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18-2019学年最新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三单元第九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 格式:ppt
- 大小:764.00 KB
- 文档页数:53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运”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B. “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C. “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始设的官职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D. “班师”即“还师” 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项“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错误节度使初仅设于边境地区后内地也相继增设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们总在说生物发育但你知道土壤也是会发育的吗?土壤并非天生就能够生长植物与生物发育一样①________ 土壤是由岩石变来的岩石通过风化作用成为成土母质再经成土作用而变成原始土壤在土壤发育过程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这五个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生物的出现标志着真正的土壤形成过程开始生物的生命活动会积累有机质使土壤肥力得以形成并逐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生物②________ 时间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舞台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是在各成土因素长时间综合作用下进行的③________ 成土作用越强烈效果表现越明显【答案】土壤发育也需要(一系列)过程, 就没有真正的土壤的形成, (成土)时间越长【解析】本语段阐述的是土壤发育的现象第一空前文是“土壤并非天生就能够生长植物土壤发育和生物发育一样岩石通过风化作用成为成土母质是解释说明土壤发育的过程答案是肯定的第二空前文“其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会积累有机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假设条件是“没有生物” 结果就是土壤无法形成第三空前面是“时间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舞台强调长时间效果表现越明显” 条件就是时间越长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②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A.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B.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C.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D.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答案】B【解析】(1)句意淮安发生大饥荒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留商税饷军”是“奏”的内容二者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给事中李邦义”作“劾”的主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户部管户籍、财经以及掌学校、科举之事”错误户部管户籍、财经礼部掌学校、科举之事【答案】C【解析】(3)C项“以惩治官场中的邪恶之人”错误“以儆官邪”意为用来警告戒备官场的邪恶【答案】(4)①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稍微(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调解、说合)②杨四和否认(不承认)张齐收受贿赂踪迹很显露张齐惧怕获罪(被治罪)于是借攻击徐阶谋求掩饰自己【解析】(4)①尝曾经贾人商人稍稍微(刚刚)阴暗中居间从中斡旋(从中调解、说合)②抵否认冀希望谋求自掩掩饰自己得罪获罪被治罪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诗人来到覃山人原来的隐居之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A. 首联点明覃山人的隐居故地并希望有人在此铭刻北山移文来讽刺、阻止他故地重游B. 覃山人出仕离开后这里独有松菊空留户庭山壑也为之悲哀失去了往日的光彩C. 颈联表达了对覃山人的慰勉之意既然你决定出仕就一定要做下去尽管官场黑暗D. 尾句以景结情青翠的山峰空着无人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覃山人弃隐出仕的遗憾【答案】C【解析】(1)C项表述有误此处是表达作者对覃山人这种假隐士的讽刺【答案】(2)①表达诗人对覃山人借隐居以求利禄的讽刺之情②对覃山人放弃隐居而出仕的遗憾之情③对自己境况的感伤之情【解析】(2)阅读诗歌可知首联“北山移文”点出了作者对借隐居以求利禄的讽刺之情颔联中作者通过“松菊”“哀壑”表达了对覃山人出仕的遗憾颈联写出了自己的经历暗含着对自己现在境况的感伤之情尾联则是说您早就知道高车驷马的显贵或许连带着覆灭现在您已经离去我只能空对那青翠的山峰还有您留下的户庭、您留下的松菊叹息这就更加强调了作者的遗憾之情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小说以“秦山听方歌唱歌”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3)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A. 秦山负伤醒来后“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 这一细节写出了一个战斗英雄坚定、乐观、无畏的情怀B. 翻过祁连山“秦山心里奏起旋律”“方歌突然唱起歌来” 说明两个人内心已经有了难以言说的默契C. 小说里多次写到沙暴、沙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的精神气质却有一种动人的美感给读者振奋的力量D. 文章结尾看似闲笔但对前文做了补充交代同时通过写后人难以忘怀的追忆表达了对前辈的崇敬【答案】A【解析】(1)A项写出“坚定、乐观、无畏的情怀”错理解拔高【答案】(2)①从情节上以歌声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②从形象上展示了人物献身革命事业、追求爱情的美好形象③从主旨上歌声多次出现一步步强化主旨④从效果上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具有可读性【解析】(2)答题时一般先答出结构上的特征然后分析效果效果一般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角度分析此题分析的重点是文中布局谋篇的特征从情节上看以歌声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从形象上看展示了人物献身革命事业、追求爱情的美好形象从主旨上看歌声多次出现一步步强化主旨从效果上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具有可读性【答案】(3)①英雄主义不惧牺牲战争时期用双腿跑过汽车轮子五次受伤勇于奉献新中国建设时期在垦荒中不畏恶劣条件独自深入沙漠②浪漫主义歌声唤回生命秦山受重伤时方歌用歌声唤醒了他歌声催生爱情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中秦山和方歌通过歌声产生了爱情【解析】(3)在解答时只要结合小说内容具体的指出文中的体现即可如战争时期用双腿跑过汽车轮子五次受伤新中国建设时期在垦荒中不畏恶劣条件独自深入沙漠等内容体现了“英雄主义” 秦山受重伤时方歌用歌声唤醒了他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中通过歌声他们产生了爱情等内容体现了“浪漫主义”6.(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B. 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C. 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D. 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答案】D【解析】(1)D项从文中找到与“中国新诗”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倡导传统主义”属偷换概念应为“接通传统” 原文最后一段为“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答案】D【解析】(2)D项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传统是非常稳定”错误原文第三段为“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传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此处绝对化了【答案】B【解析】(3)B项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东西方诗的不同是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等方面看法不同造成的此处因果倒置7.(1)第三段画线句中既有“道家” 也有“道教” 二者是不是同一个概念?请简要分析画线句说明这个问题7.(2)为什么“同意居庙堂之高的道教”没有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结合文意回答7.(3)根据文意墨家的消亡有哪些原因?【答案】(1)①“道家”和“道教”不是同一个概念②画线句先说墨家有自己的组织在这一点上墨家和道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道家是没有组织的③接着说在“这方面”墨家和道教“相类” 也就是说道教也有组织【解析】(1)此题需先对句子含意进行解释然后再理解词语的含义文章第三段“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 在解释时要把墨家与道家在“组织”上的差别墨家与道家在“组织”上的类似解释清楚从而说明道家与道教不是同一个概念【答案】(2)①道教修行的目的是今世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它深得人们欢迎②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③道教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见容于世④道教教人顺从世俗政权没有什么威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能见容于统治者【解析】(2)题干要求找出道教没有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的原因可以结合文中“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在传教上释、道二教高度依赖世俗政权的支持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据此加以概括【答案】(3)①处于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易为人接受③缺乏把苦难化为幸福的信仰④朝廷对墨家有极大的戒心【解析】(3)此题一般要着眼“全篇”作答从多个段落或首尾段来整合答案主要从第四、七、九、十段中筛选整合有“就外因看”“重要原因”“总而言之”“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等提示注意观点性、结论性句子可以直接引用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如文章第四段开头“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 可直接引用这句作为概括性的原因之一8.(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8.(2)请分析张大飞的人物形象8.(3)文章用惠特曼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结尾有何作用?A. 文章开头的胜利、热闹是为了与后文张大飞牺牲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B. 作者特意到河岸边读哥哥的信回家两天后才打开邮包整个夏天没有重看信件这些都表明作者极度悲伤难以接受张大飞的牺牲的事实C. 文中周先生的信再次证实了张大飞的死讯也从侧面表现了张大飞对齐邦媛的深情D. 文章感情真挚动人作者的哀伤隐藏在平静的叙述之中更将悲伤提升为悲悯【答案】A【解析】A.“文章开头的胜利、热闹是为了与后文张大飞牺牲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错误开头写战争胜利大家都在庆祝一片热闹的景象而此时张大飞却已经牺牲了所以表达对张大飞未及见到战争胜利而悲伤以及对张大飞牺牲的难以接受故选A【答案】①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战斗英雄为报国恨家仇随时准备牺牲生命②尊重生命热爱和平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牺牲前无比平静、从容③热爱生活重情重义对爱情无私而深情因为不能带给邦媛安定的生活而放弃【解析】由原文“但是日本人不但打我的脸他们杀了我的父亲摧灭了我的家将我全国的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追杀至今我每在郊区打下他们一架飞机即可以减少牺牲于炸弹下的多少冤魂……”以及“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可知张大飞有家国情怀为报国恨家仇随时准备牺牲生命由原文“我这样虔诚的基督徒却这样长年做着杀戮的工作上帝会怎么裁判呢?”可知张大飞是个尊重生命热爱和平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由原文“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以及“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可知张大飞是个热爱生活重情重义对爱情无私而深情的人【答案】①思想感情上表达对张大飞牺牲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为胜利和平献身的英烈们的崇敬②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来光潜老师用此诗哀悼罗斯福总统来及见战争胜利也哀悼张大飞同样未及见抗战胜利③表达效果上以外国诗歌结尾意蕴深远有共情效果很好表达了世界人们对战争的悲悼和对和平的渴望【解析】《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美国诗人惠特曼为悼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就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刻反动势力雇佣的刺客杀害了他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把美国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船长把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废奴斗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据此可以从思想情感、结构、表达效果三方面来回答首先从思想情感上来看结合全文可体会到基调是悲伤的、沉重的由《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表达的是对林肯总统的怀念可体会出本文表达对张大飞牺牲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为胜利和平献身的英烈们的崇敬其次从结构上来看本文开头提及“四月十二日美国罗斯福总统突然逝世朱(光潜)老师在英诗课念了一首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啊船长!我的船长!》” 结尾再次提及前后照应同时也哀悼张大飞同样未及见抗战胜利最后从表达效果上来看以外国诗结尾表明不仅中国人渴望和平外国人同样如此以此表明世界人民对战争的悲悼和对和平的渴望答案(1)A(2)①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战斗英雄为报国恨家仇随时准备牺牲生命②尊重生命热爱和平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牺牲前无比平静、从容③热爱生活重情重义对爱情无私而深情因为不能带给邦媛安定的生活而放弃(3)①思想感情上表达对张大飞牺牲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为胜利和平献身的英烈们的崇敬②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来光潜老师用此诗哀悼罗斯福总统来及见战争胜利也哀悼张大飞同样未及见抗战胜利③表达效果上以外国诗歌结尾意蕴深远有共情效果很好表达了世界人们对战争的悲悼和对和平的渴望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9.(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9.(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学科蹲点领导签字:年级蹲点领导签字:互助一中教师教案第周总第课时主备人:王永萍科目:授课人:201 年月日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学科蹲点领导签字:年级蹲点领导签字:修改教案: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拿来主义》,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2、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3、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方式,写出自己对《拿来主义》的阅读感受和见解教学过程:一、导入八卦我知道: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同学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喜欢交流一些小八卦,或是明星的,或是朋友的,或是陌生人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几个小八卦,大家猜一猜,这个八卦是谁的。
1、他曾经是个医生,却在特殊时期毅然弃医从文;2、他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3、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4、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除此以外,你还知道此人的哪些八卦?二、自主研读1、全班齐读《拿来主义》,结合课下注释,标注重点字词读音。
2、自由研读作品《拿来主义》,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进行批注。
三、合作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将个人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由记录员将问题逐一记录,并在小组内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在稍后的展示环节中提出来;2、在讨论交流正式开始前,先由教师给出一个大致的方向;A、如何理解标题“拿来主义”?B、如何“拿来”?“拿来”什么?C、面对文化遗产,鲁迅列举了哪些错误行为?他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3、小组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在走道走动,随时为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四、展示1、先由每个小组提出一个本组内未得到解决的问题;2、其他小组可自由选择以上问题进行再解答,小组之间可以提出质疑和辩论;3、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给与一定的提示,再让学生进行思考;五、比较阅读阅读鲁迅的另一篇文章《论“他妈的”》1、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是什么?2、这篇文章与《拿来主义》有什么异同点?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六、小练笔我们都知道,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在经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及课后的一篇阅读,相信大家对鲁迅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你是如何看待鲁迅这种带有批判性的文章?试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Using Language Unit 3Ⅰ.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She loves the song (particular),because her mother used to sing it.2. Her success as an (act) was in the 1980s, when she acted as an attractive woman in a movie.3.Tears were (slide) down his cheeks when he heard the news that his wife had passed away.4.(detective) are appealing for witnesses who may have seen anything suspicious.5.To build a road in the(mountain) area was a real challenge.6.We could hear the wind(whisper) and birds singing in the trees.7.My first (react) to the news was relief, but as I thought more about it I began to feel angry.8.It´s highly (amuse) to watch the trained elephants perform.9.The teacher´s (explain) brought about our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10.We should always keep in mind that many traffic accidents arise from (drink) driving. Ⅱ.单句填空1. You have your choice of adding a number of sauces and vegetables no extra charge.2.I admire my English teacher.I can remember very few occasions she stopped working because of ill health.3.The house is a mess after a wildly party. Let´s tidy it up.4. She will design a fantastic new kitchen for you—and all your budget.5. Don´t play words. I can´t catch the meaning.6. I was about to go to bed when the phone rang second time.Ⅲ.句型训练1.The wife her husband so that she wouldn´t wake up the child.(whisper, sleep)妻子对丈夫低声地说话,这样她就不会吵醒正在熟睡的孩子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临潼铁中程英莉【教学目标:】1、感受母爱与父爱的本质区别,并能认识母爱和父爱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2、认识父母之爱对一个人灵魂和人格健康成熟的重要作用。
3、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能说出自己对母爱和父爱的体验与感受,认识父母之爱对自己的影响。
4、认识爱是一种艺术,培养自己爱的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区别,并认识二者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2、认识父母之爱对一个人灵魂和人格健康成熟的重要作用。
3、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能说出自己对母爱和父爱的体验与感受,认识父母之爱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难点:】从情感价值观上让学生认识并体会爱是一种艺术,进而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境模拟、【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父母之爱,我们经常会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我们每个同学也都是伴随父母之爱渐渐长大,但对父爱、母爱我们往往停留在文学性的表达和感性层面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美籍德裔精神分析学家弗罗姆一起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探究一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学习讨论案完成情况的反馈。
三、自主合作探究:1、人类从婴儿到成熟时期对爱的体验存在什么样的过程?2、课文中说:“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这一发展存在怎样的过程?3、作者认为母爱与父爱有什么本质区别?二者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对这两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验和看法呢?4、作者认为人从对母爱的依赖到对父爱的依赖,直至最后达到二者的综合,这是人的灵魂健康,达到成熟的基础,,想一想父爱和母爱这两个世界带给你哪些影响,你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5、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呢?联系实际谈一谈。
四:模拟电视访谈:话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大家好,我是今天访谈的主持人,我叫刘凌沣。
今天为大家请来了三位嘉宾,他们分别是:刘思源、任浩、张娇娇。
掌声欢迎他们。
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我们都知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最纯粹的、最自然的爱,但是,正如老师刚才说的,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从感性的角度去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时分层作业8拿来主义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1162075】①如果因为金正恩的个人意志而引发朝鲜半岛核战争,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危害本国和周边国家人民,那他可就百身莫赎....了。
②之前一直试图营造休戚与共....假象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终于撕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相互攻击。
③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针落实好,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我国老龄化呈现三大特征:老得快、农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
2055年老龄化达到峰值,老龄人口数量登峰造极....,达4亿人,占比27.2%。
⑤中央电视台“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榜单揭晓,十位少年荣获“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面对他们,那些虐待老人的不肖子孙....岂不愧疚?⑥格力电器具有股权分散、估值低、现金流充沛、高分红等特征,后续或仍面临险资甚至外资围猎的风险,化解这些风险迫在眉睫....。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B[①百身莫赎:自己就是有一百条命也不能挽回(失去的人)。
常用于表达对死者的悲痛之情,也用来表达对自己罪过的悔恨。
一般只用于自己,不用于别人,此处是对象误用。
②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③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④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此处属望文生义。
应改为“达到峰值”。
⑤不肖子孙: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不能当作“不孝子孙”用,此处为不合语境。
⑥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11162076】A.每一首民谣,都是时代、地域、创作者们共同造就的产物,都是关于世界的观察、表达和记录,它穿越时光,流传下来,一代又一代。
7 林黛玉进贾府[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敕.造(chì) 紫檀.(tán) 鬓.发(bìn) 放诞.(dàn) 宫绦.(tāo) 裉.袄(kèn) 嫡.亲(dí) 翠幄.(wò) 甬.道(yǒng) 宸.翰(chén) 雕螭.(chī) 金蜼.彝(wěi) 錾.银(zàn) 红洋罽.(jì) 黼黻..(fǔ fú) 美人觚.(gū) 盥.手(gu àn) 孽.根(niè) 憨.顽(hān) 懵.懂(měng) 璎.珞.(yīng luò) 两靥.(yè) 纨袴.(kù) 罥.烟眉(juàn) 颦颦.(pín) 杜撰.(zhuàn)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症⎩⎪⎨⎪⎧不足之症.(zhèng)症.结(zhēng) (2)冠⎩⎪⎨⎪⎧华冠.(guān)冠.名(guàn) (3)笼⎩⎪⎨⎪⎧帘笼.(lǒng) 牢笼.(lóng) (4)削⎩⎪⎨⎪⎧削.肩(xuē)削.球(xiāo) (5)妥⎩⎪⎨⎪⎧妥当.(dàng)当.时(dāng) (6)遂⎩⎪⎨⎪⎧遂.心(suì)半身不遂.(suí) 2.语境辨析法(7)屋里所有的人都屏.(bǐng)住呼吸,紧张地盯着电视屏.(píng)幕。
(8)她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忖度.(duó)着是不是度.(dù)数又涨了,怎么又看不清了。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zh ēn (斟)酒kān(勘)探kān(戡)乱(2)⎩⎪⎨⎪⎧qi è(怯)弱 jié(劫)难 qū(祛)斑(3)⎩⎪⎨⎪⎧li ǎn (敛)声屏气jiǎn眼(睑) jiǎn(捡)拾(4)⎩⎪⎨⎪⎧d í(嫡)亲贬zhé(谪)锋d í(镝) (5)⎩⎪⎨⎪⎧咳sou (嗽)洗shù(漱) 水tǎ(獭)(6)⎩⎪⎨⎪⎧璎luò(珞)联luò(络)kè(恪)守 (7)⎩⎪⎨⎪⎧li áo (潦)倒liào(瞭)望liáo(缭)乱(8)⎩⎪⎨⎪⎧f ěi (诽)谤fēi(绯)红fěi(斐)然 (9)⎩⎪⎨⎪⎧作yī(揖)编jí(辑)jī(缉)拿(10)⎩⎪⎨⎪⎧孽zhàng(障)zhāng(彰)显乌烟zhàng(瘴)气 (11)⎩⎪⎨⎪⎧x ùn (殉)葬xùn(徇)私嶙xún(峋)(12)⎩⎪⎨⎪⎧ch ēn (瞋)视chēn(嗔)怪 zhěn(缜)密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敛声屏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纨绔子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经之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顾盼神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出声,不出气,形容小心肃静的样子。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本篇旨在阐明在议论文中的记叙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议论文中的叙述应为论点服务,叙述力求简明概括。
引导学生真正地理解“爱”,并在议论文中发表对爱正确而有深度的看法。
[名师支招]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
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
“论”,是讲道理;“述”,就是记叙,是摆事实。
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一、议论文中记叙与记叙文中记叙的不同1.记叙文中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2.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
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
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对事实论据的叙述上。
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
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议论文的记叙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强调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联的规律、本质。
二、议论文中记叙的具体方法议论文写作中对记叙材料的处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
对于议论文来说,材料是用来论证观点的,所以我们要依据观点,去选取材料。
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
所以要保持材料和观点的一致性。
我们有些同学在写作中对材料不加选择,盲目地认为只要是名人事例,就有代表性,就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