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软基有效处理方法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道路工程软基处理方法论文摘要:路堤压重法对软土固结缓慢,按施工期6个月计算,路面竣工后5年时的固结度只有38.24%~49.86%,工后沉降大于51厘米;袋装砂井对软土固结快,效果好,按施工期6个月计算,路面竣工时的固结度达89.51%以上,工后沉降5.5-10厘米。
比较以上两种方案,堆载预压法软土固结时间长,工后沉降大,但造价低;袋装砂井软土固结快,工后沉降小,造价较低。
所以在场地软土层较厚的地段建议采用袋装砂井预压处理。
1、工程概况及场地条件某市政道路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地处于珠江口,珠江三角洲平原南部。
该道路总长约4200米,拟建道路宽30m,道路拟采用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要求持力层容许承载力为120kPa。
根据勘察资料拟建道路范围属海河冲积平原地貌,地势开阔低平,水道发育,标高一般为0.6~5.0米。
自上而下揭露的地层有(详见图一):1、人工填土层,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区,其特点为构疏松,承载力低,工程性质差;2、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之淤泥层呈流塑状态,具有“三高三低”的特性,即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及低强度、低渗透性、低固结系数,工程性质极差;3、淤泥质粉土、淤泥质粉砂、淤泥质细砂呈饱和、松散状态,工程性质差。
3、冲积层之粉粉细砂呈稍密状,具有一定承载力,工程性质较好。
2、主要工程问题拟建道路采用天然地基或这人工地基,但根据勘察资料所揭露的场地地质情况,场地软土层包括淤泥(泥厚度在8~12米)、淤泥质粉土、淤泥质粉砂、淤泥质细砂,以上土层未作加固处理,不宜直接作地基基础持力层。
3、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3.1拟采用的软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本路段的淤泥层多含粉砂或夹线状、薄层状粉细砂,且淤泥的下卧层为淤泥质粉土、淤泥质粉砂、淤泥质细砂、粉砂,其渗透性好,在预压的情况下有利于淤泥中的孔隙水的排除,达到固结的效果。
能够满足该工程的软基处理方法有多种,但是合理的方法应该具备技术上可靠、造价经济、工期合理、易于施工等特点,根据该项目的特点着重考虑路堤压重法和袋装砂井预压法两种方法。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公路的使用寿命
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不同类型的软土地基,采用不同
的处理方法。
下面就针对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阐述。
一、硬化处理法
硬化处理法是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硬化处理的主
要目的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少路况障碍。
硬化处理常常
利用混凝土、沥青等材料进行处理,以便增强基础承载力和稳定性,
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
二、复合处理法
复合处理法是一种将多种处理方法进行组合的方法,通过各种方法的
互补作用,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复合处理方法的具体操
作包括:荷载预压和加筋加固等。
三、质量改善法
质量改善法是指通过土壤改良技术,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提高其承载性能。
主要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灰固硬化、石灰、
水泥、乳化沥青处理等。
四、深层加固法
深层加固法是通过在地基深处加固,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
定性。
这种方法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压实回填、灌浆法、埋钢板法和
深层钢筋搭接法等。
在实际处理中,不同的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可以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而不同的处理方法的具体实施,需要满足地质条件、现场情况等方面的各种因素。
因此,对于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浅谈公路施工软基处理摘要:介绍公路施工中以下几种软基的处理方法,根据施工实践对方法、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公路软基处理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基处理方法换土垫层排水固结在公路施工中必然会遇到软基处理,此时若不加以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下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因软基处理不当而发生的路基质量问题不断增多,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和进度,而且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很多施工单位把软基处理作为公路施工有一个难点和重点来对待。
结合公路施工的实践,对公路施工软基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1、直接换土法其方法是采用人工或机械挖出路堤下全部软土,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用直接换填法从根本上改善了地基,不留后患,效果较好。
水塘、沟和古埋藏沟谷,软土层一般较薄且成局部分部,采用换土方法予以处理。
因软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开挖困难,所以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换填时,换土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
采用机械开挖,一般可使用索铲换土机、抓斗机。
开挖时若用水泵抽水,容易引起边坡坍塌,如果用不需压实的良好换填材料,并及时换填以不排水为宜。
2、抛石挤淤法抛石挤淤是强迫换土的一种形式,它不必抽水挖淤,施工简便。
经过多个工程检验,这种方法用于湖塘或河流等积水洼地,常年积水且不易抽干,表层无硬壳,软土液性指数大,厚度薄,片石能沉至下卧硬层的情况。
一般用于软土厚度为3~4m。
石块的大小视软土稠度而定,一般不宜小于0.3m。
抛填片石时,应自中部开始渐次向两侧展开,使淤泥向两边挤出,待抛石露出水面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基上铺设反滤层,再进行填土。
当下卧层层面具有明显横向坡度时,片石的抛填应从高向低的一侧进行,并在低的一侧多填一些,以求稳定。
3、爆破排淤法爆破排淤也是换土的一种形式。
利用炸药爆炸时的张力作用,使软土杨弃或压缩。
然后填以强度较高的渗水土或一般粘性土,以达到换土的目的。
采用爆破排淤的施工方法换填深度较大,工效高,适用于软土层较厚,稠度大,路堤较高及施工工期紧迫的情况。
软土地基处理论文(5篇)软土地基处理论文(5篇)软土地基处理论文范文第1篇软土地基泛指那些由淤泥及具有淤泥性质的“软土”构成的地基,由于其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导致存在较多空隙,表现出承载力量弱、凝固性差、简单变形等问题,整体表现为坚固度差;由于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科学处理,严峻影响与阻碍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和进度,为水利工程埋下了平安隐患。
以陕北地区常见的湿陷性黄土软土地基为例,其广泛分布在陕北及关中两个区,厚度一般大于10米,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Ⅱ级到Ⅳ级,有较为敏感的湿陷性,该类软土地基一般埋藏比较深,这样湿陷发生可能较为迟缓,其会随着承受荷载变化消失局部地基破坏或者地基整体滑动现象;也可能导致在开挖深基坑过程中消失基坑隆起、坑壁失稳等问题。
因此,必需使用夯实、换填、排水、挤密、加筋和胶结等技术方法加固地基,旨在改良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降低地基压缩性变化、提高地基抗剪强度以及改善地基动力特性和透水特性。
2水利工程中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2.1置换填土法置换填土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较为明显长久,但由于对客观条件要求较高,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详细操作方法是利用灰土、水泥等硬度较高的土质、材料取代软土,操作过程中留意做到匀称散落于地基之上,目的是保证洒落后土质有更高的承载力量,使其满意进一步的水利工程施工要求。
该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其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不够经济,操作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掌握工程成本,尽量就地取材。
为了提高工程地基的防渗透性和地基承载力量,需要对替换后的填土进行再次夯实处理,必要时可以采纳分层夯实方法。
2.2排水固结法软土地基处理,主要是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来降低地基土质中的水分含量,达到增加土体强度的目的,可以尝试使用排水固结法处理。
通过引入特地的排水设备(如塑料水管、沙井)排出软土地基内部的水分,以此来减小软土地基的土孔隙率,促使地基固结发生变形,从而有效提高地基坚固度。
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我国高速道路的建设十分迅猛,通车里程已近2万千米。
在已经建成使用的高速道路中,由于受修建时社会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和建设思想的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的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路面病害。
在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软土路基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发生很多的质量问题,对道路交通的运行安全产生很严重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道路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工程施工经验,对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做出分析。
【关键词】道路施工,软土路基,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 tu4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工程施工的规模逐渐扩大,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在道路工程中是十分常见的施工问题,若在施工时出现软弱地基,需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解决,严格的施工标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会使得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得到较好的处理。
这样既有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有助于保障整个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进一步保障整个道路交通网络的运营安全。
二、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从长远和经济的角度分析,高速道路的改扩建将是我国目前道路建设所面临的非常重要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道路工程施工中面临着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在高等级道路的建设中,部分路段的实测沉降值已达到或大于设计值,但末达到设计的预时间,涵洞和其他分部工程施工的开始时间是按设计预压时间还是按沉降值来确定?从t程实践可知,由于软土土层的不均匀性、试验数据的误差、计算理论的不完善及设计中人为因素的干扰,计算沉降值与实际沉降值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必须根据预测沉降值的准确性来确定预压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测沉降过程曲线推算最终沉降量,校正设计误差,并以此作为确定涵洞反开槽、施工排水防护工程及路面施工等开始时间的依据。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引言软土地基简称软基,在公路桥梁等工程中较为常见,其主要指的是含有大量软土成分,且掺杂一定量粉砂或粉土等土质的复合型地基,这种地基的强度很低,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无法为工程施工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
如果施工中未对软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将有可能引发沉降等不良现象。
然而,由于软基形成原因与作用机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基的处理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成为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一个难点,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结合软基特点与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软基处理对策。
1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1.1高水分性与普通地基相比,软基的含水量非常大,最大值甚至可以超过70%。
正因如此,软基中的软土就可以像水一样进行流动。
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可以十分容易地判断出软土结构,以便于后续处理工作。
由于软基含水量较大,不具备足够的强度,所以公路桥梁施工不允许直接在软基上进行,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否则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还会对施工安全造成危害。
1.2压缩能力强一般而言,软基液限与压缩系数成正比关系。
随液限的持续增大,压缩系数也会出现明显的增大迹象,最大系数可以达到1.1MPa。
由于土壤环境复杂多变,各个工程项目的地基情况各不相同,豁土固化程度差异较大,所以在对软基进行处理时,除f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压缩能力,施工人员还要对其豁土的固化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3渗透能力差由于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沙土,导致豁土的固化速度明显快于软土,实质上软土就是渗透能力较差的豁土。
在理想状况中,即使给予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也无法有效提升软基的固化速度。
如果实际状况并不理想,比如软基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则会使排水管道被大量的有机物堵塞,进而进一步降低了软基的渗透能力。
1.4抗剪能力低软土与黏土虽具有多种特性,但就抗剪能力而言,二者不存在太大的差距。
高速公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速公路软基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2、高速公路档案管理趋势与对策3、大悟高速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结构方案4、谈待扩建高速公路路改桥设计施工方案5、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衔接思路分析全文总字数:17488 字篇一:高速公路软基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高速公路软基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摘要:高速公路施工的过程中软基属于最为重要的处理部分,如果不能合理的解决软基问题,将会导致高速公路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强度不能得到保证。
而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路基的含水量、增加强度、提升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于此,下文研究高速公路软基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和建议,旨在为提升软基施工处理效果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基;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1引言高速公路的软基含水量较高,在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孔隙结构会有气泡封闭的现象,路基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的时候不能正常排水,孔隙之内的自由水也会出现孔隙压力,对土颗粒产生一定的压力作用,形成相应的应力。
在此情况下,要想确保土体固结,解决软基问题,就必须要在逐渐减小土壤孔隙水压力,提升土壤颗粒的有效应力,以此增强结构的抗剪强度,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就属于有效地施工方式,将其应用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工作中,除了能够改善结构强度之外,还能形成良好的软基排水、增强强度的作用机理,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2高速公路软基的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原则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在相关高速公路软基施工中的应用,必须要遵循技术原则,在标准化、规范化应用先进技术的同时,保证软基处理的效果。
主要的技术原则为以下几点。
2.1遵循强化处理的基本原则高填方路基施工期间路基强化非常重要,应该充分研究有关的灌注桩结构、振动沉管结构的施工能否符合标准,在现场调查分析软基结构的厚度情况,如果其中有陡坡的部分,就要合理设计错台的结构,保证所设置的结构和软基段的地势相符。
并且在施工期间还需结合软基的具体变化状况进行处理,确保复合地基能够和工程承载力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等相符。
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法论文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法干线论文本文关键词:高速公路,方法,论文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法论文本文简介: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公路软基;软基处理论文摘要:软基处理工程建设是公路基本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做好软基处理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质量,交通的安全,国家的利益。
下面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常用的一些软基处理方法。
1引言灰化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具有人造含水量大、强度低和易受扰动影响等特性。
高等级公路路面的造价昂贵,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法论文本文内容: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公路软基;软基处理论文摘要:支线软基处理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做好软基公路处理随意关系到公路的质量,交通的安全,国家的利益。
高等级公路下面介绍高等级公路建设当中常用的一些软基处理方法。
1引言软土的物理磁学性质差,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强度低和易受扰动影响等特性。
高等级公路昂贵路面的造价廉宜,技术标准高,对坝体路基变形与稳定性的要求十分严苛。
这些即便使得软土地区控制的变形与稳定性高速公路成为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
1.1沿线地质概况地基合宁高速公路沿线地基土普遍具有内衬的粉砂层,构成粘性土层的很好排水通道,而粘性土层本身多本身嵌砂或混砂,淤泥质土则呈层状,固结系数普遍大于5×10-3cm2/s,因此受荷后固结一般会较快基本完成。
2软基处理原则2.1沉降控制指标路面使用沥青砼路面,厚16cm,工后沉降控制年限为15年;一般路段工后剩余沉降量不大于30cm;与桥涵等构造物邻接路段,差异沉降不小于10cm;桥头路基与一般路基的过渡段长度不小于50m。
2.2工期要求总的施工现场施工工期为二年半时间,路基扁枝控制在一年内。
要求采取的处理措施,在最快的时间内,使工后沉降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
2.3桥头地基处理范围桥头处理长度取5-7H(H为填土高度),起点终点站从墩柱中心线开始起算;桥前海塘地基处理,从桥台中心线起够,护坡底宽2/3范围;小型构造物两侧考虑一定的过渡段,处理范围一般在10m以内。
浅谈城市道路改造中的软基处理摘要: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中,建设之前如果地基不够坚固,为防止建设后地基下沉拉裂造成道路不稳定等事故,需要对软地基进行处理,使其沉降变得足够坚固,提高软地基的固结度和稳定性以达到设计的要求,这个过程就是软基处理。
软基处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工程造价和道路使用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探讨了城市道路改造中常用的几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软基处理;方法abstract: in urban road project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if foundation is not strong enough before, to prevent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sink after cracking road accidents caused by unstable, need to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making the subsidence become strong enough to improve the soft foundation consolidation degree and stabil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sign requirement and the process is the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has become affected the project cost and the quality of road us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form of the city road used in several treatment methods of soft soil foundation.key words: the city road; modification;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正文】随着我国交通业的发展, 城市道路改造的脚步也相应提速,作为公路基础的地基,是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中的主要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道路的质量,而软土地基的处理最为关键。
浅析公路软路基处理方法摘要: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软基处理问题成为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软基处理成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做好软基处理将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质量,交通的安全,国家的利益。
关键词:公路、软基处理、原则、方法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highway construction,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problems become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highway projects and one of the key fac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Therefore,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do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will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highway, the traffic safety, the benefits of the country.Keywords: highway,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principle, method一:软基处理的原则1.1、沉降控制指标: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厚16cm ,工后沉降控制年限为15年;一般路段工后剩余沉降量不大于30cm ;与桥涵等构造物相邻路段,差异沉降不小于10cm;桥头路基与一般路基的过渡段长度不小于50m。
1.2、超载预压:用于涵洞、通道、桥头路段。
1.3、塑料排水板结合一般预压:用于一般沉降量较大,地质条件较差的非结构物路段。
1.4、预应力管桩:用于填土高度较高,软土层较厚的桥头,涵洞基础路段。
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范文模版]第一篇: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范文模版]摘要: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对交通的需求越来越高,进而促使公路建设工程的不断发展。
软土路基施工是公路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土路基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对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软土路基由于其独特的性质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
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公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探究了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的技术,以期为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公路工程公路工程是交通事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事业。
软土路基施工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难点。
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需要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做好充足的调查和论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并从多个角度做好施工工作,确保软土路基施工的质量。
一、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特性分析路基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路基施工质量会对公路工程后期建设项目施工和整个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软土路基是公路路基中比较特殊也是施工较难的一种路基,其中软土一般是指含水量大、压缩性高以及承载力较低的一种呈软塑状态的粘性土,这种土质状况的路基被称作为软土路基。
根据实际调查和相关实验分析结果,软土路基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软土路基的孔隙比较大,路基中含有大量的粉土或者是粉砂,会产生异常的水分堆积,含水量大,土质结构难以确定。
其次,软土路基具有很强的触变性,当外力对软土进行干预的时候,软土原有的结构就会被损坏,会产生明显的流变特性,土质的强度较低,这也对路基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另外,软土路基还具有渗透性小、土质不均匀等特点,由于软土路基中含有很多的粉砂或者是粉土,当在这种路基上进行施工的时候,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或者是缺乏有效的调查,很有可能会在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出现差异沉降的问题,每个地方的沉降情况不同[1],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软土路基和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
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5篇第一篇: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论文题目: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指导教师:专业名称:系部:论文答辩日期:学生姓名:摘要【摘要】摘要:目前,在工程地基基础设施建设中时常遇到不良土层,其中软土地区地基的工程建设最让人头疼,因处理不当出现意外事故的例子数不甚数。
此时人工处理加固,建造人工地基成为了软土地基建设的首选之策。
本文将详细研究软土地基的层理构造和处理方法,提出如何采取人工方法改善地基性质,达到地基稳固和建造效果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层理构造处理措施安全技术Abstract[Abstract] Abstract: at present, often encountered bad soil lay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the foundation, the foundation in soft soil area construction the most headache for example, number of improper handling of accidents less.The artificial reinforc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foundation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 soil foundation.In this paper, the stratification 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method ofsoft soil foundation, proposed how to use artificial method to improve soilpropertie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to achieve stable foundation and construction effect.[keyword]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of safety technology of beddingstructure目录摘要 (2)1.绪论 (4)2.软土地基上基础处理不当产生的危害 (5)2.1.造成的危害的事故 (5)2.2.造成危害的原因 (6)3.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 (7)3.1堆载预压法 (7)3.2真空预压法 (7)3.3加载预压法 (7)3.4水泥土搅拌桩法 (7)3.5换垫层法 (8)3.6强夯法 (8)3.7加筋路基法 (8)4.注意事项 (9)4.1注意事项 (9)4.2软土地基基础工程的注意事项 (9)4.3软土地施工的安全技术 (10)5.结束语 (10)6.参考文献 (10)7.致谢 (1)1绪论软土地基我国工程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定义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
道路施工软基处理方法论文摘要:砂井排水法根据砂井的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打入式、振动式、螺旋钻式、水射式及袋装式等。
道路软基处理尽可能早期进行,有充分的间隔时间使软基达到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填土施工。
下面介绍软基处理的四种方法:一、表层处理法: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
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1、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
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设计、施工注意事项①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土;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会妨害整体排水。
②沟槽的构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1.0m。
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
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m~15m布置。
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必须用优质反滤层加以保护。
2、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
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2.1设计如采用机械施工,在确定砂垫层厚度时,应考虑机械的重量,轮胎对地面接触压力,偏心程度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
表1为砂垫层标准厚度。
在极软地基上,仅用砂垫层来确保大型施工机械的通行,往往需要较厚的砂垫层,是不经济的,所以常与表层排水或敷垫材料等法并用。
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方法探讨摘要: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对软土路基处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工程造价和道路使用质量的突出矛盾之一。
本文通过对软土路基性质与危害性的认识,探讨了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
借鉴已有成果和资料,结合工程现场实际,合理选择一种或几种组合的处理方法,使处理后的路基满足建设工程各项要求。
关键词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所谓软土,比规范中的定义广泛,包括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湿粘土。
路基强度及稳定性与路基干湿状态密切相关。
路基干湿状态是由土中含水量的高低决定的,而含水量的高低取决于各种湿源的作用和延续时间。
由于路面宽、路基低、排水设施不全或失效,使得雨水和生活污水向路基内渗透、地下水位升高,路基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土的水稳定性差等原因,导致路基软化。
它的主要表现为:其一,软土地基的过大和不均匀沉降将严重影响高等级路面的平整度,制约路面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度和舒适度;其二,堤防路堤可能会随着软基一起产生滑移,引起路基和路面的整体破坏。
因此,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的技术标准也从沉降和滑移稳定性两方面加以严格控制。
对于稳定性,一般要求软弱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Kmin>1.25;对于沉降,一般以修建路面后产生的最终沉降量也称为工后沉降量控制,当前国内常用的容许工后沉降量(Sr)的标准为:一般路堤段:Sr≤(20~30cm)路堤与构造物衔接处(如桥头):Sr≤10cm在了解软土的三大特点之后,结合平日的实际施工情况,重点介绍几种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下面重点介绍前几种的适用范围、施工方法和作用。
1.抛石挤淤适用范围:路基位于水塘、鱼塘、藕田、泥砂、流砂或不易抽干水或无法挖除淤泥或淤泥较深或水不能自流的地方。
处理方法:在其上面直接抛填大块径不易被水侵泡软化的石块,石块块径控制在50-80cm之间,并在大块石缝隙内填筑20-50cm的不易被水侵软化的小块石,抛填高度控制在常水位以上50cm左右,铺平后,用轮式压路机或拖式压路机振动压实,直到淤泥被挤出路基坡脚外,没有明显的再下沉现象为止;如果抛填深度较深,一定要分层抛填压实,其每层厚度控制在50-80cm,整段处理完后,在其上面铺一层10cm厚的碎石,有必要时加铺一层土工格栅,再进行填筑土石方。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浅论一、软土及软土路基变形特点软土地基通常含水量是非常高的,土壤的空隙非常大,因此在压缩性方面非常高,同时因为土壤的含水量非常高,土壤的透水性也非常差,导致土层的分布情况非常复杂,在物理力学性质方面差距也非常大。
软土地基非常容易出现变形特点,在变形方面变形量大,主要是因为土壤在压缩稳定方面所需要的时间长,这使得侧向变形情况比较严重。
软土地基土壤自身的含水量大,这使得水分不会轻易出现自流的情况,同时在透水性方面也非常低,在饱和作用下,水不能很好的排出,导致土壤处理方面要面临的问题非常多。
二、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常见技术问题的分析在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软土路基的用土非常稀松,所以在技术上要求非常严格。
如何才能做好软土路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软土路基强度低软土路基的强度非常低,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就很难保证路面的强度,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
不但会带来安全隐患,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如果软路基没有做好,上面有大的载荷时,就会出现凹坑、塌方等。
所以一定要在原材料和施工技术上严格把关。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土质进行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制定可行性方案,尽可能大的提高软土路基的强度。
(二)边坡稳定遭破坏在雨季时,由于雨量增多,雨水长时间冲刷就会对边坡的路基造成严重的破坏。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边坡的质量,确保用好的材料,好的技术。
要经过多次的实验,即使再大的雨水也不会冲坏边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路面在交工后不发生质量问题,不会有安全隐患,不会重新返工。
好的方法一定要保留,并且要不断创新,最终目的是保证边坡的质量。
(三)软土路基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在这种情况将导致路基失去稳定性,因而软土质地段对道路工程的建设其实非常不利。
不过为了使得道路工程中的实际情况与城市规划总体需求得到满足,必需要选择软土质地段实行施工。
毕竟软土有着较小的荷载系数,因而在处理地基的过程里,必需加一部分硬质土壤,否则对于路基的强度将很难得到控制。
浅论道路软基处理技术浅论道路软基处理技术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大,土质松软等特点,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因此,应对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增强路基的强度,解决路基沉降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1道路施工中的软基表层处理技术1.1表面排水处理技术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较大的特点,为了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应做好道路的表面排水处理工作。
首先,在道路路基填筑之前,应在地基的表面开挖沟槽,有效地排除软土地基的地表水以及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
其次,在布置水沟的过程中,应根据地形、地质等进行合理的布置,确保排水畅通。
其次,应根据道路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水沟的宽度、深度等。
在路堤填筑之前,应采用砂砾回填成盲沟。
1.2铺垫材料处理技术在软土地基土质施工中,应对软基表层进行有效的处理。
如:可以在软土路基的表面上铺设土工织物,主要是因为土工织物具有连续性好、耐腐蚀性、抗拉力高等特点,不仅有效解决软土地基的变形问题,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道路施工的质量,具体铺设的层数应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施工情况来定。
另外,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
2道路施工中软基深层处理技术2.1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技术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将水泥浆喷入待处理的软土路基内,并搅拌均匀,在这个过程中,所喷入的水泥将会与软基的土发生水解水化反应,从而形成稳定的结构整体--凝胶体,进而有效地提高道路施工质量。
2.2排水固结处理技术软土地基含水量较为丰富,应做好软土地基的排水处理工作,避免软基内所含水分影响到道路施工的质量。
排水固结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厚度较大的饱和软土以及冲填土地基等,并运用基础排水设施的建设来改善施工软基的条件,切实有效地提升软基的排水效果。
例如,采用加压抽水渗垫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强软基结构的强度以及加速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的效率,以此达到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以及降低沉降的目的。
论市政道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技术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政道路建设日新月异。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强夯法作为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之一被广泛采用,本文是做结合工程实践,对该市政道路工程软弱地基强夯法处理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强夯法软基处理tu991 前言近年来强夯加固软土地基理论和实践发展很快,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很多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有强夯结合袋装砂井综合处理法、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等新措施,本文就佛山市高明区荷富大道第一期扩建工程第一标段探讨强夯结合袋装砂井在处理饱和软黏土的应用情况。
2 工程概况佛山市高明区荷富大道第一期扩建工程第一标段,该道路工程位于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办,是荷城连接广明高速的主要运输线路,同时也是高明区西江新城组团的中轴线。
目前本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其中城市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
2.1 地质概况该区地貌属于珠江河口冲积平原,局部分布少量残丘。
地下水为孔隙潜水,与河水互为补给,水位1.0~3.0 m,受珠江潮汐影响。
地层自上而下为:①人工填土,色杂、松散一稍密,厚度1.0~2.om;②海陆交互相沉积层(软土层),为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夹淤泥质细砂,灰黑色,饱和,流塑,松散,该层层底埋深3~15 m 左右;③冲积层,杂色,花斑状粉质黏土,可塑,灰黑色淤泥质粉质黏土,饱和、流塑及灰黑色中砂层,饱和、松散一稍密,厚约0~8 m;④残积层,为黄一灰黄色砂质黏性土、硬塑为主,为花岗岩残积土,厚约0 ~6 m。
2.2 软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含水量wo=73.2%,液性指数ll =1.66,塑性指数lp=24.8,孔隙比eo=2、0.3,压缩系数a=2.247 mpa-1,竖直向固结系数cv =0.792×10-3 cm2/s,水平向固结系数ch=5.019×10-3 cm2/s,内摩擦角ψ=6.4ο,凝聚力c=6.2kpa,容许承载力[qo] =40 kpa。
刍议公路软基有效处理方法
摘要:本文分析了公路软基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软基的原则,并对其软基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软基;基本特征;原则;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way soft foundation, elaborated the soft base principles, and analyzed the soft base processing method.
key words: soft foundation; basic characteristics; principles; methods
中图分类号:u415
1、软基的基本特性软弱地基主要是指呈软塑和流塑状态的粉土和粉质粘土,是在地表下相当深度范围内存在软弱土。
软弱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现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0,塑性指数20左右,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压缩系数a1-2大于0.5mpa-1。
这类土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排水固结慢、地基稳定性差等特性,通常很难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因此,不能作为永久性大型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
软弱地基在不同地区或在同一地区的不同路段,表现出的工程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如在软弱土厚度较大的地区,表层在长期气候的影响,含水量减小,在收缩固结作用下,其表面形成所谓的“硬壳”。
该硬壳层具有中等或低的压缩性,较高的强度。
在工程上如何利用这一硬壳层,节约工程造价,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软基处理原则2.1沉降控制指标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厚16cm,工后沉降控制年限为15年;一般路段工后剩余沉降量不大于30cm;与桥涵等构造物相邻路段,差异沉降不小于10cm;桥头路基与一般路基的过渡段长度不小于50m。
2.2工期要求总的施工工期为二年半时间,路基施工期控制在一年内。
要求采取的处理措施,在最快的时间内,使工后沉降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
2.3桥头地基处理范围桥头处理长度取5-7h(h为填土高度),起点从桥台中心线开始起算;桥前护坡地基处理,从桥台中心线起算,护坡底宽2/3范围;小型构造物两侧考虑一定的过渡段,处理范围一般在10m 以内。
填料选用①由于粉煤灰灰源紧张,尽量不考虑采用粉煤灰作为轻质填料。
②小型构造物基底处理,如采用砂垫层,其厚度不宜大于1.5m。
3、软基处理方法
3.1水泥搅拌桩
3.1.1加固原理。
水泥搅拌桩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地基加固方法,根据水泥水化的化学机理,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和粉体)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
3.1.2施工工艺。
水泥搅拌桩施工流程为:①测量定位;②桩机就位;③第一次下沉;④水泥浆制备;⑤提升注浆搅拌设计桩顶标高;⑥第二次下沉、喷浆至设计桩顶标高;⑦
移动桩机,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施工参数:①水泥掺量为15%;
②水灰比0.45~0.55,木质素掺量为水泥重量的0.2%;③提升速度控制在15cm/min左右。
3.1.3注意事项。
①搅拌桩成桩应均匀、持续、无缩径和断层,严禁在提升喷浆过程中断浆,特殊情况造成断浆应重新成桩施工;垂直度偏差不大于l/200(l为桩长),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少于设计值;②水泥搅拌桩施工前,必须查明并清除地上和浅层地下障碍物,并回填粘性土并予以压实,不得回填杂填土或生活垃圾;③严格控制水泥搅拌桩的施工速度,成桩过程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邻近建筑物,周边道路及管线的安全正常使用。
3.2土工格栅。
3.2.1在施工前首先对材料加以严格检查,对土工格栅的质量符合图纸或规范要求,在采用土工格栅的路堤填筑正式开工前,结合工程先修筑试验路段,以指导施工。
土工格栅采用钢塑复合土工格栅,要求纵向抗拉强度≥80kn/m、横向抗拉强度≥60kn/m。
3.2.2铺设土工格栅按图纸施工,在平整的下承层上全断面铺设。
铺设时,不得有褶皱和破坏。
土工格栅下填料在最佳含水量的条件下用压路机分层压实。
摊铺土工格栅,人工拉直平顺,紧贴土层,不扭曲,折皱,重叠。
3.2.3土工格栅在铺设时,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路堤轴线方向。
3.2.4土工格栅拼接时,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
为保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土工搭接长度保证足够长,横向搭接长度大于0.3m,纵向搭接长度大于0.6m。
3.2.5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表面平整,清除表面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
3.2.6土工格栅摊铺以后48h内及时回填或覆盖,以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暴晒。
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施工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允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进行。
3.2.7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控制填筑速率,并动态进行沉降与稳定监测。
3.3预应力管桩
3.3.1施工工艺。
该段管桩采用静力压入法施工工艺,流程为①场地平整,桩机就位;②静力压入第一节桩;③起吊第二节桩;④电焊接桩,检查焊接质量和垂直度;⑤静力压入第二节桩;⑥重复打桩工艺,直至达到设计桩长;⑦移动桩机,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3.3.2质量控制要点。
①接桩。
采用端板焊接法进行接桩,焊接前,先将下节桩端板除污、除锈,清理干净铁件表面后,上、下桩段对齐,上下两块端板轴向错位小于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桩长。
若两桩段之间有间隙,用厚度适当的楔形铁片填实焊牢,焊条采用e43型。
焊接时采取分层对称连续施焊,以减少焊缝变形引起节点弯曲,焊接3~4道,焊缝连续、饱满,焊缝在自然条件下冷却停约1分钟,并以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压桩。
②截桩。
沉桩到位后仍有一大截管桩外露时,应实施截桩。
截桩采用专用切割机,边切割边浇水。
严禁在管桩没有完全切断时采用大
锤敲断或桩机别断。
③“浮桩现象”控制。
a.选择合适的压桩顺序,以减少后打桩挤土对先压桩的影响。
主要有先内后外、先深后浅、采取跳压、对称施压、分段均衡施工等措施。
b.选择适当的压桩速度。
压桩速度太快,日入土桩量太大,将造成土体剪切及固结时效未到,超孔隙水压力未明显减弱,土体应力未消散,加剧了挤土效应。
c.加强排水,尽快使压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常用措施有井点降水、砂井排水和塑料排水板排水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诚厚,袁文明,戴济群.高速公路软基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曾国熙等.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王国体,方诗圣,潘恒芳.复合地基理论与其工程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6):1009~1012.
[4]李坐山.石灰桩—粉喷桩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东北公路,2001(4):29~30.
[5]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