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是压抑之下的自我安慰之词。“ 还 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寄托壮志未酬的苦闷 。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入世 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 。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仰慕 诸葛亮、屈原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渴望建功立 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仰慕老庄,在险恶的 政治逆境中保持着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用“ 外儒内道“的形式统一,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 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
w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 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 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东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豪放派 词风的创始人。诗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 “三苏”;擅长行书、楷书,与 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 家”。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 ☆“穿”: ☆“惊”: ☆“卷”: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涛声轰然雷鸣,惊心动魄。 ☆“卷”:浪花层层汹涌,速度极快,蔚为壮观。
在下片中苏轼是怎样塑造周瑜形 象的?作者怀念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在诗人笔下, 奔腾的长江, 千年的沧桑, 无数的英雄, 奔来眼底,一个壮阔奇伟的艺 术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赤壁古战场的雄奇 景色,年轻周瑜的勃勃英姿,历历在目。豪 迈之气,荡人心胸。
自题金山画像
苏 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