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课内阅读
- 格式:docx
- 大小:21.62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要点梳理】文学常识《“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是一篇人物特写,作者夏浩然、樊云芳,报道的是中国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11月24日于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上获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比赛冠军的情况。
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人物或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凌.空(líng ) 翘首..(qiáo shǒu ) 酷似.(sì) 潇洒..(xiāo sǎ) 轻盈.(yíng ) 由衷.(zhōng ) 新秀.(xiù) 金牌.(pái )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①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②眼花缭乱: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③如梦初醒: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④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能力拓展】拓展延伸跳水的起源和沿革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游泳活动始于春秋时期。
从古代大禹治水及各朝代水师设置的资料中可以推断,各时期的水中活动技能都已有相当水准。
近代海军训练有游泳课程,黄埔军校的资料记载中也有游泳科目。
人类的游泳活动源远流长,其产生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生活娱乐及战争等紧密相连,它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在满足人们的娱乐、竞争中发展起来的。
原始人狩猎时,为求取食物而登山涉水,在与人或兽的战争及格斗时,游泳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随着国家的出现,古代国家发生战争时,利用水作为攻战的手段,或利用泅水潜行破坏敌人防守,配合步兵和骑兵作战。
18世纪,欧洲军队中开始建立游泳学校。
不难看出,自古以来,游泳在军队中就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原文阅读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广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她的这个动作五一三六,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分。
这位年方16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她的娇小苗条的女伴,门岁的周继红,以接近的分数赢得了银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拓展阅读下文中的朱光亚,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朱光亚的什么特点,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一生就做一件事“一生就做一件事”,这句话的原创者,不是别人,正是朱光亚自己。
他的原话是:“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是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
大音希声。
一辈子少言寡语的朱光亚,一生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一嗓子喊在大洋彼岸。
1950年3月18日,52名中国留美学生发表《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朱光亚的另“一嗓子”,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炸”出来的!1964年10月16日15时,大西北戈壁滩一道强光闪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史称“东方巨响”。
那天,在撤离试验现场时,司机驾车走错了路。
当朱光亚转过身来,正好看到半空中升腾的蘑菇云,顿时潸然泪下。
当晚,朱光亚在庆功宴上喝得大醉,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醉酒。
大有大无。
事业重如门前山,名利淡似杯中水。
“两弹一星”元勋的传记很丰富,但唯独没有《朱光亚传》。
不是没人写,而是到他那里不是被扣下来,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
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
”父亲是干什么的?就连他的长子朱明远也是猜出来的。
他回忆道:1967年的一天,院子里一群孩子聊天。
有人突然问: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没有人能答出来。
有人说,咱们回忆一下,是不是每次报纸上公布核试验,我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北京?大伙一想,果然如此。
顿时,我们感到非常神圣,静静地坐了好长一段时间……朱光亚85岁生日的时候,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主编出版了《战略科学家朱光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一单元第三课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都是新闻题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 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 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 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 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飞天”凌空》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 再现了 “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一着惊海天》本文抓住歼 -15 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 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本文针对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阐明了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的信念,警钟长鸣,掷地有声课文题目文体 作者/出处 整体感知 每课一得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 毛泽东 面对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仅用一百多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给新闻拟写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 毛泽东 本文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文解析及教案【课文解析】①她站在十米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以白云飘浮、飞鸟掠过之动态衬托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交代了比赛场地和观众人数。
“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突出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衬托了吕伟从容镇定的心态。
)【随文探究1】第1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衬托。
一白云飘浮、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对比,从而衬托出她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随文探究2】文章为什么开篇用“她”而不直接写出吕伟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开篇就把“她”定格在十米高台上,让她与白云、飞鸟为伴,却不直接写出她的名字,是为了设置悬念。
这样写既符合新闻特写的特点,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一部分(第1段):写吕伟起跳前的情景。
吕伟——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开始观众——翘首而望、屏息敛声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吕伟动作的轻盈,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作者由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联想到“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彰显了她身姿飘逸的特点。
这句话画面感极强,开启了读者想象的闸门,把读者引入一个优美的意境。
)段意:介绍吕伟跳水的第一个动作——起跳。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翻腾”“转体”两个动词准确生动地再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突出了她动作的舒展自如。
)动作疾如流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优美。
)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
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阅读练习(一)“飞
天”凌空(9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清静自若,风度柔美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一瞬间,她那修长柔美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激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柔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青的新秀时,惊异不已。
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9.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0.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一瞬间,她那修长柔美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21.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2分)
22.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详尽形象。
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吃紧委曲的过程,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清静自若”形成光鲜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剧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参考答案
19.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
20.示例①:修辞的角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柔美绝伦。
示例②:用词的角度: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
21.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
22.D(“以动衬静”应为“以静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