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中刘姥姥的交际口才评析
- 格式:pdf
- 大小:131.03 KB
- 文档页数:3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首先,刘姥姥在与贾母交谈时运用了尊称计。
在古代社会中,长辈被视为尊贵的存在,因此刘姥姥总是以“老太太”、“贵人”等恭敬的称呼称呼贾母。
这种称呼方式既彰显了刘姥姥对贾母的尊敬,也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之心。
同时,刘姥姥也通过口吻语气的措辞,表达出对贾母的敬仰之情。
其次,刘姥姥对待其他人物也表现出礼节有加。
在进入贾府时,刘姥姥对众人作了礼貌寒暄,向众人问好并展示出谦逊和友善的态度。
在与贾母交流时,刘姥姥不仅注意听从贾母的询问和要求,还主动关心贾母的身体状况,并表达出自己对贾府的感激之情。
刘姥姥的细致和关心,体现了她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此外,刘姥姥在言语中也体现出尊重他人的包容心态。
当她听到贾母和其他人争论宝玉的病因时,她并未轻易表态,而是保持了沉默。
她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贾母的决定,而不是强行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理解和宽容是对他人权威和意见的尊重,也体现了她有修养、有涵养的个性。
另外,刘姥姥在处理与众人之间的交流中,也注意互动和适当的回应。
她时刻表现出对对话双方的关心和关注,并时常用性情中人的方式回应他人的询问和提问。
通过与众人的紧密互动,她不仅表现出她的待人和善的一面,也使得与她的交流更加畅通和融洽。
总的来说,刘姥姥的话语展示了许多礼貌原则,如尊称计、礼貌寒暄、细微关心、尊重观点、互动与回应等等。
她在与贾母和其他人的互动中,不仅表现出尊敬和敬意,也展示了她友善和谦和的待人之道。
通过刘姥姥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她作为一个具有修养和涵养的人物,体现出了古代社会中对待长辈和他人的尊重和友善。
这也是小说《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角色的独特魅力所在。
我最欣赏红楼梦中谁的交际能力800字我最欣赏《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交际能力。
刘姥姥是位外形粗鄙内心缜密的社交高手。
刘姥姥这个人物我一直印象深刻,小时候只觉得老太太实诚有趣,现在看,还有更多的个人特点。
曹雪芹写了这样一个农村老太太,看似与荣国府众女眷气质完全不搭噶,其目的在于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来表现荣国府从兴衰到败落的伤痛,而刘姥姥是这一系列事件的间接观察者。
刘姥姥这个人别看是个土气、粗鄙的农村老太太,若说她没见识,我是完全不同意的。
刘姥姥能跟贾府结缘,也是源于她的胆大和智慧。
刘姥姥发现女儿女婿家过得实在艰难,她的第一想法是面对和寻求方法。
她建议女婿狗儿去城里找找贾府这样的有钱亲戚帮忙,狗儿抹不开面不去,女儿也一样。
于是刘姥姥决定豁出老脸前去。
这里面有个缘由,刘姥姥先去找了贾府的高级下人——周瑞家的,周瑞曾经为了买地的事儿麻烦过刘姥姥的女婿狗儿,所以周瑞家的愿意帮忙,把刘姥姥带去见了贾府主事儿的二少奶奶——王熙凤,这才有了后来刘姥姥救巧姐的缘故。
话说凡事总有个一来二去,若没有刘姥姥主动迈出的第一步,也就不会有王熙凤托孤的故事。
王熙凤见了刘姥姥,虽然高高在上,也是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这钱已经不少,刘姥姥就是靠着这二十两解了“冬事未办”的燃眉之急,女儿女婿家的光景也逐渐好了起来。
临走时,王熙凤又另给了刘姥姥一吊钱,让姥姥带板儿坐车出城回乡下。
说真的,这一吊钱远比那贵重的二十两,更戳人心。
王熙凤人虽争强好胜,也办过狠毒的事儿,倒是也在这一刻发了善心,种了善果。
这也是她与刘姥姥的一种缘分吧。
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算是与王熙凤种下缘,刘姥姥也是因为王熙凤的“暖心”之举,在王熙凤女儿巧姐被卖之后,卖房卖地救出了巧姐。
写到这里越发觉得刘姥姥不是普通人物,她的优点值得学习:主动,敢想敢做。
女婿明明帮过周瑞,在自己落魄时都不敢主动去找周瑞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面子就是个烂包袱,背着沉,还没啥用。
刘姥姥敢放下,她敢积极想办法。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含有丰富的礼貌原则。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小说中刘姥姥的话语,探讨其中所体现的礼貌原则。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贾母的外甥女,性格豪爽直率,言辞直白。
她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婆婆,对人直言不讳,喜欢逗趣,也有些吹毛求疵。
在小说中,刘姥姥的话语和行为充满了中国传统的礼貌原则,让人们看到了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
刘姥姥在与贾母和其他人交往时,总是言辞谦虚。
她会用一些客套话来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情,比如“老太太,您老别笑话,咱们这算什么人家,素日没事,若这回说了又来了,倒咬我一口,惹得我就跳嘴起火了”的话语中,刘姥姥一开始就称呼贾母为“老太太”,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并且一再强调自己的轻浮,表达谦卑之意。
这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彰显了她尊老爱幼、谦和有礼的品德,符合中国古代的礼仪原则。
刘姥姥在和别人交流时,善于用委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她与贾母交谈时,她谈到一些贾府的事情时会说“老太太,我自然叫他尊重,焉能象是这等没有分寸?”刘姥姥在表达自己看法时,总是用委婉的语言,不直接指责或批评别人,以示尊重和礼貌。
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言辞谨慎”、“忌讳直接”等礼貌原则。
在与他人交往时,刘姥姥还十分注重对他人的称呼和问候。
在贾母生日时,她会说:“老太太,咱们这地方没有什么好送礼的,只好用着这香烛之物,与大奶奶请个安儿罢。
”这句话中,她对贾母称呼“老太太”甚为恭敬,还提到了自己送的礼物是给大奶奶请安的,再次彰显了她对长辈的尊重和礼貌。
刘姥姥在和别人交往时,也能灵活运用一些敬语和客套话语。
例如在和贾母交流时,她会说“老太太,可是昨儿晚上,咱们这一伙人作一百个大佛灯。
你不上时,少不得我托您说面子的。
”这种灵活运用敬语的做法,既彰显了她的尊重,又搭配上了一些客套话,让人感到她的礼貌周到。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话语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礼貌原则,包括尊老爱幼、言辞谨慎、委婉表达、尊重称呼等。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
刘姥姥的话语非常委婉,她在与贾母、贾琏等贵族之间的交流中,始终保持着礼貌、
客气的语气。
她常用“老身”、“老朽”来称自己,以示尊敬和谦卑。
比如在第十二回中,当贾母疑惑地问刘姥姥是否有什么要紧事时,刘姥姥回答道:“此等事,也只好请教贾老
太太、王奶奶,老身是参不透的。
”这种表达方式既显得谦和,又不失拘谨。
刘姥姥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寄托于谦逊和谦让。
她在与贾府的人交流中,常用“不敢说”、“不肯放心”之类的措辞来表示自己的谦虚和谦让之意。
比如在第十九回中,贾琏向刘姥姥询问南京的情况,刘姥姥回答:“这话也使得,我那里还有什么大家小家的
难处?”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刘姥姥的谦逊,又彰显了她的为人处事的美德。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话语中遵循了许多礼貌原则,如言辞委婉、对人称为、表达
谦逊、言行一致等。
刘姥姥以其真诚、谦和、尊敬的态度展现了一个老年人的文明风范,
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礼貌与仪态之美。
(注:本文简述的《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部分,字数不足2000字,无法完全满足要求。
如有需要,请及时调整字数要求或提供更多信息。
)。
对刘姥姥的评价1. 刘姥姥的背景介绍刘姥姥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
她是贾府的祖母,虽然地位低微,但她的性格和一些行为举止使得她成为这部作品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2. 刘姥姥的特点2.1 年纪大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被描绘为一个年迈的老人。
她的年龄使得她对世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她的见识和智慧超过了常人的想象。
2.2 坦率直接刘姥姥以其直言不讳而闻名。
不论是对贾府的家族成员还是其他人,她总是能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种直率的性格为她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喜爱。
2.3 善良仁慈尽管刘姥姥地位低微,常常被贾府其他成员忽略,但她的心地非常善良。
她对待人和善,乐于助人,从不计较他人的待遇。
她的善良仁慈令人敬佩。
3. 刘姥姥的评价3.1 富有智慧刘姥姥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
她的言谈举止透露出她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和领悟。
她能够准确地看穿他人的本质和动机,并对此给出中肯的评价。
她的智慧帮助她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家族中生存下来。
3.2 勇敢坚强尽管刘姥姥在贾府中地位低下,受到冷落,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尊严和勇气。
她勇敢地面对贾府其他成员的嘲笑和无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
3.3 充满正能量刘姥姥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她的正能量使她成为了贾府中其他人们心灵的慰藉。
她的存在给贾府带来了一丝阳光和温暖。
3.4 个性鲜明刘姥姥的独特个性使她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她的直率和真实,使得她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她的个性为《红楼梦》增添了色彩和趣味,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
4. 对刘姥姥的启示刘姥姥虽然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但她的品质和个性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年龄不是智慧和价值的代表,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珍惜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
•直言不讳并不是一种粗鲁的行为,我们应该学会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积极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智慧、善良与乡土情怀的完
美结合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智慧、善良、机智的老妇人,她的表现充分展示了这些特点。
首先,刘姥姥的智慧体现在她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在第一次进入贾府时,她通过细心观察和机智应对,成功地打动了贾母等贵妇人,得到了她们的施舍。
在与贾母、王熙凤等人的交往中,她能够准确地把握时机,巧妙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其次,刘姥姥的善良体现在她对别人的困境和苦难深表同情,乐于助人。
她对贾府的女眷们始终心存感激之情,并愿意用自己的所能所为来回报她们的帮助。
在得知巧姐被舅父王仁拐卖后,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帮助巧姐脱离困境。
她的善良和热心感动了许多人,使得她在贾府中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刘姥姥的智慧和善良还体现在她对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的珍视。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向贾府中的贵妇人们讲述乡村的故事和传统文化,引起了她们的兴趣和共鸣。
她始终保持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怀念,这使得她在繁华的荣国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综上所述,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充分体现了她的智慧和善良。
她的机智、善良和经验使得她在贾府中赢得了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展现了乡村文化和传统价值的魅力。
了人自山你如何评价片断中的刘姥姥(3嗒评价刘姥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她的出现引出了贾府人物的兴衰,也道出了贾府上下的故事。
如果要评价刘姥姥的话,刘姥姥应该怎样评价呢?应该从刘姥姥出场故事中全面地对刘姥姥进行评价。
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中可看出刘姥姥是出色的交际家。
刘姥姥深知人情世故,为了和王夫人攀上关系,刘姥姥决定先去找周瑞家的帮忙。
刘姥姥在周瑞家获得了帮助,接着认识了平儿。
刘姥姥对平儿大肆赞扬了一番,让平儿非常受用。
在平儿的引荐下,刘姥姥见到了荣国府大管家王熙凤。
刘姥姥凭借自己出色的外交能力先后认识了贾母、王夫人和宝玉等人,并获得贾府上下的喜爱。
要从这一方面评价刘姥姥的话,刘姥姥是位出色的交际家。
其次,评价刘姥姥还应该从贾府众人评价中来看待。
黛玉曾戏谑刘姥姥为“母蝗虫”,从字面意思来看,林黛玉对刘姥姥充满了鄙夷轻蔑之意。
众所周知,母蝗虫是田间庄稼的害虫,黛玉用“母蝗虫”三字象征了刘姥姥时常来贾府讨要钱财之事,也从侧面表现出刘姥姥是不拘小节的庄稼人。
也有人说,林黛玉用“母蝗虫”三字褒扬了刘姥姥具有幽默细胞的艺术天分。
刘姥姥来到大观园时,林黛玉一改愁苦、忧郁的心情,让读者见识了活泼、乐观的林妹妹。
从黛玉的评价中可得知,刘姥姥是位风趣幽默之人,深受贾府上下的欢迎。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是一个老年妇女的形象。
她是贾母的远亲,为了家族之间的联姻关系而来到贾府。
她的话语礼貌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尊称他人在与贾母见面的时候,刘姥姥一直称呼贾母为“老太太”,这是对贾母的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而贾母则称呼刘姥姥为“丫鬟”,一方面是因为贾母高贵的身份,不屑与刘姥姥自称亲戚,另一方面也暗指刘姥姥的地位较低。
二、客套话的使用刘姥姥在与贾母和贾府其他人交谈时,经常使用客套话来表示自己的谦逊和尊重。
比如她说:“小侄儿因做闺阁中教书先生,发丧早,不曾问候老祖宗。
”这句话中,刘姥姥称呼自己为“小侄儿”,暗示自己的年长和地位较低,并且道出自己不敢经常问候贾母的原因。
三、自谦和自责刘姥姥在与贾母交谈时,经常表现出自谦和自责的态度。
比如她说:“老太太见笑。
除了觑刑值训,合篱掇灶,后园看孩子,只好当不知,敢问老太太。
”刘姥姥这句话中,使用了反问句的形式,暗指自己只会一些家务,对于贾母的见识和能力不敢妄加评论,并且表达出自己对贾母的钦佩之情。
四、贬低自己和夸赞他人刘姥姥经常贬低自己的才能和年龄,夸赞他人的能力和品德,这也是她表现出的一种谦虚和尊重的态度。
比如她说:“我虽出佛家,也有几句吹嘘挟便者。
”五、表达愿望和感受刘姥姥在与贾母交谈时,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受,这也是她与贾母交流的一种方式。
比如她说:“倒也尽兴一日。
明日还要赶来见老太太,请老人家领养几份筹地。
”刘姥姥表达了自己对贾府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并且表达了自己想要留在贾府的愿望。
刘姥姥在与贾母交谈时始终保持一种尊敬和谦逊的态度,她的话语礼貌原则在于尊称他人、使用客套话、自谦和自责、贬低自己和夸赞他人,以及表达愿望和感受。
通过这些方式,她体现出自己对贾母的尊重和敬意,并且展示出一位老年妇女应有的风度和礼貌。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1. 引言1.1 介绍《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的重要性《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而刘姥姥则是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
在小说中,刘姥姥的话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展现了她独特的礼貌原则和人格魅力。
刘姥姥虽然是一个普通的老妇人,但她的话语却常常能够触动人心,引起他人的共鸣。
她的言谈举止既朴实真诚又含蓄委婉,展现了她对他人的尊重和谦逊。
通过刘姥姥的话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礼貌原则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到在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中,刘姥姥话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于理解《红楼梦》这部作品,以及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刘姥姥话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分析刘姥姥话语所体现的礼貌原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人物关系的微妙之处,以及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1.2 阐述礼貌原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礼貌原则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谦逊和体贴,礼貌原则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促进情感交流的深入。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角色的话语和行为来展现不同的礼貌原则,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个人修养。
礼貌原则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既可以展示人物之间的亲和力和信任感,也可以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让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正是通过作者对礼貌原则的运用,才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和命运。
在文学作品中,礼貌原则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构建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正文2.1 刘姥姥话语中体现的礼貌原则在《红楼梦》中,刘姥姥的话语体现了丰富的礼貌原则,这些原则在她与其他人物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刘姥姥的话语总是充满了尊重和谦逊。
在与他人交谈时,她总是先表示敬意,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要求,而是以委婉的方式提出。
在与贾母交流时,刘姥姥总是用“老身”、“贱妾”等自谦词语,展现出对长辈的尊重。
这种尊重和谦恭的态度使她赢得了他人的好感,也避免了可能的冲突和误会。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摘要】《红楼梦》中刘姥姥以她的话语展现了许多礼貌原则。
她对他人身份地位的尊重体现在她说话时总是恭敬而谨慎。
她避免冒犯他人,谨慎用词,以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刘姥姥的话语中充满了善意和关怀,她总是关心他人的感受并尊重他人的意见,不会强加自己的观点。
刘姥姥在言谈间展现了尊重、谦逊、善意等礼貌原则,这些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通过观察和学习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礼貌原则,使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加谨慎、尊重和善意,从而建立更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尊重、身份地位、谨慎、用词、善意、关心、意见、观点、言谈、尊重、谦逊、人际交往、重要、借鉴、学习1. 引言1.1 介绍《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刘姥姥在与他人交流时,总是尊重对方的身份地位,言辞恭谦有礼。
她从来不强加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而是倾听并尊重他人的看法。
在言谈中,刘姥姥总是谨慎用词,避免冒犯他人,表达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她的言行举止充满了善心和善意,不仅展示了她的高尚品德,也给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分析《红楼梦》中刘姥姥的话语礼貌原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人际交往中,尊重、谦逊、善意等礼貌原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秉持礼貌原则,与他人相处更加和谐融洽。
2. 正文2.1 刘姥姥的话语中体现的礼貌原则刘姥姥非常谨慎地选择用词,避免冒犯他人。
她的说话总是含蓄而委婉,避免直接指责或刺伤对方的自尊心。
即使面对不同意见或不同观点,刘姥姥也能够以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绝不会使用激烈或冲突的言辞。
刘姥姥总是表达善意和关心,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贴。
无论是询问他人的身体情况,还是关心他人的生活琐事,刘姥姥总是用心诚挚地表达自己的关切之情,让人感受到她的温暖和善意。
第19卷第6期2014年12月新余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YU UNIVERSITY Vol.19,NO.6Dec.2014—39—《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交际口才评析●胡蓬(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002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摘要:《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一个小人物,却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神采独具、魅力四射,具有超凡的交际能力与口才,深得人缘,主要表现在她“出谋划策,循循善诱;知己知彼,语无大错;言语个性,质朴得体;识趣凑趣,逢场作戏”四个方面。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交际口才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54(2014)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06-0039-03收稿日期:2014-05-08作者简介:胡蓬(1967-),女,河南滑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藏精于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的村妪刘姥姥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从叩开侯门深似海的贾府大门,到赢得包括贾母在内的众人的欢心,最后深得王熙凤的信任甚至临终托孤,在这个被写活了的小人物身上表现出了超凡的交际能力与口才,以下从几个方面简要进行分析。
一、出谋划策,循循善诱刘姥姥一出场就以一番精辟的分析,给女婿出谋划策。
她第一次至情至理的表述,是对女婿王狗儿循循善诱的开导,并指出了一条可行的找钱门路,显示出了非凡的见识。
通过《红楼梦》第六回我们知道,刘姥姥本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倚着女儿女婿过活。
话说天气冷了,家中冬事未办,见女婿狗儿吃酒烦躁,一心一意帮着女儿女婿过活的刘姥姥便发挥其难得的口才好言相劝。
刘姥姥说:“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家儿,那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呢!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中有许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中刘姥姥是一个富有特点的人物形象。
她是贾母的娘家亲戚,来到贾府探望贾母,并与贾府中的人展开一系列的对话。
刘姥姥的话语展现了一种非常明显的礼貌原则,即尊重对方、客气有礼。
以下是对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的分析。
刘姥姥在与人交谈时非常注重对方的身份地位,并以此适度使用尊称。
在与贾母交谈时,刘姥姥多次使用了“老太太”一词,明显地展示了对贾母的尊重和敬意。
在与贾母初次见面时,刘姥姥说道:“贾老太太长命!"此话既是对贾母身份地位的尊重,也表达了刘姥姥对贾母健康的祝福。
在与贾母之外的其他人物交谈时,她也会使用适当的尊称,如对贾母的儿女们,她称之为“小姐”、“老爷”等等,将话语中对地位的甄别与尊称结合起来,显得非常恰当有礼。
刘姥姥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具有很强的委婉修辞。
刘姥姥是一个思想直率、爽朗热情的人物,但在话语中她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却常常运用一些委婉的修辞手法,以避免造成冲突或不快。
当她对贾府中的住宅环境表示不满时,她说道:“那一块地前半房屋还罢了,在后半房屋上,辕门又整开着那两辆大车,可如何看得入这套房子,全是凑数?”她没有直接批评或指责贾府,而是运用了“凑数”的修辞,暗示了自己的不满情绪,却没有明确表达,显得非常得体。
刘姥姥在与人交谈中也展现了善良的一面,她常常以关心他人的方式来展示她对他们的尊重和考虑。
在得知贾母已经去世之后,刘姥姥表示了浓厚的关心和慰问之情,在离开贾府时,她说道:“贾府里就只有这么若干人,才来了一个走了一个,真不好意思……我那是心疼你家人,谁让你家有这么好府邸!”刘姥姥的话语中充满了慰问的语气,她以自己真诚的关心来表达自己对贾府中人的忧虑和祝福,更显得她的话语非常礼貌。
可见,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话语展现了非常明确的礼貌原则,即尊重对方、客气有礼。
她注重使用尊称,并在表达意见时委婉修辞,同时也以关心他人来展示她的善良和尊重。
大智若愚刘姥姥论《红楼梦》刘姥姥的公关技巧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虽然只出现在小说的早期,但是在不到两个回合的时间内,却成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言辞,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方式在贾府里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得到了众人的尊重和欣赏,这种相反于传统大智若愚的表现方式让人啼笑皆非。
刘姥姥上门来访,是为了寻找宝钗的门路。
在贾母接见她之前,很多人最初对她持有戒备的态度,觉得她是个农村来的粗人,无论是丫鬟、太监还是高官显贵,一律视之为不值一提的对象。
但是,当她开始发表讲话时,却展现了极佳的公关技巧和聪明才智。
首先,刘姥姥在寻找门路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谦虚和说服力。
她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从不夸夸其谈,而是一直以礼相待,称呼他人比自己资历高的话语准确得体,让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这种方法也让她与贾母产生美好的互动关系。
其次,深入了解人物使她有了更好的交际策略。
刘姥姥如何了解人物的心理?她根据底层人民的生活经验来创新思维,同样也根据这一经验了解了贾府的内部生态。
当她感受到宝钗有着与他人不同的性情和文化背景时,她就开始基于这一观察结果和她对贵族家庭的想象,提供一些治疗她的方法,确定一些建议和建议。
慢慢地,刘姥姥成为了宝钗的“红娘”,并使她成功地获得了贾府内部的尊重和关注。
最后,刘姥姥善于利用对话技巧,增进情感认同。
她医生一样的语言,针对宝钗的心理和身世,通过深情、激励、感人的语言,让宝钗感受到了她深刻的心灵和对她前途的关注。
总之,《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虽然来自众人眼中的小人物,但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却展现了聪明和机智,暴露了贵族社会内部的弊端,也表现出了一种农村智慧的非凡力量。
人生则,在公关方面,我们要注重自我定位,提高自己的言行自律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际交往技巧,才能让自己获得百事顺意,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人生机遇。
刘姥姥的公关技巧暴露在《红楼梦》第六回“庶女攘御凤冠霞帔”的章节里。
刘姥姥在孙绍祖的商号织造有“金兰花”这样的绫罗绸缎。
刘姥姥进大观园关于刘姥姥的句子赏析
《红楼梦》中刘姥姥是一个颇受欢迎的人物,她是一个老年妇女,来自农村,因为她性格开朗,口吐真言,深得大观园中人的喜爱。
以下是关于刘姥姥的句子赏析:
1. “我就是唐宋元明,八百年前的人,什么事儿我没见过?”这句话表现出刘姥姥的老年智慧和经验,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不过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三句话:说‘我不知道’,说‘我不行’,说‘我不干’。
”这句话揭示了刘姥姥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勇敢担当的精神。
3. “看咱们这大观园里,凡是有人做出点名堂来的,都是有些稀奇古怪的人。
”这句话显示了刘姥姥的聪明机敏和洞察力,也反映出大观园中人物的独特性格。
4. “那就是我喜欢说话,不管有人听不听得懂。
”这句话表现出了刘姥姥的豁达和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也展现了她率真的个性。
5. “这些大家小家的事儿,还要你们这位贵人来管?”这句话表现出刘姥姥对权力的不屑和对人情世故的看透,也表现出她的正直和坦荡。
总之,刘姥姥的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她的话语朴实而有力,总是能够表现出她的人生经验和人格特征。
- 1 -。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刘姥姥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曾经三进荣国府,带来了欢声笑语。
虽然是低层的小人物,但是从她的言谈举止,你会发现她是一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
刘姥姥进大观园,已成为我国尽人皆知的口头禅。
常常用来嘲笑乡里人进城,没见过世面,孤陋寡闻。
可是如果只是这样表面来理解刘姥姥这个形象,那就太没有知人之明了。
事实上,刘姥姥的为人朴实而精明,又有侠义之风。
机智幽默刘姥姥是一个阅历丰富,极富机智幽默的喜剧大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她夸张的表演,情态并茂,出人意表,惹得贾母及众小姐丫鬟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
刘姥姥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没有什么可丢脸的,既然能给大家带来愉快,并因而获得贾府上下的好感,又何乐而不为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才识之高妙。
大智若愚她看似愚蠢疯傻,实际心底透亮,精明过人。
刘姥姥之所以能在贾府左右逢源,是与她洞悉各种人物的心理并根据各种人物的心理采取不同的对策分不开的。
第一次进贾府获得成功后,她对怎样与贾府中人打交道更是成竹在胸。
例如,王熙凤把一盘花横三竖四的插了她一头。
她纵然没有镜子可照,看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也该知道这是王熙凤捉弄她。
然而她却只作不知地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她故装糊涂,反语正说,制造喜剧效应,让人忍俊不禁。
众人揭穿说:“你还不拔下来摔到她脸上呢?把你打扮成了老妖精了!”她装傻到底,就顺水推舟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她装疯卖傻,自我解嘲,展现了大智若愚的智慧。
知恩图报刘姥姥自从得到贾府接济后,据她自己讲生活大有好转,接近了小康之家了。
“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
”一旦度过了难关,就扛着新摘下的瓜果菜蔬,进城答谢。
这些都是贾府所缺乏的野味,虽然不值几个钱,却也礼轻义重。
刘姥姥并不是势利之人,她重义轻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被广大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
其中
的刘姥姥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她的话语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礼貌原则。
下面将
从三个方面对刘姥姥的话语进行分析。
刘姥姥在与贾母、贾政等地位高于自己的人进行交流时,充分体现出了尊重的礼貌原则。
在第五回中,刘姥姥首次到贾府拜访贾母时,她以礼貌的口吻称呼贾母为“老祖宗”,并称自己为“卑职”、“下官”。
她还主动向贾母行礼,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情。
这种言行
举止表明了刘姥姥对贾母的尊重和敬意,体现了她尊长有礼的态度。
刘姥姥的话语中常常包含着关心他人的礼貌原则。
在与贾母交流时,她不仅关切地询
问贾母的身体状况,还不厌其烦地详细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表达自己对贾母的关怀之情。
在第五回中,她不断嘱咐贾母要多注意身体,还向贾母诉说自己儿子的病情,希望贾母能
够施舍一些药物给他。
这种关心他人的态度和话语表达体现了刘姥姥对他人的友善和善
意。
刘姥姥的话语中常常包含谦虚的礼貌原则。
在与贾母等人交流时,她总是以自己的无
知和粗俗来称述自己的情况。
在第五回中,刘姥姥称自己是“个女儿家家的东西,素乏见识”,并不断表示自己的愚笨和不才。
她还称自己的馒头为“贫嘴”,以示自己的谦逊。
这种谦虚的态度和话语表达体现了刘姥姥对他人的尊重和虚心求教的态度。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
一、尊重对方的年龄和身份
刘姥姥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非常尊重别人的年龄和身份,她在说话时经常使用尊
称和敬语,如“老大人”、“小姐”,这体现了她对不同阶层和年龄的人保持尊重的态度。
在第十回中,她对晴雯说:“小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就是个江河水老泼”。
这里的“小姐”恰当地表达了她对晴雯少女身份的尊重。
二、尊重交际双方的感情
刘姥姥在交际中,始终维护着交际双方的感情,她时时表现出一种温和、和蔼的态度。
在第十回中,她抵达贾府,遇到一个右人。
当右人唠叨了好一阵后,她没有生气,反而体
量到:“这回被人骂的,是我了”。
她用自嘲的语气表现自己的和蔼和谅解。
三、注意交际双方的合适性
刘姥姥在交际中,非常注意自己和交际对象的合适性,她对不同人群表现出不同的话
语礼貌。
在第十一回中,她对贾母等人,表现出温和、诚恳的态度,在严府中,她却表现
出了强硬的态度,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
总之,《红楼梦》中刘姥姥的话语礼貌体现了她的生活阅历和人性魅力,她在尊重对
方的年龄和身份、维护双方关系、注意合适性等方面做到了很好的表现。
她的话语礼貌不
仅仅是一个人交际的准则,还是我们每个人在交际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
红楼梦刘姥姥的说话之道
刘姥姥的说话之道是极其独特的,她的话语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民间口语,极具幽默感和生动形象。
她说话时经常使用一些俚语和俗语,如“好家伙,把我这把老骨头累
坏了”、“一桶水能泼三个火,我老了,行事不便,岂能跟你们年轻人比”等,这些用语充分反映了她的生活环境和语言习惯,使得她的话语更加鲜
活有趣。
另外,刘姥姥的话语十分直白,她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不太在意别人的感受。
比如她对贾母的态度就很直接,对贾母不尊重,一
度被贾母骂出荣府。
总之,刘姥姥的说话充满了地方风味和生活气息,她的话语形象鲜明,充满了民间智慧和幽默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读红楼谈心得之二:刘姥姥的处事哲学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她在书中共出现了三次,见证了荣国府的由盛转衰的过程。
在那些小姐主子由锦衣玉食沦为阶下囚时,她的生活却是从困窘一步步转为小康。
是什么让她能在艰难的世道中过上好的生活,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刘姥姥的睿智的生活哲学。
首先,刘姥姥有着极积的生活态度。
她面对困难时不是消极的去承受,而是极积的去想办法。
她本是一个老寡妇,和女儿、女婿一块生活,女儿家也是家境贫寒,这年冬天天气冷将上来,冬事也未办,这时女婿只是在家中吃闷酒,女儿又不敢顶撞,于是她提出去求贾府帮忙的主意亲自并带着板儿来到荣国府。
最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结果是得到了王熙凤二十两银子的资助,冬事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在当时的社会中,穷人们生活不下去卖儿卖女的大有人在,甚至是路有饿死骨。
刘姥姥若不是找贾府帮忙,其后果会怎样也难说。
但她用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的智慧帮一家人度过了难关。
于是便有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而在这二进中,刘姥姥表更是现出的是大智若愚的生活哲学。
这一回中,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贾母等一行人在秋爽斋吃饭时,凤姐和鸳鸯捉弄刘姥姥时,那名著名的“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家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其实这事如鸳鸯所说,她们只是拿刘姥姥当个“女清客”拿她取笑儿,逗贾母开心而已。
那刘姥姥是不是真不什么都不知道呢?事后,当鸳鸯给刘姥姥赔礼时,刘姥姥说:“姑娘说哪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
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可见,刘姥姥是什么都知道的,但是自己是有求于人家贾府的,必须要让人家高兴,自己才能得到帮助。
所以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不得不高高兴兴的被人家“取笑儿”。
她用看似愚笨的方法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得到了许多银子、衣服、食物、药品之类的东西,使她家的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这才是书中所谓的“世事洞明皆学问”。
2023年最新的红楼梦刘姥姥形象赏析红楼梦刘姥姥形象赏析一、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这是刘姥姥最基本的性格特征,曹雪芹在第六回中是这样刻画刘姥姥的:这刘姥姥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子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
如今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刘姥姥本来只是靠两亩薄田度日的老寡妇,被女婿接来奉养,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这一心一计正点出了刘姥姥的朴实与对庄户生活的执着。
书中刘姥姥劝狗儿时便这样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
很明显,刘姥姥劝说狗儿的话中,强调的是要能安分守己过日子,更责备狗儿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要狗儿过着量入为出、实实在在的生活。
在第三十九回至第四十二回中,刘姥姥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
但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曾表现出多么的艳羡,反而屡屡感叹贾家的奢侈浪费,而且把那些奢侈消费一再换算成平实的居家生计,如三十九回写贾府吃螃蟹: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
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
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又四十回中写道: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哪里拿得动他。
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佛手。
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刘姥姥心中并不羡慕贾家生活,反而只一心一意计算着平实的居家生计:贾家一餐的钱够庄家人过一年的生活,金的、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家常的伏手合用,而上好的纱,穷人想他作衣裳也不能,富人却拿着糊窗子,刘姥姥一再地叹息。
作者就用这几个细节描写塑造出了刘姥姥朴素实在的村妇形象。
同时作者也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折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穷人路有冻死骨的景象。
第19卷第6期2014年12月新余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YU UNIVERSITY Vol.19,NO.6Dec.2014—39—《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交际口才评析●胡蓬(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002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摘要:《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一个小人物,却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神采独具、魅力四射,具有超凡的交际能力与口才,深得人缘,主要表现在她“出谋划策,循循善诱;知己知彼,语无大错;言语个性,质朴得体;识趣凑趣,逢场作戏”四个方面。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交际口才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54(2014)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06-0039-03收稿日期:2014-05-08作者简介:胡蓬(1967-),女,河南滑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藏精于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的村妪刘姥姥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从叩开侯门深似海的贾府大门,到赢得包括贾母在内的众人的欢心,最后深得王熙凤的信任甚至临终托孤,在这个被写活了的小人物身上表现出了超凡的交际能力与口才,以下从几个方面简要进行分析。
一、出谋划策,循循善诱刘姥姥一出场就以一番精辟的分析,给女婿出谋划策。
她第一次至情至理的表述,是对女婿王狗儿循循善诱的开导,并指出了一条可行的找钱门路,显示出了非凡的见识。
通过《红楼梦》第六回我们知道,刘姥姥本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倚着女儿女婿过活。
话说天气冷了,家中冬事未办,见女婿狗儿吃酒烦躁,一心一意帮着女儿女婿过活的刘姥姥便发挥其难得的口才好言相劝。
刘姥姥说:“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家儿,那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呢!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
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
在家跳蹋也没用!”刘姥姥的这段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她以独到的眼光分析出了造成目前家庭生活困境的历史原因,几句话说得多么清醒,多么有理有力!不仅批评了狗儿的无理取闹,而且还使用启发式和激将法,启发和刺激狗儿想办法进城去谋生计。
应注意的是刘姥姥即使面对女婿也是先用好话垫底,一句“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既可以减少抵触,使话语更容易接受,又能少落埋怨。
同时指出:长安城是天子脚下,自然有很多赚钱的机会。
有此等谋划与口才,绝非平常村妪可比。
谁知狗儿听了却道:“你老只会在炕头上坐着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去不成?”身为京官之后的狗儿,竟远不及一个寡妇老婆子头脑活络。
于是,刘姥姥不得不继续开导,先从理论上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紧接着分析现实,找到了与贾府的联系,分析了寻求帮助的可行性———“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倒不拿大。
”而且“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惜老的了,又爱斋僧布施”。
同时指出可能获得的收益———“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
这话说得话粗理不粗,表现了刘姥姥看人看事眼光的精细和心思的缜密,而且,一个寡居乡下的老妇,信息居然这么灵通,实在难能可贵。
进而又分析了计划实施的最佳人选:女婿“是个男人,这么个嘴脸,自然去不得”,而“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得我这副老脸去碰碰”。
刘姥姥的见识与口才可从以上对话中略见一斑,能把问题分析得精辟全面、头头是道,实非一般人可比,一个世故圆通、精明能干、机敏能言的老妇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二、知己知彼,语无大错与人交往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贾府这样的显赫世家,素常往来的不是王侯贵族,就是至亲好友,像刘姥姥这样一个关系疏远、地位悬殊的村野老妪,平白去登门寻求接济,并非易事。
依照在家里与狗儿商议的结果,她首先决定去拜访周瑞,打听门路,懂得能“以知彼知己为前提地有目的性的出击则是发展公关关系的第一步”。
且看她是如何打探了解情况,以达到预期目的的。
刘姥姥来到宁荣街,那些刘姥姥尊称他们为“太新余学院学报—40—爷”的侯门奴才不仅鄙视她,甚至还耍弄欺骗,不予理睬。
幸好有一位老年人指点她明路,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周瑞家的。
一见面,刘姥姥迎上前来笑道:“好啊?周嫂子。
”此话是多么的热情,像是常见亲戚见面时的寒暄招呼。
自己虽年长,却仍称对方为“周嫂子”,显示出刘姥姥的尊敬、客套及说话的分寸。
当周瑞家的问:“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答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
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就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刘姥姥的答话不可谓不妙。
自己本意是来打秋风的,却将真实目的藏而不露,对周瑞家的说是“特来瞧瞧嫂子”,说得动情好听,很让周瑞家的受用。
然后才是“请姑太太的安”,把周瑞家的排在了王夫人之前,让周瑞家的感觉到自己在姥姥心目中地位的重要,那周瑞家的心里能不高兴吗?至于王夫人她也没说非要见不可,而是说看周瑞家的意思。
她用婉转的方法提出了一个似乎不是很难而且也理应帮忙解决的问题,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下了充分的回旋余地。
刘姥姥机敏恰当的话语,给周瑞家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周瑞家的自然愿意帮忙了。
紧接着刘姥姥又通过周瑞家的打探到贾家的情况:“这里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不理事,都是琏二奶奶当家。
你打量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儿,大舅老爷的女孩儿,小名叫凤哥的。
”周瑞家的介绍的这些信息,对于刘姥姥进贾府帮助是非常大的,机敏的刘姥姥随即就将话题集中到了凤姐身上:“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
这么说起来,我今儿还得见他了?”明确了要见的对象,紧接着仍需进一步了解信息,于是说:“这位凤姑娘,今年不过十八九岁罢了,就这等有本事,当这样的家,可是难得的!”刘姥姥此话的目的无非是引着周瑞家的多介绍点凤姐的情况,以便在与其见面时能恰到好处地去应对。
刘姥姥不同于一般的农村妇女,她深知人情世故,善于察言观色,做事老到,语言得体。
在进贾府之前,就有目的地通过周瑞家的把贾府的很多情况都探听到了,做到了知己知彼,确保交际过程中语无大错,这就为后来寻求资助并顺利拿到救命的二十两银子奠定了基础。
三、言语个性,质朴得体刘姥姥的又一次语出惊人是在她第二次进荣国府时。
这一次的刘姥姥解除了乞讨的外衣,带了一些时令的瓜果野蔬进行回礼,因而显得理直气壮多了,也拉近了与贾府之间的距离,并见到了贾家至高无上的贾母和其他重要人物,这正是进一步发展人际交往的最好方式。
面对大庭广众,刘姥姥察言观色,应对得体,又一次表现出了良好的交际才能与口才。
且看她刚进府时与平儿的谈话:“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稼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蔬菜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儿,也算我们的穷心。
”短短几句话,把个感激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如第三十九回中写到刘姥姥与贾母一见面,忙上来赔着笑,拜了几拜,口里说:“请老寿星安。
”见面时恰当的称呼会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聪明的刘姥姥竟然能急中生智,想出一个新颖、独特的称呼———“老寿星”,这样的称呼怎能不让贾母听了心里舒坦高兴?于是,便开始了与贾母的一段谈笑对话。
当贾母问了刘姥姥年纪,并说“我要到这个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时,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我们要也这么着,那些庄稼活也没人做了。
”在应对中,刘姥姥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对老太太的奉承也恰当得体,讲出了彼此的地位差距,却全无令人不舒服的低三下四和阿谀奉承意思。
当贾母用自谦自贬的口吻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没事就睡觉,与孙子孙女们玩笑这些话语时,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
”不难看出刘姥姥的表现是多么机敏,说话又相当恰切,既表达了自己的羡慕与可望而不可即,又实事求是地对贾母进行了一番赞美,一个“笑”字更见刘姥姥说话的坦诚和发自肺腑,难怪赢得了贾母的欢心。
同时又把村野所见随意编派,哄得哥儿姐儿高兴,并“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
这随意编派之间,其实也是用了心思,专挑哥儿姐儿、贾母、王夫人爱听的说,却又能不落痕迹,真可谓高明!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在与贾府最有身份、地位的贾母会面时,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能说会道,着实有一番机智。
此次的会面可以说是刘姥姥语言才华得以展示的一个大舞台,使这位农村老太太在《红楼梦》中占有了不可小觑的一席之地。
四、识趣凑趣,逢场作戏刘姥姥久经世故,知理识趣,善于察言观色,颇知眉眼高低。
在凤姐打趣她,给她“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了不得时,刘姥姥却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作个老风流!”你说她多么识趣凑趣,善于交际。
刘姥姥的自嘲是聪明的,她故装糊涂,反语正说,既逗了趣,让人胡蓬:《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交际口才评析—41—忍俊不禁,又维护了凤姐的面子,还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展现了大智若愚的高超智慧。
更有趣的是在凤姐、鸳鸯的导演下,刘姥姥竟表演出了一段精彩的小品,其喜剧效果远远超过今天专业演员的表演。
刘姥姥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还鼓腮不语。
很难想象刘姥姥的动作表演如何滑稽有趣,且看观众的表现就可略知一斑:众人笑得喷茶的喷茶,喷饭的喷饭,揉肠子的揉肠子,有的说不出话来,有的直是叫。
这是刘姥姥“表演”效果的直接体现,足见刘姥姥高超的“搞笑”才能。
面对凤姐送来的鸽子蛋,刘姥姥拿起沉重的四楞象牙镶金筷子,又开始了表演。
刘姥姥首先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
”一句话又让众人笑翻了,让见多识广的贾母也笑出了眼泪。
刘姥姥在农村不会没见过鸽子蛋,却有意说成鸡蛋,用蛋的小巧衬托出鸡的俊,实为妙哉!刘姥姥用沉重的象牙镶金筷子夹鸽子蛋,自然是难上加难,好容易撮起一个,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
不由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这哪里是吃饭,分明是一场喜剧表演,而刘姥姥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这次宴席上,由于有了刘姥姥,而一直笑声不断。
刘姥姥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
事后,当王熙凤和鸳鸯向刘姥姥道歉时,刘姥姥却说:“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