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人机界面设计(第5章 命令语言界面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452.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一章软件工程学概述第一节软件危机1.为了消除软件危机,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了新学科:计算机软件工程学。
2.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不是不能运行的软件才仅仅具有的,几乎所有的软件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
)3.软件危机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4.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page4—图1.1)1.一方面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2.另一方面也和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5.软件不同于一般程序,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庞大”。
6.软件开发流程:1. 问题定义:(确定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 可行性研究:(决定该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3. 需求分析:(深入具体的了解用户需求)进入开发时期:对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写程序(全部工作量10%—20%)测试交付使用7.软件产品的配置:包括:程序、文档、数据8.软件危机的一些典型表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不准确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第二节软件工程1.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2. 软件工程方法学包含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3. 软件工程方法学: 1. 传统方法学2. 面向对象方法学4.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4个特点:(1)把对象(object)作为融合了数据及在数据上的操作行为的统一的软件构件。
(2)把所有的对象都划分成类(class)。
(3)按照父类(基类)与子类(派生类)的关系,把若干个相关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也成为类的等级)。
1.软件测试(第8 章) 2.静态测试(第8 章) 3.动态测试(第8 章) 4.黑盒测试(第8 章) 5.白盒测试(第8 章) 6.语句覆盖(第6 章) 7.判定覆盖(第6 章) 8.条件覆盖(第6 章) 9.判定/条件覆盖(第6 章) 10.条件组合覆盖(第6 章) 11.路径覆盖(第6 章) 12.测试用例(第8 章) 13.驱动模块(第6 章) 14.桩模块(第6 章) 15.单元测试(第8 章) 16.集成测试(第8 章) 17.确认测试(第8 章) 18.渐增式测试(第8 章) 19.非渐增式测试(第8 章) 20.调试(第9 章) 21.人的因素的含义(第11 章) 22.基线(第12 章) 23.软件配置管理(第12 章24.软件配置项(第12 章) 25. 软件概要设计(第5 章) 26. 模块(第5 章) 27. 模块化(第5 章) 28. 抽象(第5 章) 29. 信息隐蔽(第5 章) 30. 模块独立性(第5 章) 31. 耦合性(第5 章) 32. 无直接耦合(第5 章) 33. 数据耦合(第5 章) 34. 标记耦合(第5 章) 35. 控制耦合(第5 章) 36. 公共耦合(第5 章) 37. 内容耦合(第5 章) 38. 内聚性(第5 章) 39. 偶然内聚(第5 章) 40. 逻辑内聚(第5 章) 41. 时间内聚(第5 章) 42. 通信内聚(第5 章) 43. 顺序内聚(第5 章) 44. 功能内聚(第5 章) 45. 软件结构图(第5 章) 46. 结构化设计(第5 章) 47. 变换流(第6 章) 48. 事务流(第6 章) 49. JSP (第6 章) 50. JSD (第6 章)答案:1. 软件测试指为了发现软件中的错误而执行软件的过程。
它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将测试结果作为纠错的依据。
2. 静态测试指被测试的程序不在机器上运行,而是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
参考答案第1章一、填空题1. 整体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自组织性相关性2. 整体性二、选择题1. A2. C三、问答题1. 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 统的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自组织性以及相关性。
举例略。
3. 略。
第2章一、填空题1. 信源信宿载体2. 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3. 客观性传递性时效性时滞性共享性二、选择题1. C2. A3. B三、问答题1. 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客观性、传递性、时效性、时滞性、共享性。
2. 信息系统的开发经历了以处理为中心、数据为中心、以对象为中心和以模型为中心的四个阶段。
以处理为中心的阶段,数据与程序是一体的,没有独立的数据库,主要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数据各自孤立,无法共享。
这个阶段出现了结构化设计方法和模块化技术。
以数据为中心的阶段,数据与程序分离,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应用程序通过访问数据库,获取所需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各种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数据的可重要问题。
以对象为中心的阶段,它把信息系统中所有要素看作对象,对象由数据(属性)和处理(方法)构成,持久性对象的数据存贮在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影射(Mapping)转换为软件对象。
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本阶段强调软件的可重用。
以模型为中心的阶段,基于信息模型开发软件产品。
UML作为一种标准的建模语言,用于建立软件及信息系统的信息模型,并利用软件工具实现软件开发的正向工程(Forward Engineering)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乃至知识库的管理。
这一阶段强调模型和解决方案(模式)的可重用。
3.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的类型、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系统科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概念,即关于系统的一般思想和理论。
文章简要介绍人机界面设计的一些经验,有助于设计者设计出友好、高效的人机界面。
下面介绍三类人机界面设计指南:1、一般交互指南涉及信息显示、数据输入、系统整体控制,这类是全局性的。
下面讲述一般交互指南:(1)保持一致性。
菜单、命令输入、数据显示等使用一致格式。
(2)提供有意义、用户可理解、可读的反馈。
(3)执行破坏性动作前要求用户确认。
如删除记录。
(4)允许取消、撤销操作。
(5)尽量减少记忆量。
不用记忆看到操作界面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6)尽量减少按键次数、减少鼠标移动的距离,避免用户问“这是什么意思”的情况。
提高行动和思考的效率。
(7)允许操作员犯错误,但是可以恢复。
(8)按功能对动作分类,并据此设计屏幕布局。
比如菜单、下拉菜单、右键弹出式菜单。
(9)提供必要帮助,包括集成实时帮助和附加帮助文件。
(10)使用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作为命令名。
2、数据输入指南数据输入界面往往占终端用户的大部分使用时间,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易出错的部分之一。
其总目标:简化用户的工作,并尽可能降低输入出错率,还要容忍用户错误。
这些要求在设计实现时可采用多种方法:(1)尽可能减轻用户记忆,采用列表选择。
(2)尽量减少用户输入动作,按键次数。
(3)使界面具有预见性和一致性。
用户应能控制数据输入顺序并使操作明确,采用与系统环境(如Windows操作系统)一致风格的数据输入界面。
(4)防止用户出错。
在设计中可采取确认输入(只有用户按下键,才确认),明确的移动(使用TAB键或鼠标在表中移动),明确的取消,已输入的数据并不删除。
对删除必须再一次确认,对致命错误,要警告并退出。
对不太可信的数据输入,要给出建议信息,处理不必停止。
(5)提供反馈。
要使用户能查看已输入的内容,并提示有效的输入提示或数值范围。
(6)按用户速度输入和自动格式化。
用户应能控制数据输入速度并能进行自动格式化,对输入的空格都能被接受。
(7)允许编辑。
理想的情况,在输入后能允许编辑且采用风格一致的编辑格式。
第1章绪论人机交互(HCI)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且围绕这些方面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ACM SIGCHI,1992,第6页)(判断题或简答题)人机交互研究内容1.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与设计方法(Model and Methodology)(举例说明)一个交互界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成败。
友好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离不开好的交互模型与设计方法。
因此,研究人机交互界面的表示模型与设计方法,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2.可用性分析与评估(Usability and Evaluation)3.多通道交互技术(Multi-Modal)在多通道交互中,用户可以使用语音、手势、眼神、表情等自然的交互方式与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
多通道交互主要研究多通道交互界面的表示模型、多通道交互界面的评估方法以及多通道信息的融合等。
其中,多通道信息整合是多通道用户界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4.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IUI)5.群件6. Web设计(Web-Interaction)7.移动界面设计(Mobile and Ubicomp)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IUI)(综合应用题、简答题举例子)智能用户界面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一样自然、方便。
上下文感知、眼动跟踪、手势识别、三维输入、语音识别、表情识别、手写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都是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语言命令交互阶段→图形用户界面(GUI)交互阶段→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阶段第2章感知和认知基础人的感知(简答题或选择题)1.视觉、2.听觉、3.触觉。
视觉(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视觉是人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的最重要的感觉通道。
外界80%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得到的,因此视觉显示是人机交互系统中用的最多的人机界面。
视觉感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受到外部刺激接收信息阶段和解释信息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