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添加剂组合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96.11 KB
- 文档页数:3
NCG及组合物、益生菌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NCG及组合物、益生菌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母猪的生产性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NCG(新型酸化剂)、组合物以及益生菌制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这些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包括提高母猪的产仔数、生产活力、断奶窝重以及改善母猪的消化吸收能力等方面。
引言: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通过改良饲料配方、改善养殖环境等方法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然而,随着对环境污染和饲料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替代传统饲养模式的方法越来越感兴趣。
因此,我们选择研究NCG、组合物以及益生菌制剂是否可以作为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替代品。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50头健康母猪,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头。
第一组作为对照组,仅采用传统饲养模式;第二组添加了NCG;第三组添加了组合物;第四组添加了益生菌制剂。
每组的饲养条件和饲喂量均相同,为了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还做了一些控制实验,包括测量母猪的体重、测定母猪的体温、监测母猪的食欲以及观察母猪的行为等。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组的母猪进行多次观察与测量,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首先,添加NCG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具体而言,NCG组的母猪产仔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这表明NCG可能具有促进母猪的生殖功能的作用。
此外,NCG组的断奶窝重也比对照组显著提高,这可能是由于NCG增强了母猪对营养的消化吸收能力。
对于组合物和益生菌制剂的影响,我们发现它们也能显著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但相对于NCG的效果略逊一筹。
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NCG、组合物以及益生菌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这些添加剂有望成为替代传统饲养模式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然而,由于研究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实验时间较短等,因此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初步结果。
功能性添加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至于功能性添加剂到底怎么来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少量添加的,对猪能够起到帮助作用的,这样的一些添加剂都可以包括在里面。
微量矿物元素第一个是微量矿物元素,大家都知道微量矿物元素很重要,在2012年第11版,就是最新的《NRC标准》里在母猪的营养需求上有一些对微量元素的描述,这里简单提两个微量元素,一个是铜,铜的研究特别是经产母猪的评估做的不是太多。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提高才有效,还是存在一个最佳的量。
我们一次性就提高到250ppm,现在美国肯德基大学的一位教授正在做一系列的实验,在NR C增加多少个ppm的铜对母猪来说是最适合的。
总的来说,增加铜的含量,对母猪、对仔猪都是有帮助的。
对于铬,铬对母猪的生产性能也会有一个正面的影响,对死亡率,产仔数也会有影响。
母猪产仔4胎~11胎之间,如果在营养方面做一些调整,对母猪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它一生的生产性能上面都会有影响。
关于美国养猪业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一项调查,从2014年3月到6月收集的数据,调查的对象是美国主要的养猪公司,这个结果代表了230万头母猪,占美国养猪业母猪头数的40%,所以有很大的代表性。
总的来说,微量元素的使用都是高于NRC标准的。
另外,关于有机微量元素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到在不同的阶段,在母猪和公猪使用的企业数量是不一样的,有些企业侧重于使用微量元素,而且往往是在初产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和公猪使用的企业会比较多。
NCR标准和实际添加量需要讨论,合适的添加量需要更多的实验,不同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需要去考虑。
微生态制剂这是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领域。
可以把它分为益生素,益生元和合生元。
我曾经到过一个企业,用了很长时间的益生素,最后检查里面活的微生物几乎是零,这样也是白白浪费钱。
这是一个例子。
下面谈谈一些个人的观点,供大家思考。
第一个是标准问题,益生素是几种细菌组成还是一种细菌组成的,是固体发酵还是液体发酵的,一个好的益生素标准是怎么样的,我们都需要考虑。
不同饲料配方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作者:闫同山来源:《农家科技》2020年第05期摘要:文中主要探讨肥育猪生长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进行喂养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将300头杜、长、大仔猪作为研究对象,体重均为16kg左右,设置成3组,采用不同饲料配方进行喂养,观察不同饲料配方对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不同饲料配方;生猪生长;性能;影响一、试验材料(一)试验动物将30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作为研究对象,体重均在16kg。
(二)饲料添加剂甜叶菊提沉物(以下称提沉物),主要为维生素C以及生物碱和糖甙,同时还有活性因子和鞣质等;纤维素酶以及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是复合酶的重要成分组成,复合酶和甜叶菊提纯物配合形成饲料添加剂。
(三)试验日粮Ⅰ组猪饲料配制过程当中能量饲料选择小麦为主,并将复合酶和甜叶菊提纯物添加到其中;Ⅱ组猪饲料配制过程当中,能量饲料选择大麦为主,并将复合酶和甜叶菊提纯物添加到其中;Ⅲ组猪饲料配制过程当中,能量饲料选择玉米为主,没有进行饲料添加剂添加。
试验过程当中,各组生猪养殖生长不同阶段,具体饲料配方如表1,小猪料(适宜15~30kg)、中大猪料(适宜30~120kg)都自行配制,配置饲料过程当中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四)试验器材应用的器材主要包括电子秤标记笔以及自封袋等。
二、试验方法(一)试验设计此次试验过程中,主要通过单因子组间对比设计,选择仔猪(7d),合理地设置成3组(Ⅰ、Ⅱ、Ⅲ),每组生猪100头,每组仔猪的公母比例以及日龄都类似,对各仔猪进行称重,设定120d的试验期。
(二)饲养管理试验过程中通过育肥猪高床养殖方式进行饲养,通过漏粪板清除猪粪,并对猪粪自然发酵,每个周期开展二次猪粪清理工作,整个过程自由的采食、饮水,并加强仔猪的接种免疫,加强药物保健,每个试验组都在统一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并提供统一的药物保健方案,严格地消毒,包括生猪养殖畜舍以及各种饲养用具,并及时地清除漏粪板上的猪粪,确保猪舍干净卫生,对每组仔猪生长情况仔细观察,有疾病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对于各组中病猪发生情况以及死亡情况认真地进行记录,对各组在猪的取食量每日进行称取与记录。
X u m u s h o u y i随着养猪行业的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高效养殖技术。
由于哺乳母猪和断奶仔猪处于特殊时期,健康免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疫病的侵害,影响正常生产性能。
而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段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猪只恢复健康,但也容易引发并发症,降低抵抗力。
对此,本文引入了中草药添加剂的理念。
中草药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物质,不会造成毒害残留,不易引发耐药性和其他副作用,且不同的配方具有不同的功效,成本低廉,配制便捷,是其他抗生素、化学药物、激素无法比拟的。
在近年来的猪场管理中受到广泛运用。
研究表明,中草药作为一种添加剂与饲料一起喂养,可以促进仔猪的生长,提高哺乳母猪的产奶量,同时能够增强猪只的抗病能力和繁殖性能,对于发展绿色畜牧养殖业具有积极意义。
下文对中草药添加剂的试验过程介绍如下:1、试验材料首先是参与试验猪只的选择:为排除其他因子的干扰,避免病猪参与到试验,因此选择养殖场处于生态环境优良,温湿度适宜,无应激等不良反应的2~5胎次母猪,一共60头,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30头,母猪初始背膘厚为15.9±0.25mm,试验期为母猪配种至21天断奶结束。
其次是中草药添加剂的配制:主要有甘草、陈皮、当归、黄芪、白术、连翘、茯苓等中草药,依据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
基础食料为玉米-豆粕。
对照组在饲喂基础食料的基础上再添加上述中草药添加剂1%,试验组则只需饲喂基础食料。
2、试验过程母猪妊娠第90~100天为预试期,一共为10天。
设置预试期的目的在于母猪在环境的改变下能够尽快适应新的饲料,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并调整、观察各组母猪的生长状况,要求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母猪生理状况保持同等状态。
预试期过后便进入到正式试验期,该阶段要将所有参加试验的母猪饲养在同个猪舍,并由同一个饲养员喂养。
对于母猪需采取高床网平养的方式,让它们自由采食、饮水、人工光照。
猪舍的平均温度控制在25.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
櫇櫇櫇櫇櫇櫇櫇櫇殱殱殱殱试验研究收稿日期:2023 05 08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猪肉健康生产与保障提升关键技术(2021C02007)。
作者简介:姜红进(1975-),男,助理畜牧师,大专,从事规模猪场管理,E mail:896558725@qq.com。
不同木质素甲酸组合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姜红进,郭 勇,吕金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木质素甲酸组合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将刚断奶的杜大长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不添加酸化剂)、甲酸组(木质素甲酸5g/kg)、甲酸+苯甲酸组(木质素甲酸3g/kg+苯甲酸2g/kg)、甲酸+精油组(木质素甲酸3g/kg+复合精油80mg/kg),进行为期28天的饲养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的酸化剂,均降低了饲料的pH值,不同的甲酸组合均提高了仔猪的增重、降低料重比、减少仔猪腹泻率。
添加木质素甲酸5g/kg综合效果最好,木质素甲酸在猪体内的详细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木质素甲酸;精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307(2023)04-0001-002 酸化剂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
随着有机酸工业的发展,有机酸在饲料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有乳酸、柠檬酸、富马酸、丙酸、甲酸等[1]。
在所有的有机酸中,甲酸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好。
甲酸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可低至0.5mg/mL,因此,以甲酸作为酸化剂既能补充胃酸分泌不足,又能有效代替抗生素,提高仔猪的生长和健康。
但由于甲酸具有很大的挥发性和腐蚀性,直接应用甲酸添加到饲料和饮水中很难实际操作。
以往的研究,为了解决甲酸的腐蚀性和挥发性问题,通常把甲酸与钙或者氨反应,生产甲酸钙或甲酸铵。
但是,甲酸钙或甲酸铵属于盐类,动物摄入胃后,需要与胃酸反应释放出酸。
这种反应需要消耗胃酸,不利于解决仔猪胃酸不足的问题。
44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8年35卷第12期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前言近几年来,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人们的膳食结构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往往趋向于肉、蛋、奶等[1-2],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
畜牧行业作为支撑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及地方畜牧管理部门有严格的标准来规范养殖生产[3],因此兽药残留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畜牧业特别是养猪行业规模化、集中化生产的发展,也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缺乏,滥用药物的现象也已经屡见不鲜[4]。
在养猪生产的过程当中,为预防以及治疗相应的疾病,生产管理人员需采用对应疫苗或兽药进行防治,而兽药的滥用以及乱用药物则会导致动物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药物成分在猪体内的大量蓄积,当药物含量超标的猪肉被人类食用后,将会对人类身体产生不可预见的危害。
食品性动物的用药及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加强对兽药使用规范的监管,也需广大养猪生产者付诸行动。
1 养猪生产中常用的兽药1.1 阿莫西林(β-内酰胺类)阿莫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5],为一种白色粉末,半衰期约为61.3 min。
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半合成青霉素之一。
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等,现在常与克拉维酸合用制成分散片。
阿莫西林主要应用于猪的细菌性感染,是一种广谱抗菌药。
1.2 加米霉素(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加米霉素是一类重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吸收快、起效快,药效维持时间长,残留低、安全性高等显著优点,使用一次即可达到治愈或预防目的,符合未来国内外畜牧业发展趋势,在兽养猪生产中常见的兽药残留及其危害苏鸿雨,刘明春(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医临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