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单元分析附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1.01 KB
- 文档页数:2
四下科学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复习题
一、填空
1、我们这学期所学的调查和预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常用技能与方法。
2、调查常用的形式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3、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
4、科学家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的推论。
三、列举题
写出你在生活中成功预测的事例,并写出相应的依据。
1、冬天往冰冷的玻璃杯里倒热水,杯子可能会炸裂。
依据: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炉子上的油锅冒青烟了,如果持续加热,锅里的油可能会燃烧。
依据:油锅冒青烟,说明油的温度很高。
3、热天穿浅颜色的衣服比较凉快。
依据:浅色物体吸热慢。
8、你知道哪些自然灾害是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测的?
9、关于地震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如何在地震中自救?
四、调查与预测。
根据调查,夏季你们的校园里生活着哪些昆虫?它们的活动情况如何?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再预测一下今后的状况。
一、观察、实验和调查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收集证据的主要方法。
XX 班的三名小同学对校园内的植物很感兴趣,分别确定了三个研究问题,请你帮他们确定一下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甲:我们校园内有多少种植物?——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乙:某种植物叶子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 丙:小草的根是否有吸水作用?——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二、一组学生想了解本地区学生的读科普书情况。
甲想给每名同学都发一份问卷,乙想分年级随机发放100份,谁的设计更合理?三、张月的妈妈是一名儿童营养师,经常告诫她不要吃零食,但她发现身边很多同学吃零食。
她想做一个调查报告,准备调查研究三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她确定一下每项内容适合的调查方法。
以便她完成报告向更多同学发出不吃零食的倡议。
1.学校同学吃零食情况。
建议用( )调查法。
2.周边零食售卖情况。
建议用( )调查法。
3.吃零食的危害。
建议用( )调查法。
四、美丽的校园不仅是我们的家,还有很多小动物也生活在这里。
其中有一些小动物有着共同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有三对足。
它们都是昆虫。
那么我们的校园里有多少种昆虫呢?一组小朋友们进行了一番调查活动。
并填写写了调查表。
1.这组同学运用的是( )调查方法。
2.这三名同学中有一个人的调查对象出现了问题,是谁呢?说说原因。
3.通过他们的调查表可以统计出学校不少于( )种昆虫。
参考答案第一题甲:我们校园内有多少种植物?——适合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乙:某种植物叶子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适合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丙:小草的根是否有吸水作用?——适合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第二题乙的设计更合理。
第三题1.学校同学吃零食情况。
建议用(问卷)调查法。
2.周边零食售卖情况。
建议用(现场)调查法。
3.吃零食的危害。
建议用(访问、资料)调查法。
(答案不唯一)第四题1.运用的是现场调查法。
2.于XX的调查结果是不正确的。
因为他们要调查的对象是昆虫,而蜗牛、蜈蚣和蜘蛛不属于昆虫。
2019-2020学年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1.调查苏教版习题精选四十四第1题【多选题】想了解附近小河的鱼比以前少了,我们可以采用( )调查方式。
A、访问调查B、资料调查C、现场调查D、问卷调查【答案】:【解析】:第2题【判断题】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野外调查。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3题【判断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了解学校同学下午放学后时间的分配情况,可以采取问卷调查。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周末假期中的时间分配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______是收集证据的方法之一。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______是最普遍、最常见的调查方法。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调查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事物在______内发生了哪些变化;调查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一些事物的______的特征。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调查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1题【填空题】收集证据一般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古人的计时方法______。
【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使得______、______等慢性病逐年上升。
【答案】:第14题【填空题】______是通过对典型的问题、情况、事件的深入调查,经过分析、综合而揭示其本质或客观规律的书面报告。
【答案】:【解析】:第15题【解答题】《调查》活动记录有哪些内容?【答案】:【解析】:。
调查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一个主题设计简单调查方案,并展开调查;2、能够初步学会根据调查的数据,得出调查报告。
科学知识:·知道调查是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及四种调查的方法;·知道调查的意义和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调查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在设计和调查过程获得情感体验(小组合作、尊重他人、尊重数据)。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被动参与了许多次的调查,如教师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询问、给父母打电话告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等,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理解调查的含义和内容及方法。
重点难点能够根据一个主题设计能够模仿教材的格式自己设计调查表,能够根据回答信息得出简单的分析结论。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悬疑谈话导入,初步感知调查。
1、前几天,黄小明同学放晚学后骑自行车回家,路过一个十字路口时被一辆车给撞了,醒来的时候已在医院。
只记得是一辆渣土车撞的。
警察根据这条线索很快找到了附近一个工地上有一辆渣土车。
但那个司机矢口否认。
我们能不能帮警察收集证据来证明是那个渣土车肇事的呢?小组讨论二分钟。
汇报(现场堪查、访问行人、问卷公告、视频资料,师随机板书)同学们汇报的完全正确,交通警察一般就是用这些方法来调查取证认定交通事故的。
我们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调查。
(板题)2、在以上的案件中,警察用调查的方法能了解到某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
还有哪些问题适合用调查的方法来研究呢?学生看书P54页。
汇报(投影:某些地方存在哪些东西;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系)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完整地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3、练习:下面的这些问题,哪些适合用调查的方法来研究?①我们的校园有多少种植物?②附近小河的死鱼比以前多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③中午有没有午睡和下午上课的精神状态有无关系?④怎样让小车滑得更远?(实验法)⑤一个月当中,我们班有多少人患过感冒?平均感冒几天?⑥观看蚕宝宝蜕皮情况(观察法)(小组讨论1分钟,汇报)活动2【导入】二、了解调查的方法及过程二、了解调查的方法及过程1、调查的方法很多,同学们刚才在帮警察破案过程中就用到了许多种调查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4-56页,小组内交流一下,调查一般分几种方法?(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2、老师现场做一个调查,好不好?投影:调查问题:同学们今天早上到学校的方式?调查范围:新世纪小学四(3)班现场调查(步行、家长送、自己骑车、乘公交车)。
一、选择
1、历时40多年对黑猩猩进行深入研究的科学家是()。
A牛顿B伽利略C珍妮D达尔文
2、黑猩猩感到恐惧或愤怒时,他会表现出()的状态?
A瞪大眼睛B捶胸C攥紧拳头D竖起毛发
3、预测是根据()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
A现有证据和已有经验B自己随意的猜想
C 大多数人的想法D动画片或故事书里了解到的内容
二、判断
1.推理和预测就是一回事,没有什么区别。
()
2.所有的预测最后通过验证都是正确的。
()
3.预测不可能总是成功的,就算是失败了它也会是你宝贵的经验。
()
三、连线题:(名称与相应内容用线连起来)
推理对事物未来变化进行推测
预测对已发生的事情的解释
四、实验题
冰块融化后水会溢出吗?
在一个杯子中放几个冰块,然后倒满水。
当冰融化后,杯内的水会溢出来我的预测:
我预测的依据是:
实验过程
1.在托盘上放置一个空杯子,在空杯子中放入几块冰。
2.往杯中倒满水,使冰块的一大部分高出水面。
3.等待冰块融化。
观察融化后,水会不会溢出杯子。
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感兴趣的小朋友快去试试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二、判断题
1.X
2.X
3.√
三、连线题
推理对事物未来变化进行推测
预测对已发生的事情的解释
四、实验题
答案:预测会或不会并说明依据。
温馨提示:冰放进被子里,然后再倒上水,这时冰所占据的体积大于当冰融化成水的体积。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五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无形
2、弹簧秤牛顿
3、零刻度
4、改变弹性弹力
5、牛顿
6、地球引力
7、阻碍物体运动
8、珍妮
9、根据地
10、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二、判断题
√×√√×
√××√×
三、
三、连线
1、
对已发生的事件的解释
推理在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
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解释
预测某个时段内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事物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调查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对现象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2、
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
增大摩擦力汽车轮胎上的纹路
轴承中的小钢珠
车轮上的防滑链条
减小摩擦力流线型的船体
鞋底的花纹
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五、简答
略。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答案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11.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1】只能屈伸的关节叫铰链关节。
如: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2】只能旋转的关节叫旋转关节。
如:桡尺关节【前臂】【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叫球状关节: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12.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3.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5.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6.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7.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8.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19.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20.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增强体力的运动项目:举重.游泳。
增强柔韧性的运动项目:体操.伸展肢体.游泳。
增强耐力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自行车.慢跑.游泳。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技能训练单元。
调查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探究形式,它经常针对“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某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系”而采取的研究方法。
预测是人们立足现在指向未来的探究形式,它表达着人们很想通过预测把握将要发生的事件和变化。
预测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证据,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根据国家现有的政策法规和利民、爱民措施,预测我国未来的发展变化,使学生在畅想未来的同时,憧憬即将到来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和《预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
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形象地介绍了预测适用的范围和常用的形式。
第二部分:《预测》。
预测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的推测。
教材分析了猜测、推理、预测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到要取得科学的证据,往往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然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所列举的一些事件(现象)进行预测。
单元总体目标科学探究1.知道调查的适用范围和常用形式。
2.能够举例说明推理与预测不同的科学含义。
3。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对一些事情或现象未来的变化或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并设法弄清变化的原因。
2.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宏伟志向。
科学知识1.了解哪些问题需要调查。
2.了解科学家是如何积累和运用预测经验的,并能亲自做一些预测活动。
3.掌握能够开展调查的几种方法: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资料调查。
单元课时分配1.《调查》 2课时2.《预测》 1课时。
四年级科学第五单元质量检测题题型:40分钟一、我会填。
1.研究某一个地方有什么或者是一个事实发生变化的来龙去脉,这样收集证据的方法叫做。
2.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未来变化作出推论,这就叫。
3.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
4.调查能使我们完整的了解一件事的。
5.调查的方有、、。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调查使我们了解到一些事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一切事情我们都能做出准确的预测。
()3.调查使我们了解到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发生了哪些变化。
()4.有了根据预测就是正确的。
()5.调查是一种收集数据的方法。
()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
(15分,每小题3分)1.把20克糖放入500克水中,我预测到糖水的重量是()。
A.大于500克B. 500克C. 520克2.把一根绣花针放入水中,我预测到()。
A.浮在水上B.沉到水底C.悬浮在水中3.(保持适量的水)我预测绿豆苗在()生在得好A.房间室温下B.阴暗的地方C.阳光充足的地方4.掷一枚一角硬币10次,我预测到()。
A.正面朝上B.背面朝上C.正背面朝上的几率一样5.生活中()情况需要预测。
A.一个现象出现之后,随之会出现另一个现象。
B.一种情况出现后随之出现的现象会有几种可能。
C. 遇到事情我们都需要预测。
四、问答。
(30分,每小题15分)1.调查使我们了解到什么?2.开展调查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科学的预测,请举例说明生活中预测的例子。
参考答案:一、1.调查 2.预测 3. 有根据的推理 4.来龙去脉5.问卷查找图片资料查找文字资料现场调查二、1. √ 2. × 3. √ 4.√ 5.√三、1. C 2. B 3. C 4. C 5. A四、1、答:调查使我们了解到一些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调查使我们了解到一些事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调查使我们完整的了解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单元分析
一、本单元主要的建构依据
本单元为技能训练单元。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分目标中“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自然、了解科学、了解周围事物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感受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愿意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或活动,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的要求来进行建构的。
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中“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科学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二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调查是一个包容性比较宽泛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调查经常针对的是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的问题与事件,也可以针对正在发生的连续性或者顺序性事件(比如追踪调查)。
只要选择的科学探究问题适中,学生就有能力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公平条件,如何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如何测量、建立模型,如何合作与交流,以及体验到相应的情感,生成相关的价值等。
与调查不同,在时间向度上,预测是人们立足现在指向未来的探究形式,它表达着人们很想通过预测来把握将要发生的事件和变化。
但是,重要的往往不是预测了什么,而是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这个根据要注重理性和实证。
我们鼓励学生畅想、猜测未来,但是我们更鼓励学生表述他们畅想、猜测未来的根据,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科学探究的预测的准则。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和预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
本教材是将观察、实验、调查作为三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逐个进行介绍的。
如果说,运用感官或工具收集信息就是观察,先假设、再动手操作予以验证就是实验,那么,调查就常常要亲历现场。
本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材通过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调查的描述给调查下定义,也即陈述哪些问题需要调查。
它们是:事物的空间分布,事物的时间变化,以及两个事件的相互关联。
第二,学生能够展开调查的几种方法。
它们是: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资料调查。
第二部分,预测。
预测是对未来事件做出的科学猜测,所谓科学,就是有证据和有经验。
尽管预测仍然有可能发生错误,为什么科学探究中需要预测呢?因为,第一,预测带动着探究者的热情;第二,预测往往成为新的科学发现的先导;第三,预测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该部分内容的逻辑是:将推理与预测区分清楚,就是告诉学生,以现在为区分点,解释已经发生的事件是一回事;推测将要发生的事件是另一回事。
然后,挖掘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预测经验,再了解科学家是如何积累和运用预测经验的,最后,在有控制条件的要求下动手进行预测。
单元课时分配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
2、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推论。
3、调查的常用形式有:()、()、()、()。
二、判断题
1、所有的调查都可以独立展开。
()
2、所有的预测都是正确的。
()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4、所有的调查都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目标。
()
三、连线题(名称与相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对已发生事件的解释
推理在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
对正在发生事件的解释
预测某个时段内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事物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
调查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对现象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