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管理】沈阳铁西区建设大路地块市场研究产品建议-263页
- 格式:ppt
- 大小:27.94 MB
- 文档页数:264
沈阳铁西发展调研报告沈阳铁西发展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沈阳铁西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
铁西区域内拥有良好的交通设施、丰富的资源,是沈阳市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次调研将重点关注铁西区域的发展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1. 政策环境调研:通过调研了解铁西区域的相关政策支持,包括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及税收优惠等。
2. 市场调研:通过对区域内企业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在铁西区域的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 设施调研:对铁西区域的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调研,了解设施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改善计划。
4. 教育调研:了解铁西区域的教育资源情况,包括学校的数量、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等。
三、调研结果1. 政策环境:铁西区域的政策环境良好,拥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但是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存在一些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2. 市场调研:铁西区域的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时较为困难,市场规模较小,行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同时,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 设施调研:铁西区域的交通设施较为便利,但市内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
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4. 教育调研:铁西区域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拥有多所高水平学校和人才培养机构。
但是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
四、建议1. 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提高企业获得感。
2. 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企业的市场综合实力。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升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加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区域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结论铁西区域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对区域的调研,我们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为铁西区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城市规划师:“五横五纵”划出铁西新商圈“五横”:北一路、北二路、北四路、建设大路、沈辽路“五纵”:兴工街、兴华街、兴顺街、保工街、重工街随着工业企业逐渐迁出城区,大型商业项目不断进驻,一向以工业作为城区”名片”的铁西,从今年起开始打造自己的”商业名片”。
1月14日,记者从铁西区经济局了解到,目前,铁西区已经规划了”五横五纵”的新版商业地图。
“五横五纵”各具特色据介绍,”五横五纵”的产业规划布局,是铁西区结合目前全区服务业分布基本特点,重新规划设计的。
”五横”中,北一路发展仓储物流配送业、北二路发展汽车贸易、北四路发展生产资料业、建设大路建设商贸景观、沈辽路为商贸走廊;”五纵”,兴工街建设时尚休闲产业带、兴华街发展金融贸易产业、兴顺街规划为现代商业带、保工街发展现代家居产业、重工街依托新建场馆发展文化体育和会场业。
兴工街--时尚靓丽在”五横五纵”10条产业带中,最抢眼的,当数兴工、兴顺、兴华这三条知名度较高且已初步具备商业名街雏形的街路。
兴工街全长约3400米,由于其地处和平、皇姑区交界处,今后将重点发展餐饮娱乐、宾馆、购物等时尚休闲产业。
目前,兴工街共有商业网点233个,其中锦江之星旅馆、麦德龙超市、荣富饭店、安塞食府、名都嘉年华、福临浴宫、盛缘大地家居、凯乐迪K T V、海洋魅力大酒店等项目已经建成并营业。
另有金碧辉煌国际俱乐部、海韵广场酒店、力天商业广场等在建项目,即将投入运营。
在此基础上,今后,兴工街将重点发展酒店、高品位娱乐、高档次购物中心,引进茶楼、酒吧、咖啡屋、西餐厅等新兴业态,聚集商气、人气,成为高楼鳞次栉比,名店接踵而立,灯饰亮化如昼的铁西时尚名街。
兴顺街--高档气派兴顺商业街作为沈阳市一级商业街,规划改造成为铁西商圈中最繁华现代和高档的商业街,体现大都市气派,成为市民休闲、购物、文化、娱乐的首选商业区域。
今后几年,铁西将结合铁西商业大厦改造、兴顺灯具城启动以及兴顺街建大以北至北三路段改造,全面启动兴顺商业步行街改造,并建设小六路传统风味街。
【奉天记忆:铁西早年的街路建设】沈阳市铁西区的道路规划建设和改造是沈阳市城市建设、⼯业发展、民⽣进步的重要内容之⼀。
铁西区道路建设初始时间⼤约在上世纪三⼗年代初期或中期。
1934年11⽉,⽇伪当局在铁西区规划建设道路。
其规划是先修路、后建房,因此街道还是⽐较规整的。
道路采⽤放射形道路与⽅格型路⽹相结合,并确定东西⾛向的为路,南北⾛向的为街。
——下图为40年代的建设⼤路。
1935年以前,主要道路只是兴⼯街以东的⼏条⼩马路:安福街(沈阳第⼀纺织机械⼚西侧马路)、末⼴町(今宏伟茗都⼩区)、永代町(今化⼯研究院东侧马路)、芳野町(今霁虹地区)。
1936年后,由安福街(沈阳第⼀纺织机械⼚西侧马路)向西陆续修筑了威腾(今兴⼯街)、应昌、嘉应(今兴华⼤街)等6条街。
同时,北起中央路(今北三路)往南修筑了南⼀、南⼆、南三、南四、南五(今建设 ——下图为早年保⼯北街的路⾯1938年后,从嘉应街(今兴华⼤街)向西修筑了贵和、勋望、景星、兴顺、齐贤、志诚(今保⼯街)、寿同(今卫⼯街)等13条街路。
以中央路(今北三路)为中⼼,从南五马路(今建设⼤路)往南修筑了9条马路马路(今南六路⾄南⼗四路);往北修筑了8条马路:北⼀马路⾄北⼋马路。
1946年4⽉,国民党政府改南五马路为建设⼤路,其余路⼀律由北开始往南按序排列:建设⼤路以北为北⼀路到北四路;以南为南六路到南⼗四路。
——下图为早年建设⼤路与重⼯街的交汇处西路⾯。
铁西区的街路命名颇具特⾊:⼯⼚区的街名都带有“⼯”字,如:振⼯街、卫⼯街、兴⼯街、肇⼯街、启⼯街、重⼯街等。
⽣活区的街道名称也较为多样,如云峰街、⽢露街、兴华街、贵和街、进步街,敬儒街、齐贤铁西区的街路与附属地的街路是完全平⾏或对应的。
实际上附属地路⽹的延伸和扩建,如东西向的路中央路、北⼆路、建设⼤路、南六路、南⼗路等,是附属地沈阳⼤街、北⼆马路、南五、南六、南七马路等的延 ——铁西区道路采⽤了放射形道路与⽅格型路⽹相结合的⽅式。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 GY I NFORM TI ON 2008N O.17SC 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科技教育1旧区改造2001年的老工业基地铁西工业布局不够紧凑。
尤其污染大的工业较分散,不能集中进行污染治理,同类的工业很难进行协作生产。
工厂、居住用地混杂。
城镇产业结构层次低,城镇职能单一。
城市土地利用率低,城市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不足。
用地比例失调,工业用地偏多,居住生活用地人均相对较小,人均公共绿地、人均道路广场面积更小。
住宅建设速度低于人口增长速度,公建分布不均匀,项目不全,标准低等等诸多问题。
2002年开始铁西区政府从调整铁西产业结构着手,全面实施“搬迁、并轨、合资、转制、改造”方针,采取合资搬迁、重组搬迁、搬迁三条途径,使今日的铁西不可同日而语。
1.1以搬迁、并轨、合资、就业为主线,全力推进铁西工业带企业的改造创新2002年至2006年间,全区搬迁企业达363户,腾迁土地面积500余万平方米,大型企业的搬迁不仅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城市空间,也为更新变革中的中小型企业带来的新的发展思路。
通过“东搬西建”,促使工业项目的相对集中,为引进新的工业项目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从而推进了机床功能部件、北方交通、大明、远大、铸锻、宁波、台商等重点工业园区建设。
机械精加工、铸锻及粗加工、科技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支持。
仪器仪表工业园、模具工业园分别引进新项目15个和21个,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06年新开工工业项目302个,总投资413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均居全市各区县之首。
工业经济总体实力得到提升。
截至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发展到602户,比2005年新增117户。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25%。
新增工业固定资产105亿元,同比增长26.3%。
机床集团工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跻身世界机床行业前10强。
策划部铁西市场调研2千缘地产——千缘·爱城项目市场调研报告千缘策划部前言市场调研作为房地产营销策划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一个项目的整体运作;是营销策划的基础,也是项目运作的基石。
策划部刚刚介入项目启动期,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本项目顺利运作,在项目前期策划部利用闲暇时间对铁西区房产市场作了一次简单的市场调研,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以项目为中心向四周2公里内辐射(以建设大路为基点向两端延伸)。
其基本框架如下:●铁西区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分析●本项目周边房地产市场近况分析●本项目小户型市场周边主要竞品分析●本项目住宅市场周边主要竞品分析●本项目区域市场细分●本项目目标客户群描述●总结一、铁西区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分析1、新区房地产发展状况铁西是沈阳的老工业基地,在东北振兴的东风下,铁西新区也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有人说隔一段时间不去铁西,就会感觉变化很大。
以前市区内的购房者很少选择铁西,一是觉得铁西比较偏;二是没有好房子。
但现在不同了,随着大批的工业企业迁出,住宅楼和商业项目拔地而起,铁西已经成为开发商和消费者的新选择。
铁西的房子便宜是很多人的共识,当然铁西的房价也一直在涨。
2003年12月,铁西的商品房均价为2784元,虽然比几年前大幅增长但是在全市范围来看并不算高。
乐购等商业项目方便了铁西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凝聚了人气。
房子刚盖完就已经销售大半,这对铁西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很多人购买铁西新区的房子是为了投资,但大多数人还是因为能买的起。
(1)道路、桥梁改造,新区房地产的助跑器。
今年,铁西新区在目前的交通格局下将重点对区内小街小巷进行整修。
建设大路和兴华大街已成为集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交通中枢干道,发挥工业带整体形象外辐射的作用。
(2)棚户拆迁、退路进厅,新区房地产的发展基础。
在铁西新区着力改造光明、艳粉、牛心屯、启工、卫工、霁虹等27块尚存在的棚户区中,其中5块改造成绿地、22块进行房地产开发,规划建筑面积70.5万平方米。
对沈阳铁西区产业建筑改造的思考摘要: 2003年国务院决定,将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改造重点。
目的是在改善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环境,提升其经济活力。
在此背景下,如何从城市,建筑和环境的角度来确定的老工业基地的价值和潜力,进行科学发展规划并实施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产业建筑空间改造功能更新产业文化沈阳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尤其是铁西工业区,曾被誉为“鲁尔”。
然而今天的铁西工业区正面临着资产重组,经济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
大量的产业建筑遗产,由于开发商的建设和对工业遗产的无视,正面临着毁灭,抢救产业建筑遗产势在必行。
保护并利用好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但可以使产业建筑重焕生机,还可以带动区域间的发展。
一、铁西区衰退背景和世界各地很多重工业区一样,铁西区也面临着衰退的困境,形成这种局面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
(1 ) 区域优势的变化铁西重工业基地是建立在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的,抚顺煤矿、鞍山铁矿等作为沈阳重工业的支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恶化,东北地区重工业尽显疲态,这也是重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2 ) 产业结构畸形铁西区产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结构严重单一化,没有相应的轻工业及第三产业,产业布局的畸形发展,这也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根据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第二产业会逐渐向第三产业进行转变,但铁西重工业区却几十年如一日地以重工业为主发展,严重违背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3 ) 供求关系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业生产供需关系完全由政府调控。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国家不再提供市场,铁西区众多国有企业需要自己寻找市场。
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所有制结构不灵活。
除此之外,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整,重点向轻工业及第三产业转变,重工业市场萎缩,给重工企业带来严重困难。
(4 ) 市场经济产品竞争力下降铁西区众多重工业工厂由于多年经营,设备老化,产品多年内没有改进,不能应对市场的迅速变化。
关于借助新发城建投公司投融资平台加快我市铁西新区开发建设的建议市政府:铁西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密山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自规划铁西新区开发建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开发建设过于缓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经我们认真调研,认为有必要通过转变观念,理顺体制,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新区的开发建设。
为此,就新区的开发建设向市政府建议如下。
一、铁西新区开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密山城市建设单纯依靠财政投入,由于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的成本不断加大,而从我市财政状况来看,已经无法支撑持续增长的资金需求,特别是铁西新区的开发建设,资金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从表面上看,密山城市建设缓慢是资金的问题,实质上却是观念的问题。
当发达地区把经营城市搞的红红火火的时候,我们密山还不知道经营城市是什么概念,当别人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把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还在是否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面前犹豫不决。
从铁西新区开发建设的现实来看,要摆脱资金困扰,就必须用市场经济观念建设管理城市,把城市的公共财产转变为可经营性资产,把城市的社会公益事业转变成资本经营,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吸引增量,走出一条“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经营之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升值的良性循环。
二是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密山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始终实行“政府主导,财政投资,部门实施,管建合一”的体制,城市建设部门扮演了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角色。
由于政府包揽一切,缺乏开发建设的市场主体,因此,没有形成市场主体在经济规律的引导下、在规划的指导下、在职能部门监管下加快城市建设管理的体制,这是造成效率低下、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结症。
政企不分、政府包揽一切的体制在财政承受范围内尚可勉强支撑老城区的改造和维护,但对于铁西新区这样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就显得力不从心,其体制上的弊端显露无遗。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改委服务业委关于支持铁西区建设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18•【字号】沈政办发[2010]71号•【施行日期】2010.06.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改委服务业委关于支持铁西区建设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意见的通知(沈政办发[2010]7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发改委、服务业委《关于支持铁西区建设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六月十八日关于支持铁西区建设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委)为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探索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模式,促进相关生产服务企业和机构集聚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116号)精神,现就支持铁西区建设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提出意见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市发改委、服务业委为召集部门的市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有关问题。
铁西区作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尽快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行业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制订具体政策措施,创新发展体制和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加速推进示范区建设。
二、做好基础工作。
市发改委要会同铁西区政府尽快编制完成铁西区生产服务业试点改革方案,研究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规划、政策、统计和考核等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
辽宁经济2014.03 L i a o n i n gE c o n o my体系相关研究工作。
!"利用现有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现代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引进技术、高新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加快对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科技攻关。
#"建立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评价体系,学习借鉴新加坡建筑产业化易建评价体系,探索和建立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评价体系和建筑性能认定体系,进一步规范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建设和管理。
率先引入现代建筑理念的铁西建筑产业园$%%&年初,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开发建设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的重大决策,铁西区委、区政府一直把发展现代建筑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工作之一,着力建设现代建筑产业核心区。
#年来,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统筹推进,选择高端企业对接洽谈,引进了日本积水、中南建设及徐工机械和深圳雅致等一批高水平现代建筑产业项目。
$%'(年,现代建筑产业实现产值)%%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占全市现代建筑产业总产值的!%+。
有力支撑了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
一、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现状(一)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年*月,委托国家建材研究院和英国阿特金斯公司制定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年'月完成规划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根据《沈阳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划($%'%—$%$%)》及《铁西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目标,要把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成全市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的核心园区,建设成全国现代建筑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服务高地”,进而推动沈阳市成为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建筑产业之都。
根据规划要求,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建筑装备、现代建筑部品、现代建筑服务业,建设制造、研发、商贸为一体的低碳生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