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规模奶牛场(小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89.04 KB
- 文档页数:1
奶牛规模化养殖存在的不足和饲养管理要点作者:任宝君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12期摘要:奶牛养殖目前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式不断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规模化程度不高、单产水平低、饲养管理落后、疫病防治水平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要点加以管理。
关键词:奶牛;规模化养殖;不足;饲养管理;品种改良;饲料;防治1 奶牛规模化养殖存在的不足养殖规模小而散。
近年来虽然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一些小养殖户逐渐被淘汰,或者逐渐的壮大或者统一形成养殖小区,但是仍有一些地区的奶牛养殖仍以分散养殖为主体,规模化程度不高,这就导致了生产力弱、组织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的出现。
奶牛单产水平较低。
奶牛的产奶量随着品种的不断改良以及培育技术的不断提高已得到快速的增加,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鲜奶产量的增加幅度还是较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奶牛存栏数量的增加所带动的,单产水平较低。
饲养管理方式落后。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确保奶牛健康的关键。
但是有的奶牛养殖户的饲养管理不到位,饲养管理方式过于落后,没有根据本场区以及本场的养殖条件调整饲养管理方法等,而使规模化养殖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如冬季取暖设施不健全,奶牛单纯的靠挤在一起取暖、饲料的选择不合理,饲料质量不佳,营养浓度较低,适口性较差,或者精料的饲喂量过高等,都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和奶产品的品质下降。
另外,在奶牛管理上职责不明、管理混乱等也会影响奶牛养殖各环节的顺利进行,进而影响经济效益。
疫病防治不到位。
一些奶牛养殖户不注重日常的防疫,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对疾病的预防意识不够,如卫生的清洗不及时、消毒不彻底、免疫接种不规范等,都会加大奶牛的患病几率,不但会增加奶牛的医疗费用,还会影响到牛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着奶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进程。
环境污染严重。
养殖场污染环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养殖产生的污染会给居民居住环境和水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
无论是在奶牛场运营管理中还是日常饲养管理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有大的方向性问题,更有经常出现的细小问题。
无论大、小问题都需及时有效处理,使牧场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否则问题的积累会最终导致遭受损失,甚至导致牧场运营困难,甚至关闭或改组。
以下是我对奶牛场运营中几个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引起业界同仁的共同关注。
一、奶牛场经营宗旨从国家层面奶牛养殖行业的存在满足了国人对优质生活的需求。
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又进入较为现代行列,决定国人优质生活中的牛奶制品应该是以国产新鲜牛奶为原料,生产出的新鲜、营养丰富、品种多样的乳制品。
从投资者和从业者角度来说,通过人力、资金和设备等资源的投入,向社会提供乳制品的同时获取经济效益。
这就决定奶牛养殖者经营牛场的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投入和生产成本生产出最优质的牛奶,使牧场获取最大的、长久的经济效益。
二、奶牛场的规模奶牛场规模是由奶牛养殖特性和我国国情来决定的。
奶牛每天需要和能够消耗大量的粗饲料,从经济角度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决定粗饲料主要以近距离解决为主,尽可能不长距离特别是进口运输。
养牛产生的粪污,合理利用对农业是一种宝贵资源,否则对环保就是一种破坏。
任何国家万头以上大型奶牛场都不能占主导地位,尤其在中国更是如此,长江以南地区牧场规模宜控制在1000头以内为主,北方地区在5000头以内为主。
三、国家政策和补贴中国奶业进入寒冬这一段时间,业界都普遍呼吁政府应加大对奶牛养殖的补贴力度。
从对奶牛养殖业长远发展来讲,我们更需要国家能有一个稳定的平等对待的好政策。
浅谈奶牛养殖场运营管理的几点看法袁海龙辽宁丹东市升泰凤城牧场《奶牛》2017年07期67具体体现在:一是禁止一切利用还原奶加工各种乳制品的已落后过时的做法;二是消除中国奶农用近两倍甚至更高的饲料单价去跟外国的牛奶同等竞争;三是减少或取消奶业补贴。
四、高产和高效我认为奶牛养殖“高产不一定高效(益),高效必须是高产”,建议今后尽量少进行奶牛高产评比,多进行一些综合性的、以提高牧场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评比。
奶牛养殖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养殖技术系列如果你看爽了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免责: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
1、选购奶牛只注重价格,而忽视其品种和生产性能目前,由于奶牛价格较高,农户购买奶牛时,只看重奶牛的价格,而忽视其品种和生产性能,到一些牛场或牲畜交易市场挑选奶牛。
这种奶牛一般生产性能较差,因而价格相对较低。
养殖户不知这些奶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生产性能不适宜继续饲养,或者因某种疾病影响正常的生产性能而被出售。
农户购买后后悔莫及,效益低下,或不产生效益。
2、圈舍设计不合理,重复建设、场地利用率不高农村养殖奶牛一般因陋就简,牛舍通常是利用废弃的旧房舍,或搭建简易的牛棚,建设时随心所意,没有科学依据,没有请专业人员设计,因此,建造的牛舍很不合理,采光不好,通风不良,供水排水不便,牛舍结构简陋,食槽设计不合理,给饲养操作带来很多麻烦,运动场地与牛舍面积不成比例,造成很大的浪费或奶牛不能很好地运动,影响正常的生产。
3、日粮搭配不科学,粗、精饲料比例不合理只有科学合理地搭配粗、精饲料,才能满足奶牛生长、怀孕和泌乳的营养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性能。
但是,多数农户缺乏必要的奶牛营养需要的基础知识,错误地认为精饲料越多越好,结果导致奶牛发生代谢性营养疾病。
4、泌乳期营养过盛,干奶期营养缺乏多数养殖户认为,奶牛在泌乳期为增加产奶量而加强奶牛的饲养,过分看重精料的增加,造成营养过盛;而干乳期不挤奶,对营养要求低而大幅减少精饲料用量,随意降低营养成分,结果导致奶牛营养失衡、代谢紊乱、体弱、产后出现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等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5、防检意识淡薄,缺乏“防重于治”的观念奶牛健康与否,防检是关键。
多数农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不注重防疫检疫,不注重环境卫生,不注重消毒,致使奶牛出现种种疾病。
日常管理不是注重平时的防检工作,而是在奶牛发病后才急于求医问药,造成投入增加,产出降低。
规模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张红梅来源:《兽医导刊》 2016年第3期搞好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是养殖场的关键所在,是健康养殖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创造规模场效益的一种必然选择。
如果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搞不好,一旦被动物疫病所侵袭,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养殖场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笔者通过对奶牛场在日常监管中发现部分中小型规模奶牛养殖场在卫生防疫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应对措施。
一、卫生防疫工作中存在问题1. 奶牛养殖场建设不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
(1)在选址方面:距离城镇居民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不足500 m。
(2)在布局方面:场区出入口设置的消毒池不符合与门同宽,长 4 m,深0.3 m 的要求,也没有按要求添加消毒液,并随时更换。
生产区入口处没有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入口处没有消毒池或消毒垫。
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没有彻底分设。
(3)在人员、设施设备方面:没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由于养殖效益不理想,兽医人员工资得不到保障,或工资偏低,导致人员流动频繁,没有固定的兽医为其服务,所以在动物疫病防治和资料记载中,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场区入口处没有配置消毒设备。
圈舍地面和运动场选择材料欠佳,设计坡度不符合规定要求,难以清理、消毒,粪尿排出受阻,致使奶牛长期在粪尿和泥泞中生活、运动、休息,从而引发奶牛乳房炎、肢蹄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多发。
场内没有配备疫苗冷藏(冷冻)设备,消毒、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虽然有,但不符合要求或不能正常使用。
没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致使污水污物到处横流,粪便随地堆放,臭气熏天,蚊蝇乱飞,不断传播细菌和病毒。
没有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
(4)未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求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制度及养殖档案。
2. 养殖场负责人对动物卫生防疫知识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卫生防疫各项措施得不到落实,流于形式。
摘要:规模化牛场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多种多样的管理问题,其中以疾病防控问题、运营管理问题和人员管理问题等最为常见,同时还包括采购管理、用药管理、市场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牛场规模化程度越高,发展速度越快,这些问题暴露得就越明显,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解决;对此,本文就日常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重点进行阐述,期望给广大养牛朋友带来帮助。
关键词:规模牛场;饲养管理;问题;解决对策牛规模化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唐立群1,马国财2(1.海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鞍山114200;2.葫芦岛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连山大队辽宁葫芦岛125001)收稿日期:2023-04-04作者简介:唐立群(1974.06—),男,辽宁海城人,副高级兽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动物疫病方面的工作。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2.045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升,牛肉、牛奶等蛋白类食品的消费量与日俱增,直接刺激了养牛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牛场规模化程度越高,对管理的要求就越高,同时也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
1疾病防控问题疾病分为普通疾病和疫病两种,普通疾病通常不具备传染性,常见以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等为主。
正常来讲,规模化牛场每天都会有个别牛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但这些病只要不具备传染性,大部分通过对因和对症配合治疗均能康复,总体死亡率也不会超过1%,对企业经营无明显影响。
疫病和普通疾病不同,疫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包括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其发病需要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牛群”三个传播条件,暴发后对牛场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严重者还能导致牛场陷入倒闭状态而无法经营[1]。
疾病防控需采取“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原则。
首先,兽医人员务必加强巡场,每天至少做到早、中、晚各巡场一次,便于病牛得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浅谈畜牧养殖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畜牧养殖小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日益发展壮大,已成为畜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随着畜牧养殖小区的发展扩建,一些问题和不足逐渐显露出来。
中国畜牧兽医网文章“浅谈畜牧养殖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就规范养殖小区建设,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浅谈畜牧养殖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各地把发展养殖小区建设纳入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养殖小区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庭院养殖方式,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内部良性循环,较好的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等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但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畜牧养殖小区在建设和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着小区的发展,弱化了小区的示范带动效应。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小区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加以解决。
一、养殖小区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畜牧养殖小区的兴建,畜禽生产与粪便污染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任其发展将阻碍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各类化学药物、激素残留的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日益加重,影响了畜产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和城乡人民的健康。
受传统养殖习惯影响,养殖场环保设施投放力度不够,饲养户对畜禽粪便随便堆放,致使污水乱流,污染了环境。
(二)小区规划、布局不合理。
大多数养殖小区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没有统一标准,选址随意,布局小、散、乱。
场舍有的用砖垒,有的用土垒,其间距有大有小,朝向也不一致。
这样的布局很难达到科学的生产和动物防疫要求。
有些村为交通方便或搞“面子工程”,多建在距村庄较近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虽然具有离家较近、交通便利便于管理和守护方便等好处,但人员流动性大,外来车辆多,垃圾到处堆放,既无法为生产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条件,又给畜禽传染病控制带来了很大难度。
许多小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圈舍建得密不透风,未留下充足的绿化空间,不利于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21卷第3期呼伦贝尔学院学报No.3Vol.21 2013年6月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Published in June.2013海拉尔区奶牛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杜阳(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1517)摘要:奶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人均消费牛奶量仅有8公斤,而世界人均消费奶高达100余公斤。
本文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发展城郊型奶业实际出发,概述了该区发展奶牛业在全市的地位、特点和总体情况,分析了发展奶业存在的规模有限、资金等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政府政策扶持引导、加强奶业基本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等发展壮大县域奶牛饲养业的对策及建议。
为该区乃至全市奶牛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奶牛业;奶牛品种改良;舍饲;养殖基地与小区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01(2013)03-0019-04海拉尔2002年初撤市设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所属13个旗市区中唯一的一个建置区,是该市政府所在地与政治、经济、人文中心。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东、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西、北部与陈巴尔虎旗毗邻。
面积1319.80平方公里。
下辖哈克镇(原为乡)、奋斗镇(原为乡)、建设镇(现改为街道办)。
一、海拉尔奶牛业发展状况海拉尔有着悠久的饲养奶牛的历史。
奶牛饲养集中在下辖的哈克、奋斗、建设三个乡镇。
早在1889年东清铁路西线修建时,迁入的苏侨,就已在现哈克镇、建设街道办事处等地饲养奶牛,并引进西伯利亚、后贝加尔奶牛品种。
1932年日本入侵后,曾对奶牛品种进行改良。
1946年该市解放前,所辖三个乡镇范围均已有奶牛饲养。
当时散养粗放,公牛供农业生产役使,母牛所产鲜奶除自食外卖给城区居民。
1949年,全市共饲养奶牛380头。
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只允许社员每户养殖1头奶牛,其余归集体所有,集体养殖奶牛5000余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割资本主义尾巴,至1970年,三个乡镇只剩奶牛1500余头。
当前奶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奶牛养殖不断升温,许多地方纷纷发展奶牛专业户、奶牛专业养殖小区、兴办奶牛养殖场。
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 由于饲养管理经验不足, 疫病防治能力不强, 再加上其它原因, 导致奶牛利用率低, 饲养成本高, 发病率高, 淘汰率高的不良局面, 影响了养殖户的热情, 如不引起重视, 将阻碍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1当前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1. 1 盲目引种, 奶牛品质低下由于奶牛养殖效益较高, 许多人致富心切, 在引牛过程中, 缺乏对当地奶牛的充分了解, 对所引奶牛的生产性能、系谱、疫情等情况不作深入了解就购回饲养。
结果发现, 有的是淘汰牛, 不发情或配不上种; 有的生产性能低下, 只产几公斤奶; 有的患有结核等疾病; 还有的是异性双胎母牛, 没有繁殖能力。
1. 2 缺乏经验, 养殖技术落后当前, 奶牛养殖户仓促上马的较多, 圈舍差、缺收稿日期: 2002- 11- 26草少料、不懂管理的情况很多。
在养殖过程中, 采用的饲养方法简单。
生产的牛奶产量低、质量差、卫生不达标。
饲养3~5 头奶牛的农户随意将牛一栓, 随便给点秸秆和杂草, 缺乏青绿饲料和充足的清洁饮水; 有的牛舍破烂不堪、矮小黑暗、地面潮湿、冬不防寒、夏不防暑。
奶牛遍体圬物, 牛舍周围粪尿、垃圾遍地, 购回的牛越养膘情越差。
1. 3 草料条件差, 生产效益低优质奶牛每天需要饲喂大量的优质牧草和精料, 但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养殖户没有准备充足的饲草, 而是靠收集营养价值低、消化率低、适口性差的杂草和木质化程度很高的秸秆饲养, 几乎没有青绿饲草, 笔者调查90% 以上的人没有搞过青贮, 结果产奶量低下, 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1. 4 防病治病水平低, 防疫措施不到位由于前几年奶牛业不景气, 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对奶牛接触得少, 对诊治奶牛疾病技术欠缺, 造成了刚刚兴起的奶牛业的防病治病工作处于一种“空白”状态。
奶牛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当前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
奶牛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之一,人们对于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乳制品市场和原料奶生产不断规范,奶牛饲养的发展越来越规模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奶牛规模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针对奶牛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奶牛养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行业,要不断对奶牛规模化养殖技术进行完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建立完善的机制,系统管理奶牛养殖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发挥出奶牛养殖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问题;规模化;养殖;奶牛引言当前原料奶生产中,农户仍占有着巨大的比例。
在奶牛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奶牛繁育技术落后,养殖条件差,良种覆盖率低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实现奶牛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改善,必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不断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使奶牛的成长过程得到技术干预,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实现奶牛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改善。
一、奶牛规模化养殖中所存在的问题其一,饲料管理不到位。
当前较多奶牛养殖户都是家庭养殖,大部分养牛户普遍认为奶牛越肥产奶量越高。
在管理上存在着漏洞,尽可能的增加饲料的份量。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对奶牛的检疫机制比较缺乏,极易引起奶牛胃中酸、中毒、前胃迟缓、代谢糜烂等情况的发生。
在奶牛饲料管理和饮水管理上也不够规范,大多数采用青贮玉米和一定的比例的牧草进行,不能满足高产奶牛的营养,没有专门的饲料配方和饮水管控,不利于奶牛产奶量的提高。
而且大部分养殖户没有科学的思想标准,没有充分考虑繁殖期、年龄、品种等情况,没有对奶牛的生产环境以及饮食饮水等方面过多关注,有什么原料就配什么,将几种原料混合在一起,这种饲养营养价值较低,造成饲养和产奶水平低下。
因此必须要通过科学管理的方式来保证奶牛不生病,健康生长[1]。
其二,养殖条件差。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较多养殖户的饲养规模较小,基本上是一家一户散养,很少采用机械技术提供的牧草,环境卫生较差,影响了奶牛的正常生长,不利于奶牛产出丰富高质的牛奶。
牛羊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牛羊规模化养殖是一种养殖模式,通过集中管理和规模化生产来提高养殖效益。
这种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规模化养殖往往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
大规模养殖场通常集中了大量的畜禽,产生的粪便和尿液大量堆积,容易造成水土污染。
养殖场的废水和废气排放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的环保政策和标准,确保养殖场的排放物符合要求。
2. 提高养殖场的处理设施和技术,例如建设粪污处理厂、废水处理设施等,将排放物进行处理和利用。
3. 鼓励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规模化养殖容易导致动物疾病传播的问题。
由于密集饲养和集中管理,动物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疾病的爆发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动物健康。
2. 定期进行动物疫苗接种和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3. 严格控制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动物,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4.加强与养殖专家和兽医的合作,提高防疫技术和管理水平。
规模化养殖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养殖品种单一、用药滥用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包括:1. 推广多样化养殖模式,避免单一品种养殖带来的风险。
2. 严格控制兽药的使用,遵守兽药的使用标准,防止滥用兽药导致的问题。
3. 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牛羊规模化养殖在提高养殖效益的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环境管理、控制疾病传播、推广多样化养殖和合理使用兽药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奶牛养殖小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肖云芬;李艳琼;李小丽;李桂芬【摘要】奶牛的规模化、小区化饲养已成为奶牛业的一种发展方向,但随着奶牛养殖由分散型饲养转为集中型的小区化饲养,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小区选址、小区粪污处理、小区规范化饲养管理等方面。
在2000-2003年,本街道范围内相继建起3个奶牛养殖小区(合作社),存栏奶牛3310头。
【期刊名称】《云南畜牧兽医》【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2页(P19-20)【关键词】奶牛养殖小区;小区管理;饲养管理;粪污处理;规模化;奶牛业;分散型;合作社【作者】肖云芬;李艳琼;李小丽;李桂芬【作者单位】呈贡县乌龙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呈贡650500;呈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呈贡650500;呈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呈贡650500;呈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呈贡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914奶牛的规模化、小区化饲养已成为奶牛业的一种发展方向,但随着奶牛养殖由分散型饲养转为集中型的小区化饲养,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小区选址、小区粪污处理、小区规范化饲养管理等方面。
在2000—2003年,本街道范围内相继建起3个奶牛养殖小区(合作社),存栏奶牛3310头。
3个奶牛养殖小区的建成,当地政府和业务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疫病防控监管,在几年来的监管中,发现奶牛养殖小区确实存在较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
1 存在问题1.1 奶牛小区的选址及建场小区负责人没有专业的业务水平,在牛场的选址上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如远离城市、村庄、学校、医院、水源等地方选址,而是利用闲置地、荒地、废弃厂房等随地而建,不考虑其他如风向、地势、环保、牛场布局等因素。
1.2 奶牛小区养殖户组建较粗放优秀的奶牛饲养户,是奶牛小区发展较关键的一步,包括养殖户经济实力、文化程度、养殖经验和技术。
在笔者所监管的奶牛养殖小区中,小区负责人不注重这些问题。
奶牛饲养小区存在的问题
魏丽丽
【期刊名称】《养殖技术顾问》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1增加疫病防控难度牧场选址时,要防止饲养场之间动物疫病的相互传播,所以自然问隔极其重要。
如果简单人为地把几个饲养户的奶牛集中在1个饲养小区内统一饲养,又不注意各方面的管理,即使有“六个统一”的管理制度,也容易相互传播疫病。
除牛场、牛舍统一建造和鲜奶统一收购外,奶牛是各自饲养,【总页数】1页(P40)
【作者】魏丽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方正县畜牧兽医局 150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奶牛养殖小区与规模化饲养场产奶牛年均效益对比研究 [J], 吕建国;王桂柱
2.饲养户饲养奶牛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J], 刘然;安丽丽;李玉时
3.小规模奶牛场奶牛饲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J], 姜红;孙广岩;王强
4.雨季奶牛饲养管理浅议-改善养殖小区奶牛的生存环境 [J], 张计朝
5.提高养殖小区奶牛饲养效益的技术措施 [J], 袁立岗;柳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与管理问题的对策摘要: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和管理问题在近几年的奶业发展中日渐突出,针对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小区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探讨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为奶牛养殖小区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奶牛养殖小区;规划设计;管理1存在的问题就兰州地区奶牛集中养殖小区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看,小区建设只解决了奶牛的集中饲养,统一建设了挤奶厅,实现了集中挤奶,牛奶卫生质量提高。
但依然没有全面解决奶牛分散养殖的所有问题,大多数小区建设和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1规划建设问题小区建设大多都是未经专业规划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不具备科学合理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上是在传统饲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布局,没有很好地考虑地势、环境、风向、饲养工艺、发展等因素。
随意选址,布局混乱,建设因陋就简,导致小区不能长期使用。
②规划建设基本上是以一奶户一个牛舍、一奶户一个青贮窖的形式进行,各类牛只在同一个牛舍饲养,仍然采用传统的、落后的饲养方式。
牛舍空间狭小,导致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奶牛防疫技术无法统一有效地实施,限制了现代化饲养设备和技术的应用,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直接影响奶牛养殖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③功能分区不清。
本该在上风向布置的设施布置在了下风向,该在下风向布置的设施布置在了上风向,生活管理区混杂于生产区,增大了防疫风险。
④缺少牛粪尿统一收集处理区。
虽然实现了奶牛集中饲养,但没有牛粪尿统一收集处理区,小区污染问题无法解决。
⑤卫生防疫设施不全。
无消毒池、消毒室,无消毒设备,牛舍无清洗水源,卫生难以保证,无法进行有效地防疫管理。
⑥净污道不分,雨污不分。
牛粪清运、饲草料进出、产品出场都是公用一个通道,无牛粪集中收集区。
雨水、生产清洗水公用一个排污管道,甚至无排污管道。
直接影响小区环境卫生,增加防疫风险,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⑦无牛粪尿处理设施。
牛粪到处乱堆,环境脏乱,污染小区和周边的环境。
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畜牧养殖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推动畜牧业的发展,许多地方都建设了畜牧养殖小区,以提供统一的养殖场地、设施和服务,方便农民进行规模化养殖。
随着畜牧养殖小区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本文将从畜牧养殖小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环境污染:一些畜牧养殖小区在选址时未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导致养殖废弃物和粪便无法有效处理,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2. 资源浪费:由于一些畜牧养殖小区规模过大,养殖设施和生态环境布局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养殖成本。
3. 养殖技术不足:部分畜牧养殖小区存在养殖技术不足的问题,导致养殖效益低下,养殖环境脆弱,生病率高,养殖品质也无法得到保障。
4. 规划设计不合理:部分畜牧养殖小区规划和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导致后期扩建困难,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管理落后:一些畜牧养殖小区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管理难度大、效率低,无法满足养殖需求和环境要求,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二、解决措施1. 加强选址规划:在建设畜牧养殖小区时,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避免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加强对选址的规划与设计,保证小区规模适中,合理布局,减少资源浪费。
2. 强化环保治理: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应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对养殖废弃物和粪便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
3.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加强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推动畜牧养殖小区实施科学养殖、绿色养殖,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产品质量。
4. 完善管理体制: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应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管力度,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畜牧养殖小区的正常运行。
5.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养殖户的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引导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保护环境。
奶牛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晋美旺杰(日喀则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藏日喀则697605)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的奶牛规模化养殖技术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在养殖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探究了奶牛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期实现奶牛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奶牛;规模化;养殖;问题;策略dol:5.10567/j,cnkl.1008-5414.9221.92.9210引言奶牛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奶牛养殖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进一步推动西藏奶牛规模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奶制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找到奶牛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应对策略,突破奶牛养殖过程中的问题,实现有效发展。
奶牛养殖要建立完善的机制,系统全面地管理奶牛养殖的各个环节,使奶牛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够得到技术干预,实现综合技术的统筹管理,发挥岀奶牛养殖的综合效益。
1奶牛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31养殖条件差在对奶牛的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的饲养规模较小,提供的牧草不足,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影响了奶牛的正常生长,不利于奶牛产岀丰富且品质高的牛奶。
因为养殖条件差,就会岀现奶牛产奶量低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到位所造成的。
不良的养殖条件直接影响奶牛的生长,导致奶质以及奶量不高。
养殖户需要关注养殖条件,为奶牛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保证奶牛的健康生长和产奶。
35良种覆盖率低奶牛养殖的发展与良种覆盖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良种奶牛才能够为奶业提供更多的牛奶,确保制作岀来的各种奶制品口感佳、味道好。
但是目前在西藏的良种奶牛并不是很多,奶牛乳脂率达到4.9%,乳蛋白率超过4%的只有少部分。
不同品种的奶牛产奶量不同,因此,需要淘汰劣质公牛,进一步提高奶牛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