成本率=总人力成本/营业收入3.人力成本占比=总人力成本/企业总成本4.平均人力成本=总人力成本/平均员工数5.员工流动率=(入职数+离职数)/2/平均员工数*100%6.员工留存率=1-员工流动率7.员工综合福利占人力成本比例=员工综合福利费用/总人力成本*100%8.人力回报率=创造价值/总人力投资*100%9.薪酬总额=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补贴10.薪酬增长率=(今年薪酬总额-去年薪酬总额)/去年薪酬总额*100%11.员工人事费用占总人力成本比例=员工人事费用/总人力成本*100%12.计薪周期内的时薪=每周工作时数*每天工作时数/工资总额13.加班工资=加班小时数*计薪周期内的时薪*加班倍数14.加班费用占总人力成本比例=加班费用/总人力成本*100%15.人力资源ROI=(营业利润-人力成本)/人力成本*100%16.岗位薪酬水平=岗位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岗位补贴17.人均产值=年度产值/平均员工数18.人均劳动生产率=年度产值/总人力成本19.离职成本=流失员工的平均年薪*离职率20.平均离职率=(入职数-在职员工数)/入职数*100%21.离职率=离职数/平均员工数*100%22.绩效工资=基本工资*绩效评分23.绩效评分=员工绩效得分/最高绩效得分24.绩效奖金=绩效工资*奖金系数25.平均员工年龄=总年龄/员工数26.员工满意度=满意员工数/调查总人数*100%27.员工满意度变化率=(今年员工满意度-去年员工满意度)/去年员工满意度*100%28.培训费用占总人力成本比例=培训费用/总人力成本*100%29.员工绩效排名=(团队总人数-员工绩效排名)/团队总人数*100%30.绩效评分分布对比=各绩效档次人数/总人数*100%31.应出勤天数=总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32.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请假天数33.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34.加班工时占总工时比例=加班工时/实际出勤工时*100%35.岗位空缺率=未填充职位数/总职位数*100%36.培训满意度=满意培训人数/参加培训人数*100%37.培训费用占薪酬比例=培训费用/薪酬总额*100%38.职工福利费用占总人力成本比例=职工福利费用/总人力成本*100%39.职工满意度=满意职工人数/参与调查职工人数*100%40.人才流失率=离职员工数/在职员工数*100%41.工资总额占企业总成本比例=工资总额/企业总成本*100%42.职工工资占企业总成本比例=职工工资/企业总成本*100%43.绩效工资占总人力成本比例=绩效工资/总人力成本*100%44.薪酬总额占企业总成本比例=薪酬总额/企业总成本*100%45.平均每人工作时间=总工时/员工数46.平均工作年限=总工作年限/员工数47.员工福利费用占总人力成本的比例=员工福利费用/总人力成本*100%48.平均员工工资=总工资/员工数49.入职到离职的平均工作年限=总工作年限/离职员工数50.员工满意度评分=满意度评分总和/参与评分员工数以上是HR最常用的50条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可以帮助HR人员进行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人力资源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工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1.基本工资计算公式基本工资是员工工资中最基础的部分,通常是根据员工的职位和工作经验来确定的。
基本工资计算公式如下:基本工资 = 职位工资 + 工作经验工资其中,职位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的薪资水平来确定的,工作经验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经验年限来确定的。
2.加班工资计算公式加班工资是指员工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所做的工作所得到的报酬。
加班工资计算公式如下:加班工资 = 基本工资 ÷工作日天数 ×加班时长 ×加班工资系数其中,加班工资系数是根据公司制定的加班政策来确定的。
3.绩效工资计算公式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来确定的,通常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等因素来评定的。
绩效工资计算公式如下:绩效工资 = 基本工资 ×绩效系数其中,绩效系数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评定结果来确定的。
4.社保和公积金计算公式社保和公积金是员工的福利待遇之一,也是公司法定的义务。
社保和公积金计算公式如下:社保和公积金 = 基本工资 ×社保和公积金比例其中,社保和公积金比例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来确定的。
以上是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同时,也需要注意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定假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除以21.75,再乘以300%。
双休日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除以21.75,再乘以200%。
工作日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除以21.75,再乘以150%。
根据规定,每周休息2天,每年有11天的法定节假日。
因此,年工作日可以通过365天减去104天(休息日)减去11天(法定节假日)得到,即250天。
而年工作小时数可以通过250天乘以8小时/天得到,即2000小时。
人事HR工作常用计算公式汇总一、工资计算公式:1.周工作小时数计算:周工作小时数=一天工作小时数×一周工作天数2.日工作小时数计算:日工作小时数=总工作小时数÷总工作天数3.基本工资计算:基本工资=基本工资率×日工作小时数4.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率×加班工时数5.总工资计算:总工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二、考勤计算公式:1.出勤率计算: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2.迟到率计算:迟到率=(迟到次数÷应出勤天数)×100%3.早退率计算:早退率=(早退次数÷应出勤天数)×100%4.旷工率计算:旷工率=(旷工次数÷应出勤天数)×100%5.加班率计算:加班率=(加班时长÷总工作小时数)×100%三、人力计算公式:1.人员流失率计算:人员流失率=(流失人数÷平均编制人数)×100%2.缺编率计算:缺编率=(缺编人数÷平均编制人数)×100%3.培训覆盖率计算:培训覆盖率=(参加培训人数÷总人数)×100%4.员工满意度计算:员工满意度=(满意度总分÷满意度题目数量)×100%5.员工绩效计算:员工绩效=(个人绩效得分÷总绩效得分)×100%四、设备计算公式:1.设备利用率计算:设备利用率=(设备运行时长÷设备可用时长)×100%2.设备故障率计算: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次数÷设备总运行时长)×100%3.设备维修率计算:设备维修率=(设备维修次数÷设备总运行时长)×100%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人事和HR工作中的计算公式多样化,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数据,可以灵活应用适合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岗位KPI公式可以根据具体岗位的特性和职责来制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KPI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1.完成度= (实际值- 目标值)/ (指标值范围)
2.完成度= 实际值/ 目标值× 100%
3.完成度= Σ(实际值×权重)/ Σ(目标值×权重)
4.个人绩效分值= Σ(KPI绩效分值×KPI权重)×KPI总权重+ Σ(工作目标完成分值×权重)×
工作目标总权重
5.绩效奖金= 管理单元综合考核系数×个人考核系数×奖金基数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您衡量员工的表现和绩效,并激励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岗位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KPI指标和计算方法,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在企业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等。
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是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很容易混淆?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大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供参考。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工作效率公式六个公式
工作效率的公式通常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工作效率的六个常用公式:
1. 工作效率(E)公式:
$E = \frac{W}{t}$
其中,W是工作量,t是工作时间。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工作效率,即工作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
2. 总工作量(W)公式:
$W = E \times t$
这个公式表示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乘积等于总工作量。
3. 工作时间(t)公式:
$t = \frac{W}{E}$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完成特定工作量所需的时间,其中W是总工作量,E是工作效率。
4. 剩余工作量(RW)公式:
$RW = W - E \times t$
其中,W是总工作量,E是工作效率,t是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时间。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剩余的工作量。
5. 剩余工作时间(RT)公式:
$RT = t - \frac{W}{E}$
其中,t是总工作时间,W是总工作量,E是工作效率。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剩余的工作时间。
6. 工作效率变化率(EC)公式:
$EC = \frac{E_{2} - E_{1}}{E_{1}} \times 100\%$
其中,E1和E2分别表示初始和最终的工作效率。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工作效率的变化率,以评估工作过程中的效率提升或下降。
这些公式在项目管理、生产计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团队或个人的工作效率,并据此制定更有效的计划和决策。
经常使用的计算公式常用的计算公式有很多种,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数学、物理、化学等。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并且讨论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速度公式。
速度公式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的公式,通常用v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Δs/Δt,其中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v0+at,其中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速度公式在交通运输、物流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车辆的行驶速度、货物的运输速度等。
2. 功率公式。
功率公式是描述物体做功的效率的公式,通常用P表示。
功率公式为P=W/t,其中W表示做功,t表示时间。
功率公式在机械、电力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机器设备的功率、电器设备的功率等。
3. 面积公式。
面积公式是描述平面图形面积的公式,通常用S表示。
常见的面积公式有,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a^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ab,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
面积公式在建筑、土地测量、地理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房屋的面积、土地的面积等。
4. 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是描述立体图形体积的公式,通常用V表示。
常见的体积公式有,立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a^3,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abc,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V=πr^2h。
体积公式在建筑、工程、化工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建筑物的体积、容器的容积等。
5. 摩擦力公式。
摩擦力公式是描述物体之间摩擦力的大小的公式,通常用f表示。
摩擦力公式为f=μN,其中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法向压力。
摩擦力公式在机械、运输、物流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机器设备之间的摩擦力、车辆行驶时的摩擦力等。
以上就是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方便、更准确地进行各种计算,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
HR日常计算公式
HR日常工作中涉及到很多计算,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1.人力资源需求规划:
-人均产值=经营业务收入/平均员工数
-人力资源需求规划=产值目标/人均产值
-招聘需求量=(岗位数x补人率)-现有人数
2.职位年薪计算:
-年薪=月薪x12
-平均薪资=总薪资/员工数
3.员工绩效评估:
-绩效得分=完成工作量/工作目标x绩效评定标准
-平均绩效得分=绩效总分/员工数
-绩效奖金=平均薪资x平均绩效得分
4.员工福利计算:
-社保福利成本=员工基本工资x社保比例
-企业年金成本=员工基本工资x企业年金比例
-员工福利总成本=社保福利成本+企业年金成本
5.离职率与员工流失成本:
-离职率=(离职员工数/平均员工数)x100%
-员工流失成本=(平均薪资+福利总成本)x离职员工数
6.培训投资回报率计算:
-培训投资回报率=(培训效益-培训成本)/培训成本x100%
7.岗位需求量与招聘费用计算:
-岗位需求量=预计离职率x平均员工数+新增职位数
-招聘费用=招聘渠道费用+面试费用+平均员工薪资x新员工培训时间+平均员工薪资x岗位需求量
8.加班费计算:
-加班费=(小时工资/工作时长)x加班时长
以上是一些HR日常工作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实际需求。
HR工作必备:HR最常用的50条计算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附录:劳社部发[2008]3号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