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复习课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5节机械效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高效做事的思想和勇于探究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效率;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复习: 1.什么是功?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2. 将重20 N的重物匀速举高2m,人需做多少功?探究活动:目的;因装修房子的需要,要把沙子从一楼运往三楼。
方案;1.将沙子装进桶里提上三楼;2.将沙子装进桶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3.将沙子装进袋子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问题;那种方案较好?(已知:沙子重100N,人的体重400 N,动滑轮重10 N,桶重20 N,口袋重5 N ,每层楼高3m)讨论并计算:1.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那部分功对我们是有用的?2.为了达到目的,采用上面的三种方案人实际总共做功各是多少?那些功人不想做,但采取这种方案又无法避免,对达到目的来说是额外的?它们各是多少?3.那种方案较好?怎样比较?教师小结,给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定义,并说明可用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来反眏完成某任务所采取的方案的划算程度,物理上把它叫做为机械效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机械效率。
【自主预习案】1.功的分类:(1)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者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学导重点及方法重点: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这是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及其转化的前提基础,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理解并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具体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问题预设1、学校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在冬季除雪购置了一批铁锨,铁锨在使用过程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写出判断依据;判断杠杆种类的关键是什么?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2、我们学校每周一都要进行升旗仪式,旗手在下面拉绳国旗就上升,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把你知道的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知识写下来。
3、在打扫卫生时,有的同学提水桶进教室,有的擦黑板,有的把凳子搬到桌子上,其中做功的是什么?试分析做功的必要因素。
4、我们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做的功中哪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若桶不小心掉到了井里,把桶捞出时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其大小与何因素有关?5、王亚平的第一次“太空授课”在神上完成,那么神在升空时,它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动能、势能大小与何因素有关?探究实验中注意什么问题?举一个实例说明能量转化的具体过程。
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分钟机械在人的生活生产中有许多的利用,这是什么机械还记得吗?他有什么优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机械与人》的所有内容。
目标咀嚼2分钟同学们认真阅读一遍问题导读单,圈点勾画关键词,说一说本节自己的目标。
明确本节的目标。
(认真阅读,通过问题知道自己本节的学习任务。
)自学指导10分钟1、自学要求:时间10分钟,进一步解决问题引领的问题,并将解决方案记录在记录本上,书写要认真、规范,写出问题的答题要点、思路、拓展;同时再次发现新的围绕本节目标的生活实际问题。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引领和纠正,同时关注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小组进行个辅,发现问题较多的话做好引领,后2分钟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加快学习速度。
第十章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杠杆,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滑轮:滑轮组的认识及应用。
3.会进行功、功率的计算。
【复习重点】1.杠杆平衡条件。
2.功、功率。
【复习难点】机械效率的应用。
行为提示:1.学生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并熟记基础知识。
2.由于时间关系,本部分建议每学完一章,学生形成习惯自主梳理,板书可安排学生完成,上课即进入知识梳理和提问过程,限时5分钟。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单机械⎩⎪⎪⎪⎪⎪⎪⎪⎪⎪⎪⎨⎪⎪⎪⎪⎪⎪⎪⎪⎪⎪⎧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杠杆原理(平衡条件):F 1l 1=F 2l2生活中的杠杆⎩⎪⎨⎪⎧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滑轮⎩⎪⎨⎪⎧定滑轮:轴固定不动 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 变力的方向滑轮组⎩⎪⎨⎪⎧a.组成 b.特点: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拉力与物重、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关系机械效率⎩⎪⎨⎪⎧W 有、W 额、W 总及关系公式:η=W 有W 总,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的测定及计算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 =Fs 单位 J 功率⎩⎪⎨⎪⎧物理意义定义公式:P =W t =Fv 变形式⎩⎪⎨⎪⎧W =Pt t =W P 动能和势能⎩⎪⎨⎪⎧动能⎩⎪⎨⎪⎧定义影响因素重力势能⎩⎪⎨⎪⎧定义影响因素弹性势能⎩⎪⎨⎪⎧定义影响因素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的含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知识板块一杠杆的作用如图,在一次野外活动中,小明用一木棒扛一包裹吃力前行。
课题:第十章机械与人学习目标1.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功、功率特点并进行应用。
3.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重点:理解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难点:会用上面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知识再现梳理】一、杠杆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①支点:_____________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_______________力。
用字母 F1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力。
用字母 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力的作用线、三作垂(虚)线、四标签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省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此处老师要多给学生举一些费力杠杆的例子中考经常用到。
二、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_____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 _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2.动滑轮: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学习目标】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功率的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做功的快慢阅读课本第19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均从一楼搬运物体到三楼,楼层高度相同,所用时间或物重不同,你能判断谁做功快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运动快慢的方法来比较做功快慢,甲、乙两图中的人做功相同,但甲用的时间__少__,做功快;丙、丁两图中人做功时间相同,但丁做功多,做功__快__。
2.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一起爬相同的楼梯,所用时间相同,他们做功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答:爬相同的楼梯,大人比小孩质量大,他们移动的距离相同,两者做功却不同,大人比小孩做的功多,两人在相同时间内爬完楼梯,做功快慢不相同,大人比小孩快。
3.体重相同的小红和小田从一楼爬到五楼,他们同时出发,小红先到,小田后到,此过程中谁做功快?为什么? 答:小红做功快,因为做功相同,小红用的时间少。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知识板块二 功率的综合运用阅读课本第19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像这样,做功的时间和做功的大小都不相同的情况下要通过功率的计算公式__P =W t__来比较起重机和滑轮做功的快慢,即比较两者__做功的功率__。
2.计算功的公式是什么?答:公式:功=力×距离→W =Fs 。
3.各物理量的含义和单位是什么?1 J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功(W )——焦耳(J )力(F )——牛顿(N );距离(s )——米(m )1 J =1 N·m1 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 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 J。
中学教师课时教案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总编号课题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教案课时第 1 课时(总1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4. 理解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机械效率。
2.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
教法学法本章涉及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①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动能、势能等概念的建立过程;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能与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机械能转化的探究和某一种机械的效率是否恒定不变的探究过程;③上述概念、规律的实际应用过程。
在上述的三个基本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学抽象建立概念的方法如“杠杆”、“能”、“机械能”、“动能”、“势能”;乘积的方法建立概念如“功”;比较的方法建立概念如“功率”和“机械效率”等。
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以滑轮组使用的功能;认识某种机械的效率不是恒定的,且不可能大于或等于1;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初步确立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与守恒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修订与完善引入及个体复习集体复习能力拓展本章的编写特点是,较突出地体现了教与学在方式方法上多样化这一基本教育理念。
例如,课本在体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形式上就是多样化的,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
第3节做功了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功的概念。
2.会用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3.知道任何情况下,功是不可能省的。
4.会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在功的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与关心生活与生产中的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2.知识来源于生活,再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两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探究功的原理。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汉字是表意的,“尘”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小土吗?这一节我们学习这个字----“功”。
这个字一个“工”一个“力”,看来古人都明白做工是跟力有关的,不错的,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现代科学中物理里的“功”是什么【自主预习案】1探究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2)、2知道功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3能根据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三种不做功的情况(例如)(例如)(例如)4会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课堂探究案】(一)功的含义: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试一试)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的皮箱做功:(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5)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6)人提着箱子上楼每天练一练每天练一练 总结一下: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要有 ,(2)物体沿 (练一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举力做了功.( )②.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水平前进,牵引力对汽车做功 ( )③.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④.拉动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车做了功.( ) ⑤. 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 ( )2、下列关于功的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作了功B.物体只要移动距离,就做了功.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一定做了功.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三:功的计算做功必须有力和距离,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一、教学内容1. 功和能量: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功的单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 简单机械: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轮轴、滑轮。
3. 机械能: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的计算、机械能的转换。
4. 机械与人:工具的使用、机械的发明和改良、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和能量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能量的转化原理。
2. 熟悉简单机械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计算、能量的转化、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能量转换的原理、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剪刀、锤子、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设备是如何帮助人们做功的。
2. 知识讲解:讲解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的练习题目。
4. 简单机械的学习:介绍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
5. 机械能的学习:讲解机械能的定义、计算方法和转换原理。
6. 机械与人的关系:讲解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改良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第十章机械与人一、功和能量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方法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二、简单机械1. 杠杆2. 轮轴3. 滑轮三、机械能1. 机械能的定义2. 机械能的计算方法3. 机械能的转换原理四、机械与人1. 工具的使用2. 机械的发明和改良3. 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已知一个杠杆的长度为2米,一端施加的力为10牛,另一端施加的力为5牛,求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代入数值得:102 =5L2,解得L2 = 4米。
(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5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5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5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五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学习目标】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学习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错误!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及应用。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将物体从斜面底部拉至顶端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错误!阅读课本第20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把重100 N的沙子运上三楼是我们需要的,对我们有用的功,我们称之为__有用功__;图1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和对桶做的功,图2中对滑轮做的功和对桶做的功以及图3中对滑轮做的功和对口袋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称之为__额外功__;__有用功__和__额外功__的总和就是我们所做的总功。
易错警示:机械效率的高低与做功多少无关,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第2课时滑轮组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滑轮组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2.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学习重点】探究滑轮组的特点,会按要求组装。
【学习难点】关于滑轮组的相关计算。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滑轮组综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势,但机械组装起来也变得复杂。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错误!自主阅读课本第191~19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像这样由__动滑轮__和__定滑轮__组合使用的装置就叫做滑轮组.滑轮组可以达到既__省力__又改变力的__作用方向__的目的,但要__费距离__.使用中,绳子的绕法,决定了滑轮组的使用效果。
滑轮组中拉力的大小和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即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有关.实际滑轮组的绕法不外乎先固定绳子的点,绳子起点固定只有两种,一是固定在定滑轮上,二是固定在动滑轮上,再从固定点沿滑轮画切线。
2.什么是滑轮组?滑轮组的作用怎样?答: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错误!阅读课本第19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
这幅漫画说明了使用滑轮组可以__省力__.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
从原始的吊车到现代的起重机,滑轮的应用无处不在.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往往是复杂的机械,但复杂的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的,像这样的滑轮组在机械中应用十分普遍。
第10章机械与人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号【学情分析】学生系统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学习内容分析】机械与人【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根据力作出力臂;知道滑轮的实质,及它们的特点;知道做功的必要因素及计算功的公式;知道功率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并知道决定动能、势能的相关因素。
2.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的问题,确定滑轮组承担物重的段数n,进行有关计算。
能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合理利用机械能。
3. 复习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及从实验中归纳实验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难点】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
难点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
【新课教学】一,形成知识网络(1)功③;5、功的原理:。
2 / 2 (3) 1、定义: ; 功 2、公式:P= = ;率 (P : 、单位符号: ;W : 、单位符号: ;t : 、单位符号: )3、单位: ;进率 。
4、实验:测功率的方法:测量 和 。
1、动能2、重力势能3、弹性势能4、机械能:5、动能和势能转化【当堂训练】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着一只木块P 沿水平面以0.5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N ,若每只滑轮重1N ,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在2s 内拉力F 做的功为 J 。
2、小婷跳绳时所穿鞋的总质量为0.4kg,她1min 跳绳180次,假定每次双脚抬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均为5cm ,则每上升一次,她对鞋所做的功为 J 。
跳跃时若上升所用的时间占每次跳跃时间的3/10,则每上升一次,她对鞋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W (g=10N/kg )3、正常人的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W ,那么在一天时间内心脏做功 J ,如果心脏每分钟跳动60次,那么每跳动一次做功 J 。
第4节做功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自主预习案】一、功率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的物理量。
2.定义:叫功率。
3.公式:,4.单位:(1)国际单位:瓦特(W)。
1W的物理意义:。
(2)常用单位:1KW= W;二、功率的计算马用15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2×103N的车子,在水平公路上10分钟内匀速前进3×103m,求:⑴车子受到的阻力。
⑵马做了多少功?⑶马的功率多大?【课堂探究案】探究点1:功率的概念(1)做功“快”与做功“多”有什么不同?——做功快慢和做功多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甲在1s内做了50J的功,而乙在5s内做了100J的功时,乙做的功虽然比甲多,但它比甲用的时间长,平均1s内只做了20J的功,所以乙比甲做功要.可见,做功快慢是跟做功的多少和做功所用的时间多少有关的,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而做功“多”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2)怎样比较功率的大小?——可采用下列三种方法比较功率的大小:(a)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的物体,功率,这是物理学中常采用的方法.(b)在完成相同功的条件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功率.(c)在做功的多少和所用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后进行比较.探究点2:功和功率的有关练习1.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说明:用这一公式也可以计算功率,若v是某一时刻的速度,,还可以用它计算某一时刻的功率。
八年级物理全册10 机械与人复习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第章机械与人学习目标1、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功、功率特点并进行应用。
3、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重点:理解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难点:会用上面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知识再现梳理】一、杠杆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OF1l1l2F2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_____________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_______________力。
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力。
用字母 F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力的作用线、三作垂(虚)线、四标签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 杠杆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省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处老师要多给学生举一些费力杠杆的例子中考经常用到。
二、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
(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作用,了解它们结构的本质。
了解它们的省力关系和距离关系特点。
2。
知道滑轮组的结构和作用,能分析相关力和距离关系。
3.了解轮轴,斜面的结构与特点.过程与方法1.体验观察和实验过程,体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
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新问题。
3.能按要求设计组装滑轮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3。
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滑轮组的特征.教学难点:定滑轮、动滑轮结构实质,滑轮组的组装.【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①课前漫画。
问:有什么科学道理?②升旗仪式上,将国旗子升到顶端。
问:我们利用了什么装置?【自主预习案】1、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省力,__________改变动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试画出其杠杆示意图.2、使用定滑轮沿不同方向拉,力________,重物移动距离________绳端移动的距离。
第三节做功了吗【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计算公式W=Fs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当有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各个力做功的计算。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机械功自主阅读课本第19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1.如图所示是某人利用滑轮将重物提升的场景,不论是利用定滑轮还是动滑轮都可以将重物提升一定的高度。
像这样,人们使用机械在物体上用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__移动一定的距离__,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物理学里什么叫做功?答:当一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知识板块二做功的条件阅读课本第195~19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为两兄弟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虽然用力了,但没有将水从井中打出。
由此可知对物体做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__力作用在物体上__,其次__要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__。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答: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知识板块三功的计算阅读课本第196~197页的内容,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力学里规定:功等于__力__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__通过的距离__的乘积,即__W=Fs__;功的单位:__焦耳__,1 J=__1__N·m。
第十章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认识杠杆,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滑轮:滑轮组的认识及应用。
3.会进行功、功率的计算。
【复习重点】
1.杠杆平衡条件。
2.功、功率。
【复习难点】
机械效率的应用。
行为提示:
1.学生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并熟记基础知识。
2.由于时间关系,本部分建议每学完一章,学生形成习惯自主梳理,板书可安排学生完成,上课即进入知识梳理和提问过程,限时5分钟。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单机械
⎩⎪⎪⎪⎪⎪⎪⎪⎪⎪⎪⎨⎪⎪⎪⎪⎪⎪⎪⎪⎪⎪⎧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杠杆原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生活中的杠杆⎩⎪⎨⎪⎧等臂杠杆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滑轮⎩⎪⎨⎪⎧定滑轮:轴固定不动 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 变力的方向滑轮组⎩⎪⎨⎪⎧a.组成 b.特点: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拉力与物重、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关系机械效率⎩⎪⎨⎪⎧W 有、W 额、W 总及关系公式:η=W 有W 总,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的测定及计算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 =Fs 单位 J 功率⎩⎪⎨⎪⎧物理意义定义
公式:P =W t =Fv 变形式⎩⎪⎨⎪⎧W =Pt t =W P 动能和势能⎩⎪⎨⎪⎧动能⎩⎪⎨⎪⎧定义影响因素重力势能⎩⎪⎨⎪⎧定义影响因素弹性势能⎩⎪⎨⎪⎧定义影响因素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的含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知识板块一杠杆的作用
如图,在一次野外活动中,小明用一木棒扛一包裹吃力前行。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A.为减轻肩部所受压力,可以把包裹向前移动,离肩膀近一点
B.为减轻肩部所受压力,可以把肩膀向后移动,离包裹近一点
C.为减轻双手用力大小,可以把双手向前移动,离肩膀远一点
D.为减轻双手用力大小,可以把包裹向后移动,离肩膀远一点
知识板块二滑轮的作用
如图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F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B )
A.F甲>F乙B.F乙=F丙C.F丙<F丁D.一样大
解析定滑轮的轮轴是固定的,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轮轴与物体一起运动,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知识板块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针对如图所示的情景,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下面是三位同学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__乙__,因为__C__。
A学生:直升机对物体做了功,因为物体被吊走了
B学生:石头虽然没动,但是小孩确实用了力
C学生:叉车对物体施了力,且物体又被移动了距离
知识板块四功率的计算
一个质量为50 kg的人,在10 s内连续向上跳12个台阶,已知每个台阶的高度为0.2 m,则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内所做功的功率是( D )
A.1 200 W B.10 W C.12 W D.120 W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