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PDF 62页)
- 格式:pdf
- 大小:783.13 KB
- 文档页数:62
第2章劳动生产率和比力优势:李嘉图模型古典贸易理论以李嘉图(Ricardo)的比力优势理论为代表。
但在此之前,我们先简朴介绍一下李嘉图之前的主要贸易理论。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看法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流行于十七和十八世纪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其主要看法在于:贵金属(金银)是唯一的财产,因此国度茂盛的标记在于金银的多寡;反应在国际贸易上,一国走向茂盛的底子手段在于保持出超(出口大于进口)。
由于全世界作为一个关闭经济,其贸易必须平衡,因此一国出超必有他国入超,因此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更茂盛必以他国更贫弱为代价。
与重商主义者相反,自从亚当·斯密之后直到现在,人们权衡国度财产并不主要以金银的存量,而是以商品生产能力、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等。
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重商主义者的贸易看法是极其片面的,但是,纵然以现代看法看来,重商主义至少也有以下三个可取之处。
(1)重商主义文献多是献给其时统治者的,有了更多黄金,统治者可维持更强大的陆军和水师以占领更多的殖民地。
(2)一国流通中黄金增加,钱币供应增加,商业更增活力;(扩张性钱币政策)(3)勉励出口,抑制进口,百姓收入增加,失业率低落。
(积极财务政策)2.2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斯密(Adam Smith )认为,国际贸易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相反,国际贸易应该是互利的(mutually beneficial)。
斯密是从他的绝对优势理论展开对此的论述的。
当A 国在商品X 上的生产率较B 更高,则称A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力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以X a 表现A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而X b 表现B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那么如果A 国较B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力优势的充实须要条件为:X X a b >绝对优势还可以商品的单元生产成原来表现。
我们以一个221⨯⨯模型来说明绝对优势理论。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1. 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A. 各国间的差别,做善长的事,取长补短,获益(比较优势)B. 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效率提高 2. 比较优势:本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外国,拥有比较优势(北美计算机,南美玫瑰) 3. 英国经济学家 大卫-李嘉图模型 A. 一国: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a L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单位劳动生产率是它的倒数生产可能性边界:斜率是横坐标的机会成本(前提是同质)(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不同产品的组合)不等式:L Q a Q a LC LC LW LW ≤+劳动总是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劳动力的流向 奶酪的小时工资: P c /a LC当 Pc/Pw>aLc/aLw , 奶酪部门工资高,本国专门生产奶酪 关键命题:一国相对价格>机会成本时,只生产奶酪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本国必须为自己生产两种产品,导致两种产品的价格必须等于机会成本。
即: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他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B. 两国*LW*LC LW LC a a a a < 比较机会成本 得出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
(光凭绝对优势没法确定贸易模式) 4.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确定研究比较优势时必须注意两个市场,即注意两种产品的相对供求量。
RDTOT5.贸易所得两种方法体现贸易互利性: ①间接生产:用1小时生产的奶酪换取葡萄酒:(LCa 1)(Pw Pc )直接用1小时生产葡萄酒:LWa 1因为(LC a 1)(Pw Pc )> LWa 1,所以第一种方法好。
当世界市场均衡时,没有国家会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就一定有PwPc>LWLCa a 。
②研究影响消费可能性:贸易前:消费可能性与生产可能性一致贸易后:都扩大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提高 6.相对工资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工资率也较低,就具有了成本优势(工资相同是在一国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