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坝岸根石走失原因及加固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17.46 KB
- 文档页数:2
河道挡墙基础根石脱落整改方案一、情况说明。
咱这河道挡墙基础的根石脱落了,就像人掉了牙齿一样,不仅影响美观,还对河道的安全造成威胁呢。
这根石就好比挡墙的脚,脚不稳了,墙能踏实吗?所以咱们得赶紧想办法整改。
二、整改目标。
把脱落的根石补上,而且要补得稳稳当当的,让挡墙基础牢固得像扎根在地里的大树一样,以后再也不会轻易掉石头,保障河道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三、整改措施。
# (一)前期准备。
1. 人员组织。
找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就像找几个武林高手一样,他们对河道工程那是相当熟悉。
再加上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打下手和干体力活。
成立一个小团队,要有个负责人,就像队长一样,指挥大家干活,确保整个整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材料和工具准备。
材料方面,挑选质量好的根石,大小要合适,不能太大不好安装,也不能太小不顶用。
这就好比挑水果,得挑又新鲜又合适的。
工具呢,准备好起重机、铲子、锤子等。
起重机就像大力士,把大石头轻松吊起;铲子和锤子就是我们的小助手,用来调整石头的位置和让石头更好地贴合。
# (二)施工过程。
1. 清理现场。
先把脱落根石周围的杂物、淤泥啥的清理干净。
这就好比给病人做手术前要消毒清理伤口一样,给后续施工创造一个干净的环境。
把那些已经松动但还没脱落的根石也检查一下,如果不行就先拿下来,省得在补新根石的时候捣乱。
2. 根石安装。
用起重机把根石慢慢吊到指定位置,这时候就考验起重机师傅的技术了,要像绣花一样精准。
根石放好后,老师傅们就拿着铲子和锤子开始调整,让根石之间的缝隙尽量小,就像拼图一样严丝合缝。
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就用小石块塞一塞,或者用水泥砂浆填补一下,把根石固定得牢牢的。
3. 加固处理。
在根石安装好后,为了防止以后再脱落,我们要给它加一道保险。
在根石周围浇筑一些混凝土,就像给根石穿上一层铠甲一样,让它更坚固。
在混凝土里还可以加一些钢筋,这钢筋就像骨架一样,让混凝土更有力量,也让根石和挡墙基础连接得更紧密。
河道整治及根石加固技术的探讨一、河道整治及根石加固的概述河道整治工作是保证河流抗洪功能实现的重要环节,具体流程可分为险工、控导、护滩和护岸等几部分工程,具体施工形式有坝、垛、护岸三种,通常情况下以坝、垛较为常见。
而根石作为坝、垛以及护岸的基础构造,其本身的稳定程度、掩埋深度、倾斜坡度等因素都影响着坝、垛以及护岸的稳定性和使用质量。
近年来,在一些水流量较大的河流中,根石发生偏移甚至走丢的情况有增多趋势,除了与地质条件和气候变化等外界因素有关外,根石施工过程中的掩埋深度不达标、坡度倾角测量不准确、设置不合理也有很大关系。
按照行业内的施工要求,当根石掩埋深度达到15米,坡度倾斜达到1:1.3时,坝、垛才能够基本保持稳定状况。
因此,加强对河道根石的监控和检查,第一时间掌握根石的位置偏移和走势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和加固措施,对于保证河道根石的完整性,维护河道整体功能的正常实现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地方部门对于河道整治以及根石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在根石探测和分布情况上进行了大量调查和记录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河道根石资料。
但是由于受技术条件、河道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河道根石探测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继续优化研究。
二、影响根石稳定的因素就目前影响河道整治及根石加固的因素来看,主要分为水流因素影响和工程施工因素影响,具体来说:1、根石深度对根石稳定的影响上文说道根石埋设深度以15米为最佳,根据行业内的施工规定,坝垛要想保证正常功能的实现,必须将根石埋设深度保持在12米以上,方能使根石处于稳定状态;当根石埋设深度在8-12米之间,根石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此状态下,河道的防洪和水流导向功能基本实现,一旦遇到水势增大或水量暴涨,就会引起根石的位移和走失;当根石埋设深度小于8米,属于不稳定状态,即便是经过河道水流的正常冲刷作用,根石也极易松动走丢,给河道性能的正常发挥带来潜在危害。
2、根石坡度对根石稳定的影响与根石的埋设深度相对应的,根石坡度对河道坝垛的稳定程度也有重要影响。
谈谈河道工程险情整治及加固措施河道防护工程主要是指保护临河大堤的丁坝、垛(矶头)和护岸工程,这种工程习称险工。
为保护滩地、控制主溜、稳定河势而修建的坝、垛和护岸工程习称控导工程。
河道防护工程是大堤的前卫,它们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大堤的存亡,因此应同样重视对它们的防护。
一、险情及成因河道防护工程由于修筑时的质量问题,出险主要是险工和控导工程的坝、垛和护岸。
主要表现是坝顶产生纵向裂缝、整体滑坍或局部塌陷;平顺护岸的浆砌石工程常见的架空断裂、塌陷;干砌石护坡虽然适应岸坡变形能力强,但也有架空、塌陷险情出现。
其出险主要原因是:1、修建时施工质量差,坝坡过陡而不稳,沿子石尺寸过小,上下层压茬少,坝后填土封顶不严实或无反滤层,雨水从坝顶渗入,填土饱水将坝岸溃塌。
2、护底根石不足,坝岸不稳而滑陷。
3、工程严重老化,极易出险。
4、随着堤防的逐渐培厚加高,沿河坝、垛和护岸也随之多次加高改建,坝身高度大增,且多为戴帽式加高。
因此大部分重力式坝岸已处于或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在不大的外力作用下即可能发生滑塌险情。
二、险情整治2、改建或拆除重力式坝岸。
河道防护工程出现的险情多是以前修建的重力式结构坝岸。
重力式结构坝岸后的土胎发生一般溃膛不易发现,一但发现坝岸塌陷,已成为不可收拾的局面,甚至有跑坝之危。
据黄河下游出险统计,重力式结构坝岸出险远远超过扣石坝和乱石坝。
这说明目前许多重力式坝岸已处于极限平衡壮态,而扣石坝或乱石坝仍较稳定。
因此,对已发生塌陷、滑塌险情的重力式坝岸在抢险或在今后改建加高时,应尽可能采用扣石或乱石护坡结构。
3、退堤、淤滩、变险工为平工。
险工是由坝、垛和护岸组成的一种堤防保护工程,是堤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险工坝岸常年靠水,受急流冲刷剧烈,坝岸出险机遇甚多,是堤防薄弱环节和防守重点。
历史上有很多次堤防决口都是由险工坝岸出险,抢护不及造成的。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可将险工段堤防适当后退,变为平工段,并通过河道整治工程将主溜外移,使险工变成控导工程,可消除堤防危险的薄弱环节。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中根石加固技术方案李博张尧堐振乾发布时间:2023-05-28T09:42:24.367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6期作者:李博张尧堐振乾[导读]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民族繁衍生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但随着人类活动频繁和自然气候变化,黄河河床不断抬高,河流含沙量巨大,威胁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考虑进行黄河沿岸堤坝的加高加固,采取根石加固技术以实现河道整治目标,提高防护能力与工程整体稳定性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立足于当前黄河河道整治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影响根石稳定的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加固技术方案。
山西黄河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民族繁衍生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但随着人类活动频繁和自然气候变化,黄河河床不断抬高,河流含沙量巨大,威胁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考虑进行黄河沿岸堤坝的加高加固,采取根石加固技术以实现河道整治目标,提高防护能力与工程整体稳定性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立足于当前黄河河道整治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影响根石稳定的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加固技术方案。
关键词:河道整治;根石加固;技术方案根石加固是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做好根石加固施工,有利于显著提升黄河堤坝的稳定性,提高其防洪抗灾能力。
黄河流经区域广,河道整治的施工方法以及工程结构较为复杂,河道整治工作一方面要处理泥沙,另一方面要加固河堤,而在河堤加固中,必须应用根石加固技术。
需要展开深入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确保问题得到针对性解决。
一方面可提高防洪工程的科学性,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发挥工程作用与效益。
一、黄河河道整治应用根石加固技术的重要性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由于其流行的区域地形较为复杂,所以针对黄河进行河道整治的难度比较大。
黄河河道整治工作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河段,由于水流中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堆积后导致河床抬高,因而大大增加了决堤的风险。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中根石加固技术方案研究兰考黄河河务局河南兰考 475300摘要: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非常优厚的条件。
但是自生态破坏以来,黄河含沙量巨大,河床的抬高给中下游的人民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面对黄河的泛滥问题,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黄河沿岸堤坝的加固与加高,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黄河决堤出现生灵涂炭的局面。
根石加固是黄河堤坝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根石加固,可以有效地加强黄河堤坝的抗灾能力。
关键词:河道整治;根石加固;技术方案引言黄河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经地区地形复杂,所以面对黄河进行的河道整治工作也变得复杂化。
就黄河的河道整治而言,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河段,主要原因是在中下流河段,黄河水流携带的泥沙进行大量的堆积,致使河床抬高,黄河决堤的危险性增高,所以在进行黄河河道的整治工程中,一方面要进行泥沙处理,另一方面就要进行河堤加固,而要做好河提加固,就必须做好根石加固技术。
1.根石加固根石亦称护根,是河道工程中坝垛工程最基础的部分。
根石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坝垛工程的安全,所以对于根石,要时常进行加固。
对于根石的加固,按照时间一般分为汛前、汛时和汛后。
在实际操作中,根石加固主要以汛前加固为主,汛时加固为辅,而汛后加固,一般视情况而定。
因为根石是整个坝垛工程的基础,根石稳定则意味着整个工程的稳定,根石一旦不稳,整个工程将会出现不稳,这对于河道工程而言,是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黄河这样的大河流的河道整治工程中,根石加固尤为重要。
2.影响根石稳定的因素2.1根石深度根石深度是影响根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根石深度必须达到河床冲刷的最大深度,这样才能保证根石具有稳定性。
而如果根石的深度没有达到河床冲刷的最大深度,很容易造成根石下陷,这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来说极为不利。
就拿黄河为例,众所周知黄河的泥沙量特别大,其河床受冲刷的深度也非常大,如果河床受水流冲刷的最大深度是8m,而根石的深度只有7m,这样的根石就具有不稳定性,存在下陷的风险。
论黄河水利工程砌石护岸与根石加固工程施工摘要:随着堤坝建设事业的完善, 黄河下游河道已经逐渐建设数千个坝岸, 这些坝岸保证着黄河的健康稳定和黄河两岸居民的安定生活。
但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现象, 就是根石不足严重影响着工程安全性能。
因此,还要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加固;砌石护岸本文进一步研究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及加固情况, 对相关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总结出根石稳定的原因、根石走失成因, 最终提出砌石护岸施工方法。
1 影响根石稳定的因素1.1根石深度。
从深度上,一般坝垛的稳定程度分为4种情况,当深度等于或大于12 m时,根石处于稳定状态;当深度为8~12 m时,根石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当深度为5~8 m 时,根石处于不稳定状态;当深度不大于5 m时,根石处于很不稳定状态。
对于黄河下游传统的土石坝岸结构,无论是采用旱地施工还是枯水位下水中进占施工,均难以一次达到设计深度或稳定深度。
一般水中施工的深度为3~5 m,个别为7~8 m,实际最大冲刷深度可达20 m。
这个差值是通过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增抛根石来逐步消除的。
1.2根石坡度。
从坡度上,坝垛的稳定程度也分为4种情况,当根石平均坡度不大于1∶1.5时,根石处于稳定状态;当根石平均坡度为1∶1.3~1∶1.5时,根石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当根石平均坡度为1∶1.0~1∶1.3之间时,根石处于不稳定状态;当根石平均坡度不小于1∶1.0时,根石处于很不稳定状态,也是根石的危险临界坡度。
1.3根石厚度。
一般根石的水平厚度大于3 m时,根石处于稳定状态;厚度小于3 m时,根石处于不稳定或很不稳定状态。
2 根石加固的时机2.1 根据工程靠溜情况进行加固随着河势变化,工程着溜位置往往会发生变化,一般有3种情况:①从未靠过河的旱坝靠溜;②多年靠河但不着溜,根基不稳定的坝垛靠溜;③有一定根基的坝垛长时间靠大溜等。
这3种靠溜情况的坝垛,均应视着溜时机、靠溜程度、根石状况等适时进行预加固或抢险加固。
关于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的分析与措施[摘要]:河道整治工程经过多年的日常管理及达标整修,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管理养护水平日益提高,工程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抗洪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根石走失从上表可以看出,河道整治工程因根石走失而抢险用石占全年抢险用石总量比例相当大。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根石走失一直是河道整治工程设计、防汛抢险及日常管理养护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历来受到水利专家和基层广大管护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河道整治根石走失分析与措施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一般包括险工和控导工程,其整治建筑物主要有坝、垛、护岸三种形式。
修建这些建筑物的目的主要是控制主溜、稳定河势,确保工程安全。
河道整治建筑物的坝垛主要有坝体(土胎)、护坡、护根三部分组成。
由于黄河下游河床沙粒组成较细,抗御水流的冲刷能力很弱,因此坝前会形成很深的冲刷坑。
为了保护坝的安全,必须采取措施,及时用块石、柳石(淤)枕、铅丝笼等抛护。
就坝的横断面而言,护根是坝的防护重点,也是用料最多的部位。
由于护根的主要料物是石料,因此习惯上称为“根石”。
河道整治工程经过多年的日常管理及达标整修,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管理养护水平日益提高,工程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抗洪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根石走失从上表可以看出,河道整治工程因根石走失而抢险用石占全年抢险用石总量比例相当大。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根石走失一直是河道整治工程设计、防汛抢险及日常管理养护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历来受到水利专家和基层广大管护人员的重视。
1.根石走失原因分析根据有关试验及原形观测可知,根石走失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在折冲水流的作用下沿坝面向冲刷坑底滚动,这部分块石一般块体较大,使丁坝根基加深加厚,下部坡度变缓;二是沿回流冲刷深槽分布,且在走失量和体积上沿程递减。
上述两种形式均有利于坝体的稳定,因此称为根石的有效位移;三是在水流冲击下沿丁坝挑流方向顺流而下,远离坝体和冲刷坑,已失去原有的护根防冲作用,故称为根石的无效位移。
石岸加固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分析1.1 工程地点:本工程位于某地区的一条河岸,该河岸受到长期的水流冲刷,岸边的土石物质已逐渐松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2 工程目的:本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加固河岸,防止进一步的侵蚀和坍塌,确保周围居民和建筑物的安全。
1.3 工程类型:石岸加固工程,主要包括挡土墙的建造和河岸石块的加固。
二、施工方案2.1 前期准备:在进行石岸加固工程前,需要对工程地点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同时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材料和设备,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施工步骤:2.2.1 挖掘基坑:首先需要对河岸进行挖掘,确定挡土墙的基坑大小和深度。
挖掘时要考虑到地质条件,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2.2.2 配置混凝土:在基坑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挡土墙的基础部分。
混凝土的配比和浇筑方式要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挡土墙的承载能力。
2.2.3 搭建挡土墙:通过搭建模板和钢筋,浇筑混凝土,逐步建造起挡土墙的结构。
挡土墙的高度和厚度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确保其稳固性和耐久性。
2.2.4 加固石块:在河岸上方适当位置加固石块,以增加河岸的承载能力。
石块的选择和布置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其不易被水流冲走。
2.2.5 填充土石:填充土石在挡土墙后方,填充土石要求均匀,夯实,以增加挡土墙的稳定性。
2.2.6 施工验收:完成上述工作后,进行工程的验收和保养,确保挡土墙和加固石块的质量和稳定性。
2.3 施工注意事项:2.3.1 安全第一:施工期间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3.2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确保施工区域的清洁,并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3.3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2.3.4 管理规范: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规范管理,做好施工记录和验收,确保工程进行顺利完成。
三、工程效果及意义3.1 工程效果:石岸加固工程完成后,可以有效地保护河岸不被侵蚀或坍塌,增强岸边的承载能力,确保周围居民和建筑物的安全。
浅析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的原因及抢护措施摘要: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是治理黄河的综合措施之一,黄河下游,以防洪为目的的河道整治工程,一般包括险工、控导、护岸工程,用以保护河岸避免冲刷,稳定河势,归顺流路,确保防洪安全;其整治建筑物形式主要有坝、垛、护岸,简称坝垛。
根石是河道工程的基础,根石一旦走失,将会造成坦石下滑,出现险情,如果不及时抢护,根石、坦石将继续走失坍塌,造成坝垛险情扩大,使工程坝垛的基础失去稳定,而造成坝垛坍塌,失去护滩保堤的作用,威胁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目前工程坝垛出险形势来看,根石走失是目前工程出现险情的主要原因,减少根石走失,及时抛石护根,是保障工程安全的关键。
根石走失的形式坝垛的根石长年在水面以下,水流作用与根石上,使根石发生变化,根石反过来作用于水流,影响水流的结构,二者是一个相互矛盾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永远处于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坝垛根石在水流的长期冲击作用下,容易发生根石走失,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水流流速大,引起根石向下游移动或走失;二是水流冲刷根石,根石与水流相互作用,产生冲刷坑,使根石失稳,造成石块向冲刷坑内滚动,根石深度加深。
根石走失的部位坝垛根石走失的部位多发生在水流来溜方向的迎水面,受水流冲刷部位的不同,坝垛的迎水面、上跨角、坝垛前头、下跨角,发生根石走失险情的机率大,有时个别受回溜淘刷较严重的坝垛,其背水面同样发生局部根石走失。
根石走失的主要影响原因坝垛根石走失是水流与坝垛相互作用造成的,与坝垛靠溜情况,根石深度,抛石石块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坝垛靠主溜,冲刷力强,根石就容易走失;坝垛靠边溜或不靠溜,冲刷力弱,根石就不容易走失。
根石走失与坝垛根石的深度及根石断面的坡度也有很大关系,根石深度浅、坡度陡、断面不平顺、石块粒径小,也比较容易出现根石走失。
3.1水流对坝垛的影响由于河道整治工程一般修建于河道弯曲段的凹岸,在中常洪水时,黄河来水受弯道影响,使水流产生离心力,造成河道水流形式发生变化,当水流作用到坝垛时,与坝垛产生相互作用力,改变水流形态,产生螺旋流,造成根石走失。
黄河根石走失抢险措施浅谈作者:张爱军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29期张爱军(济阳黄河河务局山东济阳251400)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一般包括险工和控导工程,其整治建筑物主要有坝、垛、护岸三种形式。
其中坝、垛主要由坝体(土胎)、护坡、护根三部分组成。
黄河险工坝岸是抵御洪水、确保黄河安全的重要河工建筑物。
坝岸从总体结构来看,可分根石部分和坝身两部分,其中根石是坝岸称定的基础。
根石也叫护根石,是坝的下部保护石, 分有根石台、无根石台两种。
无根石台时, 以设计枯水位划分, 枯水位以上为坦石, 以下为根石; 有根石台时, 以根石台顶划分, 以上为坦石, 以下为根石。
根石是坦石乃至整个坝身安全稳定的基础, 根石在水流冲刷下, 一部分石块容易离开坝体, 被冲刷揭走, 这种现象称根石走失。
如何防止根石走失, 对确保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1 根石走失的原因一是,新建的塌坝工程, 尚未遇到过大水或抢过险的塌坝, 由于根石少, 根基多数座落在淤积的泥沙上, 一旦着溜淘刷, 因根石埋深不足, 发生坍塌下陷。
二是,黄河下游丁坝大多是非淹没的下挑式丁坝。
当水流遇坝受阻后, 一般便一分为三: 一股,由于坝的挑流作用沿坝前下泄; 一股,由于坝的挡水作用沿坝体逆流而上;另一股,则垂直坝体下切( 搜根溜) 。
其中后二者相遇便形成一种具有强大牵引力的螺旋流。
当螺旋流与河床土质不能维持均衡时, 河床即遭受破坏而形成不规则的冲刷坑。
当冲刷坑的深度超过根石的埋置深度时, 根石即下蛰, 亦即根石走失。
三是,根石断面形态不稳定。
历年来的根石探测资料均表明, 根石断面形态大致分为平顺型、凸出型和凹入型。
后两类易导致坝体断面失稳, 亦即根石较容易走失。
原因为凸出型根石断面大都为上宽下窄, 块石堆积在根石上部, 头重脚轻, 遇水流冲刷后,由于上部根石突出, 因此将发生强烈的紊流, 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根石走失。
四是抢险及根石加固的块石无法抛到根石底部, 大多都堆积在边坡中上部, 使中间坡度相对较陡, 这种情况在险工坝段尤为突出。
简论坝岸基础淘塌险情的抢护基础淘塌险情也是常见的险情之一,如抢护不及时,险情继续扩大,将导致坝岸失事,造成严重后果。
下面就是这一险情的发生原因及抢护方法做一探讨和研究。
一、险情发生的原因1、坝岸根石深度不够,水流淘刷形成坝前冲刷坑,当冲刷坑超过根石深度时,坝身失稳而出险。
2、坝岸遭受急流冲刷,水流速度过高,将根石等料物冲揭剥离。
3、新修坝岸基础尚未稳定,加之河床多沙,受水流冲刷作用从而不断下蛰出险。
二、抢护方法根据根石冲失程度,及时抛填料物抢修加固。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抛块石抢护抛块石抢护的重量一般在30—75KG之间,在坝的迎水面和坝头水深急流处,要使用大的块石。
抛石可采用船抛和岸抛两种方式进行。
抛投时要先从险情最严重的部位抛起,还要随时探测以掌握坡度,至边坡1:1—1:1.5稳定坡为止。
2、抛铅丝笼抢护如果水势过急,抛块石不能制止根石流失时,可采用抛铅丝笼的方法。
铅丝笼的体积1.0—2.5m3,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选用更大体积的铅丝网,铅丝网片一般采用8号或者10号作框架,12号铅丝编网,网眼一般为15—20㎝。
抛笼一般在距水面较近的坝顶进行,也可用船抛,其操作方法如下:(1)抛投处绑扎“抛笼架”;(2)把铅丝网片铺在抛笼上装石,小石块居中大石块在外,装石要满,龙内四周要紧密均匀,且放石动作要轻,以免碰断铅丝,装满后封笼口用绞棍将封口拧紧;(3)推笼时,先推笼的上部,使石笼重心外移,由一人喊好,多人一起把笼推入水中。
石笼应抛在险情严重的部位,并连续抛投到出水面为止。
3、抛土袋抢护草袋、麻袋或者土工编织袋内装土料,没个屠刀重量在50㎏以上,袋子装土的填充度为70%—80%之间,以填充沙土或者沙壤土为好。
装土后,用细铅丝或尼龙绳绑扎封口。
抛土袋最好从船上抛投或在岸上用滑板滑入水中,层层叠压。
如流速过大,可将两个或三个土袋之间用绳索捆扎在一起再投入水中,抛土袋的坡度掌握在1:1—1:1.5.4、抛柳石枕抢护对于淘刷严重,根石大量走失,坝基土胎外漏的险情可采用抛柳石枕抢护,具体做法如下:(1)选好抛枕位置,平整场地,在场地后部打好拉桩,在抛枕位置铺设垫桩一排,垫桩长2.5m,间距0.5m—0.7m,两垫桩之间放一条捆枕绳,垫桩小头朝外,捆抛枕的位置应尽量设在距水面较近处,以便推枕入水;(2)铺放柳石,直径1.0m的枕,铺底柳宽约1.0m,压实厚度15—20厘米,一般分两层铺放,铺放柳枝要注意根梢压荐搭接,铺放均匀,石料要排成中间宽上下窄,直径约为60cm的圆柱体(如缺少石料可用粘土块代替),大石块小头向里,大头向外排紧,用小石块填满空隙和缺口,两端各留0.4—0.5m排石,以盘扎枕头,在排石约30cm高时可将笼筋绳放入石的中间,绳应拴在十字木上或长形石块上,以免绳子滑动,石头顶部盖柳方法与前相同。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原因及防护措施
包家全;董强;王辉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
【年(卷),期】2003(025)011
【摘要】针对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严重这一问题,指出根石走失的原因主要是水流冲刷、根石埋置深度不足、根石断面形态不稳定和根石直径偏小等,提出了管护人员要加强工程管理与养护、对险情采取正确的抢护方法、主动进行根石加固等3种防护措施.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包家全;董强;王辉
【作者单位】原阳县黄河河务局,河南,原阳,453500;原阳县黄河河务局,河南,原阳,453500;原阳县黄河河务局,河南,原阳,453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5
【相关文献】
1.黄河河道整治工程坝岸根石走失原因和防护措施 [J], 光治河;徐荣安;刘英杰;光治华
2.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及加固研究 [J], 苗长运;郭西方;齐洪海
3.黄河下游丁坝根石走失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J], 田德本
4.黄河坝岸根石走失原因及防护措施 [J], 张建怀;崔云雪
5.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及加固研讨 [J], 邬慎佳; 邬慎思; 薛博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